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积分:79400

发布书摘:4348

此书摘本创建于:2019-02-04

走出中东

资深国际记者 十年后重返中东 以世界的眼睛回望故园 【编辑推荐】 本书2016年在台湾上市,荣获《亚洲周刊》2016年度好书。梁文道、刘瑜、《东方历史评论》等合力推荐。 …… [ 展开全部 ]
  • 作者:周轶君
  •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 定价:48.00元
  • ISBN:9787508677064
已发布177183条书摘
按时间排序 按页码排序
  • 2020-01-17 摘录自第 340 页
    《后美国世界》( The post American World)作者法里德.扎卡利亚,在早年他的另一本书《自由的未来》( The Future of Freedom)中,首先把这种现象称作“不自由的民主”( illiberal democracy)。
    真正的民主是个套餐,不仅有显而易见的选举,还得有配套的司法独立、权力监督、言论自由、集会自由、信仰自由、私产保护,等。这些总称为“自由”的护航措施有比较隐蔽的弹性,不像选举那样,“有还是没有”一望便知。
    中文里的“自由”,常让人想起“无拘无束”,甚至“无法无天”“随心所欲”,而扎卡利亚在这里讲的“自由”恰恰相反,是一套细致缜密的法律保障。有了这套保障,选票才有价值。可惜的是,扎卡利亚慨叹,“以选举为特征的民主”横扫全球,“自由”却还只在西方徘徊。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20-01-17 摘录自第 339 页
    选举、公投是查韦斯执政合法性的来源。可是在这里,民主的内容,变成了单纯的投票。“假设选举公正、公开,选出来的都是种族主义者、法西斯和分裂分子。”美国外交官理查德·霍布鲁克慨叹20世纪90年代的南斯拉夫,“这是个难题。”米洛舍维奇是人民选出来的。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选票都把好战者送进了总统府。战争不可避免。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20-01-17 摘录自第 306 页
    采访结束,望着他们捧着书本远去的身影,忽然想起我在英国剑桥遇到的中国留学生。许多人不问时事,缺席公共生活,但在某一个时刻,还是可以看到一个全然不同的社会在他们身上投下的影子。若干年后,这些由不同世界塑造的中国留学生,又会塑造一个怎样的中国?拿中国作比我想不出哪个是D-Day或者V-Day,一切都像是一锅慢腾腾煮沸的红菜汤。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20-01-17 摘录自第 298 页
    2013年11月开始的大规模抗议,始于学生,市民迅速加入季莫申科政党一开始却犹豫着要不要参与。反对党不再是群众运动的发起者,而是滞后的跟随者,这种状况近年在埃及等地都已经发生。传统的政党政治、代议制民主,遭遇了草根力量的逆袭。
    在有的地方,主要反对党一旦加入,就会显示出它们无可比拟的动员能力,抢过抗争主导权。埃及穆斯林兄弟会一开始不知该不该参与示威但一加入动员,就在第一次选举中拿下总统职位。季莫申科政党把她的巨幅海报糊在广场最高最醒目的木架子上,不由分说往历史的脸上盖戳。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20-01-17 摘录自第 289 页
    我和迈克斯都出生在1976年。那一年,中国现代革命领导者毛泽东去世了。第二年,中国开始反思个人崇拜,开始拆除毛泽东像。整个中国大地,毛泽东雕像骤减。40年过去,最近几年毛泽东像又开始回潮。塑像的命运,往往超越肉身,在历史轮回中起承转合。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