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法

《活法》,作者稻盛和夫是日本战后经济的传奇,除每一个人的人生活法之外,企业和国家,甚至社会、全人类的生存之道也包括在《活法》所阐述的范围之内。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它们都是 …… [ 展开全部 ]
  • 作者:(日)稻盛和夫
  •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 定价:24.00元
  • ISBN:7506021404
第四章 以利他之心生活
  • 五味堂书屋
    2022-06-08 11:01:22 摘录
    知足的生活态度绝对不是满足现状、不进行任何新的尝试或停滞不前碌碌无为。拿经济情况来作比喻,虽然GDP总值没有变化,而内涵或者产业结构本身不断发生改变。也就是陈旧的产业不断消亡,新的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这是因为人类的智慧使新生事物不断涌现,健全的新陈代谢不断交替进行,人与社会都充满活力和创造性。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五味堂书屋
    2022-06-08 10:58:25 摘录
    过度地追求的财富应该适可而止了。不应把国家和个人的目标放在追求物质上的富有,精神富有才是最终目标。这就是中国古代先哲老子所提倡的“知足常乐”的“知足”生活方式。有句格言道:“无法得到渴望的东西时,就珍惜现在拥有的”,“满足才是贤者之基”,知足才有人类的安定,这样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五味堂书屋
    2022-06-08 10:54:25 摘录
    作为今后日本和日本人人生观的根本哲学,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知足”。而且,还包括因知足之心产生的感恩、谦虚的态度,以及体谅他人的利他行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五味堂书屋
    2022-06-08 10:38:14 摘录
    现在,我们需要确立取代经济增长至上主义的新的国家理念和个人生活哲学。这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经济问题,同时又是关系到国际社会和地球环境的极其重大的课题。只要不改变人类对经济增长和消费的永无止境的追求,有限的地球资源和能源终将枯竭,而且地球环境也会遭到破坏。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五味堂书屋
    2022-05-25 10:31:51 摘录
    教育的最大作用应该是教授劳动的意义以及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五味堂书屋
    2022-04-24 15:46:12 摘录
    少年在知晓法律之前更应该知道不能杀人这个根本的
    道德观和伦理观。因为不能杀人、不能伤人,这不是
    知不知晓法律的问题,而是人生态度,也就是道德观
    的范畴。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五味堂书屋
    2022-04-24 15:42:15 摘录
    目本的目标既不应是经济大国也不应是军事大国,而应是以德重建国家:既不是擅长打小算盘的国家,也不是忙于炫耀军事力量的国家,而是以人类崇高精神之德作为国家理念,并与世界接轨。
    目本一旦成为这样的国家,那么,它就能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和尊重。而且,也不会有企图侵略日本之辈。从此意义上讲,它应该又是最妥善的安全保障政策。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五味堂书屋
    2022-04-24 15:36:38 摘录
    京瓷公司的经营理念是:“在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企业经营的首要目的是实现员工的幸福生活。但是,如果仅仅如此的话,那将是为某一个企业谋利的自私行为。作为社会的公器,企业有为世界、为人类尽力的责任和义务。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五味堂书屋
    2022-04-24 15:34:06 摘录
    DDI公司和au公司的成功是因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的信念赢得了上天的保佑。我认为这就是动机善则事必成的证明。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五味堂书屋
    2022-04-24 15:30:08 摘录
    “让仅有一次的人生过得更有意义吧!”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五味堂书屋
    2022-04-24 15:26:01 摘录
    为了不停留在低层次的利他上,重要的是养成从更广视角看待事物,立足更大范围对待自己的个人行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五味堂书屋
    2022-04-24 15:21:29 摘录
    有道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追求利润并非罪恶。但是,方法必须是符合人道的。并不是不管干什么,只要能赚钱就行,为了获取利润必须走正确的道路。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五味堂书屋
    2022-04-24 15:18:57 摘录
    即使居住在相同的世界里,对他人是否热情、关心就决定那里是天堂还是地狱。这就是这个小故事想要告诉世人的道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五味堂书屋
    2022-04-18 11:46:10 摘录
    人的内心充满至深至纯的幸福感,不是在满足自我,而是在满足了“他人”的时候,我的这个观点一定能得到很多人的认同吧。而且,聪明的人应该能注意到,奉献于他人并不仅仅只对他人有利,终究还将有利于自己。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五味堂书屋
    2022-04-18 11:44:02 摘录
    所谓“利他之心”,佛教里是指“善待他人”的慈悲之心,基督教里是指爱。更简单一点地说,是“奉献于社会,奉献于人类”。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