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全球通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这部潜心力作自1970年初版问世以来,赞誉如潮,被译成多种语言流传于世,可谓经典之中的经典。第7版在保留原文精华的基础上,融入了时新的研究成果,新增了数百
……
[ 展开全部 ]
幅生动珍贵的图片和脉络清晰的地图,使这部名著在内容和体系上更加完善。 本书初版问世以来,赞誉如潮,被译成多种语言流传于世,可谓经典之中的经典。后经作者多次修订增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文笔隽永、笔力深厚、才思横溢,整部著作前后一贯。 近年来,在作全球观点或包含全于内容重新进行世界史写的尝试中,最具有推动作用的那些著作恰恰是由历史学家个人独立完成的,其中以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最为著名。
[ 收起 ]
作者:[美] L. S. 斯塔夫里阿诺斯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定价:20.00元
ISBN:7805150907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七、突厥人和蒙古人侵略的意义
乌墨
2017-01-20 14:57:58 摘录
在这一时期,阿拉伯突厥人控制着中亚和中东,在中国和西方之间筑起了一道屏障。到1500年,伊斯兰教的继续扩张,还使它成为一股世界力量,而不仅仅是中东的势力。这一点至今仍深刻地影响世界事务的进程。如今印度半岛之所以分成两部,穆斯林政治集团之所以在东南亚影响甚大,伊斯兰教之所以成为非洲的一股强有力的、迅速发展的势力和占世界人口七分之一的人们的信仰,原因就在于此。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1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乌墨
2017-01-20 14:52:03 摘录
1000年至1500年间,突厥人和蒙古人的侵略的一个结果是在欧亚大陆出现了新的势力平衡,其中伊斯兰教是主要的、决定性的力量。15世纪后期,当西方开始海外扩张时,伊斯兰教已在陆上朝四面八方扩张。奥斯曼土耳其人正渡过多瑙河进入中欧;中亚除东部边缘地区外,全部皈依了伊斯兰教;莫卧儿人将开始实际上对整个印度半岛的征服。而且,伊斯兰教正向欧亚大陆核心区的遥远的边缘地带推进。在非洲,伊斯兰教从两大中心稳步传入内地。它从北非沿岸穿过撒哈拉大沙漠传入西非;在这里,许多黑人穆斯林王国蓬勃兴起。同样,它从东非沿岸的阿拉伯殖民地传入内地各国。
阿位伯和印度商人还将伊斯兰教带入东南亚。在这里,同在非洲和文明程度较低的其他地区一样,皈依伊斯兰教比较容易,因为这一新的宗教仪式简单,适应性强。所有要成为穆斯林的人,只须反复念诵这句话即可:“找证明,除安拉外,别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新增加的伊斯兰教仪式,通常接受并尊重当地的习俗和传统。因此,这一宗教信仰的传播不是靠剑,而是靠商人不引人注目的工作;这些商人通过学习当地居民的语言,接受他们的习俗,同他们的妇女通婚,改变他们的新亲属和商业伙伴的信仰,来争取他们。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1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中文版序言(斯塔夫里阿诺斯)
