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

《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是社会心理学领域的一部经典著作,是本书第一作者津巴多教授继畅销书《心理学与生活》之后的又一力作。 本书系统地总结了心理学在态度形成和改变方面 …… [ 展开全部 ]
  • 作者:[美]菲利普·津巴多、迈克尔·利佩
  •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 定价:68.00元
  • ISBN:7115170835
第3章 行为对态度的影响:当行为成为信念
  • ckok
    2020-08-05 10:06:25 摘录
    我们太喜欢根据人格特质和性格特质来理解行为,同时又太过于抵制把背景因素看作行为的基础,毫不奇怪,我们更倾向于关注情景中个体自身的因素,而较少关注造成个体现状的情景因素,实际上,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经验之一是人类行为更多的受到情景变量的影响,而不是像我们通常认为的那样,我们高估了我们个人特质在抵制不合意的情景性影响中的作用,同时也低估了情景因素,对我们做决定时造成的影响。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ckok
    2020-08-05 10:00:08 摘录
    一般的说行为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而人们在归因时,只会指向其中的一个或两个原因,除过分简单化以外,另一种常见偏差被社会心理学家称为显著性效应。显著性效应是指人们倾向于对那些最明显的和最吸引注意力的因素,赋予更大的权重。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Icey
    2020-01-28 21:21:12 摘录

    自我归因、自我说服、自我辩解都能影响我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这三者共同的关联是:关键的影响者是自我(个体自己内化的概念),而不是由外部说服者所引发的改变。


    性格归因
    我们可能会将原因归结于个体的性格或者他周围的情境(性格归因(或称内部归因)
    把所观察到的行为产生的原因归结于个体内部。进行性格归因就是假定行为反映了个体的某些独特属性。例如,根据个体的态度、宗教信仰或者品格与人格特质来解释某个人的努力工作

    相反,情境归因(或称外部归因)则把社会与客观环境中的某些因素视为导致个体行动的原因。例如,如果我们看到某个人努力工作,并根据他可能获得的金钱、分数或奖赏来解释这一行为,那么我们就在做情境归因。
    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都倾向于性格归因,而忽略了环境因素,所以总是有失偏颇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