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平静的第一堂课:观呼吸》讲述了:呼吸是一个人人皆拥有且可供专注的对象。呼吸是生命的基础,观察呼吸,不仅加深对生命本身的认识,还会让心变得稳定、敏锐和专注。《平静的第一堂
……
[ 展开全部 ]
课:观呼吸》作者开篇即指明禅修的目的,以及常人对禅修的种种误解,然后以生动活泼的口吻,系统地介绍了如何通过单纯觉察与清楚掌握整个呼吸的过程,达到正念。按照书中一步步的禅修指导,以呼吸为专注的焦点,观看一切身体经验、感受与思想的变化,进而观察你所认知的整个世界,方能以觉醒、智慧的心,面对起伏的人生。《平静的第一堂课:观呼吸》是作者用人人都看得懂的语言写成的禅修经典著作。现已被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相继出版。此书的泰文节译版本,还被选为泰国高中课程的教材。
[ 收起 ]
作者:德宝法师
出版社:海南
定价:25.00元
ISBN:9787544330718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查看所有书摘
按目录显示书摘
HIKARI_KingKun
2018-04-05 23:55:55 摘录
禅修要有目标
我们的目标是把潜在的善德完全开发出来。
这个目标有五个要素:净化内心、摆脱忧愁、解脱痛苦、实践究竞寂灭的正道,以及由遵守正道而达到快乐。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HIKARI_KingKun
2018-04-05 23:53:13 摘录
指出他人缺点者,与响应他人指责者,两者都应该具有正念。
如果有人以粗鲁的语言,轻率地指责别人,那么他对自己、对别人都会造成伤害,无法给人带来任何好处。怀抱着嗔恨心说话,不可能有正念,也无法清楚地表达自己。
此外,当一个人听到粗鲁的言语时,他会觉得受到伤害,可能因此而失去正念,听不进别人真正的话。
【我们应该以正念说话,以正念聆听,这样才能得到说话与聆听的利益。当我们以正念聆听与说话时,我们的心就解脱了贪欲、自私、嗔恨与妄想的束缚。】
我们应该以正念说话,以正念聆听,这样才能得到说话与聆听的利益。 当我们以正念聆听与说话时,我们的心就解脱了贪欲、自私、嗔恨与妄想的束缚。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HIKARI_KingKun
2018-04-05 23:46:33 摘录
谢谢你指责我
举例来说,如果我们没有嗔恨的根,没有人能让我们愤怒,因为是嗔怒的根对某人的行动、语言或行为做出反应。
如果我们正念分明,我们就会努力用智慧去观心。如果我们内心没有嗔恨,当别人指出我们的缺失时,我们就不会在意。相反的,我们还会感谢别人注意到我们的过失。我们应该非常明智与慎重地感谢指责我们的人,因为他们帮助我们步上改进之道。
【我们每个人都有盲点,别人就是我们的镜子,我们可以透过智慧从上面看到我们自己的缺点。我们应该把为我们指出缺点的人,看成为我们挖掘宝藏的人,那些宝藏是我们自己也不晓得的。】
只有了解自己的缺点,才有办法改进自己。改进自己是促成生命圆满的不变之道。在我们试图超越自己的缺点之前,应该先知道它们是什么。只有在克服这些缺点之后,才有可能成功开发潜在的高贵品德。
我们每个人都有盲点,别人就是我们的镜子,我们可以透过智慧从上面看到我们自己的缺点。我们应该把为我们指出缺点的人,看成为我们挖掘宝藏的人,那些宝藏是我们自己也不晓得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HIKARI_KingKun
2018-04-05 23:33:40 摘录
我们没有真的爱自己
【当我们遇到一个令人愤怒的情况时,如果能留心观察自己的心,则必然会发现令自己感到苦涩的实相】