导论
――走向全球史
第一编 文明之前的人类
第一章引言:世界史的性质
一、世界史的目的
二、世界史的结构
三、世界历史地理
第二章 人类――食物采集者
一、人类的起源
二、人类一词的含义
三、食物采集者的文化
四、人口分散和种族差别
第三章 人类――食物生产者
一、农业的起源
二、农业的传播
三、农业的种类
四、食物生产者的文化
五、对人口和种族的影响
第二编 欧亚大陆的古代文明
(公元前3500――1000年)
第四章 古代文明的起源
一、父明的性质
二、美索不达米亚发源地
二、又明的传播
第五章 古代文明诸类型
一、美索不达米亚
一埃及
二、克里特
四、印度河
五、商朝
第六章 古代文明的结束
一、古代又明的历史意义
二、游牧民进入历史
三、游牧民对中东的入侵
四、游牧民对边缘文明区的入侵
第三编 欧亚大陆的古典文明
(公元前1000年一公元500年)
第七章 最初的欧亚文化高度发达的核心区
一、普遍性影响的根源
二、商业联结
三、文化联结
第八章 希腊和罗马的文明
一、形成时期,公元前80(800――500年)
二、古典时代,公元前500--336年
三、古典时代的文明
四、希腊化时代,公元前336――31年
五、早期共和国,至公元前264年
六、后期共和国,公元前265――27年
七、早期帝国,公元前27年一公元284年
八、后期帝国,公元284――467年
第九章 印度文明
一、雅利安人的影响
二、改革与反改革
三、孔雀帝国
四、侵略者、商人和传教士
五、笈多古典时代
第十章 中国文明
一、过渡时期
二、哲学家和经典
三、秦帝国
四、汉帝国
五、帝国的衰落
第十一章 古典文明的终结
一、古典文明的历史意义
二、衰落的根源
三、蛮族的入侵
四、日耳曼人和匈奴人在西方
五、蛮族对西方的继续入侵
六、西方历史的独特性
第四编 欧亚大陆的中世纪文明,500――1500年
第十二章 欧亚大陆文化高度发达的核心区
一、欧亚大陆的海上贸易
二、欧亚大陆的陆上贸易
二、技术传播
四、欧亚大陆的宗教
五、扩展中的视界
第十三章 伊斯兰教的兴起
一、伊斯兰教以前的阿拉伯半岛
一、穆罕默德
三、征服时期
四、从阿拉伯王国到伊斯兰教帝国
五、伊斯兰教文明
六、哈里发统治的衰落
第十四章 突厥人和蒙古人的侵略
一、突厥人在伊斯兰教世界中的优势
二、成吉思汗
一早期征服
四、蒙古帝国
五、蒙古帝国的衰落
六、穆斯林突厥人的复兴
七、突厥人和蒙古人侵略的意义
第十五章 传统的拜占廷文明
一、拜占廷的出现
二、拜占廷的黄金时代
二、拜占廷的衰落
四、拜占廷的灭亡
五、拜占廷的遗产
六、拜占廷和斯拉夫人
七、第三罗马
第十六章 传统的儒家文明
一、隋朝统一中国
二、大唐帝国
三、宋朝的黄金时代
四、元朝蒙古人的统治
五、明朝的民族优越感及后撤
一、中国文明在日本
七、日本的封建制度
八、日本的后撤与孤立
第十七章 革命的西方文明
一、西万社会的多样性
二、地理背景
三、技术的格外早的发展
四、发展中的经济
五、民族君主国的崛起
六、信仰的时代
七、西欧的扩张主义
第五编 1500年以前的非欧亚大陆世界
第十八章 非洲
一、地理环境
二、民族
三、农业和铁
四、伊斯兰教
五、苏丹诸帝国
六、王国与部落
七、结论
第十九章 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
一、大陆和民族
一、文化
二、文明
四、结论
五、澳大利亚
第二十章 后记:欧洲扩张前夕的世界
地图
历史对我们今天的意义
一、人性的本质
二、文明:是祸还是福?
