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中国文学史
这是一本最好的中国文学入门书。 书中保留了钱穆先生授课中最鲜活的口语表达,也留存了许多神来之笔。 全书31章,从诗经一直讲至明清章回小说,贯穿中国古代文学的整体脉络。 或
……
[ 展开全部 ]
许并不是“理想”的文学史,或许并没有严谨到可用作教科书,但它有活泼的生命力、有效治学的方法、令人眼睛发亮的顿悟。 一本好的书,它本身只是起点,它可以让读者从起点出发,向知识更远更深处独立前进,钱先生的《中国文学史》就是这样的书,它是启发者,点燃许多人对中国文学的兴趣,让人忍不住去阅读和思考它所提及的作品和知识。从此种意义上,它超越了那些严肃严谨的文学史。
[ 收起 ]
作者:钱穆 讲述 叶龙 记录整理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定价:45
ISBN:7545517490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51 )
评价 (1 )
第十二篇 汉代乐府
玛克图布
2016-12-01 16:39:15 摘录
从上述等诗歌可以演变出未来的五言诗或七言诗。也可以说,中国的韵文是由《诗经》解放而演变成《楚辞》,再而演变成 “乐府 ”。稍后再演变成整的“诗”。
以上所举乐府歌辞,讲到”悼死“”思乡“两问题,此为中国文学之大题目,是空灵而非具体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1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玛克图布
2016-12-01 16:36:05 摘录
(一)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二)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思念故乡,郁郁累累。
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这种中国文学作品,直透入生活中,讲人生的共性,并无个性,是抽象的,与西洋文学之具体描写不同。
吾人亦可用这首乐府,将之变成五言诗。如在“欲归“”欲渡“”心思“”肠中“等词之下各加一 “兮”字,如下:
欲归兮家无人,
欲渡兮河无船。
心思兮不能言,
肠中兮车轮转。
如此即变成楚辞矣!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第一篇 绪 论
第二篇 中国文学的起源
第三篇 诗 经
第四篇 尚 书
第五篇 春 秋
第六篇 论 语
第七篇 中国古代散文
第八篇 楚 辞(上)
第九篇 楚 辞(下)
第十篇 赋
第十一篇 汉 赋
第十二篇 汉代乐府
第十三篇 汉代散文——《史记》
第十四篇 汉代奏议、诏令
第十五篇 汉代五言诗(上)——《苏李河梁赠答诗》
第十六篇 汉代五言诗(下)——《古诗十九首》
第十七篇 建安文学
第十八篇 文章的体类
第十九篇 昭明文选
第二十篇 唐 诗(上)——初唐时期
第二十一篇 唐 诗(中)——盛唐时期
第二十二篇 唐 诗(下)——中晚唐时期
第二十三编 唐代古文(上)
第二十四篇 唐代古文(下)
第二十五篇 宋代古文
第二十六篇 宋 词
第二十七篇 元 曲
第二十八篇 小说戏曲的演变
第二十九篇 明清古文
第三十篇 明清章回小说
第三十一篇 结 论
跋
附 记
"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第一篇 绪 论
第二篇 中国文学的起源
第三篇 诗 经
第四篇 尚 书
第五篇 春 秋
第六篇 论 语
第七篇 中国古代散文
第八篇 楚 辞(上)
第九篇 楚 辞(下)
第十篇 赋
第十一篇 汉 赋
第十二篇 汉代乐府
第十三篇 汉代散文——《史记》
第十四篇 汉代奏议、诏令
第十五篇 汉代五言诗(上)——《苏李河梁赠答诗》
第十六篇 汉代五言诗(下)——《古诗十九首》
第十七篇 建安文学
第十八篇 文章的体类
第十九篇 昭明文选
第二十篇 唐 诗(上)——初唐时期
第二十一篇 唐 诗(中)——盛唐时期
第二十二篇 唐 诗(下)——中晚唐时期
第二十三编 唐代古文(上)
第二十四篇 唐代古文(下)
第二十五篇 宋代古文
第二十六篇 宋 词
第二十七篇 元 曲
第二十八篇 小说戏曲的演变
第二十九篇 明清古文
第三十篇 明清章回小说
第三十一篇 结 论
跋
附 记
"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第一篇 绪 论
第二篇 中国文学的起源
第三篇 诗 经
第四篇 尚 书
第五篇 春 秋
第六篇 论 语
第七篇 中国古代散文
第八篇 楚 辞(上)
第九篇 楚 辞(下)
第十篇 赋
第十一篇 汉 赋
第十二篇 汉代乐府
第十三篇 汉代散文——《史记》
第十四篇 汉代奏议、诏令
第十五篇 汉代五言诗(上)——《苏李河梁赠答诗》
第十六篇 汉代五言诗(下)——《古诗十九首》
第十七篇 建安文学
第十八篇 文章的体类
第十九篇 昭明文选
第二十篇 唐 诗(上)——初唐时期
第二十一篇 唐 诗(中)——盛唐时期
第二十二篇 唐 诗(下)——中晚唐时期
第二十三编 唐代古文(上)
第二十四篇 唐代古文(下)
第二十五篇 宋代古文
第二十六篇 宋 词
第二十七篇 元 曲
第二十八篇 小说戏曲的演变
第二十九篇 明清古文
第三十篇 明清章回小说
第三十一篇 结 论
跋
附 记
"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以上所举乐府歌辞,讲到”悼死“”思乡“两问题,此为中国文学之大题目,是空灵而非具体的。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二)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思念故乡,郁郁累累。
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这种中国文学作品,直透入生活中,讲人生的共性,并无个性,是抽象的,与西洋文学之具体描写不同。
吾人亦可用这首乐府,将之变成五言诗。如在“欲归“”欲渡“”心思“”肠中“等词之下各加一 “兮”字,如下:
欲归兮家无人,
欲渡兮河无船。
心思兮不能言,
肠中兮车轮转。
如此即变成楚辞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