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简史

20世纪中国一代哲人冯友兰毕生的经典代表作! 被韩国首位女总统朴槿惠奉为生命灯塔,给了她战胜混乱世界的智慧和教诲。 北京大学出版社独家拥有版权的冯友兰亲自指导翻译并认可的 …… [ 展开全部 ]
  • 作者:冯友兰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定价:38.00元
  • ISBN:730121569
第二十一章 中国佛学的建立
  •  chiva
    2018-11-05 16:14:13 摘录
    中国佛学的建立

    使用道家哲学去解释《佛经》,此种方法称之为“格义”。从内容上的解释容易造成误解。
    后来仅使用道家术语,两者的渐融,中国形式的佛学建立。

    分为“中国的佛学(与本土哲学思想融合,空宗又称中道宗等)”与“在中国的佛学(印度佛学,相宗又称唯识宗等)”。



    佛学的一般概念

    大乘佛学对中国人影响最大者是他的 宇宙的心 的概念,以及可以成为它的 形而上学的负 的方法。

    “业”:所思所想所行所动
    一个有情物的宇宙的一切现象,都是他的心的表现。
    心的表现,则是业,业所造即报应。业是因,报是果。一个人的存在,就是一连串的因果造成的。而这一连串的因果,前世,今生,来世,即是“生死轮回”。它是一切有情物的痛苦的主要来源。
    宇宙的一切事物都是心的表现,所以是虚幻、暂时的。而这痛苦,起于个人对事物本性(虚幻、暂时)的无知渴求、迷恋。这种根本无知,就是“无明”。
    无明生贪嗔痴恋,由于对生的贪恋,个人就陷入永恒的生死轮回,万劫不复。

    要逃脱生死轮回,唯一希望在于“无明”变“觉悟”。觉悟即是梵语的“菩提”。佛教所有宗派的教义与修行,皆意在“菩提”。个人在多次的轮回中,积累 不再贪恋而避开贪恋 的业。此种业造就脱离 生死轮回的 果。这种解脱叫作“涅槃”。


    二谛义 —— 中道宗

    有普通意义的道理—俗谛
    有高级意义的道理—真谛
    除此二种外,道理还有层次之分,低一层的真谛实是高一层的俗谛。(见吉藏大师之说。)
    利用不同层次进行否定(冯老曰负的方法),当一切都被否定,包括否定这个“否定一切”,最终达到涅槃(庄子中“忘了一切”,连“忘了一切”也忘了,即是“坐忘”)。



    僧肇的哲学

    先研究老庄,后拜师鸠摩罗什。有书《肇论》。
    ♢其一论题“物不迁论”(动静之辩)。万物每刻都在变化。在任何特定的时刻存在的任何事物,实际上是这个时刻的新事物,与过去存在的这个事物,不是同一个事物。
    ♢其一论题“般若无知论”。涅槃是不可知之物,般若是不知之知。因此建立在三论基础上,什么也不能说。


    道生的哲学(生公说法,顽石点头)

    ◇“善不受报”义:善业也是业,一旦有业即无法跳出轮回,无菩提,无涅槃。道家的“无为”、“无心”由此进入佛学形而上。
    ◇“顿悟成佛”义:与渐修成佛相对。原文已失传,谢灵运《辩宗论》详细阐述。
    ◇“一切众生,莫不是佛,亦皆涅槃”(《法华经疏》)。详见P.239。另有“一阐提人皆得成佛”,因此义,被赶出首都南京。但《涅槃经》中已证实此义。一阐提人:不信佛之人。
    ◇“佛无‘净土’”。佛的世界,就正在眼前的这个世界中。“言到彼岸:若到彼岸,便是未到。未到,非未到,方是真到。此岸生死,彼岸涅槃。”



    鸠摩罗什(千古一僧、八宗之祖)的两位弟子:僧肇与道生。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