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丧家狗
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
……
[ 展开全部 ]
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牺惶,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读他的书,既不捧,也不摔,恰如其分地讲,他是个堂吉诃德。 《论语》有个优点,就是没有后人的那种虚伪劲儿。书中人物,夫子也好,十哲也好,都是普通人,喜怒笑骂,毫不遮掩。谁说伟大导师就得高大全,圣门弟子就得身披光芒?他们师生在一块儿,学生顶老师,老师骂学生,都被记下来。真我读《论语》,是读原典。孔子的想法是什么,要看原书。我的一切结论,是用孔子本人的话来讲话——不跟知识分子起哄,也不给人民群众拍马屁。 古人说...(展开全部) 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牺惶,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读他的书,既不捧,也不摔,恰如其分地讲,他是个堂吉诃德。 《论语》有个优点,就是没有后人的那种虚伪劲儿。书中人物,夫子也好,十哲也好,都是普通人,喜怒笑骂,毫不遮掩。谁说伟大导师就得高大全,圣门弟子就得身披光芒?他们师生在一块儿,学生顶老师,老师骂学生,都被记下来。真我读《论语》,是读原典。孔子的想法是什么,要看原书。我的一切结论,是用孔子本人的话来讲话——不跟知识分子起哄,也不给人民群众拍马屁。 古人说,“衣食足而知荣辱”。其实,衣食足了,也未必知荣辱。学《论语》,有两条最难学,一是“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二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现在,哭着闹着学《论语》的,不妨先学这两条,试试看!
[ 收起 ]
作者:李零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定价:48.60元
ISBN:7203057917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总结三 孔子的遗产:从乌托邦到意识形态
莞尔一流年
2018-11-12 18:14:41 摘录
孔子的遗产,主要是三条:
(1)它保留了孔子时代的古典教育,以人文学术为主的教育。后世读书人,读什么,怎么读,都和这种教育有关。
(2)孔子强调“学而优则仕”,读书一定要做官。它把读书人和中国的选官制度紧紧拴在一起。中国的文吏,都是阳儒阴法,产供销一条龙。科场不利,入幕坐馆、行医卖卜,都不是正途。
(3)孔子提倡忠孝,对中国的道德有影响,特别是孝悌,对民间的影响也很深。以德治国是中国的意识形态。
中国的意识形态是人文学术和家庭伦理—不是哲学,不是宗教。
这三大遗产,决定了中国的文化结构:
(1)重文轻武、重文轻理。这从图书分类可以看得很清楚。《汉书,艺文志》把图书分为六类,六艺、诸子、诗赋为人文类,兵书、数术、方技为技术类,还是各占一半;《隋书·经籍志》把图书分为四类,兵书、数术、方技沦为子部的附庸,连四分之一的地位都没有。所谓学术,是人文学术一统天下。
(2)重当官,轻产业。中国的文人土大夫或所谓儒林,汉学家把它翻成official- scholar,他们是已经当官的学者,或准备当官的学者,机会不同,目标一致。读书人,拙于谋生,急于用事,除了当官,什么都不屑为。秦始皇还重视农战,虽有焚坑,医卜农桑之书不禁,但汉唐以下,宋明以来,士农工商,只有士(不是武士,而是文士)才是正经出身,万般皆下品,唯有读
书高。实用之学,一直走下坡路,始终处于颓势。
(3)重道德,轻宗教。中国的愚夫愚妇,和全世界的老百姓一样,对宗教的需求很强烈,但秦汉以来,从来都是国家在儒学之上,儒学在释、道之上,大教在小教之上。王莽以下,国家大典是国家大典,民间信仰是民间信仰,二元化,宗教本身,多元化。这一直是政治上的不安定因素。孔子,地位虽高,和百姓有距离感,他们是敬而远之。道教、佛教和其他小教,对民间更有影响力。宗教是儒家的软肋。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莞尔一流年
2018-11-12 18:12:11 摘录
