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观呼吸
《平静的第一堂课:观呼吸》讲述了:呼吸是一个人人皆拥有且可供专注的对象。呼吸是生命的基础,观察呼吸,不仅加深对生命本身的认识,还会让心变得稳定、敏锐和专注。《平静的第一堂
……
[ 展开全部 ]
课:观呼吸》作者开篇即指明禅修的目的,以及常人对禅修的种种误解,然后以生动活泼的口吻,系统地介绍了如何通过单纯觉察与清楚掌握整个呼吸的过程,达到正念。按照书中一步步的禅修指导,以呼吸为专注的焦点,观看一切身体经验、感受与思想的变化,进而观察你所认知的整个世界,方能以觉醒、智慧的心,面对起伏的人生。《平静的第一堂课:观呼吸》是作者用人人都看得懂的语言写成的禅修经典著作。现已被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相继出版。此书的泰文节译版本,还被选为泰国高中课程的教材。
[ 收起 ]
作者:德宝法师
出版社:海南
定价:25.00元
ISBN:7544330710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第二章 禅修不是什么?……29
HIKARI_KingKun
2018-02-14 15:17:15 摘录
误解:禅修几周之后,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
【每一次的禅坐都会有一些收获,不过它们通常都很微细,先是在内心深处酝酿,之后才会显现出来。】
如果你一直期待巨大而立即的改变,那么你将会错失整个微细的变化,且更将因此而感到沮丧,想要放弃,甚至怀疑根本没有这样的改变会发生。
忍耐是关键。
如果你从禅修当中没有学到任何东西,至少你学会了忍耐。
【忍耐是任何深远改变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忍耐是任何深远改变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1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HIKARI_KingKun
2018-02-14 15:12:37 摘录
误解:禅修,是坐下来思考高深的思想❌
内观是种单纯的修行,它的内涵是不带偏袒与成见,直接去体验自身的生活事件。
内观是随时保持无私的观察,出现什么,就是什么,非常单纯。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1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HIKARI_KingKun
2018-02-14 15:06:55 摘录
误解:禅修是自私的❌
透过禅修,我们能如实地觉知自己,觉察到许多自私行为的微细形式。
如此一来,我们才有可能达到真正的无私。
去除你的自私,绝对不是一种自私的行为。
通过禅修去除你的自私,绝对不是一种自私的行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HIKARI_KingKun
2018-02-14 15:02:51 摘录
误解:禅修是狂喜至乐的好法子❌
喜乐来自放松,而放松则来自压力的释放。
在禅修中追求喜乐会造成压力,反而毁了整个禅修过程的喜乐链接。
这是矛盾的:唯有当你不追求它时,才有可能放松,体验到幸福感。愉悦不是禅修的目的,这感觉经常产生,但是它只应该被视为副产品。
真正的禅修乃是开发觉知的修行。 愉悦不是禅修的目的,而只是禅修的副产品。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HIKARI_KingKun
2018-02-14 14:57:32 摘录
误解:禅修是逃避现实❌
修行内观是以面对现实为出发点,完全体验生命的实相,并且如法而行。
事实就是事实,你就是你,在缺点与动机上欺骗自己,只会让你愈陷愈深。
内观禅修不是试图让你忘却自己,或掩饰你的烦恼。它的目的是让你能如实观察,并且完全接受事实。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改变它。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HIKARI_KingKun
2018-01-30 02:02:36 摘录
三个层次的戒律
第三个层次的戒律,更有资格被称为“道德”。
这个层次对前两个层次而言是一大进步。在这个道德层面,一个人无需遵循权威人士所制定的那些困难而武断的规则。
他选择遵守一条由正念、智慧与悲心构成的道路。
这个层次需要真正的智能,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以便每一次都能做出独特、创新与适当的反应。