【例】我们很自私,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固执己见,认为只有自己是对的,充满成见也满怀偏见。
此外,我们们也看到了形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我们没有真的爱自己。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HIKARI_KingKun
2018-03-06 01:40:33 摘录
【单纯而如实地观看这些情感,而不把它与其他事物混淆在一起。】
【先将身与心分开来看;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了解它们基本的关联性。】
【例】因此,我们愈能真正了解那个著名的寓言,亦即一位盲人有健康的身体,而另一位残障者则有一双好眼睛。他们两个人一旦分开来,都是受限的;但是当残障者爬上盲人的肩膀时,他们两个人就可以一起旅行,并且轻松达到目标。
身与心也一样,单靠身体无法为自己做任何事,它就像一块木头,本身无法移动或做什么,只能逐渐迈向死亡;心若没有身体的帮助,也没有办法做好任何事情。但是当两者在正念之下合作时,就可以成就许多美好的事。
既分开看待,又关联看待。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HIKARI_KingKun
2018-03-06 01:32:12 摘录
用智慧去看,也就是在身心复合体的架构内,排除源自贪、嗔、痴的偏私与成见去看待事情。
一般来说,当我们观看自身这个身心复合体的运作时,会倾向于忽略我们不喜欢的事,而执著于我们所喜欢的。这是因为我们的心,通常都受到贪、嗔、痴的影响。我们的本我、自我或成见,就像有色的镜片一样,挡在眼前,妨碍我们的判断。
用智慧认清事物的实相。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HIKARI_KingKun
2018-03-01 00:56:04 摘录
观察你的感觉和意识的变化
【当我们接触到任何一个感官对象时,不应该以自我为中心停留在它上面,而是应该观看那个对象如何影响我们的感官与认识。】
我们应该观察生起的感觉,以及随之而来的心理活动。此外,我们也应该注意意识的变化。
【在观察这些现象时,我们应该清楚觉知被观察的那些事物的普遍性。】
刚开始接触事物时,我们心里会迸出喜欢、讨厌或普通的感觉火花。那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既发生在别人身上,也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我们应该看清楚这点。在这些感觉之后,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反应,我们可能会感受到贪欲、性欲或嫉妒,也可能感到恐惧、忧虑、不安或无聊。这些也都是很普通的反应,【我们应该单纯地注意它们,然后接受它们。我们应该了解这些都是正常的人性反应,可能会发生在任何一个人身上。】
事物的普遍性、正常的人性反应 单纯地注意它们,然后接受它们。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HIKARI_KingKun
2018-02-25 13:44:41 摘录
修行的态度
心本身是一组事件,每一次内观时,你都参与在那些事件之中。
禅修是一种参与性的观察:你正在看什十么,取决于你观看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正在看的那个人才是你,而你看到什么,则端视你如何观看而定。
❶不要有所期待。
❷不要绷得太紧。
❸不要匆忙。
❹不要执着于任何东西,也不要排斥任何现象。
❺放下。
❻出现任何事都要接受。
不要为了人类会有的缺点与过失而自责,学习将心里的一切现象看成自然与可理解的。
