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自卑与超越》,现代社会人类必读个体心理学经典。 作者阿尔弗雷德,个体心理学的开创者,通过深入剖析与研究每个人生命中的一系列自卑/不足情结,提供了克服自卑心 …… [ 展开全部 ]
  • 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 定价:32.00元
  • ISBN:9787533943257
  • 2020-06-23 11:17:12 摘录
    很多爱情有婚姻问题,都源于我们面对成年生活中的每次危机都会采用过往的经验,我们的反应始终遵照着自己的生活方式。人们将以何种态度对待爱情问题,其实在五六岁时就已经成型了。
    而孩子对婚姻的早期印象是来自父母的,如果家庭破裂,父母自己都无法合作,当
    然也没法好好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但是正如我们所说,决定一个人的并不是他所处的环境,而是他对自身处境的解读。有部分人,也许他们和父母一起的家庭生活体验并不愉快,但这只会激励他们
    在自己的家庭中做得更好。值得注意的是,阿德勒提醒我们,婚姻不是一场“从此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起”的童话故事,如果人们给自己的责任设定时限,或是将婚姻视为一场考验,也不可能在爱情中达成真正的亲密和赤诚。如果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始终保留退路,也
    就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责任中去。
    若有退路,便不能全力以赴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6-22 21:22:42 摘录
    影响伴侣选择的因素
    即使在成年人身上,最初的性吸引也来自童年时得来的知识。儿童时留下的对关爱和吸引的印象,以及他们身边的异性留给他们的印象,都成为生理吸引的源头。男孩子从自己母亲、姐妹或身边的女孩身上得到的这些印象,在日后会影响到他对有生理吸引力的对象的选择,他会选择与早年生活环境中曾经出现过的异性样貌相似的那些人。有时,他还会受到艺术作品的影响:每个人都会迷恋自己理想中的美貌。因此,一个人在后来的人生中就不再拥有广义
    上的自由选择,他的选择必然受到成长经历的影响
    这种对美的追求并非毫无意义。我们的审美观通常都建立在人类对健康和进步的渴望上。我们的所有机能、所有技能,都将我们引向这一目标。我们无法避开,我们认为美的事物都会是永恒的存
    在,都会是人类的幸福和未来的一部分,而这也正是我们期待自己
    的孩子发展的方向。美对我们的吸引从不止歇。
    如果一名男孩和母亲相处得不愉快,或是一名女孩和父亲不够融冾(如果婚姻中的合作情况不佳,这种情况时常发生),他们日后也许会找一个与母亲或是父亲完全相反的人。如果男孩的母亲爱唠叨,而且常常打骂他,而他性格软弱,又害怕被呼来喝去,他也
    许就只有在那些看起来不会盛气凌人的人身上,才能感受到性吸引力。这样很容易犯错,他可能只找愿意服从的异性,但不平等的婚姻不可能带来幸福。他也可以找一个看起来强大的伴侣,要么因为他喜欢力量的展示,要么因为他觉得通过挑战对方可以证明自己的力量。如果他和母亲间的裂痕很深,他对爱情和婚姻的准备可能受
    到阻碍,甚至会妨碍到他感受异性的吸引力。这种阻碍程度不
    如果严重到一定程度,会让他完全排斥异性。
    影响伴侣选择的因素—来源于早年的异性经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8-10 22:23:45 摘录
    智力发展中最大的要素是兴趣,我们之前说过,能够阻碍兴趣发展的是灰心和恐惧,而不是缺乏遗传。毫无疑问,大脑的结构多少得自遗传,但它只是心智的工具,而非根源,而且如果大脑的损伤还没严重到我们现今所掌握的知识无法克服的程度,就仍然可以接受补偿性训练。在每种出类拔萃的能力背后,我们所发现的都是持久的兴趣和训练,而不是特异的遗传性状。
    智力发展中最大的要素是兴趣,...能够阻碍兴趣发展的是灰心和恐惧,而不是缺乏遗传。... 在每种出类拔萃的能力背后,我们所发现的都是持久的兴趣和训练,而不是特异的遗传性状。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8-10 22:21:04 摘录
    “善”与“恶”,以及其他关于性格的表达,其意义都只存在于社会语境中。它们是在社会环境下,和其他人类共同培养训练出来的产物,它们蕴含着对一个人的行为是“有利他人”还是“损害他人”的判断。儿童出生前并没有能产生这一感知的社会环境。出生后,他们的发展方向有无限可能。他们选择的道路取决于自身所处环境和身体所接收的印象和感受,以及他们对这些印象和感受的解读。对这一选择有着最大影响的则是教育。
    “善”与“恶”,...它们蕴含着对一个人的行为是“有利他人”还是“损害他人”的判断。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10-22 10:51:00 摘录
    经验本身无法决定成败。我们并不会因经历本身所带来的冲击而受伤——也就是所谓的“创伤”——而只是从中提取出符合我们目标的东西。决定人生的不是经验,而是我们自身赋予经验的意义。如果我们把某些特定的经历当作未来人生的基础,那么或多或少就已经开始误入歧途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10-21 09:51:24 摘录
    归根结底,个人化的意义其实毫无意义。只有在沟通交流中有效的意义,才是真正的意义:正如一个指代某物的名词如果只为某一个人所了解,那它便是无意义的。我们的目标与行动亦是如此,它们唯一真实的意义便是对他人的意义。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08-27 17:31:39 摘录
    成年挑战
    对成年生活准备不足的孩子在面对职业、友谊、爱情和婚姻时会惊慌失措。他们对以后是否能应付这一切没有任何信心。在群体中,他们羞涩内敛,更喜欢待在家中一人独处。在工作上,他们对
    任何事都不感兴趣,觉得自己会把什么事都搞砸。爱情和婚姻上,
    他们与异性相处时表现窘迫,害怕见异性。如果有异性跟他们说话,他们就会面红耳赤,不知该怎么回答。一天又一天,如此下去,他
    们陷入了越来越深的绝望。
    在极端案例中,这样的个体完全无法应对生活中的任何问题,也没人能理解他们。他们不愿看到别人,不愿说话,也不愿听别人说话;他们不工作也不学习,退缩到一个幻想的世界,只进行一些最本能的性活动。这就是精神分裂症的状态,一种诞生于错误中的状态。如果
    不错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06-18 19:46:41 摘录
    1.“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我们或多或少在迷茫的时刻,总是会拷问自己的灵魂,做这些事情,活着又到底有什么意义?但其实就如同书中所言,
    经过时间与经历的洗礼,会慢慢发现,“每一种意义在每个层面来说都是错误的,没有人知道生活的绝对意义” 而是否真的能“择善取优”
    “寻找到一个普世的意义”,作为读者仍然保有怀疑的态度。

