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童年的消逝
内容简介: 《童年的消逝》初版于1982年,是尼尔·波兹曼的代表作之一。 “童年”是一个被发明出来的概念,印刷术普及之前,儿童与成人之间靠口语传播,彼此分享基本相同的文化
……
[ 展开全部 ]
世界,所以人类并没有“童年”;印刷术普及之后,文字成为主导,成人掌握着文字和知识的世界,儿童与成人之 间出现了一道文化鸿沟,“童年”诞生了。 电视时代,一切信息都能够在成人和儿童之间共享,成人和儿童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儿童几乎都被迫提早进入充满冲突、战争、性爱、暴力的成人世界,“童年”逐渐消逝。 波兹曼同时指出,在成人和儿童共同成为电视观众的文化里,政治、商业、教育等最终蜕变成幼稚和肤浅的弱智文化,人类的文化精神逐渐枯萎。 ~~~~~~~~~~~~~~~~~~~~~~~~~~~~ 编辑推荐: ◎媒介文化研究大师尼尔·波兹曼20年经典畅销作品 ◎通过电视和网络媒介,成人和儿童的界限逐渐模糊 ◎儿童被迫提早成年,童年正在消逝 不得不眼睁睁看着儿童的天真无邪、可塑性和好奇心逐渐退化,然后扭曲成为伪成人的劣等面目,这是令人痛心和尴尬的,而且尤其可悲。 ——尼尔·波兹曼 ~~~~~~~~~~~~~~~~~~~~~~~~~~~~ 媒体及专家评论: 波兹曼在媒体研究领域是一位巨人,地位仅次于马歇尔·麦克卢汉。 ——安吉拉·佩妮,“抨击杂志” 一本有才华、有力量、有分量的书。 ——《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 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一书中,运用他对心理学、历史学、语义学和麦克卢汉学说的深刻见解以及常识,非常有说服力地阐述了一个触目惊心而且颇具独创的论题。这本书读起来也很有趣。 ——维克托•纳瓦斯基(Victor Navasky,美国著名学者) 波兹曼在麦克卢汉结束的地方开始,他用学者的渊博与说书人的机智构筑他的见解。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尼尔·波兹曼的逝世给公共话语带来了某些寂静。一位博学的批评者,一位严谨的反对者,一位跟奔涌的发展唱反调的人,沉默了。回顾他令人惊叹的事业,你会发现他所做的每一件事的核心都是一连串问题……他希望你去思考,字母表是如何改变了口语文化的,印刷媒体给宗教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教育是如何创造了童年的,为何对标准的测试意味着对学校系统的激进反思。 ——彼得·卡瓦纳,《环球邮报》 尼尔·波兹曼是一位传承伟大纽约传统的不可思议的讲述者……正如他说的故事一样,尼尔·波兹曼投入了一生来让我们停下来……他是一个和蔼谦恭的人,他绝对不会说,“我早就告诉过你了”。但是他的确告诉过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直至肺癌让他永远消声。 ——约翰·齐默尔曼,《纽约邮报》 我时常想起萧伯纳著名的诗句,理智的人适应环境,而世上所有的进步都依靠不理智的人。马歇尔·麦克卢汉是不理智的,兰斯是不理智的,尼尔也是不理智的。因为这样,所有美好的事才发生了。 ——保罗·莱文森,美国作家、福特汉姆大学教授 波兹曼是一个多产的作家,他在约二十本书和众多的采访和文章中展现了他的思想和他的优雅。这些作品都值得阅读和深入思考,有意或无意间你会将你读到的说给他人听。波兹曼是看穿了皇帝新衣的孩子,后来他长成了擅长表达的义愤填膺的教育者和社会消费者。 ——迈克尔·寇姆夫,《学院季刊》 波兹曼的每本书都是一本小册子,一本装了封皮的随笔:《童年的消逝》讽刺美国文化的幼稚化;《娱乐至死》讽刺娱乐业,以及娱乐业对观众造成的影响……他的知识分子姿态,他在公众环境中的表现,以及他伟大的天赋——极好的幽默,实质是一个开化人类在一个野蛮世纪进行的尝试,之后成了一个开化人在电视文化中的尝试。 ——杰伊·罗森,纽约大学教授 在波兹曼的书中,隐喻的作用一次又一次地得到体现。我们设立“尼尔 ·波兹曼隐喻奖”有两个目的:奖励一位纯熟使用隐喻的有天分的作者;纪念并推广波兹曼的作品,以及印刷思想。 ——锐透基金会 审视了童年在当代美国文化中四面楚歌的状况。 ——《出版人周刊》 中国当今的现实是,不但电视文化,而且印刷文化,二者共同导致了童年的消逝,因而消逝得更为彻底。 ——周国平 也许,文化拯救的希望就在于人类不断的自我反省之中,在于认真聆听波兹曼式的警世危言之中。 ——刘擎
[ 收起 ]
作者:[美]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定价:38.00元
ISBN:7508648277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第二章 印刷术和新成人
Z-z
2019-10-04 21:20:16 摘录
具体看看有没有合适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Lily
2017-08-30 16:32:27 摘录
这二者不仅都揭示了思想和行为的各种可能性,而且,多种语言对照版的《圣经》把中世纪的拉丁语《圣经》所代表的上帝一家之言,改造成上帝多家之言。凭借印刷,上帝变成了英国人、德国人或法人,这完全取决于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现上帝的信息。这样的结果是加强了国家民族主义,同时削弱了经文的神圣权威。从18世纪到现在,人们对国家的爱取代了对上帝的爱,这完全可以是印刷带来的一个结果。例如,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基督徒鼓动发动的战争,完全是以捍卫国家利益的名义;上帝只好自己照料自己了。
