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福柯的生死爱欲
米勒先生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跃动、炽热、无畏而闪亮的心灵——诚然,它或许带有些许自我解构的意味,而且都太人性,但它永远不会被诟病为陈腐、平庸、无名和幼稚。 ——《纽约时
……
[ 展开全部 ]
报》书评 米勒这本颇有争议的书是严谨而繁复研究的产物……他讨论了疯癫、死亡和同性恋,尤其是用大量形象生动甚至近乎感官层面的细节描述了施虐-受虐文化。 ——《新共和》 这本书是对福柯的一生充满想像力的大胆诠释,人类三个世纪的现代性遗赠下来的道德和美学传统被这本书拓广甚至颠覆了。 ——《波士顿环球》 詹姆斯·米勒谈论性与哲学、尼采与艾滋等话题的方式可能会让一些读者震惊……但正是通过这些看似悬殊的元素,他建构出一种爱欲的人生。 ——埃德蒙·怀特(Edmund White) 这本惊人之作,因其思想的灵光极具启发力;反响之大,也与其讨论的对象极为相称,可以说是进入20世纪晚期西方文化的一本关键性读本...(展开全部) 米勒先生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跃动、炽热、无畏而闪亮的心灵——诚然,它或许带有些许自我解构的意味,而且都太人性,但它永远不会被诟病为陈腐、平庸、无名和幼稚。 ——《纽约时报》书评 米勒这本颇有争议的书是严谨而繁复研究的产物……他讨论了疯癫、死亡和同性恋,尤其是用大量形象生动甚至近乎感官层面的细节描述了施虐-受虐文化。 ——《新共和》 这本书是对福柯的一生充满想像力的大胆诠释,人类三个世纪的现代性遗赠下来的道德和美学传统被这本书拓广甚至颠覆了。 ——《波士顿环球》 詹姆斯·米勒谈论性与哲学、尼采与艾滋等话题的方式可能会让一些读者震惊……但正是通过这些看似悬殊的元素,他建构出一种爱欲的人生。 ——埃德蒙·怀特(Edmund White) 这本惊人之作,因其思想的灵光极具启发力;反响之大,也与其讨论的对象极为相称,可以说是进入20世纪晚期西方文化的一本关键性读本。 ——萨义德
[ 收起 ]
作者:(美)詹姆斯・米勒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定价:45.00
ISBN:7208055475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序
木米
2019-04-29 17:42:54 摘录
古代希腊人和浪漫派诗人:“在梦里,摆脱了肉体的灵魂投入(宇宙)之中,和它融为一体,水乳交融般地汇入它的运动。”浓缩在梦里的是“人类自由的整个冒险旅程”,它说明着“个人身上最具有个性的特质”,某一单个生命的“道德内涵”。正如尼采所说的那样:“比你的梦更属于你自己的东西,是没有的。”
波德莱尔:人应该希望做梦并懂得如何做梦。多么奇妙的艺术。
福柯:在梦的深处,人碰到的将是自己的死亡。这种死亡,就其最不确实的形式而言,不过是生命的蛮横而血腥的中断;然而就其确实的形式而言,则恰恰是这个人的存在的实现。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木米
2019-04-29 12:28:45 摘录
小宾斯万格在苏黎世大学读过书,认识了荣格,并通过荣格的介绍认识了弗洛伊德,后来又读到了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福柯接触到宾斯万格的著作是由于雅克利娜·韦尔多(宾斯万格的法文翻译者)的缘故.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木米
2019-04-29 09:19:08 摘录
“在你必须跨越的生命之河上,
没人能够替你搭桥,只能靠你自己。
不错,有无数的通道、桥梁和半神人物愿意带你过河,
只是需要你为这些付出你的自我。
你会把你的自我抵押出去,然后失去它。
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有一条仅供自己走的路。它通向何方?
