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在别处

  • 作者:刘忆斯
  • 出版社:海豚出版社
  • 定价:48.00元
  • ISBN:7511031463
甘琦: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只有在中国和世界之间才有意义
  • lingdodoo
    2016-12-13 22:38:39 摘录
    我自己的身份意识非常明确,就是中国人,中国文化的传人,但我跟世界文化是气息相通的互动关系,以我的个人经历,在美国读书工作过,到世界很多地方旅行过,读过不同文化的书,获得了不同文化的营养,深感中国文化有那么多的宝藏,很想把这些宝藏也送出去,和世界分享。这个道理如果我一直在国内待着,恐怕是不会理解的,它甚至不是道理,而是感受。
    说到香港,我越来越喜欢这座城市了,我喜欢它的开放、包容,希望它像纽约一样,成为一个大沙拉盘子,里面什么都有,什么人也都有,这才来劲嘛。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ingdodoo
    2016-12-13 22:34:12 摘录
    甘琦:眼见为实这句话现在看已经远不是真理了。因为你看到什么,往往不取决于眼睛,而取决于心。你的心有多大,你看到的世界就有多大;你的心有多敏感,你感知到的世界就有多微妙。如果心中没有,眼睛会视而不见。年龄越来越大,经历的越来越多,你会发现自己的那个小我会越变越小,大我会越变越大。
    出版这个职业好,就因为书没有疆界,它反射世界上的一切。我觉得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夫·贝佐斯(JeffBezos)非常聪明,他选择用书做门户,然后开始大卖百货,就因为书是世界的对应物,每个人都能找到吸引他的那一种,这等于用书把大家眼球吸引过来,然后卖给他们一切。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ingdodoo
    2016-12-13 22:23:09 摘录
    说到中大社的坚守,我想到的是我们的十六字社训——立身天地,安守边缘,守先待后,不激不随。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ingdodoo
    2016-12-13 22:17:49 摘录
    比如我刚才说到王铭铭教授的《西方作为他者》,本来就是用英文写作,加之密集修改,英文版书稿要比中文版更为严谨,而该书的英文母语编辑不仅是一流文字编辑,且通晓数种东方语言,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因此查考文献来源驾轻就熟,该书宣传推广等指向的也是英文学术和出版界。真正的英文书做起来很难,成本难以想象地高,但这么大的文化,总得有。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ingdodoo
    2016-12-13 22:15:59 摘录
    甘琦:你说出了我的心里话。我们确实有这个梦想,就是做一套以中国人为主体讲述的中国历史。因为“剑桥中国史”再好,作者群里再有中国人,也是一个由西方人主导的知识体系,可以说,这个知识体系影响了全世界的中国观。那么,有没有可能出现一套由中国人主导的关于中国历史的书,有外国学者参与,但代表的是中国人的中国观,不仅给中国人自己看,也给全世界的人看呢?这个梦想如果没有一个特别强大的编辑部,没有有世界文明眼光的中国历史学者,整体学科研究上没有深入到一定深度,是无法做到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ingdodoo
    2016-12-13 22:12:38 摘录
    有意思的是,关于北大王铭铭教授的书稿,两份评审报告都十分正面,但一篇修改建议比另一篇多很多。王铭铭教授在日本近乎闭关地修改了三个月后,对我们感叹说,建议修改多的那份评审报告给他的帮助更大。
    所以,匿名评审不仅帮助出版社判断书稿,同时使作者受惠,因为对善学习的作者来说,利用出版社资源获得同行宝贵意见,百利无害。很多评审报告都堪称杰作,令人感到学术的尊严和学者的敬业,可惜只能给到作者,不能拿出来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ingdodoo
    2016-12-13 22:08:39 摘录
    我们也不太在意编辑之前是学什么的,我们最看重的是潜在的编辑素质这件事,说到底,我们需要的是没有被知识压垮、没有失去本能的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ingdodoo
    2016-12-13 22:05:48 摘录
    甘琦:我相信那句老生常谈,如果没有一群好的人去执行一个好的制度,那再好的制度也是坏的,好在我们的人都是好的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ingdodoo
    2016-12-13 22:00:24 摘录
    甘琦:一个大学出版社的立身之本是知识创新,其次才是知识普及。先说知识创新,顾名思义,肯定是要做原创的东西、新东西,一个大学出版社要是只出重印的书,是无法想象的。接下来,将具有创新性的知识进行普及性的传播,是大学出版社的第二使命。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ingdodoo
    2016-12-13 21:57:43 摘录
    在香港这样一个古今中西交汇的独特地方,存续和传播中国文化、使之与世界文化融通互动,成就了中大社的特殊使命。何炳棣先生的《黄土与中国农业的起源》,就是1969年由中大社首版。他的英文著作《东方的摇篮》也由中大社1975年出版,这两本书加上张光直先生的《中国青铜时代》,内部我们称为“中国文明三书”,堪称为中大社定调子的书。这个调子,就是张光直先生所强调的超越"专业”的“通业”,就是把中国文明置诸世界历史文明中的比较视野。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ingdodoo
    2016-12-13 21:51:07 摘录
    甘琦说做书会让她有一种在玩时间游戏的感觉,“可能做书的冲动和道家炼丹的冲动一样,都想长生不老吧。”她笑道,“我现在做书,却有享受未来时间的感觉,挺过瘾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