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笔记

  • 作者:余秋雨
  •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 定价:30.00
  • ISBN:7805315744
目录
  • bonjour_angelica
    2018-08-23 17:14:50 摘录
    “有时我们也觉得,最费精神的事情过后想想最没有价值,但一遇到麻烦就不由自主地粘在里边出不来了。你碰到这样的情况是如何快速地解脱自己的,譬如一个警句,一个座右铭?”

    “我老想四个字——人生太短。”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bonjour_angelica
    2018-08-23 17:10:23 摘录
    一个稀世的大学者,大艺术家,竟然在一座大城市的附近打铁!没有人要他打,只是自愿;也没有实利目的,只是觉得有意思。与那些远离人寰瘦骨嶙峋的隐士们相比,与那些皓首穷经,弱不禁风的书生们相比,嵇康实在健康得让人羡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bonjour_angelica
    2018-08-23 17:04:30 摘录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bonjour_angelica
    2018-08-23 17:03:37 摘录
    阮籍喜欢一个人驾木车游荡,木车上载着酒,没有方向地向前行驶。泥路高低不平,木车颠簸着,酒缸摇晃着,他的双手则抖抖索索地握着缰绳。突然马停了,他定睛一看,路走到了尽头。真的没路了?他哑着嗓子自问,眼泪已夺眶而出。终于,声声的抽泣变成了号啕大哭。哭够了,持缰绳驱车向后转,另找出路。另外那条路走着走着也到了尽头了,他又大哭,走一路哭一路,荒草野地间谁也没有听见,他只哭给自己听。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bonjour_angelica
    2018-08-23 16:52:50 摘录
    我想任何一个早年离乡的游子在思念家乡时都会有一种两重性:他心中的家乡既具体又不具体。具体可具体到一个河湾,几棵小树,半壁苍苔:但是如果仅仅如此,焦渴的思念完全可以转换成回乡的行动,然而真的回乡又总是失望,天天萦绕我心头的这一切原来是这样的吗?就像在一首激情澎湃的名诗后面突然看到了一幅太逼真插图,诗意顿消。因此,真正的游子是不太愿意回乡的,即使偶尔回去一下也会很快出走,走在外面又没完没了地思念,结果终于傻傻的问自己家乡究竟在哪里。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bonjour_angelica
    2018-08-23 16:44:18 摘录
    历史,曾经在这块荒凉的土地上做过一个有关城市的梦。梦很快就碎了,醒来一片荒凉。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bonjour_angelica
    2018-08-23 16:41:35 摘录
    灾难,对于常人来说也就是灾难而已,但对知识分子来说就不一样了。当灾难初临之时,他们比一般人更紧张,更痛苦,更缺少应付的能耐;但是当这一关口度过之后,他们中部分人的文化意识又会重新苏醒,开始与灾难周旋,去寻求生命的底蕴。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bonjour_angelica
    2018-08-23 16:37:51 摘录
    南国佳人多塞北,
    中原名士半辽阳。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bonjour_angelica
    2018-08-23 16:36:08 摘录
    这个命令,与康熙不修长城的谕旨前后辉映。康熙的“长城”也终于倾坍了,荒草凄迷,暮鸦回翔,旧墙斑剥,霉苔处处,而大门却紧紧地关着。关住了那些宫殿房舍倒也罢了,还关住了那么些苍郁的山,那么些晶亮的水。在康熙看来,这儿就是他心目中的清代,但清代把它丢弃了,被丢弃的它可怜,丢弃了它的清代更可怜,连一把罗圈椅也坐不到了,凄凄惶惶,丧魂落魄。慈禧在北京修了一个颐和园,与避暑山庄对抗,塞外朔北的园林不会再有对抗的能力和兴趣,它似乎已属于另外一个时代。康熙连同他的园林一起失败了,败在一个没有读过什么书,没有建过什么功业的女人手里。热河的雄风早已吹散,清朝从此阴气重重,劣迹斑斑。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bonjour_angelica
    2018-08-23 16:21:49 摘录
    人生的道路也就是从出生地出发,越走越远,由此展开的人生就是要让自己与种种异己的一切打交道。打交道的结果可能是丧失自己,也可能在一个更高的层面把自己找回。在熙熙攘攘的闹市中,要实现后一种可能极不容易。为此,我常常离开城市,长途跋涉,借山水风物与历史精魂默默对话,寻找自己在辽阔的时间和空间中的生命坐标,把自己抓住。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bonjour_angelica
    2018-08-23 13:05:16 摘录
    我曾对学生戏言:“我把想清楚了的问题交给课堂,把能够想清楚的问题交给研究,把想不清楚的问题交给散文。”想不清楚就动笔为文并不是不负责任,而是肯定苦闷,彷徨,混沌,生涩,矛盾的精神地位和审美价值。以我的经验,拿过于明白,清晰的事情来写散文,是末流之举。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