❼善待自己。
❽质问你自己。
一切主张都应该透过你自己的经验加以检验,然后让验证的结果成为你追求真理的向导。
❾视一切问题为挑战。
将一切出现的负面因素,视为学习与成长的机会。
①⓪不要用想的,要去看。
❶❶不要停留在分别念中。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HIKARI_KingKun
2018-02-19 00:19:36 摘录
禅修,可以使你更清醒地活
【你花愈多时间在禅修上,当每一个冲动与动机、思维与感情在内心生起时,你静下来观察它们的能力就愈强。】
除了你自己对洞见生命真实本质的渴望之外,其中并无任何强制性的规定,你是为了提升自己以及他人的存在而修禅。
内观禅修立足于经验,而非理论。
在禅修的过程中,你敏于觉察实际的生活经验,如实觉知事物的本质。
你并非坐着发展关于生活的崇高思想,你只是清楚地活着。内观禅修,就只是学习好好活着,再也没有比这个更高远的目标。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HIKARI_KingKun
2018-02-19 00:07:49 摘录
打破概念的假象
“我”的概念是一种过程,它是日积月累形成的。
借由内观,我们学习观看我们正在做什么,何时做,以及如何做。
然后,那个心态会移动与消失,就像白云飘过蔚蓝的晴空。
【我们将会置身于自己可以决定做或者不做的状态,视当时的情况是否适合而定。】
强制性不见了,现在我们可以有所选择。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HIKARI_KingKun
2018-02-19 00:03:11 摘录
你的心里有个“我”
我们将流动的思维、感觉与感受定型为一种心灵架构,然后贴上“我”的标签。
长此以往,我们遂认为它是静止的实体,可以独存于其他一切事物之外。
我们将自己抽离于宇宙永远的变化过程,然后再感叹自己是多么孤单。
我们忽略自己与其他事物根深蒂固的关联性,坚持“我”的存在,然后再为人类的贪心与迟钝感到惊讶;这个循环不断地发生。
每一个恶行,每一个世上残酷的案例,都直接源自这个独立实存的“我”的邪见。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HIKARI_KingKun
2018-02-17 00:54:06 摘录
快乐是苦恼的根源
就佛教而言,我们人类的生命观是正好颠倒的,我们把真正的苦因看成快乐。苦的原因是我们前面所说的“爱/憎”的病症,一种立即反应的知觉。它可能是任何东西,例如迷人的女郎、英俊的家伙、游艇、烤面包的香味或者是休闲拖车等。无论是什么,我们接下来会做的,是凭感觉对刺激做出反应。
例如忧虑,我们非常忧虑,忧虑本身就是问题。忧虑是个过程,它有步骤。忧虑并非只是一种存在的状态,而是组程序。你必须做的,是观看那个程序的开头,那些过程萌生的最初阶段。忧虑的第一个环节是“执著/排斥”的反应。只要现象在心中跃现,我们便在心理上尝试去捕捉它或推开它,那就开启了忧虑的一连串反应。所幸,有一个名为内观禅修的工具,可以使这整个机制瘫痪。
内观禅修教导我们如何清晰地审视自己的觉知过程。
【我们学习以一种不偏不倚的态度,去观看思维与感受的生起。
我们学习平静而清楚地看自己对于刺激有何反应。我们看着自己的反应,而不会陷入其中,思维的迷惑本质会慢慢消失。】
我们仍然可以结婚,也还是可以走自己的路,不过,我们不须因此沉沦。
我们学习以一种不偏不倚的态度,去观看思维与感受的生起。 我们学习平静而清楚地看自己对于刺激有何反应。我们看着自己的反应,而不会陷入其中,思维的迷惑本质会慢慢消失。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HIKARI_KingKun
2018-02-17 00:42:36 摘录
停止概念化的反应
