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简史

20世纪中国一代哲人冯友兰毕生的经典代表作! 被韩国首位女总统朴槿惠奉为生命灯塔,给了她战胜混乱世界的智慧和教诲。 北京大学出版社独家拥有版权的冯友兰亲自指导翻译并认可的 …… [ 展开全部 ]
  • 作者:冯友兰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定价:38.00元
  • ISBN:730121569
第二十二章 禅宗: 静默的哲学
  • 返璞归真
    2018-12-15 11:21:54 摘录
    顿悟之所得,并不是得到什么东西。……禅宗有一句常用的话:“山是山,水是水。”在你迷中,山是山,水是水在你悟时,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看透一切的本质。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返璞归真
    2018-12-15 11:19:28 摘录
    禅师们用“如桶底子脱”的比喻,形容顿悟。桶底子脱了,则桶中所有之物,都顿时脱出。同样,一个人顿悟了,就觉得以前所有的各种问题,也顿时解决。其解决并不是具体地解决,而是在悟中了解此等问题,本来都不是问题。所以悟后所得之道,为“不疑之道”。
    顿悟之后,并非解决了问题,而是把问题看开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返璞归真
    2018-12-15 11:18:28 摘录
    修行,不论多么长久,本身只是一种准备工作。为了成佛,这种修行必须达到高峰,就是顿悟,如在前一章描述的,它好比飞跃。只有发生飞跃之后才能成佛。
    这样的飞跃,禅师们常常叫做“见道”。南泉禅师普愿(830年卒)告诉他的弟子说:“道不属知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岂可强是非也。”(《古尊宿语录》卷十三)达道就是与道同一。它如太虚廓然,也不是真空;它只是消除了一切差别的状态。
    这种状态,禅师们描写为“智与理冥,境与神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古尊宿语录》卷三十二)。后两句最初见于《六祖坛经》,后来为禅师们广泛引用,意思是,只有经验到经验者与被经验者冥合不分的人,才真正知道它是什么。
    顿悟,非由量变积累而成的质变。玄之又玄,不可言说。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返璞归真
    2018-12-15 11:11:57 摘录
    慧忠立的义,是静默的义。他无言说,无表示,而立义,其所立正是第一义。关于第一义,或“无”,不可以有任何言说,所以表示第一义的最好方法是保持静默。
    从这个观点看来,一切佛经都与第一义没有任何真正的联系。所以,建立临济宗的义玄禅师(866年卒)说:“你如欲得如法见解,但莫授人惑。向里向外,逢着便杀。逢佛杀佛,逢祖杀祖……始得解脱。”(《古尊宿语录》卷四)
    第一义不可说,只能静默以对。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返璞归真
    2018-12-15 11:08:34 摘录
    人,在弘忍门下为僧。自序中说,有一天弘忍自知快要死了,把弟子们召集在一起,说现在要指定一个继承人,其条件是写出一首最好的“偈”,把禅宗的教义概括起来。当下神秀作偈云:
    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
    针对此偈,慧能作偈云: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据说弘忍赞赏慧能的偈,指定他为继承人,是为六祖。(见《六祖坛经》卷一)
    神秀的偈强调宇宙的心,即道生所说的佛性。慧能的偈强调僧肇所说的无。禅宗有两句常说的话:“即心即佛”,“非心非佛”。神秀的偈表现了前一句,慧能的偈表现了后一句。
    所以还是慧能高了一层。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 chiva
    2018-11-08 16:28:43 摘录
    禅宗:静默的哲学

    “禅”或“禅那”是梵文Dhyana音译,作沉思、静虑意。
    因“以心传心,不立文字”教义,释迦牟尼佛传到菩提达摩(28代)。达摩于梁武帝(约520-526)时至中国,是为中国禅宗的初祖。
    后将心传传给慧可(486-593)(中国禅宗二祖)。传至五祖弘忍(605-675),分为两个大弟子,神秀创北宗,慧能创南宗。后称慧能为六祖。

    彩蛋:某日弘忍自知大限,以写“偈”定继承人。
    神秀作偈云:
    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轻拂拭,莫使染尘埃。
    慧能作偈云: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神秀强调“宇宙的心”,即是道生所说佛性。慧能强调僧肇所说的无。
    禅宗“即心即佛,非心非佛。”即是此二者。


    第一义不可说
    空宗(中道宗/三论宗)“第三层真谛”=禅宗“第一义”
    皆为不可说。表达第一义的最好方法是保持静默。
    由此观点看来,一切佛经都与第一义没有任何真正的联系。
    “你如欲得如法见解,但莫授人惑。向里向外,逢着便杀。逢佛杀佛,逢祖杀祖……始得解脱。”——义玄禅师《古尊宿语录》


    修行的方法——不修之修
    第一义的知识是不知之知,因此修行的方法也是不修之修。(类道家的“无为无心”)

    顿悟
    修行为了成佛,成佛的瞬间—顿悟(又称见道)。
    达道就是与道统一。它如太虚廓然,也不是真空;它只是消除了一切差别的状态。
    “智与理冥,境与神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无得之得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