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中国文学史
这是一本最好的中国文学入门书。 书中保留了钱穆先生授课中最鲜活的口语表达,也留存了许多神来之笔。 全书31章,从诗经一直讲至明清章回小说,贯穿中国古代文学的整体脉络。 或
……
[ 展开全部 ]
许并不是“理想”的文学史,或许并没有严谨到可用作教科书,但它有活泼的生命力、有效治学的方法、令人眼睛发亮的顿悟。 一本好的书,它本身只是起点,它可以让读者从起点出发,向知识更远更深处独立前进,钱先生的《中国文学史》就是这样的书,它是启发者,点燃许多人对中国文学的兴趣,让人忍不住去阅读和思考它所提及的作品和知识。从此种意义上,它超越了那些严肃严谨的文学史。
[ 收起 ]
作者:钱穆 讲述 叶龙 记录整理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定价:45
ISBN:7545517490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51 )
评价 (1 )
第二十八篇 小说戏曲的演变
玛克图布
2016-12-28 14:40:02 摘录
大体来说,宋词继承唐诗而来,元曲又继承宋词而来,接着又由元曲演变为戏剧,如有明代的昆曲,到了清代,又有京剧崛起,于是在中国文学史中,这小说与戏剧便占了一席地位。虽然京剧这个戏曲,也是一代接续一代而成。而且京剧之造成,还含有《诗经》的元素,因为《诗经》的“风、雅、颂”,在当时是有演有唱。所以中国文学是代代相传、一脉相承的。
同时我们也不能以为,今日中国自五四以来因有人提倡有了新文学,便认为京剧及以前那些文学都是旧文学,应该弃旧迎新那是十分不合理的。也不能因为新文学是与西方文化接轨的,而认为值得重视,而旧文学就都是古老腐旧之物。这确如有了子女,便把父母抛弃不顾。中国传统文学自有其一套生生不息的活的永恒的生命。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玛克图布
2016-12-28 14:37:21 摘录
后来再由一人的自弹自唱,而变成了说书、清唱与弹词,嘻笑怒骂,出口成章。到了明代末年,这一类的活动极盛。然后从这条路演变下来,换了一个方式,即变成出现了章回小说,此即由 “说书”变来。有所谓“武十回”“林十回”,是讲的武松、林冲的故事,故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押后语。在施耐庵写成《水浒传》前,这类说书在当时已经传诵极广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玛克图布
2016-12-28 14:36:24 摘录
(二) 中国文学中的小说发展起因是: 自佛教传入中国后,其中从佛学经典中演绎出来的佛教故事,如讲述释迦牟尼一生的经历,实是一篇很长的韵文故事。又如《百喻经》,是用各种比喻讲道理,即是在佛经中有很多神话与故事,即使最庄严的《维摩诘经》亦有神话,《楞严经》亦然。宗教是社会性的,是属于普罗大众的,更要求普遍化、通俗化,以便宣扬佛教。又如敦煌的佛教卷子中亦有说故事的,如 “目连救母”,后来用作宣卷之用,每句七字,是有韵的白话故事体。即使如道教,也有这种说故事的文体。
由于以上两大原因,促使唐代写小说文体大为盛行,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种正式的文体。
到了宋代,流行一种用鼓配合敲打来说故事的诗。陆放翁作诗道: “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接着又从说故事演变到有《琵琶记》。可以说,宋代从用白话韵文演变成平话,接着又有了章回小说。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玛克图布
2016-12-28 14:35:15 摘录
唐代之所以能把小说这个文体发展起来,搞得红红火火,其原因有:
(一) 唐代是科举社会,人人要去京城考进士。此种投考是政治上给予考生的唯一出路。张生便是去京城赶考者,在途中遇到崔莺莺。全国书生可到中央考试,不分阶级,一律平等;但评卷有一规定,考生除了参加临场考试外,尚可携带其平日的作品成绩,给前辈进士出身的中央名学者观看,称为“温卷” 。目的是让前辈们看了可以对此考生为其作品加以揄扬,使考生考前有了名气,让考官对其有好印象,便易上公榜了。进士考的是诗赋,让前辈看的旧作品难免使人感到枯燥,使人厌烦。因此,考生们事先创作了小说体裁的传奇故事,使前辈们翻看时当作消遗之用,并且容易引起前辈们的兴趣与好感,俾便考前给予好评。因此创造出《虬髯客传》一类的小说传奇。前辈们看的只是考生们的文笔如何,于是考生竞相创作富有趣味和刺激的小说体裁作品,以便科举考试顺利成功。
