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柯的生死爱欲

米勒先生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跃动、炽热、无畏而闪亮的心灵——诚然,它或许带有些许自我解构的意味,而且都太人性,但它永远不会被诟病为陈腐、平庸、无名和幼稚。 ——《纽约时 …… [ 展开全部 ]
  • 作者:(美)詹姆斯・米勒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定价:45.00
  • ISBN:7208055475
  • 木米
    2019-04-29 17:42:54 摘录
    古代希腊人和浪漫派诗人:“在梦里,摆脱了肉体的灵魂投入(宇宙)之中,和它融为一体,水乳交融般地汇入它的运动。”浓缩在梦里的是“人类自由的整个冒险旅程”,它说明着“个人身上最具有个性的特质”,某一单个生命的“道德内涵”。正如尼采所说的那样:“比你的梦更属于你自己的东西,是没有的。”

    波德莱尔:人应该希望做梦并懂得如何做梦。多么奇妙的艺术。

    福柯:在梦的深处,人碰到的将是自己的死亡。这种死亡,就其最不确实的形式而言,不过是生命的蛮横而血腥的中断;然而就其确实的形式而言,则恰恰是这个人的存在的实现。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木米
    2019-04-29 12:28:45 摘录
    小宾斯万格在苏黎世大学读过书,认识了荣格,并通过荣格的介绍认识了弗洛伊德,后来又读到了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福柯接触到宾斯万格的著作是由于雅克利娜·韦尔多(宾斯万格的法文翻译者)的缘故.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木米
    2019-04-29 09:19:08 摘录
    “在你必须跨越的生命之河上,
    没人能够替你搭桥,只能靠你自己。
    不错,有无数的通道、桥梁和半神人物愿意带你过河,
    只是需要你为这些付出你的自我。
    你会把你的自我抵押出去,然后失去它。
    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有一条仅供自己走的路。它通向何方?
    不要问,走就是。”(尼采)
    daimon---尼采指守护神。古希腊人指独特命运。 毕达哥拉斯派:推测说守护神是指派给特定的人的一种超人的守护者。发送着梦和预兆。 赫拉克利特:性格就是一个人的守护神。 苏格拉底:他把守护神看作一个内在的、能让人听到它说话的天使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木米
    2019-04-29 09:06:35 摘录
    人本身没有任何不可改变的规则、准则或规范。但尼采和福柯同时又认为,人是由许许多多带有历史偶然性的规则、准则和规范塑造而成的,而那些规则、准则和规范,又是由每个人都必须在其中成长的风俗、习惯和制度所规定的。作为一个历史的创造物,每个人都体现着自然与文化、混乱与秩序、本能与理性的一种复合,而人的那相互迥异的两个方面的象征,在尼采看来便是酒神狄俄尼索斯(Dionysus)和太阳神阿波罗。----必须把两方面结合起来并使它们相互平衡。

    “一旦我们拥有了全球性的经济管理(目前已经发生了),人类就会发现它彻头彻尾地成了一架为这种经济服务的机器,那将是一部巨大无比的发条装置,由无数极其微不足道的、极其精细的‘被改造过了的’齿轮所组成。”

    一种文化在向人们反复灌输过行为方式之后,便把根子深深地扎向了过去。而“意志”,如尼采所言,“不能向后行使自己的力量”。在一种传统中生长的人,起初可以把它的文化遗产当作风俗习惯的一个安稳的避风港来经历。但对于每个人安稳的日常事务,若从细加以检讨,人们就会从一种“因袭方式和公认见解”的宽慰人的虚饰下面,看到特别偶然的一串“片段、谜和可怕的事故”。任何文化都在每一个灵魂中灌输了各种各样的方式和见解、要求和欲望。对这些东西加以整理并尝试改变它们,实际上是每一个真正有创造力的人都必须解决的难题。
    开发我们自己动物本性的原初要素,在尼采看来,就是重新掌握“超越性”的神秘能力,就是运用他所谓的“权力意志”。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木米
    2019-04-29 09:00:10 摘录
    所有人的共同特征是:好逸恶劳。他们躲到习俗和信念后面。基本上人人都清楚地知道,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人,他来这个世界不过一次而已,而且不会有什么偶然事件,无论多么不寻常,能再次把这种惊人的多样性结合到像他这样的一个人身上。这一点他是很清楚的,只不过他做贼心虚似地藏而不露。