古往今来,全世界,统治者治天下,都靠三大法宝,一是国家(管制度),二是宗教(管灵魂),三是学术(管思想)。中国也不例外。各大文明,取径不同,只是配方不一样。
大地域国家,行政效率高的国家,中国最典型。它是大国家,小宗教,国家大一统,宗教多元化。亚述帝国、波斯帝国、亚历山大的马其顿帝国,还有后来的罗马帝国,都不如它命大祚长。与之相反,中世纪欧洲,小国林立,至今书不同文,车不同轨,唯一统一,是基督教。历史上的草原帝国,还有阿拉伯世界,也都是宗教大一统压倒国家大一统。翻毛大衣里外穿,结构不一样。
中国没有宗教大一统,但有学术大一统。国家大一统,是靠学术大一统。
学术大一统,宗教大一统,秦始皇都试过,汉武帝是继承者。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学术大一统;整齐六国宗教,是宗教一统。前者可安定社会精英,后者可安定天下百姓,全是为了收拾人心。
先秦六家,传到汉代,主要是两家,儒家和道家,墨家绝无后,其他三家,名、法、阴阳,都是技术和工具(名、法是刑名法术之学,阴阳是数术方技之学),没有独立地位。战国晚期,道家融名、法、阴阳于一身,势力相当大,汉初仍如此。汉武帝整齐学术,两者换位,名、法、阴阳被儒家接收(酷吏是法家的嫡脉),如同剪其羽翼。但道家仍有余威,不绝统绪,后来发展为道教,成为长期的竞争对手。这是学术大一统。
秦代有200个祠畤,西汉有700个祠時,都是领国家津贴。汉武帝的郊祀系统,分东西两大块,西土以甘泉泰畤、汾阴后土祠和雍五畤为中心,东土以八主祠为中心。太一崇拜(太一加三一)是所有崇拜的中心,最像普世宗教。这是宗教大一统。
秦汉大一统,汉武帝是顶峰。到他为止,似乎万事大吉。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莞尔一流年
2018-11-12 18:07:46 摘录
活孔子是乌托邦,死孔子是意识形态。
孔子的时代,礼坏乐崩,不理想。他是个理想主义者。
古代的理想主义,往往是复古主义,道理很简单:古代虽为过去,毕竟有文献记载和故老传闻,实实在在;将来是什么玩意儿,虚无缥缈。古人才不会“相信未来”。更何况,他们都是循环论者,古往今来,治乱盛衰,有如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轮接一轮。冬天太冷,人们会怀念夏天,很自然。生于东周季世的他,一心要回到西周盛世,也顺理成章。
先秦诸子,是持不同政见者。共同点,只在不满现实。当时是乱世,谁都批,批是绝对有理。
批判现实,古代是利器,当时的诸子,几乎都用它,谁都以古非今。
以古非今,古是什么古?不是远古是近古。
孔子的“古”分两层,大同社会是一层,小康社会是一层。唐虞盛世,过于遥远,他夸归夸,并不追;夏、商、周,三挑一,他从周,也不是越古越好。他所从的周,不是东周是西周;西周,不是晚期是早期。他生于鲁长于鲁,谁都说,周礼尽在于斯。他做的是“周公之梦”。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自序
导读一 孔子:读其书而想见其为人
导读二 孔门弟子及其他
导读三 古人读《论语》,文本、注释及其他
导读四 今人读《论语》,斟酌参考书
学而第一
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张第十九
尧曰第二十
总结一 孔子教导我们说,他不是圣人
总结二 什么是真君子?孔子如是说
总结三 孔子的遗产:从乌托邦到意识形态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自序
导读一 孔子:读其书而想见其为人
导读二 孔门弟子及其他
导读三 古人读《论语》,文本、注释及其他
导读四 今人读《论语》,斟酌参考书
学而第一
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张第十九
尧曰第二十
总结一 孔子教导我们说,他不是圣人
总结二 什么是真君子?孔子如是说
总结三 孔子的遗产:从乌托邦到意识形态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自序
导读一 孔子:读其书而想见其为人
导读二 孔门弟子及其他
导读三 古人读《论语》,文本、注释及其他
导读四 今人读《论语》,斟酌参考书
学而第一
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张第十九
尧曰第二十
总结一 孔子教导我们说,他不是圣人