不要问,走就是。”(尼采)
daimon---尼采指守护神。古希腊人指独特命运。 毕达哥拉斯派:推测说守护神是指派给特定的人的一种超人的守护者。发送着梦和预兆。 赫拉克利特:性格就是一个人的守护神。 苏格拉底:他把守护神看作一个内在的、能让人听到它说话的天使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木米
2019-04-29 09:06:35 摘录
人本身没有任何不可改变的规则、准则或规范。但尼采和福柯同时又认为,人是由许许多多带有历史偶然性的规则、准则和规范塑造而成的,而那些规则、准则和规范,又是由每个人都必须在其中成长的风俗、习惯和制度所规定的。作为一个历史的创造物,每个人都体现着自然与文化、混乱与秩序、本能与理性的一种复合,而人的那相互迥异的两个方面的象征,在尼采看来便是酒神狄俄尼索斯(Dionysus)和太阳神阿波罗。----必须把两方面结合起来并使它们相互平衡。
“一旦我们拥有了全球性的经济管理(目前已经发生了),人类就会发现它彻头彻尾地成了一架为这种经济服务的机器,那将是一部巨大无比的发条装置,由无数极其微不足道的、极其精细的‘被改造过了的’齿轮所组成。”
一种文化在向人们反复灌输过行为方式之后,便把根子深深地扎向了过去。而“意志”,如尼采所言,“不能向后行使自己的力量”。在一种传统中生长的人,起初可以把它的文化遗产当作风俗习惯的一个安稳的避风港来经历。但对于每个人安稳的日常事务,若从细加以检讨,人们就会从一种“因袭方式和公认见解”的宽慰人的虚饰下面,看到特别偶然的一串“片段、谜和可怕的事故”。任何文化都在每一个灵魂中灌输了各种各样的方式和见解、要求和欲望。对这些东西加以整理并尝试改变它们,实际上是每一个真正有创造力的人都必须解决的难题。
开发我们自己动物本性的原初要素,在尼采看来,就是重新掌握“超越性”的神秘能力,就是运用他所谓的“权力意志”。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木米
2019-04-29 09:00:10 摘录
所有人的共同特征是:好逸恶劳。他们躲到习俗和信念后面。基本上人人都清楚地知道,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人,他来这个世界不过一次而已,而且不会有什么偶然事件,无论多么不寻常,能再次把这种惊人的多样性结合到像他这样的一个人身上。这一点他是很清楚的,只不过他做贼心虚似地藏而不露。
因此,对一个人进行适当的教育,让他学会同一种真正原初的心灵交谈,十分重要。在这个原则的感召下,这个学生最终可能学会停止藏匿,并“听从他的良知,这良知向他大叫:‘做你自己!你不是你现在所是的任何东西,思想吧,欲求吧!’”
叔本华--对尼采--对福柯的影响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木米
2019-04-29 08:51:30 摘录
“自由人的使命就是为己而活,不去顾及他人”尼采在自己这个时期的一个笔记本上写道。“大多数人显然是偶然地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在他们身上看不到什么特别的必然性。”透过力图顺应他人的期望,“人们表现出一种可怜的谦逊……。如果每个人都能在其他人身上找到他自己的目标,则谁也不可能有自己的存在宗旨。”
这正是我对我女儿的迷茫之处。一方面我希望她是个自由人,一方面我又想维护我母亲的权益和责任,监督我的女儿,力图保证她走上一条循规蹈矩的路。这两种思想快把我给撕裂了,也许我挣扎的意义还比不上一种盲从。可人大概正是因为有了挣扎,才或许看见了曙光!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木米
2019-04-29 08:46:54 摘录
“尼采是一种启示,我以巨大的热情研读了他,并与我的生活实现了决裂……我曾有一种上了圈套的感觉。透过尼采,我变得对生活中的一切都感到陌生了。”②
我想我可以把尼采改成哲学。因为热情、决裂、陌生,这种感觉我都有。我也因此对生活感到无所适从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木米
2019-04-24 13:30:56 摘录
人是存在的牧羊人
在驱赶着“存在”这只小羊
就像此刻2019年4月24日13:28我在驱赶着我自己
我的存在
此刻 当下
我所有关乎存在的一切
我端详它
"此在 意识 暂居的肉身
想求证存在的意志 空间 外物 场景..."