做这些决定之前,这个人必须先跳脱自己狭隘的个人观点,他必须能客观地观察,平等看待自己与他人的需要。唯有如此,他才能表现出最合宜的行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HIKARI_KingKun
2018-01-30 01:59:05 摘录
戒律必须以一定程度的修心为前提,你不可能在没有丝毫自制的前提下持戒。
在佛教的禅修中有三个不可或缺的元素:戒、定、慧。
当你具备如实了解情况的智慧时,对众生的悲心便会油然而生。
悲心的生起,意味着你会自动自发地抑制可能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想法、言语或行为。
如此一来,你的行为便会自动符合戒法。
只有在无法深入了解事物时,你才会制造问题。如果没有看清自己行为的后果,你就会犯错。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HIKARI_KingKun
2018-01-29 23:27:53 摘录
误解:禅修的目的是神通❌
禅修的目的是开发觉性。
如果有声音或影像出现,只要看着它们,让它们自己消失,不要被卷进去。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HIKARI_KingKun
2018-01-29 23:23:22 摘录
误解:禅修是无法被理解的神秘修行❌
举个例子,你了解怎么走路,虽然你可能无法描述神经纤维与肌肉的运作程序,但是你知道怎么去做。
禅修需要像那样透过实践才能被理解,它不是你可以在抽象领域中学习或是谈论的事物,它是需要被体验的。
禅修并不是机械化的公式,它不会自动输出可以预测的结果,你永远无法准确预测每一次禅修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
【每一回禅修都是一次研究、实验与探险。】
事实上,我们可以反过来说,当你的修行达到一种可以预期而且每次都相同的感觉时,你就应该警觉,你已经偏离轨道而且停滞不前了。
【学习将每一秒钟都看成是宇宙中第一而且是唯一的一秒,这是内观禅修的基本观点。】
每一回禅修都是一次研究、实验与探险。 学习将每一秒钟都看成是宇宙中第一而且是唯一的一秒,这是内观禅修的基本观点。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HIKARI_KingKun
2018-01-29 22:37:07 摘录
误解:禅修是指进入出神状态❌
禅定与出神,两者其实正好相反。
在催眠的出神状态中,主体很容易受到外界的控制;但是在深沉的禅定中,禅修者却大都在自己意识的控制之下。
相似之处仅止于表象,不管怎么说,这些发生的现象都不是内观的要点。
如同我们先前所说,禅那的深定只是一种工具,或是迈向更高觉知的垫脚石。
【内观的定义就是“培养正念(念念分明)或觉照”。】
内观的定义就是“培养正念(念念分明)或觉照”。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HIKARI_KingKun
2018-01-27 01:20:46 摘录
误解:禅修只是一种放松的技巧❌
【专注与放松是伴随觉知必需的前导和便利的工具,也是有益的副产品。】
但是它们不是目标,目标应该是洞见。
内观禅修是一种深奥的宗教修行,目的在于净化与转化你的日常生活。
内观禅修的目标是觉知。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目 录
推荐序 全新的生命体验/陈定南……1
关于作者德宝法师……5
导读 内在生命的探索……7
入定之后,一种深沉的平静会遍布身心,那种祥和的状态唯有亲身体验过的人才能了解。
第一章 为什么要禅修?……15
我们的内心充满不满与批评,我们在自身周遭遍筑围墙,因而被困在自己爱憎的牢笼中,感到痛苦万分。
第二章 禅修不是什么?……29
我们将教导你,以平静与离染的态度,观察内心的运作,如此你将可以从自己的行为中获得洞见。
第三章 禅修是什么?……45
禅修透过一连串让你变得更敏锐的过程,借由深入觉察你自己的思维、话语与行为,而改变你的性格。
第四章 态度……61
禅修的过程是很微细的,结果完全取决于禅修者的内心状态。修行要能成功,态度非常重要。
第五章 练习……69
借由觉知苦谛,克服那造成痛苦的贪欲;借由无我的智慧,克服从自我概念衍生出来的无知。
第六章 如何调身?……89
你希望让身体完全静下来,借此带来心的平静;但是身体同时也要保持警醒,以引发心的清明,那是你所追求的目
第七章 如何调心?……97
呼吸对所有生命而言,都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对这个过程的真实体验,会让你更贴近其他生命,它向你揭示出你与
第八章 规划你的禅修……111
你如实地观察,了解它们不过是冲动,来了又去,只是无常表演的一部分,你的生命将因此而彻底安顿下来。
第九章 修习慈心……123
你必须从排除自怨自艾与自责开始着手,允许善的感觉与善的愿望先流向你自己。
第十章 处理问题……135
生命就是快乐与痛苦的综合体,它们携手并进。禅修也不例外,你会经验到好时光与坏时光,也会感受到狂喜与恐