这是唐代开创中国散文体中,小说发展的重要来源,虽然这动机甚为无聊,但西方荷马等史诗实更为无聊,他们起初只是随街演唱的歌谣而已。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玛克图布
2016-12-28 14:26:36 摘录
因此,中国古代有故事、神话、小说和笔记,但这些都并非文学,严格来说,可以进入文学史的小说,要自唐代开始,且以《太平广记》为代表。
《太平广记》全书的内容,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可说是唐代的小说大全。凡欲研究中国社会史、宗教史、经济史和文化史等问题者,均可参考此书。全书有五百卷,但其中有部分材料并不十分可信。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玛克图布
2016-12-28 14:23:24 摘录
小说戏曲这一类文体,在西方算是正宗,在中国则不然。
中国的文体是由诗到词,再由词到曲,由曲到传奇、戏剧,如此演变下去。至于神话、故事则是任何地方都有的产物,中国古代已有,但早前未形成文学而已。在西方则由神话、故事而有文学。中国之所以当时没有形成文学,是由于文化背景之有所不同所致,吾人不能用批评,只宜从历史、文化中去找答案,才能说明中西为何有异。
我们中国人在文学方面所用的精力,并不把它放在神话、故事上。这原因是由于中国版图疆域广大,难免有了众多地方性,如齐、鲁在泰山两边,风土人情各不相同,而中国人认为要创造一套超越地方之上的文学,因此提倡雅而除去俗。但埃及、希腊等外国地区因其国土狭窄,故地方性的神话、故事特受重视。
由于中国古代的子产、叔向等人物思想观念广大,看不起地方性的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而偏重于超越地方性的合作与联合。而西方则是不主张也不可能合作的,即无法在国与国之间作出团结,即使英伦三岛亦无法合作。
中国的文字已是统一的,与西方各国之间用不同文字有别。
中国并不重视神话、故事等地方性的俗文学,而重视的则是《诗经》《楚辞》。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第一篇 绪 论
第二篇 中国文学的起源
第三篇 诗 经
第四篇 尚 书
第五篇 春 秋
第六篇 论 语
第七篇 中国古代散文
第八篇 楚 辞(上)
第九篇 楚 辞(下)
第十篇 赋
第十一篇 汉 赋
第十二篇 汉代乐府
第十三篇 汉代散文——《史记》
第十四篇 汉代奏议、诏令
第十五篇 汉代五言诗(上)——《苏李河梁赠答诗》
第十六篇 汉代五言诗(下)——《古诗十九首》
第十七篇 建安文学
第十八篇 文章的体类
第十九篇 昭明文选
第二十篇 唐 诗(上)——初唐时期
第二十一篇 唐 诗(中)——盛唐时期
第二十二篇 唐 诗(下)——中晚唐时期
第二十三编 唐代古文(上)
第二十四篇 唐代古文(下)
第二十五篇 宋代古文
第二十六篇 宋 词
第二十七篇 元 曲
第二十八篇 小说戏曲的演变
第二十九篇 明清古文
第三十篇 明清章回小说
第三十一篇 结 论
跋
附 记
"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第一篇 绪 论
第二篇 中国文学的起源
第三篇 诗 经
第四篇 尚 书
第五篇 春 秋
第六篇 论 语
第七篇 中国古代散文
第八篇 楚 辞(上)
第九篇 楚 辞(下)
第十篇 赋
第十一篇 汉 赋
第十二篇 汉代乐府
第十三篇 汉代散文——《史记》
第十四篇 汉代奏议、诏令
第十五篇 汉代五言诗(上)——《苏李河梁赠答诗》
第十六篇 汉代五言诗(下)——《古诗十九首》
第十七篇 建安文学
第十八篇 文章的体类
第十九篇 昭明文选
第二十篇 唐 诗(上)——初唐时期
第二十一篇 唐 诗(中)——盛唐时期
第二十二篇 唐 诗(下)——中晚唐时期
第二十三编 唐代古文(上)
第二十四篇 唐代古文(下)
第二十五篇 宋代古文
第二十六篇 宋 词
第二十七篇 元 曲
第二十八篇 小说戏曲的演变
第二十九篇 明清古文
第三十篇 明清章回小说
