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艺术的故事 (袖珍本)
《艺术的故事》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贡布里希的讲述把知识与智慧结合起来,以其独特的天赋,直接传播了他本人对艺术作品深切的热爱,《艺术的故
……
[ 展开全部 ]
事》因其平实简单的笔法、叙事清晰的技巧而受到持久的好评。贡布里希讲述他的写作目的是:“在大量炫赫的作品中,为丰富的人名、时期和风格找到浅显易懂的秩序来。” 他为视觉艺术注入心理学的洞察力,他让我们知晓艺术史就是 “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这历史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是 “一条生动的链条,将我们身处的时代与古埃及时期联系起来”。这部经典著作的新版,以袖珍本的形式焕往辉来,仍是艺术领域新来者的第一选择。
[ 收起 ]
作者:[英] E.H.贡布里希
出版社:广西美术出版社
定价:150.00元
ISBN:7549408173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论艺术和艺术家
guagua
2017-05-17 23:57:53 摘录
没有艺术这回事,只有艺术家而已。所谓的艺术家,从前是用有色土在洞窟的石壁上大略画个野牛形状,现在是购买颜料,为招贴板设计广告画。过去也好,现在也好,艺术家还做其他许多工作。只要我们牢牢记住,艺术这个名称用于不同时期和不同地方,所指的事物会大不相同,只要我们心中明白根本没有大写的芝术其物,那么把上述工作统统叫做艺术倒也无妨。
没有艺术这回事,只有艺术家而已。那么为何本书名为艺术的故事呢?推想大概不同时代的艺术家所留下的作品,便形成了一个名为艺术的统称。但须知,不同时代,所谓的艺术指代的是不同的事物。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1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guagua
2017-05-17 23:45:23 摘录
生活中也许是坏习惯因而常常遭到压制或掩盖的事情,在艺术世界里却恢复了应有的地位。在事关协调形状或者调配颜色时,艺术家永远要极端“琐碎”,或者更恰当地说,要极端地挑剔。他有可能看出我们简直无法察觉的色调和质地的差异。而且,他的工作比我们日常生活体验的事情要远为复杂。他所要平衡的绝不止两三种颜色、外形或味道,他的画布上有几百种色调和形状必须加以平衡,直到看起来“合适”为止。一块绿色可能突然显得黄了些,因为它离一块强烈的蓝色太近—他可能觉得画面上出现了一个刺耳的音符,一切都被破坏了。他必须从头再来。他可能为此苦恼不堪,也可能苦思冥想彻夜不眠,或者整天伫立在画前想办法,在这里那里刚添上一笔颜色就又把它抹去,尽管你我根本看不出二者之间有什么差异。然而,一旦他获得成功,我们就都觉得他达到的境界已经非常合适,无法再做些微的更动那是我们这个很不完美的世界中的一个完美的典范。
拉斐尔 草地上的圣母 四幅速写草稿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guagua
2017-05-17 23:37:16 摘录
如果我们看到一幅画画得不够正确,不要忘记有两个问题应该反躬自问:一个问题是,艺术家是否无端地更改了他所看见的事物的外形。另一个问题是,除非已经证明我们的看法正确而画家不对,否则就不能指责一幅画画得不正确。我们都容易急不可待地作出结论,说“事物看起来并非如此”。我们有个很奇怪的习惯念头,总是认为自然应该永远跟我们司空见惯的图画一样。
当然这是个极端的例子,但是类似的谬误绝不像人们所认为的那样罕见。我们都倾向于把传统的形状或颜色当做不二法门。可是,如果我们能把过去听说的什么青草蓝天之类的话统统置之脑后好像从其他星球上起航探险刚刚飘临此地,初次面对眼前的世界,就能发现世间万物大可具有出人意外的颜色。有时画家会觉得自己分明是在进行这种探险航行。他们想重新观看世界,把肉色粉红、苹果非黄则红之类公认的观念和偏见完全抛开。那些先入之见当然不易排除,可是一旦艺术家摆脱出来,就能创作出最振奋人心的作品。正是这些艺术家教会了我们从大自然中看到从未梦见的崭新之美。追随他们,效法他们,哪怕我们仅仅凭窗向外一瞥,也会有激荡人心的奇异感受。
马奔跑时的样子。照相机发明前,法国画家热里科画了<<埃普瑟姆赛马>>,画中马张开四肢凌空而起的样子变成了模板。以致后来相机抓拍下的马真实运动瞬间,却被认为不够真实。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1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前言
导论
论艺术和艺术家
1 奇特的起源
史前期和原始民族;古代美洲
2 追求永恒的艺术
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克里特
3 伟大的觉醒
希腊,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
4 美的王国
希腊和希腊化世界,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l世纪
5 天下的征服者
罗马人,佛教徒,犹太人和基督教徒,l至4世刍
6 十字路口
罗马和拜占庭,5至13世纪
7 向东瞻望
伊斯兰教国家,中国,2至13世纪
8 西方美术的融合
欧洲,6至ll世纪
9 战斗的教会
12世纪
10 胜利的教会
13世纪
11 朝臣和市民
14世纪
12 征服真实
15世纪初期
13 传统和创新(一)
意大利,15世纪后期
14 传统和创新(二)
北方各国,15世纪
15 和谐的获得
托斯卡纳和罗马,16世纪初期
