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

【内容简介】 《自卑与超越》,现代社会人类必读个体心理学经典。 作者阿尔弗雷德,个体心理学的开创者,通过深入剖析与研究每个人生命中的一系列自卑/不足情结,提供了克服自卑心 …… [ 展开全部 ]
  • 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 定价:32.00元
  • ISBN:7533943252
目录
  • CheerfulTune
    2020-06-23 11:17:12 摘录
    很多爱情有婚姻问题,都源于我们面对成年生活中的每次危机都会采用过往的经验,我们的反应始终遵照着自己的生活方式。人们将以何种态度对待爱情问题,其实在五六岁时就已经成型了。
    而孩子对婚姻的早期印象是来自父母的,如果家庭破裂,父母自己都无法合作,当
    然也没法好好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但是正如我们所说,决定一个人的并不是他所处的环境,而是他对自身处境的解读。有部分人,也许他们和父母一起的家庭生活体验并不愉快,但这只会激励他们
    在自己的家庭中做得更好。值得注意的是,阿德勒提醒我们,婚姻不是一场“从此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起”的童话故事,如果人们给自己的责任设定时限,或是将婚姻视为一场考验,也不可能在爱情中达成真正的亲密和赤诚。如果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始终保留退路,也
    就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责任中去。
    若有退路,便不能全力以赴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CheerfulTune
    2020-06-22 21:22:42 摘录
    影响伴侣选择的因素
    即使在成年人身上,最初的性吸引也来自童年时得来的知识。儿童时留下的对关爱和吸引的印象,以及他们身边的异性留给他们的印象,都成为生理吸引的源头。男孩子从自己母亲、姐妹或身边的女孩身上得到的这些印象,在日后会影响到他对有生理吸引力的对象的选择,他会选择与早年生活环境中曾经出现过的异性样貌相似的那些人。有时,他还会受到艺术作品的影响:每个人都会迷恋自己理想中的美貌。因此,一个人在后来的人生中就不再拥有广义
    上的自由选择,他的选择必然受到成长经历的影响
    这种对美的追求并非毫无意义。我们的审美观通常都建立在人类对健康和进步的渴望上。我们的所有机能、所有技能,都将我们引向这一目标。我们无法避开,我们认为美的事物都会是永恒的存
    在,都会是人类的幸福和未来的一部分,而这也正是我们期待自己
    的孩子发展的方向。美对我们的吸引从不止歇。
    如果一名男孩和母亲相处得不愉快,或是一名女孩和父亲不够融冾(如果婚姻中的合作情况不佳,这种情况时常发生),他们日后也许会找一个与母亲或是父亲完全相反的人。如果男孩的母亲爱唠叨,而且常常打骂他,而他性格软弱,又害怕被呼来喝去,他也
    许就只有在那些看起来不会盛气凌人的人身上,才能感受到性吸引力。这样很容易犯错,他可能只找愿意服从的异性,但不平等的婚姻不可能带来幸福。他也可以找一个看起来强大的伴侣,要么因为他喜欢力量的展示,要么因为他觉得通过挑战对方可以证明自己的力量。如果他和母亲间的裂痕很深,他对爱情和婚姻的准备可能受
    到阻碍,甚至会妨碍到他感受异性的吸引力。这种阻碍程度不
    如果严重到一定程度,会让他完全排斥异性。
    影响伴侣选择的因素—来源于早年的异性经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茹楠
    2017-06-18 19:46:41 摘录
    1.“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我们或多或少在迷茫的时刻,总是会拷问自己的灵魂,做这些事情,活着又到底有什么意义?但其实就如同书中所言,
    经过时间与经历的洗礼,会慢慢发现,“每一种意义在每个层面来说都是错误的,没有人知道生活的绝对意义” 而是否真的能“择善取优”
    “寻找到一个普世的意义”,作为读者仍然保有怀疑的态度。

    2.人生的三大约束:生活在地球上,没有谁是唯一的存在,以及人类由男女两性构成。

    社会人常常都会意识到后面两大约束的存在,需要工作,人际关系,以及两性关系,去“成为整体中的一份子”。
    但是往往人们会忽略,最大的约束,也是最基本余数,就是“我们都生活在这个小小星球上,地球的坚硬地壳表面,别无他所可居“
    也正是因为这一约束不能以非常直接的回答反应在我们的生活里,例如全球气候变暖并不能导致你立刻死亡,热带雨林被破坏也不能导致你立刻心情不好,我们会忽视环保,会忽视可持续发展。

    3.经验本身无法决定成败。我们并不会因经历本身所带来的冲击而受伤—而只是从中提取出符合我们目标的东西。决定人生的不是经验,而是我们自身赋予经验的意义。生命的意义不为环境所决定。我们通过赋予环境的含义来决定自己的人生。

    这对于每一个有童年“创伤”的成年人,貌似都是必经挣扎而苦恼的阶段,总是会把自己性格上的薄弱点归结于“我有一个不幸的童年”,当然或多或少一个童年幸福,家庭美满的孩子会少去这些挣扎与迷茫的过程。而这些经历与环境也并不是一个人放弃去寻找意义的理由,而是一个人“铸造意义以及建立身份”的来源。“TED-Andrew Solomon: How the worst moments in our lives make us who we are”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