第三十一篇 结 论
跋
附 记
"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第一篇 绪 论
第二篇 中国文学的起源
第三篇 诗 经
第四篇 尚 书
第五篇 春 秋
第六篇 论 语
第七篇 中国古代散文
第八篇 楚 辞(上)
第九篇 楚 辞(下)
第十篇 赋
第十一篇 汉 赋
第十二篇 汉代乐府
第十三篇 汉代散文——《史记》
第十四篇 汉代奏议、诏令
第十五篇 汉代五言诗(上)——《苏李河梁赠答诗》
第十六篇 汉代五言诗(下)——《古诗十九首》
第十七篇 建安文学
第十八篇 文章的体类
第十九篇 昭明文选
第二十篇 唐 诗(上)——初唐时期
第二十一篇 唐 诗(中)——盛唐时期
第二十二篇 唐 诗(下)——中晚唐时期
第二十三编 唐代古文(上)
第二十四篇 唐代古文(下)
第二十五篇 宋代古文
第二十六篇 宋 词
第二十七篇 元 曲
第二十八篇 小说戏曲的演变
第二十九篇 明清古文
第三十篇 明清章回小说
第三十一篇 结 论
跋
附 记
"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同时我们也不能以为,今日中国自五四以来因有人提倡有了新文学,便认为京剧及以前那些文学都是旧文学,应该弃旧迎新那是十分不合理的。也不能因为新文学是与西方文化接轨的,而认为值得重视,而旧文学就都是古老腐旧之物。这确如有了子女,便把父母抛弃不顾。中国传统文学自有其一套生生不息的活的永恒的生命。
由于以上两大原因,促使唐代写小说文体大为盛行,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种正式的文体。
到了宋代,流行一种用鼓配合敲打来说故事的诗。陆放翁作诗道: “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接着又从说故事演变到有《琵琶记》。可以说,宋代从用白话韵文演变成平话,接着又有了章回小说。
(一) 唐代是科举社会,人人要去京城考进士。此种投考是政治上给予考生的唯一出路。张生便是去京城赶考者,在途中遇到崔莺莺。全国书生可到中央考试,不分阶级,一律平等;但评卷有一规定,考生除了参加临场考试外,尚可携带其平日的作品成绩,给前辈进士出身的中央名学者观看,称为“温卷” 。目的是让前辈们看了可以对此考生为其作品加以揄扬,使考生考前有了名气,让考官对其有好印象,便易上公榜了。进士考的是诗赋,让前辈看的旧作品难免使人感到枯燥,使人厌烦。因此,考生们事先创作了小说体裁的传奇故事,使前辈们翻看时当作消遗之用,并且容易引起前辈们的兴趣与好感,俾便考前给予好评。因此创造出《虬髯客传》一类的小说传奇。前辈们看的只是考生们的文笔如何,于是考生竞相创作富有趣味和刺激的小说体裁作品,以便科举考试顺利成功。
这是唐代开创中国散文体中,小说发展的重要来源,虽然这动机甚为无聊,但西方荷马等史诗实更为无聊,他们起初只是随街演唱的歌谣而已。
《太平广记》全书的内容,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可说是唐代的小说大全。凡欲研究中国社会史、宗教史、经济史和文化史等问题者,均可参考此书。全书有五百卷,但其中有部分材料并不十分可信。
中国的文体是由诗到词,再由词到曲,由曲到传奇、戏剧,如此演变下去。至于神话、故事则是任何地方都有的产物,中国古代已有,但早前未形成文学而已。在西方则由神话、故事而有文学。中国之所以当时没有形成文学,是由于文化背景之有所不同所致,吾人不能用批评,只宜从历史、文化中去找答案,才能说明中西为何有异。
我们中国人在文学方面所用的精力,并不把它放在神话、故事上。这原因是由于中国版图疆域广大,难免有了众多地方性,如齐、鲁在泰山两边,风土人情各不相同,而中国人认为要创造一套超越地方之上的文学,因此提倡雅而除去俗。但埃及、希腊等外国地区因其国土狭窄,故地方性的神话、故事特受重视。
由于中国古代的子产、叔向等人物思想观念广大,看不起地方性的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而偏重于超越地方性的合作与联合。而西方则是不主张也不可能合作的,即无法在国与国之间作出团结,即使英伦三岛亦无法合作。
中国的文字已是统一的,与西方各国之间用不同文字有别。
中国并不重视神话、故事等地方性的俗文学,而重视的则是《诗经》《楚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