总结二 什么是真君子?孔子如是说
总结三 孔子的遗产:从乌托邦到意识形态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1)它保留了孔子时代的古典教育,以人文学术为主的教育。后世读书人,读什么,怎么读,都和这种教育有关。
(2)孔子强调“学而优则仕”,读书一定要做官。它把读书人和中国的选官制度紧紧拴在一起。中国的文吏,都是阳儒阴法,产供销一条龙。科场不利,入幕坐馆、行医卖卜,都不是正途。
(3)孔子提倡忠孝,对中国的道德有影响,特别是孝悌,对民间的影响也很深。以德治国是中国的意识形态。
中国的意识形态是人文学术和家庭伦理—不是哲学,不是宗教。
这三大遗产,决定了中国的文化结构:
(1)重文轻武、重文轻理。这从图书分类可以看得很清楚。《汉书,艺文志》把图书分为六类,六艺、诸子、诗赋为人文类,兵书、数术、方技为技术类,还是各占一半;《隋书·经籍志》把图书分为四类,兵书、数术、方技沦为子部的附庸,连四分之一的地位都没有。所谓学术,是人文学术一统天下。
(2)重当官,轻产业。中国的文人土大夫或所谓儒林,汉学家把它翻成official- scholar,他们是已经当官的学者,或准备当官的学者,机会不同,目标一致。读书人,拙于谋生,急于用事,除了当官,什么都不屑为。秦始皇还重视农战,虽有焚坑,医卜农桑之书不禁,但汉唐以下,宋明以来,士农工商,只有士(不是武士,而是文士)才是正经出身,万般皆下品,唯有读
书高。实用之学,一直走下坡路,始终处于颓势。
(3)重道德,轻宗教。中国的愚夫愚妇,和全世界的老百姓一样,对宗教的需求很强烈,但秦汉以来,从来都是国家在儒学之上,儒学在释、道之上,大教在小教之上。王莽以下,国家大典是国家大典,民间信仰是民间信仰,二元化,宗教本身,多元化。这一直是政治上的不安定因素。孔子,地位虽高,和百姓有距离感,他们是敬而远之。道教、佛教和其他小教,对民间更有影响力。宗教是儒家的软肋。
大地域国家,行政效率高的国家,中国最典型。它是大国家,小宗教,国家大一统,宗教多元化。亚述帝国、波斯帝国、亚历山大的马其顿帝国,还有后来的罗马帝国,都不如它命大祚长。与之相反,中世纪欧洲,小国林立,至今书不同文,车不同轨,唯一统一,是基督教。历史上的草原帝国,还有阿拉伯世界,也都是宗教大一统压倒国家大一统。翻毛大衣里外穿,结构不一样。
中国没有宗教大一统,但有学术大一统。国家大一统,是靠学术大一统。
学术大一统,宗教大一统,秦始皇都试过,汉武帝是继承者。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学术大一统;整齐六国宗教,是宗教一统。前者可安定社会精英,后者可安定天下百姓,全是为了收拾人心。
先秦六家,传到汉代,主要是两家,儒家和道家,墨家绝无后,其他三家,名、法、阴阳,都是技术和工具(名、法是刑名法术之学,阴阳是数术方技之学),没有独立地位。战国晚期,道家融名、法、阴阳于一身,势力相当大,汉初仍如此。汉武帝整齐学术,两者换位,名、法、阴阳被儒家接收(酷吏是法家的嫡脉),如同剪其羽翼。但道家仍有余威,不绝统绪,后来发展为道教,成为长期的竞争对手。这是学术大一统。
秦代有200个祠畤,西汉有700个祠時,都是领国家津贴。汉武帝的郊祀系统,分东西两大块,西土以甘泉泰畤、汾阴后土祠和雍五畤为中心,东土以八主祠为中心。太一崇拜(太一加三一)是所有崇拜的中心,最像普世宗教。这是宗教大一统。
秦汉大一统,汉武帝是顶峰。到他为止,似乎万事大吉。
孔子的时代,礼坏乐崩,不理想。他是个理想主义者。
古代的理想主义,往往是复古主义,道理很简单:古代虽为过去,毕竟有文献记载和故老传闻,实实在在;将来是什么玩意儿,虚无缥缈。古人才不会“相信未来”。更何况,他们都是循环论者,古往今来,治乱盛衰,有如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轮接一轮。冬天太冷,人们会怀念夏天,很自然。生于东周季世的他,一心要回到西周盛世,也顺理成章。
先秦诸子,是持不同政见者。共同点,只在不满现实。当时是乱世,谁都批,批是绝对有理。
批判现实,古代是利器,当时的诸子,几乎都用它,谁都以古非今。
以古非今,古是什么古?不是远古是近古。
孔子的“古”分两层,大同社会是一层,小康社会是一层。唐虞盛世,过于遥远,他夸归夸,并不追;夏、商、周,三挑一,他从周,也不是越古越好。他所从的周,不是东周是西周;西周,不是晚期是早期。他生于鲁长于鲁,谁都说,周礼尽在于斯。他做的是“周公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