惊人而又迷人啊……印刷的力量……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Lily
2017-08-30 16:25:03 摘录
如果没有阅读能力,我们无法处理自己的事情,因此我们很难想象拥有阅读能力在16、17世纪是多么的美妙和重要。具备阅读能力可以产生非常大的效力甚至是魔力,它可以将一个人从绞刑架上拯救出来。例如,在英国,一个能从《圣经》里读一句的罪犯只会受到在拇指上打烙印的处罚;不能读的则命运截然不同:“罪犯保尔能读,打上烙印处罚;罪犯威廉不能读,处以绞刑。”以上这个例子引自对两个罪犯的判刑记录。他们在1613年因抢劫苏塞克斯郡( Sussex)的公员家而被判刑。
有趣。。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Lily
2017-08-30 09:00:11 摘录
在印刷激发起作家日益强烈且无须掩饰的自我意识的同时,它也在读者中创造出类似的态度,因为在印刷术发明之前,一切人际交流都发生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甚至连阅读所采用的也是口语模式,一个读者大声朗读,其他人随后跟上。但自从有了刷的书籍之后,另一种传统便开始了:孤立的读者和他自已的眼睛。口腔无须再发声音,读者及其反应跟社会环境脱离开读者退回到自己的心灵世界。从16世纪至今,大多数读者人只有一个要求:希望他们不在旁边;若不行,则请他们保静。整个阅读的过程,作者和读者仿佛达成共谋,对抗社会
和社会意识。简而言之,阅读成为反社会的行为。
阅读是怎样由社交性活动成为反社会性活动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Lily
2017-08-30 08:51:46 摘录
中国人和朝鲜人(他们在古登堡之前就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当时可能有人,或者没人有天分看出活字印刷术的潜在价值,但他们肯定没有字母,即一个字母体系的书写方式。因此,他们的“魔鬼”又回去睡觉了,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墨西哥的原住民阿兹特克人( Aztecs)发明了轮子。后来,他们把轮子安装在儿童的玩具上,就以为它的潜在价值已经耗尽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至今仍然是个谜。
字母确实方便太多,对于印刷术而言。 鲁迅先生说,中国人造出了火药,却为一地烟花欢呼雀跃。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Lily
2017-08-30 08:47:45 摘录
一部机器可以为我们提供崭新的时间概念,比如机械钟;或者空间和规模的概念,比如望远镜;或者知识的概念,比如字母;或者改善人类生物性能的可能性,比如眼镜。我们可以像詹姆斯·凯里一样大胆地说: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的意识结构被重新塑造,以便跟传播结构相匹配;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已经成为我们所制造的东西。
阔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Lily
2017-08-30 08:35:19 摘录
用阿瑟.凯斯特勒的话来说,在某种意义上,所有的发明家都是梦游者。或者我们也许可以称他们为“弗兰肯斯坦”1,而把这整个过程称作“弗兰肯斯坦综合征”( Frankenstein syndrome),即一个人为某个特定且有限的目的创造了一台机器,可一旦机器造好之后,我们却发现——有时候令人恐怖地、常常令人不舒服地、总是让我们吃惊地发现—一它有自己的主张;它不仅相当能够改变我们的习惯,而且一如英尼斯试图揭示的—还能够改变我们的思维习惯。
细思恐极。。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Lily
2017-08-30 08:33:04 摘录
要理解那些影响是如何跟童年的起源和成长发生关系的,我们可以用哈罗德·英尼斯(Harold innis)的学说作为指导。英尼斯强调说,传播技术的变化无一例外地产生了三种结果:它们改变了人的兴趣结构(人们所考虑的事情)、符号的类型(人用以思维的工具),以及社区的本质(思想起源的地方)。简单来说,每部机器都代表着一个想法或各种各样想法的混合物。然而,它们首先并不是那种导致发明者构想出一部机器的想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Lily
2017-08-30 08:27:00 摘录
有一种人抄写别人的作品,依样画葫芦,不做任何添加和改变,这种人仅仅被称作“抄写员”………·另一种人抄写别人的作品,添加一些别人的意见,他被称作“汇编者”……另一种人既抄写别人的作品,也写自己的,但以别人的作品为主,添加一些自己的解释,他则被称作“评注者”……还有一种人既写自已的作品,也写别人的,但以自己的作品为主,加别人的是为了证实自己的看法;这种人,应该被称为“作家”。