人并不决定各个存在是否出现和怎样出现”
人只是驾驭、看住这些存在
人仅仅是存在的牧羊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木米
2019-04-24 11:52:19 摘录
福柯的著作:
1960年《辩证理性批判》
1961年《疯癫与文明》
《词与物》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木米
2019-04-24 11:36:10 摘录
1945年,萨特作了一个题为“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的公开讲演。
天主教徒责之为非道德主义,共产主义者则斥之为虚无主义。
右派攻击其无神论。左派攻击其声称纳粹同情者海德格尔的书给了他勇气。
笛卡尔:人们对于他们的自我的直觉感受”中找到了“绝对真理”的基础。
康德:黄金法则--“每个人都会碰到各式各样的事,仿佛整个人类曾密切注视过每个人正在做的事情,并相应地调整了它的行为。”
萨特:人注定要受自由之累。“从他被扔到这个世界中来的那一刻起,他就对他所做的一切负有责任”。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木米
2019-04-24 11:07:11 摘录
保罗—米歇尔·福柯:
1、1926年10月15日出生在普瓦提埃(法国西南部的一个古老的罗马式小镇),直到1945年,都没有离开过那里。
父亲是外科医生,家境优越。
2、1940年被父亲关进圣斯塔尼斯拉斯中学
3、到法国亨利四世中学(法国最有名的中学之一,离花神咖啡馆仅几步之遥)参加预备班的学习
老师让·伊波利特,一位著名的黑格尔学者。
4、1946年秋被高师录取,他名列第四。专攻哲学。
萨特
黑格尔
海德格尔:1927年《存在与时间》
莫里斯.梅洛-庞蒂:真实的主体并非意识本身,而是“存在、或通过一具肉体存有于这个世界”。
历史: 正如黑格尔和马克思所主张的,乃是人类自由的传奇。
这个传奇的情节是以真正的个人的勇气和信念为转移的.
真正的个人:指的即是那种具有高度历史责任感,而且敢于行使其自由意志的人.
存在主义: 一种关于道德动机的新解释。
历史是哲学的真实媒介。
萨特曾指出:从某种层面上看,《存在与时间》是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一书的哲学附注。 尼采、斯宾格勒、海德格尔都认为:现代历史无非是一场大灾变。 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所预测的那种令人愉快的、和谐的人类自由的发生进程。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木米
2019-04-24 10:02:52 摘录
1940年,法国在德国的进攻下几乎不战而降。
萨特:1945年秋被公众奉为亨利·伯格森以来法国第一个真正的哲学名士的。
也正是在这个秋天,福柯第一次来到巴黎。这时他年仅18岁,已是一名志向远大的哲学家。
●1980年4月19日上午,约5万人送葬让-保罗.萨特的灵柩。自他第一次赢得存在主义先知的声誉之后,40年来萨特一直就是勇气、批判的独立性和坚定的乐观主义的国际象征。
而福柯仍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仍像所有活着的人们一样为萨特的榜样所激励。在整个70年代,两人曾无数次地并肩前进,虽然他们分歧甚多。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木米
2019-04-24 09:45:24 摘录
勒内·夏尔《死亡的同伴》
有些生物/人具有某种不为我们所知的意义。
他们是谁?
他们的秘密隐藏在最为深邃的生命奥妙之中。
当他们向它靠近,生命却将他们毁灭。
但是,那被他们窃窃私语唤醒的明天,却将他们转变和创造。
啊!这极端的爱的迷津!”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木米
2019-04-24 09:40:28 摘录
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写的就是自己的性生活和梅毒。
这本诗集是我一直喜欢的,虽然仅仅只看过一次,又翻过几次,可是对于波德莱尔的领悟和发掘,阐述我都是非常喜欢的,如今看到这样的描述还是有点意外,原因在于没有读过他的传记,也不知他为何而写,所以要有待深入。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木米
2019-04-24 09:31:55 摘录
人们’有一种透过写作行为改变自己存有方式的企图。[鲁塞尔]
所观察、信奉、寻求并为之蒙受巨大磨难的,正是他的存有方式的这种转变。”
可是我为什么不力求自己的改变?在我对如今的"自我"如此厌恶之时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序
第一章 作者之死
第二章 等待戈多
第三章 袒露的心
第四章 谋杀之城
第五章 在迷宫里
第六章 残酷无情
第七章 惨不忍睹
第八章 求知意志
第九章 战斗呐喊
第十章 改写自我
第十一章 他的秘密
后记
关于资料来源和译文的说明
注释中使用的缩略语
致谢
作者简介
译名对照表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序
第一章 作者之死
第二章 等待戈多
第三章 袒露的心
第四章 谋杀之城
第五章 在迷宫里
第六章 残酷无情
第七章 惨不忍睹
第八章 求知意志
第九章 战斗呐喊
第十章 改写自我
第十一章 他的秘密
后记
关于资料来源和译文的说明
注释中使用的缩略语
致谢
作者简介
译名对照表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序
第一章 作者之死
第二章 等待戈多
第三章 袒露的心
第四章 谋杀之城
第五章 在迷宫里
第六章 残酷无情
第七章 惨不忍睹
第八章 求知意志
第九章 战斗呐喊
第十章 改写自我
第十一章 他的秘密
后记
关于资料来源和译文的说明
注释中使用的缩略语
致谢
作者简介
译名对照表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波德莱尔:人应该希望做梦并懂得如何做梦。多么奇妙的艺术。
福柯:在梦的深处,人碰到的将是自己的死亡。这种死亡,就其最不确实的形式而言,不过是生命的蛮横而血腥的中断;然而就其确实的形式而言,则恰恰是这个人的存在的实现。
没人能够替你搭桥,只能靠你自己。
不错,有无数的通道、桥梁和半神人物愿意带你过河,
只是需要你为这些付出你的自我。
你会把你的自我抵押出去,然后失去它。
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有一条仅供自己走的路。它通向何方?