三、发达社会和“遏止领先”
四、历史中的民族
译后记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中文版序言(斯塔夫里阿诺斯)
导论
――走向全球史
第一编 文明之前的人类
第一章引言:世界史的性质
一、世界史的目的
二、世界史的结构
三、世界历史地理
第二章 人类――食物采集者
一、人类的起源
二、人类一词的含义
三、食物采集者的文化
四、人口分散和种族差别
第三章 人类――食物生产者
一、农业的起源
二、农业的传播
三、农业的种类
四、食物生产者的文化
五、对人口和种族的影响
第二编 欧亚大陆的古代文明
(公元前3500――1000年)
第四章 古代文明的起源
一、父明的性质
二、美索不达米亚发源地
二、又明的传播
第五章 古代文明诸类型
一、美索不达米亚
一埃及
二、克里特
四、印度河
五、商朝
第六章 古代文明的结束
一、古代又明的历史意义
二、游牧民进入历史
三、游牧民对中东的入侵
四、游牧民对边缘文明区的入侵
第三编 欧亚大陆的古典文明
(公元前1000年一公元500年)
第七章 最初的欧亚文化高度发达的核心区
一、普遍性影响的根源
二、商业联结
三、文化联结
第八章 希腊和罗马的文明
一、形成时期,公元前80(800――500年)
二、古典时代,公元前500--336年
三、古典时代的文明
四、希腊化时代,公元前336――31年
五、早期共和国,至公元前264年
六、后期共和国,公元前265――27年
七、早期帝国,公元前27年一公元284年
八、后期帝国,公元284――467年
第九章 印度文明
一、雅利安人的影响
二、改革与反改革
三、孔雀帝国
四、侵略者、商人和传教士
五、笈多古典时代
第十章 中国文明
一、过渡时期
二、哲学家和经典
三、秦帝国
四、汉帝国
五、帝国的衰落
第十一章 古典文明的终结
一、古典文明的历史意义
二、衰落的根源
三、蛮族的入侵
四、日耳曼人和匈奴人在西方
五、蛮族对西方的继续入侵
六、西方历史的独特性
第四编 欧亚大陆的中世纪文明,500――1500年
第十二章 欧亚大陆文化高度发达的核心区
一、欧亚大陆的海上贸易
二、欧亚大陆的陆上贸易
二、技术传播
四、欧亚大陆的宗教
五、扩展中的视界
第十三章 伊斯兰教的兴起
一、伊斯兰教以前的阿拉伯半岛
一、穆罕默德
三、征服时期
四、从阿拉伯王国到伊斯兰教帝国
五、伊斯兰教文明
六、哈里发统治的衰落
第十四章 突厥人和蒙古人的侵略
一、突厥人在伊斯兰教世界中的优势
二、成吉思汗
一早期征服
四、蒙古帝国
五、蒙古帝国的衰落
六、穆斯林突厥人的复兴
七、突厥人和蒙古人侵略的意义
第十五章 传统的拜占廷文明
一、拜占廷的出现
二、拜占廷的黄金时代
二、拜占廷的衰落
四、拜占廷的灭亡
五、拜占廷的遗产
六、拜占廷和斯拉夫人
七、第三罗马
第十六章 传统的儒家文明
一、隋朝统一中国
二、大唐帝国
三、宋朝的黄金时代
四、元朝蒙古人的统治
五、明朝的民族优越感及后撤
一、中国文明在日本
七、日本的封建制度
八、日本的后撤与孤立
第十七章 革命的西方文明
一、西万社会的多样性
二、地理背景
三、技术的格外早的发展
四、发展中的经济
五、民族君主国的崛起
六、信仰的时代
七、西欧的扩张主义
第五编 1500年以前的非欧亚大陆世界
第十八章 非洲
一、地理环境
二、民族
三、农业和铁
四、伊斯兰教
五、苏丹诸帝国
六、王国与部落
七、结论
第十九章 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
一、大陆和民族
一、文化
二、文明
四、结论
五、澳大利亚
第二十章 后记:欧洲扩张前夕的世界
地图
历史对我们今天的意义
一、人性的本质
二、文明:是祸还是福?