16 光线和色彩
威尼斯和意大利北部,16世纪初期
17 新知识的传播
德国和尼德兰,16世纪初期
18 艺术的危机
欧洲,16世纪后期
19 视觉和视像
欧洲的天主教地区,17世纪前半叶
20 自然的镜子
荷兰,17世纪
21 权力和荣耀(一)
意大利,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
22 权力和荣耀(二)
法国,德国,奥地利,17世纪晚期至18世纪初期
23 理性的时代
英国和法国,18世纪
24 传统的中断
英国,美国,法国,18世纪晚期和19世纪初期
25 持久的革命
19世纪
26 寻求新标准
19世纪晚期
27 实验性美术
20世纪前半叶
28 没有结尾的故事
现代主义的胜利
潮流的再次转向
改变着的历史
图版
艺术书籍举要
英文插图目录(按收藏地点排列)
插图目录
索引
致谢
译后记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前言
导论
论艺术和艺术家
1 奇特的起源
史前期和原始民族;古代美洲
2 追求永恒的艺术
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克里特
3 伟大的觉醒
希腊,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
4 美的王国
希腊和希腊化世界,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l世纪
5 天下的征服者
罗马人,佛教徒,犹太人和基督教徒,l至4世刍
6 十字路口
罗马和拜占庭,5至13世纪
7 向东瞻望
伊斯兰教国家,中国,2至13世纪
8 西方美术的融合
欧洲,6至ll世纪
9 战斗的教会
12世纪
10 胜利的教会
13世纪
11 朝臣和市民
14世纪
12 征服真实
15世纪初期
13 传统和创新(一)
意大利,15世纪后期
14 传统和创新(二)
北方各国,15世纪
15 和谐的获得
托斯卡纳和罗马,16世纪初期
16 光线和色彩
威尼斯和意大利北部,16世纪初期
17 新知识的传播
德国和尼德兰,16世纪初期
18 艺术的危机
欧洲,16世纪后期
19 视觉和视像
欧洲的天主教地区,17世纪前半叶
20 自然的镜子
荷兰,17世纪
21 权力和荣耀(一)
意大利,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
22 权力和荣耀(二)
法国,德国,奥地利,17世纪晚期至18世纪初期
23 理性的时代
英国和法国,18世纪
24 传统的中断
英国,美国,法国,18世纪晚期和19世纪初期
25 持久的革命
19世纪
26 寻求新标准
19世纪晚期
27 实验性美术
20世纪前半叶
28 没有结尾的故事
现代主义的胜利
潮流的再次转向
改变着的历史
图版
艺术书籍举要
英文插图目录(按收藏地点排列)
插图目录
索引
致谢
译后记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前言
导论
论艺术和艺术家
1 奇特的起源
史前期和原始民族;古代美洲
2 追求永恒的艺术
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克里特
3 伟大的觉醒
希腊,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
4 美的王国
希腊和希腊化世界,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l世纪
5 天下的征服者
罗马人,佛教徒,犹太人和基督教徒,l至4世刍
6 十字路口
罗马和拜占庭,5至13世纪
7 向东瞻望
伊斯兰教国家,中国,2至13世纪
8 西方美术的融合
欧洲,6至ll世纪
9 战斗的教会
12世纪
10 胜利的教会
13世纪
11 朝臣和市民
14世纪
12 征服真实
15世纪初期
13 传统和创新(一)
意大利,15世纪后期
14 传统和创新(二)
北方各国,15世纪
15 和谐的获得
托斯卡纳和罗马,16世纪初期
16 光线和色彩
威尼斯和意大利北部,16世纪初期
17 新知识的传播
德国和尼德兰,16世纪初期
18 艺术的危机
欧洲,16世纪后期
19 视觉和视像
欧洲的天主教地区,17世纪前半叶
20 自然的镜子
荷兰,17世纪
21 权力和荣耀(一)
意大利,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
22 权力和荣耀(二)
法国,德国,奥地利,17世纪晚期至18世纪初期
23 理性的时代
英国和法国,18世纪
24 传统的中断
英国,美国,法国,18世纪晚期和19世纪初期
25 持久的革命
19世纪
26 寻求新标准
19世纪晚期
27 实验性美术
20世纪前半叶
28 没有结尾的故事
现代主义的胜利
潮流的再次转向
改变着的历史
图版
艺术书籍举要
英文插图目录(按收藏地点排列)
插图目录
索引
致谢
译后记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当然这是个极端的例子,但是类似的谬误绝不像人们所认为的那样罕见。我们都倾向于把传统的形状或颜色当做不二法门。可是,如果我们能把过去听说的什么青草蓝天之类的话统统置之脑后好像从其他星球上起航探险刚刚飘临此地,初次面对眼前的世界,就能发现世间万物大可具有出人意外的颜色。有时画家会觉得自己分明是在进行这种探险航行。他们想重新观看世界,把肉色粉红、苹果非黄则红之类公认的观念和偏见完全抛开。那些先入之见当然不易排除,可是一旦艺术家摆脱出来,就能创作出最振奋人心的作品。正是这些艺术家教会了我们从大自然中看到从未梦见的崭新之美。追随他们,效法他们,哪怕我们仅仅凭窗向外一瞥,也会有激荡人心的奇异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