    因此,对一个人进行适当的教育,让他学会同一种真正原初的心灵交谈,十分重要。在这个原则的感召下,这个学生最终可能学会停止藏匿,并“听从他的良知,这良知向他大叫:‘做你自己!你不是你现在所是的任何东西,思想吧,欲求吧!’”
    叔本华--对尼采--对福柯的影响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木米
    2019-04-29 08:51:30 摘录
    “自由人的使命就是为己而活,不去顾及他人”尼采在自己这个时期的一个笔记本上写道。“大多数人显然是偶然地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在他们身上看不到什么特别的必然性。”透过力图顺应他人的期望,“人们表现出一种可怜的谦逊……。如果每个人都能在其他人身上找到他自己的目标,则谁也不可能有自己的存在宗旨。”
    这正是我对我女儿的迷茫之处。一方面我希望她是个自由人,一方面我又想维护我母亲的权益和责任,监督我的女儿,力图保证她走上一条循规蹈矩的路。这两种思想快把我给撕裂了,也许我挣扎的意义还比不上一种盲从。可人大概正是因为有了挣扎,才或许看见了曙光!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木米
    2019-04-29 08:46:54 摘录
    “尼采是一种启示,我以巨大的热情研读了他,并与我的生活实现了决裂……我曾有一种上了圈套的感觉。透过尼采,我变得对生活中的一切都感到陌生了。”②
    我想我可以把尼采改成哲学。因为热情、决裂、陌生,这种感觉我都有。我也因此对生活感到无所适从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木米
    2019-04-24 13:30:56 摘录
    人是存在的牧羊人
    在驱赶着“存在”这只小羊
    就像此刻2019年4月24日13:28我在驱赶着我自己
    我的存在
    此刻 当下
    我所有关乎存在的一切
    我端详它
    "此在 意识 暂居的肉身
    想求证存在的意志 空间 外物 场景..."
    人并不决定各个存在是否出现和怎样出现”
    人只是驾驭、看住这些存在
    人仅仅是存在的牧羊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木米
    2019-04-24 11:52:19 摘录
    福柯的著作:
    1960年《辩证理性批判》
    1961年《疯癫与文明》
    《词与物》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木米
    2019-04-24 11:36:10 摘录
    1945年,萨特作了一个题为“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的公开讲演。
    天主教徒责之为非道德主义,共产主义者则斥之为虚无主义。
    右派攻击其无神论。左派攻击其声称纳粹同情者海德格尔的书给了他勇气。

    笛卡尔:人们对于他们的自我的直觉感受”中找到了“绝对真理”的基础。
    康德:黄金法则--“每个人都会碰到各式各样的事,仿佛整个人类曾密切注视过每个人正在做的事情,并相应地调整了它的行为。”
    萨特:人注定要受自由之累。“从他被扔到这个世界中来的那一刻起,他就对他所做的一切负有责任”。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木米
    2019-04-24 11:07:11 摘录
    保罗—米歇尔·福柯:
    1、1926年10月15日出生在普瓦提埃(法国西南部的一个古老的罗马式小镇),直到1945年,都没有离开过那里。
    父亲是外科医生,家境优越。
    2、1940年被父亲关进圣斯塔尼斯拉斯中学
    3、到法国亨利四世中学(法国最有名的中学之一,离花神咖啡馆仅几步之遥)参加预备班的学习
    老师让·伊波利特,一位著名的黑格尔学者。
    4、1946年秋被高师录取,他名列第四。专攻哲学。


    萨特
    黑格尔
    海德格尔:1927年《存在与时间》
    莫里斯.梅洛-庞蒂:真实的主体并非意识本身,而是“存在、或通过一具肉体存有于这个世界”。

    历史: 正如黑格尔和马克思所主张的,乃是人类自由的传奇。
    这个传奇的情节是以真正的个人的勇气和信念为转移的.
    真正的个人:指的即是那种具有高度历史责任感,而且敢于行使其自由意志的人.

    存在主义: 一种关于道德动机的新解释。
    历史是哲学的真实媒介。
    萨特曾指出:从某种层面上看,《存在与时间》是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一书的哲学附注。 尼采、斯宾格勒、海德格尔都认为:现代历史无非是一场大灾变。 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所预测的那种令人愉快的、和谐的人类自由的发生进程。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木米
    2019-04-24 10:02:52 摘录
    1940年,法国在德国的进攻下几乎不战而降。

    萨特:1945年秋被公众奉为亨利·伯格森以来法国第一个真正的哲学名士的。
    也正是在这个秋天,福柯第一次来到巴黎。这时他年仅18岁,已是一名志向远大的哲学家。

    ●1980年4月19日上午,约5万人送葬让-保罗.萨特的灵柩。自他第一次赢得存在主义先知的声誉之后,40年来萨特一直就是勇气、批判的独立性和坚定的乐观主义的国际象征。

    而福柯仍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仍像所有活着的人们一样为萨特的榜样所激励。在整个70年代,两人曾无数次地并肩前进,虽然他们分歧甚多。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木米
    2019-04-24 09:45:24 摘录
    勒内·夏尔《死亡的同伴》

    有些生物/人具有某种不为我们所知的意义。
    他们是谁?
    他们的秘密隐藏在最为深邃的生命奥妙之中。
    当他们向它靠近,生命却将他们毁灭。
    但是,那被他们窃窃私语唤醒的明天,却将他们转变和创造。
    啊!这极端的爱的迷津!”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木米
    2019-04-24 09:40:28 摘录
    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写的就是自己的性生活和梅毒。
    这本诗集是我一直喜欢的,虽然仅仅只看过一次,又翻过几次,可是对于波德莱尔的领悟和发掘,阐述我都是非常喜欢的,如今看到这样的描述还是有点意外,原因在于没有读过他的传记,也不知他为何而写,所以要有待深入。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木米
    2019-04-24 09:31:55 摘录
    人们’有一种透过写作行为改变自己存有方式的企图。[鲁塞尔]
    所观察、信奉、寻求并为之蒙受巨大磨难的,正是他的存有方式的这种转变。”
    可是我为什么不力求自己的改变?在我对如今的"自我"如此厌恶之时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