例如在平静无声的夜里,你独自坐着,远方有一只狗在狂吠,这件事本身并无好坏可言。寂静的海面传来浪涛声,你开始倾听这悦耳的组曲,它们已经转变成神经系统内生气勃勃的电子传导所引发的神经刺激。这个过程应该被当做无常、苦与无我的经验。
我们人类却完全忽略这个事实,而将那个知觉定型为一种心所,我们为它贴上标签,并陷入一连串情结与概念的反应。“又是那只狗,它总是在晚上叫,真讨厌。每天晚上它都让人不得安宁,应该有人想想办法才是。也许我应该报警,不,应该找捕狗队,嗯,找动物收容所才对。不,也许我应该写一封信去咒骂狗的主人。不,太麻烦了,我还是去拿耳塞好了。”
这些都只是知觉上的心灵习惯。【你从小就学习做这样的反应,你只是在复制身旁亲友的知觉习惯。】
这些知觉上的反应并非生来就根植于神经系统的构造之内。回路就在那里,不过这并非心灵机制可以使用的唯一方式。以前学过的可以不去想它,【第一步是先了解你正在做的事,退到后面静静地看。】
【知觉上的心灵习惯】 你从小就学习做这样的反应,你只是在复制身旁亲友的知觉习惯。 这些知觉上的反应并非生来就根植于神经系统的构造之内,第一步是先了解你正在做的事,退到后面静静地看。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HIKARI_KingKun
2018-02-17 00:31:19 摘录
正念
【我们通常并没有真正看清楚眼前的事物,而是透过思维与概念的有色眼镜去看待生命,并且误以为那些心灵的对象是真实的。】
我们深陷于这个无尽的思维之流中,而实相则不经意地从我们身旁溜过。
我们总是无休止地追求欢乐与满足,努力逃避痛苦和不愉快。我们耗费所有精力,试图让自已感觉更好,以掩饰内心的恐惧和不安。与此同时,真实经验的世界则悄悄地从我们身边溜走。
在内观禅修中,我们训练自己忽略经常想追求舒适的冲动,而以探究实相取而代之。讽刺的是,唯有【当你停止追求平静时,真正的平静才会来临】——这又是另一个矛盾。
当你放下追求舒适的渴望时,真正的满足才会生起;当你不再兴奋地追求满足时,生命的真实之美才会降临;当你能够不带幻想地觉知实相,并且承担所有痛苦与危险时,才会达到真正的解脱与安稳。这不是我们试图灌输给你的教条,它是一个看得见的事实,你能够而且应该亲自去验证。
我们通常并没有真正看清楚眼前的事物,而是透过思维与概念的有色眼镜去看待生命,并且误以为那些心灵的对象是真实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HIKARI_KingKun
2018-02-17 00:22:23 摘录
内观是一种修心的形式,它能教导你以全新的观点去体会这个世界。
你将开始学习真正发生在你身上、环绕在你身边,以及在你内心的事。
【那是一种自我发现的过程,一种参与其中的审视,你可以一边参与一边观察你自身的经验。】
可以一边参与一边观察你自身的经验。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点击加载更多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目 录
推荐序 全新的生命体验/陈定南……1
关于作者德宝法师……5
导读 内在生命的探索……7
入定之后,一种深沉的平静会遍布身心,那种祥和的状态唯有亲身体验过的人才能了解。
第一章 为什么要禅修?……15
我们的内心充满不满与批评,我们在自身周遭遍筑围墙,因而被困在自己爱憎的牢笼中,感到痛苦万分。
第二章 禅修不是什么?……29
我们将教导你,以平静与离染的态度,观察内心的运作,如此你将可以从自己的行为中获得洞见。
第三章 禅修是什么?……45
禅修透过一连串让你变得更敏锐的过程,借由深入觉察你自己的思维、话语与行为,而改变你的性格。
第四章 态度……61
禅修的过程是很微细的,结果完全取决于禅修者的内心状态。修行要能成功,态度非常重要。
第五章 练习……69
借由觉知苦谛,克服那造成痛苦的贪欲;借由无我的智慧,克服从自我概念衍生出来的无知。
第六章 如何调身?……89