三、发达社会和“遏止领先”
四、历史中的民族
译后记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中文版序言(斯塔夫里阿诺斯)
导论
――走向全球史
第一编 文明之前的人类
第一章引言:世界史的性质
一、世界史的目的
二、世界史的结构
三、世界历史地理
第二章 人类――食物采集者
一、人类的起源
二、人类一词的含义
三、食物采集者的文化
四、人口分散和种族差别
第三章 人类――食物生产者
一、农业的起源
二、农业的传播
三、农业的种类
四、食物生产者的文化
五、对人口和种族的影响
第二编 欧亚大陆的古代文明
(公元前3500――1000年)
第四章 古代文明的起源
一、父明的性质
二、美索不达米亚发源地
二、又明的传播
第五章 古代文明诸类型
一、美索不达米亚
一埃及
二、克里特
四、印度河
五、商朝
第六章 古代文明的结束
一、古代又明的历史意义
二、游牧民进入历史
三、游牧民对中东的入侵
四、游牧民对边缘文明区的入侵
第三编 欧亚大陆的古典文明
(公元前1000年一公元500年)
第七章 最初的欧亚文化高度发达的核心区
一、普遍性影响的根源
二、商业联结
三、文化联结
第八章 希腊和罗马的文明
一、形成时期,公元前80(800――500年)
二、古典时代,公元前500--336年
三、古典时代的文明
四、希腊化时代,公元前336――31年
五、早期共和国,至公元前264年
六、后期共和国,公元前265――27年
七、早期帝国,公元前27年一公元284年
八、后期帝国,公元284――467年
第九章 印度文明
一、雅利安人的影响
二、改革与反改革
三、孔雀帝国
四、侵略者、商人和传教士
五、笈多古典时代
第十章 中国文明
一、过渡时期
二、哲学家和经典
三、秦帝国
四、汉帝国
五、帝国的衰落
第十一章 古典文明的终结
一、古典文明的历史意义
二、衰落的根源
三、蛮族的入侵
四、日耳曼人和匈奴人在西方
五、蛮族对西方的继续入侵
六、西方历史的独特性
第四编 欧亚大陆的中世纪文明,500――1500年
第十二章 欧亚大陆文化高度发达的核心区
一、欧亚大陆的海上贸易
二、欧亚大陆的陆上贸易
二、技术传播
四、欧亚大陆的宗教
五、扩展中的视界
第十三章 伊斯兰教的兴起
一、伊斯兰教以前的阿拉伯半岛
一、穆罕默德
三、征服时期
四、从阿拉伯王国到伊斯兰教帝国
五、伊斯兰教文明
六、哈里发统治的衰落
第十四章 突厥人和蒙古人的侵略
一、突厥人在伊斯兰教世界中的优势
二、成吉思汗
一早期征服
四、蒙古帝国
五、蒙古帝国的衰落
六、穆斯林突厥人的复兴
七、突厥人和蒙古人侵略的意义
第十五章 传统的拜占廷文明
一、拜占廷的出现
二、拜占廷的黄金时代
二、拜占廷的衰落
四、拜占廷的灭亡
五、拜占廷的遗产
六、拜占廷和斯拉夫人
七、第三罗马
第十六章 传统的儒家文明
一、隋朝统一中国
二、大唐帝国
三、宋朝的黄金时代
四、元朝蒙古人的统治
五、明朝的民族优越感及后撤
一、中国文明在日本
七、日本的封建制度
八、日本的后撤与孤立
第十七章 革命的西方文明
一、西万社会的多样性
二、地理背景
三、技术的格外早的发展
四、发展中的经济
五、民族君主国的崛起
六、信仰的时代
七、西欧的扩张主义
第五编 1500年以前的非欧亚大陆世界
第十八章 非洲
一、地理环境
二、民族
三、农业和铁
四、伊斯兰教
五、苏丹诸帝国
六、王国与部落
七、结论
第十九章 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
一、大陆和民族
一、文化
二、文明
四、结论
五、澳大利亚
第二十章 后记:欧洲扩张前夕的世界
地图
历史对我们今天的意义
一、人性的本质
二、文明:是祸还是福?
三、发达社会和“遏止领先”
四、历史中的民族
译后记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阿位伯和印度商人还将伊斯兰教带入东南亚。在这里,同在非洲和文明程度较低的其他地区一样,皈依伊斯兰教比较容易,因为这一新的宗教仪式简单,适应性强。所有要成为穆斯林的人,只须反复念诵这句话即可:“找证明,除安拉外,别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新增加的伊斯兰教仪式,通常接受并尊重当地的习俗和传统。因此,这一宗教信仰的传播不是靠剑,而是靠商人不引人注目的工作;这些商人通过学习当地居民的语言,接受他们的习俗,同他们的妇女通婚,改变他们的新亲属和商业伙伴的信仰,来争取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