    2.人生的三大约束:生活在地球上,没有谁是唯一的存在,以及人类由男女两性构成。

    社会人常常都会意识到后面两大约束的存在,需要工作,人际关系,以及两性关系,去“成为整体中的一份子”。
    但是往往人们会忽略,最大的约束,也是最基本余数,就是“我们都生活在这个小小星球上,地球的坚硬地壳表面,别无他所可居“
    也正是因为这一约束不能以非常直接的回答反应在我们的生活里,例如全球气候变暖并不能导致你立刻死亡,热带雨林被破坏也不能导致你立刻心情不好,我们会忽视环保,会忽视可持续发展。

    3.经验本身无法决定成败。我们并不会因经历本身所带来的冲击而受伤—而只是从中提取出符合我们目标的东西。决定人生的不是经验,而是我们自身赋予经验的意义。生命的意义不为环境所决定。我们通过赋予环境的含义来决定自己的人生。

    这对于每一个有童年“创伤”的成年人,貌似都是必经挣扎而苦恼的阶段,总是会把自己性格上的薄弱点归结于“我有一个不幸的童年”,当然或多或少一个童年幸福,家庭美满的孩子会少去这些挣扎与迷茫的过程。而这些经历与环境也并不是一个人放弃去寻找意义的理由,而是一个人“铸造意义以及建立身份”的来源。“TED-Andrew Solomon: How the worst moments in our lives make us who we are”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06-18 11:51:06 摘录
    其实,一个人成长成成人之后,他的很多方面其实都是受到了自己父母的影响,特别是那些从小就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小孩的一举一动都有父母的影子在里面,有的是由于遗传,有的则是在生活中默契的合作才产生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06-18 11:15:04 摘录
    人们心中的自卑,表现出来的形式之一就是找寻自己的另一方面的长处,并且夸大其实的进行炫耀,就比如暴发户没多少文品,却喜欢花大价钱买那些名家字画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06-14 18:37:59 摘录
    人确实不能独立于这个社会生存下去,科技越发达,这个越明显,人之所以能进步,就是集体生活一代一代把知识存集起来而形成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