你希望让身体完全静下来,借此带来心的平静;但是身体同时也要保持警醒,以引发心的清明,那是你所追求的目
第七章 如何调心?……97
呼吸对所有生命而言,都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对这个过程的真实体验,会让你更贴近其他生命,它向你揭示出你与
第八章 规划你的禅修……111
你如实地观察,了解它们不过是冲动,来了又去,只是无常表演的一部分,你的生命将因此而彻底安顿下来。
第九章 修习慈心……123
你必须从排除自怨自艾与自责开始着手,允许善的感觉与善的愿望先流向你自己。
第十章 处理问题……135
生命就是快乐与痛苦的综合体,它们携手并进。禅修也不例外,你会经验到好时光与坏时光,也会感受到狂喜与恐
第十一章 处理分心(上)……155
当你的心狂野而激动时,可以借由几次快速深呼吸来重新建立正念。
第十二章 处理分心(下)……163
不要为了分心而自责,分心是自然而然的,它们总是来来去去。
第十三章 正念……183
正念平等地对待一切经验、思维与感觉,它没有任何压抑,也没有个人的好恶。
第十四章 正念与禅定……197
正念是较敏感的一个,它注意事物;禅定则提供力量,它让注意力固定在一个项目上。
第十五章 日常生活中的禅修……209
在日常活动中若能达到正念正知,你就能够维持理性与平静,不会陷入习惯性的心灵死角。
第十六章 它带给你什么?……225
呼吸变成一个活泼与变化的过程,是活跃而迷人的事。
后记 慈心的力量……235
就像太阳光提供一切生命能量一样,慈的温暖与光辉也在一切生命的心里流动。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目 录
推荐序 全新的生命体验/陈定南……1
关于作者德宝法师……5
导读 内在生命的探索……7
入定之后,一种深沉的平静会遍布身心,那种祥和的状态唯有亲身体验过的人才能了解。
第一章 为什么要禅修?……15
我们的内心充满不满与批评,我们在自身周遭遍筑围墙,因而被困在自己爱憎的牢笼中,感到痛苦万分。
第二章 禅修不是什么?……29
我们将教导你,以平静与离染的态度,观察内心的运作,如此你将可以从自己的行为中获得洞见。
第三章 禅修是什么?……45
禅修透过一连串让你变得更敏锐的过程,借由深入觉察你自己的思维、话语与行为,而改变你的性格。
第四章 态度……61
禅修的过程是很微细的,结果完全取决于禅修者的内心状态。修行要能成功,态度非常重要。
第五章 练习……69
借由觉知苦谛,克服那造成痛苦的贪欲;借由无我的智慧,克服从自我概念衍生出来的无知。
第六章 如何调身?……89
你希望让身体完全静下来,借此带来心的平静;但是身体同时也要保持警醒,以引发心的清明,那是你所追求的目
第七章 如何调心?……97
呼吸对所有生命而言,都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对这个过程的真实体验,会让你更贴近其他生命,它向你揭示出你与
第八章 规划你的禅修……111
你如实地观察,了解它们不过是冲动,来了又去,只是无常表演的一部分,你的生命将因此而彻底安顿下来。
第九章 修习慈心……123
你必须从排除自怨自艾与自责开始着手,允许善的感觉与善的愿望先流向你自己。
第十章 处理问题……135
生命就是快乐与痛苦的综合体,它们携手并进。禅修也不例外,你会经验到好时光与坏时光,也会感受到狂喜与恐
第十一章 处理分心(上)……155
当你的心狂野而激动时,可以借由几次快速深呼吸来重新建立正念。
第十二章 处理分心(下)……163
不要为了分心而自责,分心是自然而然的,它们总是来来去去。
第十三章 正念……183
正念平等地对待一切经验、思维与感觉,它没有任何压抑,也没有个人的好恶。
第十四章 正念与禅定……197
正念是较敏感的一个,它注意事物;禅定则提供力量,它让注意力固定在一个项目上。
第十五章 日常生活中的禅修……209
在日常活动中若能达到正念正知,你就能够维持理性与平静,不会陷入习惯性的心灵死角。
第十六章 它带给你什么?……225
