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说红楼梦(第二辑)

《红楼梦》从古流传至今经久不衰,研究它的人举不胜举,正所谓“一人一个红楼梦”,每个人眼中的大观园、贾宝玉、十二金钗等等都会有所不同。台湾艺术大家蒋勋老师花费半个世纪的时间 …… [ 展开全部 ]
  • 作者:蒋勋
  •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 定价:35.00元
  • ISBN:7542633260
第十六回 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 Ivyn
    2019-04-19 10:48:26 摘录
    这里已经在铺叙贾元春要回来那种浩大的气派。后来这个家族的败落跟这件事情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贾家为了迎接贵妃回家,几乎倾家荡产。

    单聘仁这个人出现过,是“单骗人”的谐音;卜固修就是“不顾羞”。作者给自己不喜欢的人都用这种奇怪的名字,他一直很讨厌贾家养的那一批清客,什么事情都不做,只知每天讲一些阿谀奉承的话。

    贾家后来的腐败此刻已经全部露出根基了。你可以看到这里边有很多舞弊,这个家族的亏空就在这个过程中接连发生。

    作者在贵妃要回来的繁华极盛里,忽然转过来写秦钟之死。

    他永远让你在繁华极盛的时候看到人最终逃不掉的最本质的东西——哀伤和死亡。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Ivyn
    2019-04-19 10:46:40 摘录
    王熙凤那种现世的活泼非常动人,她太懂人性了,而且她把这个人性在手中把玩,玩到自己都开心得不得了。

    她明明知道自己是在演戏,可是她还是很认真地演。黛玉正好相反,她从不演戏,只以本性示人。这又是对比。

    《红楼梦》里的男性大多很糟糕,只有宝玉比较特别。我们说的绝对不是宝玉用情专一,而是说他对人的那份深情不是来自纯粹的欲望。

    在宝玉的身上你的确能感觉到那份情的贵重,包括对二丫头,淡淡的一次见面,他会有一种怅惘。他从来没想过要霸占。

    这些都是作者有意在对比。让读者体会刚刚宝玉和黛玉见面,现在贾琏和王熙凤见面,两种关系有多么不同。仙缘或尘缘,世俗的写法与超逸的写法,也这么不同。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Ivyn
    2019-04-19 10:45:26 摘录
    你有没有注意,对黛玉作者完全没有描绘,只是“超逸”两个字。用“超逸”形容黛玉,因为她跟人世间所有的人都不一样。

    宝玉的世界里面有北静王、黛玉、二丫头,还有秦钟,他们与宝玉都有深深浅浅的缘分,可黛玉就不可能跟北静王等人有缘,因为这是世俗的王位,对黛玉没有任何意义。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Ivyn
    2019-04-19 10:44:38 摘录
    我们讲过,宝玉每次见到的黛玉,都没有关于她头上戴什么、身上穿什么的描绘,连见北静王都有描绘,可宝、黛永远是素面相见。《诗经》里面讲,素面相见是人与人最本质的相见,没有任何外在的东西。

    黛玉就是天上的那一棵绛珠草,她下凡只是为还眼泪,跟所有人都无关。

    宝玉之所以爱黛玉也因为这个,因为她比宝玉还纯粹。宝玉对他姐姐封贵妃不在意,黛玉对皇帝的赏赐也不在意,这两个人是注定的仙缘。有很多人总想把《红楼梦》改成最后黛玉嫁给宝玉了,大概就是不太懂仙缘的含义。仙缘在人间是不会完成的,它只是天上的缘分而已。

    宝玉只问得黛玉‘平安’二字,余者也就不在意了。
    可是情爱深处,其实就是平安。宝玉虽然年轻,可是他知道这个,所以他不在意别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Ivyn
    2019-04-19 10:42:25 摘录
    “因此宝玉心中,怅然如有所失。”
    “虽闻得元春晋封之事,亦未解得愁闷。”
    宝玉常常在最热闹的时候,比如看戏庆祝什么事情的时候,忽然离场,去到路边烧纸,哀悼一个别人都已经忘掉的人,这是宝玉非常特别的个性。
    “因此众人嘲他越发呆了。”别人都笑他,觉得他简直是一个呆子,姐姐做贵妃了也不知道高兴。其实他不是呆,人世间别人所执著、眷恋的东西,对他来讲是空的。如果他真是一块天上的石头来经历繁华,他先天就带着一种感觉:所有的荣华富贵都不过是过眼云烟,他迟早要回到天上,做回灵河岸边的一块石头。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Ivyn
    2019-04-19 10:41:50 摘录
    我希望大家注意作者的对比写法,就像一部电影的剪接有固定手法一样,《红楼梦》的对比也有规则,它一直在对比富贵和凋零、荣华与幻灭,这两者之间的交错构成了《红楼梦》极其独特的调子。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形容《红楼梦》“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红楼梦》最美的地方刚好在于华丽和哀伤的组合。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Ivyn
    2019-04-19 10:39:03 摘录
    宝玉很好玩,做什么事是要有同伴一起的。

    “谁知那张家父母如此畏势贪财,却养了一个知义多情的女儿,闻得父母退了前夫,他便一条麻绳悄悄的自缢了。”其实对于这个前夫,她也未必熟悉。但她知义多情,竟因此自缢了。“那守备之子闻得金哥自缢,他也是个极多情的,遂也投河而死,不负妻义。”

    感觉到《红楼梦》中无所不在的情深。

    中国的古典小说很少让少年做主角,对青春多持一种比较排斥或批判的态度。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Ivyn
    2019-04-19 10:37:07 摘录
    在第十六回里,贾元春的生命达到巅峰,要回家省亲,此时也是贾家的鼎盛时期。

    两个生命的对比让你看到繁华与幻灭本来就是一体的两面。

    生命在繁华之后就有凋零,所以要平等地来看待繁华的快乐和凋零的哀伤。

    可是就在这边的一个生命达到极盛时,另外一边的一个生命却在消亡。

    也许到了第十六回,你才觉得《红楼梦》开始的部分已经告一段落,这之前贾家的华贵已达到了巅峰,第十五、十六回是一个转折。秦可卿死亡、贾元春封贵妃是贾家盛衰之间的重点。这里的对比非常多,丧事之后的喜事交错在一起。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