第十一章 处理分心(上)……155
当你的心狂野而激动时,可以借由几次快速深呼吸来重新建立正念。
第十二章 处理分心(下)……163
不要为了分心而自责,分心是自然而然的,它们总是来来去去。
第十三章 正念……183
正念平等地对待一切经验、思维与感觉,它没有任何压抑,也没有个人的好恶。
第十四章 正念与禅定……197
正念是较敏感的一个,它注意事物;禅定则提供力量,它让注意力固定在一个项目上。
第十五章 日常生活中的禅修……209
在日常活动中若能达到正念正知,你就能够维持理性与平静,不会陷入习惯性的心灵死角。
第十六章 它带给你什么?……225
呼吸变成一个活泼与变化的过程,是活跃而迷人的事。
后记 慈心的力量……235
就像太阳光提供一切生命能量一样,慈的温暖与光辉也在一切生命的心里流动。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目 录
推荐序 全新的生命体验/陈定南……1
关于作者德宝法师……5
导读 内在生命的探索……7
入定之后,一种深沉的平静会遍布身心,那种祥和的状态唯有亲身体验过的人才能了解。
第一章 为什么要禅修?……15
我们的内心充满不满与批评,我们在自身周遭遍筑围墙,因而被困在自己爱憎的牢笼中,感到痛苦万分。
第二章 禅修不是什么?……29
我们将教导你,以平静与离染的态度,观察内心的运作,如此你将可以从自己的行为中获得洞见。
第三章 禅修是什么?……45
禅修透过一连串让你变得更敏锐的过程,借由深入觉察你自己的思维、话语与行为,而改变你的性格。
第四章 态度……61
禅修的过程是很微细的,结果完全取决于禅修者的内心状态。修行要能成功,态度非常重要。
第五章 练习……69
借由觉知苦谛,克服那造成痛苦的贪欲;借由无我的智慧,克服从自我概念衍生出来的无知。
第六章 如何调身?……89
你希望让身体完全静下来,借此带来心的平静;但是身体同时也要保持警醒,以引发心的清明,那是你所追求的目
第七章 如何调心?……97
呼吸对所有生命而言,都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对这个过程的真实体验,会让你更贴近其他生命,它向你揭示出你与
第八章 规划你的禅修……111
你如实地观察,了解它们不过是冲动,来了又去,只是无常表演的一部分,你的生命将因此而彻底安顿下来。
第九章 修习慈心……123
你必须从排除自怨自艾与自责开始着手,允许善的感觉与善的愿望先流向你自己。
第十章 处理问题……135
生命就是快乐与痛苦的综合体,它们携手并进。禅修也不例外,你会经验到好时光与坏时光,也会感受到狂喜与恐
第十一章 处理分心(上)……155
当你的心狂野而激动时,可以借由几次快速深呼吸来重新建立正念。
第十二章 处理分心(下)……163
不要为了分心而自责,分心是自然而然的,它们总是来来去去。
第十三章 正念……183
正念平等地对待一切经验、思维与感觉,它没有任何压抑,也没有个人的好恶。
第十四章 正念与禅定……197
正念是较敏感的一个,它注意事物;禅定则提供力量,它让注意力固定在一个项目上。
第十五章 日常生活中的禅修……209
在日常活动中若能达到正念正知,你就能够维持理性与平静,不会陷入习惯性的心灵死角。
第十六章 它带给你什么?……225
呼吸变成一个活泼与变化的过程,是活跃而迷人的事。
后记 慈心的力量……235
就像太阳光提供一切生命能量一样,慈的温暖与光辉也在一切生命的心里流动。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目 录
推荐序 全新的生命体验/陈定南……1
关于作者德宝法师……5
导读 内在生命的探索……7
入定之后,一种深沉的平静会遍布身心,那种祥和的状态唯有亲身体验过的人才能了解。
第一章 为什么要禅修?……15
我们的内心充满不满与批评,我们在自身周遭遍筑围墙,因而被困在自己爱憎的牢笼中,感到痛苦万分。
第二章 禅修不是什么?……29
我们将教导你,以平静与离染的态度,观察内心的运作,如此你将可以从自己的行为中获得洞见。
第三章 禅修是什么?……45
禅修透过一连串让你变得更敏锐的过程,借由深入觉察你自己的思维、话语与行为,而改变你的性格。
第四章 态度……61
禅修的过程是很微细的,结果完全取决于禅修者的内心状态。修行要能成功,态度非常重要。
第五章 练习……69
借由觉知苦谛,克服那造成痛苦的贪欲;借由无我的智慧,克服从自我概念衍生出来的无知。
第六章 如何调身?……89
你希望让身体完全静下来,借此带来心的平静;但是身体同时也要保持警醒,以引发心的清明,那是你所追求的目
第七章 如何调心?……97
呼吸对所有生命而言,都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对这个过程的真实体验,会让你更贴近其他生命,它向你揭示出你与
第八章 规划你的禅修……111
你如实地观察,了解它们不过是冲动,来了又去,只是无常表演的一部分,你的生命将因此而彻底安顿下来。
第九章 修习慈心……123
你必须从排除自怨自艾与自责开始着手,允许善的感觉与善的愿望先流向你自己。