呼吸变成一个活泼与变化的过程,是活跃而迷人的事。
后记 慈心的力量……235
就像太阳光提供一切生命能量一样,慈的温暖与光辉也在一切生命的心里流动。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目 录
推荐序 全新的生命体验/陈定南……1
关于作者德宝法师……5
导读 内在生命的探索……7
入定之后,一种深沉的平静会遍布身心,那种祥和的状态唯有亲身体验过的人才能了解。
第一章 为什么要禅修?……15
我们的内心充满不满与批评,我们在自身周遭遍筑围墙,因而被困在自己爱憎的牢笼中,感到痛苦万分。
第二章 禅修不是什么?……29
我们将教导你,以平静与离染的态度,观察内心的运作,如此你将可以从自己的行为中获得洞见。
第三章 禅修是什么?……45
禅修透过一连串让你变得更敏锐的过程,借由深入觉察你自己的思维、话语与行为,而改变你的性格。
第四章 态度……61
禅修的过程是很微细的,结果完全取决于禅修者的内心状态。修行要能成功,态度非常重要。
第五章 练习……69
借由觉知苦谛,克服那造成痛苦的贪欲;借由无我的智慧,克服从自我概念衍生出来的无知。
第六章 如何调身?……89
你希望让身体完全静下来,借此带来心的平静;但是身体同时也要保持警醒,以引发心的清明,那是你所追求的目
第七章 如何调心?……97
呼吸对所有生命而言,都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对这个过程的真实体验,会让你更贴近其他生命,它向你揭示出你与
第八章 规划你的禅修……111
你如实地观察,了解它们不过是冲动,来了又去,只是无常表演的一部分,你的生命将因此而彻底安顿下来。
第九章 修习慈心……123
你必须从排除自怨自艾与自责开始着手,允许善的感觉与善的愿望先流向你自己。
第十章 处理问题……135
生命就是快乐与痛苦的综合体,它们携手并进。禅修也不例外,你会经验到好时光与坏时光,也会感受到狂喜与恐
第十一章 处理分心(上)……155
当你的心狂野而激动时,可以借由几次快速深呼吸来重新建立正念。
第十二章 处理分心(下)……163
不要为了分心而自责,分心是自然而然的,它们总是来来去去。
第十三章 正念……183
正念平等地对待一切经验、思维与感觉,它没有任何压抑,也没有个人的好恶。
第十四章 正念与禅定……197
正念是较敏感的一个,它注意事物;禅定则提供力量,它让注意力固定在一个项目上。
第十五章 日常生活中的禅修……209
在日常活动中若能达到正念正知,你就能够维持理性与平静,不会陷入习惯性的心灵死角。
第十六章 它带给你什么?……225
呼吸变成一个活泼与变化的过程,是活跃而迷人的事。
后记 慈心的力量……235
就像太阳光提供一切生命能量一样,慈的温暖与光辉也在一切生命的心里流动。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我们的目标是把潜在的善德完全开发出来。
这个目标有五个要素:净化内心、摆脱忧愁、解脱痛苦、实践究竞寂灭的正道,以及由遵守正道而达到快乐。
如果有人以粗鲁的语言,轻率地指责别人,那么他对自己、对别人都会造成伤害,无法给人带来任何好处。怀抱着嗔恨心说话,不可能有正念,也无法清楚地表达自己。
此外,当一个人听到粗鲁的言语时,他会觉得受到伤害,可能因此而失去正念,听不进别人真正的话。
【我们应该以正念说话,以正念聆听,这样才能得到说话与聆听的利益。当我们以正念聆听与说话时,我们的心就解脱了贪欲、自私、嗔恨与妄想的束缚。】
举例来说,如果我们没有嗔恨的根,没有人能让我们愤怒,因为是嗔怒的根对某人的行动、语言或行为做出反应。
如果我们正念分明,我们就会努力用智慧去观心。如果我们内心没有嗔恨,当别人指出我们的缺失时,我们就不会在意。相反的,我们还会感谢别人注意到我们的过失。我们应该非常明智与慎重地感谢指责我们的人,因为他们帮助我们步上改进之道。
