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吴哥之美
去吴哥,面朝一处佛的微笑,安放现世里,你无处倾诉的心事和秘密。 吴哥,位于柬埔寨西北部,以建筑雄峻和浮雕精细闻名于世,是世界上最大的寺庙建筑群,是印度教与佛教信仰的艺术极
……
[ 展开全部 ]
致。 这里曾是一座辉煌繁荣的王城,却饱受战争病疫的无情吞噬,在热带丛林里面湮没成一片废墟,而今,文明重现。 20封蒋勋写给林怀民的信,娓娓诉说吴哥王朝诸寺遗址、雕刻、美学、仪式空间最细腻美妙的景致,触动你我最本质的生命底层,那样深刻,又如此宁静。 台湾美学大师蒋勋14次游历吴哥,写就关于吴哥最美的文字,台湾畅销百万册。
[ 收起 ]
作者:蒋勋
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
定价:48元
ISBN:7535668771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未完成的塔高寺:形式还原的建筑美学
梁天羽
2019-12-22 14:13:07 摘录
欧洲巴洛克( Baroque)时期的建筑,附加的雕饰往往繁复缛丽而失去了建筑量体本身的结构之美。到了新古典主叉( Neoclassicism)时代,刻意把建筑结构从附加的装饰中重新解放挡来。
建筑是在废墟中才显现了它独立的美学。
塔高寺却是因为意外的原因中止了雕饰,使整个建筑保存了结构单纯的力量。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YingUpUpUp
2018-09-27 22:40:21 摘录
公元1296年,中国元朝的成宗皇帝铁穆耳亟思征服真腊,派遣一个使节团到吴哥做情报搜集的工作。这一场计划中的战争并没有执行,却意外地由当时使节团的领袖周达观留下了一本详尽的《真腊风土记》。
这一部书,几乎是唯一一本对强盛时代吴哥王朝忠实记录的史料。
大约一百年后,在1431年,暹罗族入侵吴哥,屠城之后,发生了瘟疫,吴哥王朝从此覆灭,整个吴哥城被遗弃在荒烟蔓草间长达四百多年。
欧洲的传教士在7世纪前后陆续有对吴哥文化的报道,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被译为法文、英文,成为探险者寻索古文明的重要蓝图。
18世纪欧洲海洋霸权向全世界扩张,四处争夺殖民地,探险家对异域的好奇和军事征服同步进行。18358年法国自然学家亨利·穆奧深入热带丛林,“发现”了吴哥城,1861年他的探险报告在欧洲引起轰动,1863年法国的海军即进入吴哥,柬埔寨被强迫成为法国殖民地。
亨利·穆奧所谓的“发现”吴哥,已常被检讨殖民主义的学者所批判。吴哥城一直存在,也一直有当地的人民在其中生活,甚至较早到此地传教的耶稣会教士也最终当地文化的独立性,并未夸张白种人的“发现”。
吴哥王朝的“发现”始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YingUpUpUp
2018-09-27 22:36:53 摘录
塔高寺的石块单纯呈现石块本身的力量。
塔高寺是一种形式的还原。
塔高寺使美归零到只是材料和结构本身。
塔高寺是空白的画布,是未经渲染的纸,是尚未构成旋律的音符,是正在暖身的舞者的身体,是等待被捏塑的泥土,是期待被开发的玉石,是一张没有完成五官的面孔……是天地初始时的寂静,使我静坐而不冥想。
我为寻找美而来,却一无所得。
我只是众多的过客之一吧!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navita
2016-10-22 17:06:38 摘录
塔高寺提供了吴哥文化建筑本身最好的范例。石块上上下下的堆叠,清楚看到结构的关系。一层一层的坛城形式,石梯扶阶而上,材质和工法单纯而严密。最高处的几座象征须弥山的尖塔也已完成,只是没有雕饰,石块方整沉重的力量,结合出量体的庄严。