很有用的界定。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Lily
2017-08-30 08:17:34 摘录
这种现象并非偶然。她指出,因为印刷使一个人说的话和写的著作得以万世流芳,从而创造了一个崭新的和普遍的自我观念。印刷机恰似一部时间机器,很容易跟H·G·韦尔斯(H.Gwell)的小发明一样富有影响力,让人感到好奇。像另一部了不起的时间机器——机械钟一样,印刷机捕捉住了时间,使之为人类服务,也改造了时间的观念。在这个过程中,它改变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但是,刘易斯·芒福德2认为,钟表消灭“永恒”这个人类动态的度量和关注点,但印刷机又使“永恒得以恢复。印刷把现在和永远连接了起来,它将个人的观点带一个未知的王国。随着印刷机的发明,水恒的问题可以通过个人的声音获得满足,而不需要一个社会集合体。
印刷术原来这么伟大啊。。。。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蔡小妖
2017-06-29 14:33:43 摘录
简单地说,所发生的一切意味着“文化人”( Literate man)已经诞生了。由于他的到来,儿童便被留在了身后。在中世纪,年幼者和年长者都不识字,他们的事情局限在这里和现在,用芒福德的话来说,是“此时此地”。这正是当时不需要有儿童概念的原因所在,因为人人共享同样的信息环境,因此生活在同样的社会和知识世界里。当印刷开始大行其道时,显然需要创造一个新型的成年。自从有了印刷术,成年就变得需要努力才能挣来了。它变成了一个象征性的成就,但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成就。自从有了印刷术,未成年人必须通过学习识字、进入印刷排版的世界,才能变成成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必须接受教育。因此,欧洲文明重新创造了学校,从而使童年的概念也变成社会必需的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蔡小妖
2017-06-29 14:25:18 摘录
所有这一切都说明,我们绝不能低估语言从耳朵转移到眼睛、从口语转移到排版这个过程对人类心理造成的撞击。能够看到自己的语言持久存在、反复印刷,而且以标准的形式出现,这使人类与语言产生了最深厚的关系。今天,我们完全生活在一个书面语言的世界里,如果没有阅读能力,我们无法处理自己的事情,因此我们很难想象拥有阅读能力在16、17世纪是多么的美妙和重要。具备阅读能力可以产生非常大的效力,甚至是魔力,它可以将一个人从绞刑架上拯救出来。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蔡小妖
2017-06-29 13:46:55 摘录
在印刷激发起作家日益强烈且无须掩饰的自我意识的同时,它也在读者中创造出类似的态度,因为在印刷术发明之前人际交流都发生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甚至连阅读所采用的也是口语模式,一个读者大声朗读,其他人随后跟上。4但自从有印刷的书籍之后,另一种传统便开始了:孤立的读者和他自己的眼睛。口腔无须再发声音,读者及其反应跟社会环境脱离开来,读者退回到自己的心灵世界。从16世纪至今,大多数读者对别人只有一个要求:希望他们不在旁边;若不行,则请他们保持安静。整个阅读的过程,作者和读者仿佛达成共谋,对抗社会参与和社会意识。简而言之,阅读成为反社会的行为。
印刷术普及后,读者的行为改变,从朗读到默读。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序言
引言
第一篇 童年的发明
第一章 一个没有儿童的时代
第二章 印刷术和新成人
第三章 童年的摇篮期
第四章 童年的旅程
第二篇 童年的消逝
第五章 结束的开端
第六章 一览无余的媒介
第七章 成人化的儿童
第八章 正在消失的儿童
第九章 六个问题
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表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序言
引言
第一篇 童年的发明
第一章 一个没有儿童的时代
第二章 印刷术和新成人
第三章 童年的摇篮期
第四章 童年的旅程
第二篇 童年的消逝
第五章 结束的开端
第六章 一览无余的媒介
第七章 成人化的儿童
第八章 正在消失的儿童
第九章 六个问题
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表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序言
引言
第一篇 童年的发明
第一章 一个没有儿童的时代
第二章 印刷术和新成人
第三章 童年的摇篮期
第四章 童年的旅程
第二篇 童年的消逝
第五章 结束的开端
第六章 一览无余的媒介
第七章 成人化的儿童
第八章 正在消失的儿童
第九章 六个问题
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表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和社会意识。简而言之,阅读成为反社会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