【我们每个人都有盲点,别人就是我们的镜子,我们可以透过智慧从上面看到我们自己的缺点。我们应该把为我们指出缺点的人,看成为我们挖掘宝藏的人,那些宝藏是我们自己也不晓得的。】
只有了解自己的缺点,才有办法改进自己。改进自己是促成生命圆满的不变之道。在我们试图超越自己的缺点之前,应该先知道它们是什么。只有在克服这些缺点之后,才有可能成功开发潜在的高贵品德。
【当我们遇到一个令人愤怒的情况时,如果能留心观察自己的心,则必然会发现令自己感到苦涩的实相】
【例】我们很自私,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固执己见,认为只有自己是对的,充满成见也满怀偏见。
此外,我们们也看到了形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我们没有真的爱自己。
【先将身与心分开来看;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了解它们基本的关联性。】
【例】因此,我们愈能真正了解那个著名的寓言,亦即一位盲人有健康的身体,而另一位残障者则有一双好眼睛。他们两个人一旦分开来,都是受限的;但是当残障者爬上盲人的肩膀时,他们两个人就可以一起旅行,并且轻松达到目标。
身与心也一样,单靠身体无法为自己做任何事,它就像一块木头,本身无法移动或做什么,只能逐渐迈向死亡;心若没有身体的帮助,也没有办法做好任何事情。但是当两者在正念之下合作时,就可以成就许多美好的事。
一般来说,当我们观看自身这个身心复合体的运作时,会倾向于忽略我们不喜欢的事,而执著于我们所喜欢的。这是因为我们的心,通常都受到贪、嗔、痴的影响。我们的本我、自我或成见,就像有色的镜片一样,挡在眼前,妨碍我们的判断。
【当我们接触到任何一个感官对象时,不应该以自我为中心停留在它上面,而是应该观看那个对象如何影响我们的感官与认识。】
我们应该观察生起的感觉,以及随之而来的心理活动。此外,我们也应该注意意识的变化。
【在观察这些现象时,我们应该清楚觉知被观察的那些事物的普遍性。】
刚开始接触事物时,我们心里会迸出喜欢、讨厌或普通的感觉火花。那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既发生在别人身上,也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我们应该看清楚这点。在这些感觉之后,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反应,我们可能会感受到贪欲、性欲或嫉妒,也可能感到恐惧、忧虑、不安或无聊。这些也都是很普通的反应,【我们应该单纯地注意它们,然后接受它们。我们应该了解这些都是正常的人性反应,可能会发生在任何一个人身上。】
心本身是一组事件,每一次内观时,你都参与在那些事件之中。
禅修是一种参与性的观察:你正在看什十么,取决于你观看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正在看的那个人才是你,而你看到什么,则端视你如何观看而定。
❶不要有所期待。
❷不要绷得太紧。
❸不要匆忙。
❹不要执着于任何东西,也不要排斥任何现象。
❺放下。
❻出现任何事都要接受。
不要为了人类会有的缺点与过失而自责,学习将心里的一切现象看成自然与可理解的。
❼善待自己。
❽质问你自己。
一切主张都应该透过你自己的经验加以检验,然后让验证的结果成为你追求真理的向导。
❾视一切问题为挑战。
将一切出现的负面因素,视为学习与成长的机会。
①⓪不要用想的,要去看。
❶❶不要停留在分别念中。
【你花愈多时间在禅修上,当每一个冲动与动机、思维与感情在内心生起时,你静下来观察它们的能力就愈强。】
除了你自己对洞见生命真实本质的渴望之外,其中并无任何强制性的规定,你是为了提升自己以及他人的存在而修禅。
内观禅修立足于经验,而非理论。
在禅修的过程中,你敏于觉察实际的生活经验,如实觉知事物的本质。