吴哥王朝的雕刻,是在建筑量体堆叠完成之后才附凿上去的。雕刻的细线·镂空·旋转弯曲的图案,都一一减轻了原来石块结构的力量,使原来石材的庄严沉重变成轻盈华丽。有了塔高寺,我们可对比出建筑自身的力量,也可以印证雕刻参加进建筑之后美学形式的转换。
塔高寺的石块单纯呈现石块本身的力量。塔高寺是一种形式的还原。
塔高寺使美归零到只是材料和结构本身。
塔高寺是空白的画布,是未经渲染的纸,是尚未构成旋律的音符,是正在暖身的舞者的身体,是等待被捏塑的泥土,是期待被开发的玉石,是张没有完成五官的面孔······是天地初始时的寂静,使我静坐而不冥想。
我为寻找美而来,却一无所得。
我只是众多的过客之一吧!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navita
2016-10-22 17:04:28 摘录
塔高寺却是因为意外的原因中止了雕饰,使整个建筑保存了结构单纯的力量。许多裁切方正的石块像积木一样堆砌而上,因为还没有雕刻,那些石块相互依靠承接,显现出建筑结构本身的美感。
建筑到了现代,有更多自信,可以不依靠绘画·雕刻,不依靠附加的色彩或装饰,单纯以自身的结构树立起独立自主的美学。
塔高寺意外地产生了一种视觉上的留白。在吴哥文化像织锦刺绣一样繁复的浮雕装饰的建筑经验中,塔高寺独独呈现了粗犷朴素的原始。
“未完成”常常成为世俗人们的遗憾,“未完成”却又常常是艺术创作上发人深省的启示,知道如何适可而止,知道无论如何努力巧夺天工,毕竟最后还有不可思议的天意。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新版序:
微笑记忆
一位伟大的旅行者
一座冥想静定的佛头石雕
一个教跳舞的人
推荐序:
老师的声音—林青霞
幻化之中,美所度脱—许悔之
感动推荐—狄龙/徐克
第一部 大吴哥城
巴肯山:远眺繁华兴落,山丘上的国庙
巴芳寺:走在庄严的引道上,冥想文明
巴扬寺:无处不在的“高棉的微笑”
空中宫殿与象台:七百年前周达观看到的皇宫
第二部 小吴哥城
“城中之城”吴哥寺:肉身里心灵的留白
吴哥寺的黎明:血色金光,朵朵红莲的一堂早课
吴哥寺的浮雕:神话文学的美术绘本
第三部 城东
喀拉凡寺:毗湿奴、吉祥天女与砖雕艺术
变身塔:为自己死亡做准备的国王?
未完成的塔高寺:形式还原的建筑美学
塔普伦寺:美的唤醒与遗忘
第四部 城北与东北郊
涅槃/龙蟠:最谦卑的信仰与沐浴仪式空间
斑蒂丝蕾:玲珑剔透的石雕艺术极致
科巴斯宾山与千阳河:一条生命源源不绝的大河
第五部 罗洛斯遗址
普力科寺:与水共生、崇敬东方
巴孔寺与洛雷寺:在山与水之间,找到人的定位
第六部 心的驻足
美,总是走向废墟
在居美看见吴哥
带一本书去吴哥吧!
附录
附录1:吴哥国王与代表建筑简表
附录2:《真腊风土记》—周达观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新版序:
微笑记忆
一位伟大的旅行者
一座冥想静定的佛头石雕
一个教跳舞的人
推荐序:
老师的声音—林青霞
幻化之中,美所度脱—许悔之
感动推荐—狄龙/徐克
第一部 大吴哥城
巴肯山:远眺繁华兴落,山丘上的国庙
巴芳寺:走在庄严的引道上,冥想文明
巴扬寺:无处不在的“高棉的微笑”
空中宫殿与象台:七百年前周达观看到的皇宫
第二部 小吴哥城
“城中之城”吴哥寺:肉身里心灵的留白
吴哥寺的黎明:血色金光,朵朵红莲的一堂早课
吴哥寺的浮雕:神话文学的美术绘本
第三部 城东
喀拉凡寺:毗湿奴、吉祥天女与砖雕艺术
变身塔:为自己死亡做准备的国王?
未完成的塔高寺:形式还原的建筑美学
塔普伦寺:美的唤醒与遗忘
第四部 城北与东北郊
涅槃/龙蟠:最谦卑的信仰与沐浴仪式空间
斑蒂丝蕾:玲珑剔透的石雕艺术极致
科巴斯宾山与千阳河:一条生命源源不绝的大河
第五部 罗洛斯遗址
普力科寺:与水共生、崇敬东方
巴孔寺与洛雷寺:在山与水之间,找到人的定位
第六部 心的驻足
美,总是走向废墟
在居美看见吴哥
带一本书去吴哥吧!
