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法》,作者稻盛和夫是日本战后经济的传奇,除每一个人的人生活法之外,企业和国家,甚至社会、全人类的生存之道也包括在《活法》所阐述的范围之内。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它们都是 …… [ 展开全部 ]
  • 作者:(日)稻盛和夫
  •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 定价:24.00元
  • ISBN:9787506021401
  • 2023-10-28 10:25:43 摘录
    “深刻思考直至清晰看见。”换言之,就是要有持续的强烈的愿望。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3-10-28 10:23:00 摘录
    不惜一切,努力创造世所公认的“尽善尽美”的产品,这对于以创造为目标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一种义务。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3-10-28 10:21:45 摘录
    成功的基础是强烈的愿望。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3-10-28 10:21:02 摘录
    为了变不可能为可能,就要有近似于“发疯”似的强烈的愿望,坚信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并为之不断努力奋勇向前。无论是人生还是经营,这是达到目标唯一方式。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3-10-28 10:16:57 摘录
    内心不渴望的东西,它就不可能靠近自己”。亦即,你能够实现的,只能是你自己内心渴望的东西,如果内心没有渴望,即使能够实现的也实现不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2-06-08 11:35:41 摘录
    努力勤奋地工作、心怀感恩之心、善思善行、诚恳地反省并约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持续磨炼心智、提高人格。努力做到这些看似理所当然的事情才正是人生的意义。除此之外,我以为没有别的活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2-06-08 11:26:21 摘录
    其实真正了不起的人在“无名的田野里”。我以为真正出色的人是那些心灵美好的人。她们是住在街道小巷的心地善良的老太太,他们是在城市一角朝着目标奋进的小青年。
    与那些名利双收、功成名就的人相比,这些无名的人更加“上等”,他们更具有同情心和善良美好的心灵!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2-06-08 11:15:46 摘录
    中国明代的《菜根谭》中写道“行善而不见其益,犹如草里冬瓜,自行暗长”。即使行善后的回报没有马上表现出来,那也是好比草丛中的冬瓜一样即使人眼看不见,它也依然会茁壮成长。
    因果报应需要时间。牢记这句话,不要为暂时没有好的结果而焦躁,每日孜孜不倦、一心一意积累善行,最终一定会有好结果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2-06-08 11:12:10 摘录
    长远看来,诚恳地不吝惜善行的人不会永远时运不济,而懒惰、敷衍了事的人不可能荣华一世。
    确实,做了坏事的人也许会小人得势,而努力做善事的人也许会一时命运不济,人生低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将慢慢得到修正,终将得到与各自言行或生活态度一致的结果,逐步趋近于与此人相称的境遇。
    原因和结果是如此可以用等号连接,真是令人惊讶。短期不一定如此,而长远角度看,善因通向善果,恶因招致恶果,因果关系非常符合逻辑。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2-06-08 11:07:00 摘录
    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一切一定有其必然的原因。它不是别的,就是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所有这些思想和行为成为原因,产生结果。你现在在想什么,在做什么,这些都是原因,必然导致某种结果。而且,对这个结果的反应又转变成为导致下一个结果的原因,因果定律无限的循环又是支配我们人生的天意。
    “内心不渴望的东西就不可能靠近自己”,即人生如其心中想,这也是基于因果报应法则的。因为我们的所思、所做都成为种子,带来相应的现实结果。
    另外,我强调了磨砺、提高心智的重要性,这也是根据因果定律,高尚的善心必将带来美好的人生。
    命运和因果定律,这两大原理支配着每一个人的人生。命运是经线,因果报应则是纬线,经线和纬线织成我们人生这块布。
    人生并不能完全被命运所掌控,是因为因果定律的力量在发挥作用。但是,另一方面,善行不一定带来善果是因为命运的干扰。
    重要的是,因果报应法则的力量比命运稍微强大一些。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2-06-08 11:01:22 摘录
    知足的生活态度绝对不是满足现状、不进行任何新的尝试或停滞不前碌碌无为。拿经济情况来作比喻,虽然GDP总值没有变化,而内涵或者产业结构本身不断发生改变。也就是陈旧的产业不断消亡,新的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这是因为人类的智慧使新生事物不断涌现,健全的新陈代谢不断交替进行,人与社会都充满活力和创造性。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2-06-08 10:58:25 摘录
    过度地追求的财富应该适可而止了。不应把国家和个人的目标放在追求物质上的富有,精神富有才是最终目标。这就是中国古代先哲老子所提倡的“知足常乐”的“知足”生活方式。有句格言道:“无法得到渴望的东西时,就珍惜现在拥有的”,“满足才是贤者之基”,知足才有人类的安定,这样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2-06-08 10:54:25 摘录
    作为今后日本和日本人人生观的根本哲学,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知足”。而且,还包括因知足之心产生的感恩、谦虚的态度,以及体谅他人的利他行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2-06-08 10:38:14 摘录
    现在,我们需要确立取代经济增长至上主义的新的国家理念和个人生活哲学。这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经济问题,同时又是关系到国际社会和地球环境的极其重大的课题。只要不改变人类对经济增长和消费的永无止境的追求,有限的地球资源和能源终将枯竭,而且地球环境也会遭到破坏。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2-05-25 10:31:51 摘录
    教育的最大作用应该是教授劳动的意义以及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