你并非坐着发展关于生活的崇高思想,你只是清楚地活着。内观禅修,就只是学习好好活着,再也没有比这个更高远的目标。
“我”的概念是一种过程,它是日积月累形成的。
借由内观,我们学习观看我们正在做什么,何时做,以及如何做。
然后,那个心态会移动与消失,就像白云飘过蔚蓝的晴空。
【我们将会置身于自己可以决定做或者不做的状态,视当时的情况是否适合而定。】
强制性不见了,现在我们可以有所选择。
我们将流动的思维、感觉与感受定型为一种心灵架构,然后贴上“我”的标签。
长此以往,我们遂认为它是静止的实体,可以独存于其他一切事物之外。
我们将自己抽离于宇宙永远的变化过程,然后再感叹自己是多么孤单。
我们忽略自己与其他事物根深蒂固的关联性,坚持“我”的存在,然后再为人类的贪心与迟钝感到惊讶;这个循环不断地发生。
每一个恶行,每一个世上残酷的案例,都直接源自这个独立实存的“我”的邪见。
就佛教而言,我们人类的生命观是正好颠倒的,我们把真正的苦因看成快乐。苦的原因是我们前面所说的“爱/憎”的病症,一种立即反应的知觉。它可能是任何东西,例如迷人的女郎、英俊的家伙、游艇、烤面包的香味或者是休闲拖车等。无论是什么,我们接下来会做的,是凭感觉对刺激做出反应。
例如忧虑,我们非常忧虑,忧虑本身就是问题。忧虑是个过程,它有步骤。忧虑并非只是一种存在的状态,而是组程序。你必须做的,是观看那个程序的开头,那些过程萌生的最初阶段。忧虑的第一个环节是“执著/排斥”的反应。只要现象在心中跃现,我们便在心理上尝试去捕捉它或推开它,那就开启了忧虑的一连串反应。所幸,有一个名为内观禅修的工具,可以使这整个机制瘫痪。
内观禅修教导我们如何清晰地审视自己的觉知过程。
【我们学习以一种不偏不倚的态度,去观看思维与感受的生起。
我们学习平静而清楚地看自己对于刺激有何反应。我们看着自己的反应,而不会陷入其中,思维的迷惑本质会慢慢消失。】
我们仍然可以结婚,也还是可以走自己的路,不过,我们不须因此沉沦。
例如在平静无声的夜里,你独自坐着,远方有一只狗在狂吠,这件事本身并无好坏可言。寂静的海面传来浪涛声,你开始倾听这悦耳的组曲,它们已经转变成神经系统内生气勃勃的电子传导所引发的神经刺激。这个过程应该被当做无常、苦与无我的经验。
我们人类却完全忽略这个事实,而将那个知觉定型为一种心所,我们为它贴上标签,并陷入一连串情结与概念的反应。“又是那只狗,它总是在晚上叫,真讨厌。每天晚上它都让人不得安宁,应该有人想想办法才是。也许我应该报警,不,应该找捕狗队,嗯,找动物收容所才对。不,也许我应该写一封信去咒骂狗的主人。不,太麻烦了,我还是去拿耳塞好了。”
这些都只是知觉上的心灵习惯。【你从小就学习做这样的反应,你只是在复制身旁亲友的知觉习惯。】
这些知觉上的反应并非生来就根植于神经系统的构造之内。回路就在那里,不过这并非心灵机制可以使用的唯一方式。以前学过的可以不去想它,【第一步是先了解你正在做的事,退到后面静静地看。】
【我们通常并没有真正看清楚眼前的事物,而是透过思维与概念的有色眼镜去看待生命,并且误以为那些心灵的对象是真实的。】
我们深陷于这个无尽的思维之流中,而实相则不经意地从我们身旁溜过。
我们总是无休止地追求欢乐与满足,努力逃避痛苦和不愉快。我们耗费所有精力,试图让自已感觉更好,以掩饰内心的恐惧和不安。与此同时,真实经验的世界则悄悄地从我们身边溜走。
在内观禅修中,我们训练自己忽略经常想追求舒适的冲动,而以探究实相取而代之。讽刺的是,唯有【当你停止追求平静时,真正的平静才会来临】——这又是另一个矛盾。
当你放下追求舒适的渴望时,真正的满足才会生起;当你不再兴奋地追求满足时,生命的真实之美才会降临;当你能够不带幻想地觉知实相,并且承担所有痛苦与危险时,才会达到真正的解脱与安稳。这不是我们试图灌输给你的教条,它是一个看得见的事实,你能够而且应该亲自去验证。
你将开始学习真正发生在你身上、环绕在你身边,以及在你内心的事。
【那是一种自我发现的过程,一种参与其中的审视,你可以一边参与一边观察你自身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