附录
附录1:吴哥国王与代表建筑简表
附录2:《真腊风土记》—周达观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新版序:
微笑记忆
一位伟大的旅行者
一座冥想静定的佛头石雕
一个教跳舞的人
推荐序:
老师的声音—林青霞
幻化之中,美所度脱—许悔之
感动推荐—狄龙/徐克
第一部 大吴哥城
巴肯山:远眺繁华兴落,山丘上的国庙
巴芳寺:走在庄严的引道上,冥想文明
巴扬寺:无处不在的“高棉的微笑”
空中宫殿与象台:七百年前周达观看到的皇宫
第二部 小吴哥城
“城中之城”吴哥寺:肉身里心灵的留白
吴哥寺的黎明:血色金光,朵朵红莲的一堂早课
吴哥寺的浮雕:神话文学的美术绘本
第三部 城东
喀拉凡寺:毗湿奴、吉祥天女与砖雕艺术
变身塔:为自己死亡做准备的国王?
未完成的塔高寺:形式还原的建筑美学
塔普伦寺:美的唤醒与遗忘
第四部 城北与东北郊
涅槃/龙蟠:最谦卑的信仰与沐浴仪式空间
斑蒂丝蕾:玲珑剔透的石雕艺术极致
科巴斯宾山与千阳河:一条生命源源不绝的大河
第五部 罗洛斯遗址
普力科寺:与水共生、崇敬东方
巴孔寺与洛雷寺:在山与水之间,找到人的定位
第六部 心的驻足
美,总是走向废墟
在居美看见吴哥
带一本书去吴哥吧!
附录
附录1:吴哥国王与代表建筑简表
附录2:《真腊风土记》—周达观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建筑是在废墟中才显现了它独立的美学。
塔高寺却是因为意外的原因中止了雕饰,使整个建筑保存了结构单纯的力量。
这一部书,几乎是唯一一本对强盛时代吴哥王朝忠实记录的史料。
大约一百年后,在1431年,暹罗族入侵吴哥,屠城之后,发生了瘟疫,吴哥王朝从此覆灭,整个吴哥城被遗弃在荒烟蔓草间长达四百多年。
欧洲的传教士在7世纪前后陆续有对吴哥文化的报道,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被译为法文、英文,成为探险者寻索古文明的重要蓝图。
18世纪欧洲海洋霸权向全世界扩张,四处争夺殖民地,探险家对异域的好奇和军事征服同步进行。18358年法国自然学家亨利·穆奧深入热带丛林,“发现”了吴哥城,1861年他的探险报告在欧洲引起轰动,1863年法国的海军即进入吴哥,柬埔寨被强迫成为法国殖民地。
亨利·穆奧所谓的“发现”吴哥,已常被检讨殖民主义的学者所批判。吴哥城一直存在,也一直有当地的人民在其中生活,甚至较早到此地传教的耶稣会教士也最终当地文化的独立性,并未夸张白种人的“发现”。
塔高寺是一种形式的还原。
塔高寺使美归零到只是材料和结构本身。
塔高寺是空白的画布,是未经渲染的纸,是尚未构成旋律的音符,是正在暖身的舞者的身体,是等待被捏塑的泥土,是期待被开发的玉石,是一张没有完成五官的面孔……是天地初始时的寂静,使我静坐而不冥想。
我为寻找美而来,却一无所得。
我只是众多的过客之一吧!
吴哥王朝的雕刻,是在建筑量体堆叠完成之后才附凿上去的。雕刻的细线·镂空·旋转弯曲的图案,都一一减轻了原来石块结构的力量,使原来石材的庄严沉重变成轻盈华丽。有了塔高寺,我们可对比出建筑自身的力量,也可以印证雕刻参加进建筑之后美学形式的转换。
塔高寺的石块单纯呈现石块本身的力量。塔高寺是一种形式的还原。
塔高寺使美归零到只是材料和结构本身。
塔高寺是空白的画布,是未经渲染的纸,是尚未构成旋律的音符,是正在暖身的舞者的身体,是等待被捏塑的泥土,是期待被开发的玉石,是张没有完成五官的面孔······是天地初始时的寂静,使我静坐而不冥想。
我为寻找美而来,却一无所得。
我只是众多的过客之一吧!
建筑到了现代,有更多自信,可以不依靠绘画·雕刻,不依靠附加的色彩或装饰,单纯以自身的结构树立起独立自主的美学。
塔高寺意外地产生了一种视觉上的留白。在吴哥文化像织锦刺绣一样繁复的浮雕装饰的建筑经验中,塔高寺独独呈现了粗犷朴素的原始。
“未完成”常常成为世俗人们的遗憾,“未完成”却又常常是艺术创作上发人深省的启示,知道如何适可而止,知道无论如何努力巧夺天工,毕竟最后还有不可思议的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