第十章 处理问题……135
生命就是快乐与痛苦的综合体,它们携手并进。禅修也不例外,你会经验到好时光与坏时光,也会感受到狂喜与恐
第十一章 处理分心(上)……155
当你的心狂野而激动时,可以借由几次快速深呼吸来重新建立正念。
第十二章 处理分心(下)……163
不要为了分心而自责,分心是自然而然的,它们总是来来去去。
第十三章 正念……183
正念平等地对待一切经验、思维与感觉,它没有任何压抑,也没有个人的好恶。
第十四章 正念与禅定……197
正念是较敏感的一个,它注意事物;禅定则提供力量,它让注意力固定在一个项目上。
第十五章 日常生活中的禅修……209
在日常活动中若能达到正念正知,你就能够维持理性与平静,不会陷入习惯性的心灵死角。
第十六章 它带给你什么?……225
呼吸变成一个活泼与变化的过程,是活跃而迷人的事。
后记 慈心的力量……235
就像太阳光提供一切生命能量一样,慈的温暖与光辉也在一切生命的心里流动。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每一次的禅坐都会有一些收获,不过它们通常都很微细,先是在内心深处酝酿,之后才会显现出来。】
如果你一直期待巨大而立即的改变,那么你将会错失整个微细的变化,且更将因此而感到沮丧,想要放弃,甚至怀疑根本没有这样的改变会发生。
忍耐是关键。
如果你从禅修当中没有学到任何东西,至少你学会了忍耐。
【忍耐是任何深远改变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内观是种单纯的修行,它的内涵是不带偏袒与成见,直接去体验自身的生活事件。
内观是随时保持无私的观察,出现什么,就是什么,非常单纯。
透过禅修,我们能如实地觉知自己,觉察到许多自私行为的微细形式。
如此一来,我们才有可能达到真正的无私。
去除你的自私,绝对不是一种自私的行为。
喜乐来自放松,而放松则来自压力的释放。
在禅修中追求喜乐会造成压力,反而毁了整个禅修过程的喜乐链接。
这是矛盾的:唯有当你不追求它时,才有可能放松,体验到幸福感。愉悦不是禅修的目的,这感觉经常产生,但是它只应该被视为副产品。
修行内观是以面对现实为出发点,完全体验生命的实相,并且如法而行。
事实就是事实,你就是你,在缺点与动机上欺骗自己,只会让你愈陷愈深。
内观禅修不是试图让你忘却自己,或掩饰你的烦恼。它的目的是让你能如实观察,并且完全接受事实。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改变它。
第三个层次的戒律,更有资格被称为“道德”。
这个层次对前两个层次而言是一大进步。在这个道德层面,一个人无需遵循权威人士所制定的那些困难而武断的规则。
他选择遵守一条由正念、智慧与悲心构成的道路。
这个层次需要真正的智能,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以便每一次都能做出独特、创新与适当的反应。
做这些决定之前,这个人必须先跳脱自己狭隘的个人观点,他必须能客观地观察,平等看待自己与他人的需要。唯有如此,他才能表现出最合宜的行为。
在佛教的禅修中有三个不可或缺的元素:戒、定、慧。
当你具备如实了解情况的智慧时,对众生的悲心便会油然而生。
悲心的生起,意味着你会自动自发地抑制可能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想法、言语或行为。
如此一来,你的行为便会自动符合戒法。
只有在无法深入了解事物时,你才会制造问题。如果没有看清自己行为的后果,你就会犯错。
禅修的目的是开发觉性。
如果有声音或影像出现,只要看着它们,让它们自己消失,不要被卷进去。
举个例子,你了解怎么走路,虽然你可能无法描述神经纤维与肌肉的运作程序,但是你知道怎么去做。
禅修需要像那样透过实践才能被理解,它不是你可以在抽象领域中学习或是谈论的事物,它是需要被体验的。
禅修并不是机械化的公式,它不会自动输出可以预测的结果,你永远无法准确预测每一次禅修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
【每一回禅修都是一次研究、实验与探险。】
事实上,我们可以反过来说,当你的修行达到一种可以预期而且每次都相同的感觉时,你就应该警觉,你已经偏离轨道而且停滞不前了。
【学习将每一秒钟都看成是宇宙中第一而且是唯一的一秒,这是内观禅修的基本观点。】
禅定与出神,两者其实正好相反。
在催眠的出神状态中,主体很容易受到外界的控制;但是在深沉的禅定中,禅修者却大都在自己意识的控制之下。
相似之处仅止于表象,不管怎么说,这些发生的现象都不是内观的要点。
如同我们先前所说,禅那的深定只是一种工具,或是迈向更高觉知的垫脚石。
【内观的定义就是“培养正念(念念分明)或觉照”。】
【专注与放松是伴随觉知必需的前导和便利的工具,也是有益的副产品。】
但是它们不是目标,目标应该是洞见。
内观禅修是一种深奥的宗教修行,目的在于净化与转化你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