不要问,走就是。”(尼采)
“一旦我们拥有了全球性的经济管理(目前已经发生了),人类就会发现它彻头彻尾地成了一架为这种经济服务的机器,那将是一部巨大无比的发条装置,由无数极其微不足道的、极其精细的‘被改造过了的’齿轮所组成。”
一种文化在向人们反复灌输过行为方式之后,便把根子深深地扎向了过去。而“意志”,如尼采所言,“不能向后行使自己的力量”。在一种传统中生长的人,起初可以把它的文化遗产当作风俗习惯的一个安稳的避风港来经历。但对于每个人安稳的日常事务,若从细加以检讨,人们就会从一种“因袭方式和公认见解”的宽慰人的虚饰下面,看到特别偶然的一串“片段、谜和可怕的事故”。任何文化都在每一个灵魂中灌输了各种各样的方式和见解、要求和欲望。对这些东西加以整理并尝试改变它们,实际上是每一个真正有创造力的人都必须解决的难题。
因此,对一个人进行适当的教育,让他学会同一种真正原初的心灵交谈,十分重要。在这个原则的感召下,这个学生最终可能学会停止藏匿,并“听从他的良知,这良知向他大叫:‘做你自己!你不是你现在所是的任何东西,思想吧,欲求吧!’”
在驱赶着“存在”这只小羊
就像此刻2019年4月24日13:28我在驱赶着我自己
我的存在
此刻 当下
我所有关乎存在的一切
我端详它
"此在 意识 暂居的肉身
想求证存在的意志 空间 外物 场景..."
人并不决定各个存在是否出现和怎样出现”
人只是驾驭、看住这些存在
人仅仅是存在的牧羊人
1960年《辩证理性批判》
1961年《疯癫与文明》
《词与物》
天主教徒责之为非道德主义,共产主义者则斥之为虚无主义。
右派攻击其无神论。左派攻击其声称纳粹同情者海德格尔的书给了他勇气。
笛卡尔:人们对于他们的自我的直觉感受”中找到了“绝对真理”的基础。
康德:黄金法则--“每个人都会碰到各式各样的事,仿佛整个人类曾密切注视过每个人正在做的事情,并相应地调整了它的行为。”
萨特:人注定要受自由之累。“从他被扔到这个世界中来的那一刻起,他就对他所做的一切负有责任”。
1、1926年10月15日出生在普瓦提埃(法国西南部的一个古老的罗马式小镇),直到1945年,都没有离开过那里。
父亲是外科医生,家境优越。
2、1940年被父亲关进圣斯塔尼斯拉斯中学
3、到法国亨利四世中学(法国最有名的中学之一,离花神咖啡馆仅几步之遥)参加预备班的学习
老师让·伊波利特,一位著名的黑格尔学者。
4、1946年秋被高师录取,他名列第四。专攻哲学。
萨特
黑格尔
海德格尔:1927年《存在与时间》
莫里斯.梅洛-庞蒂:真实的主体并非意识本身,而是“存在、或通过一具肉体存有于这个世界”。
历史: 正如黑格尔和马克思所主张的,乃是人类自由的传奇。
这个传奇的情节是以真正的个人的勇气和信念为转移的.
真正的个人:指的即是那种具有高度历史责任感,而且敢于行使其自由意志的人.
存在主义: 一种关于道德动机的新解释。
历史是哲学的真实媒介。
萨特:1945年秋被公众奉为亨利·伯格森以来法国第一个真正的哲学名士的。
也正是在这个秋天,福柯第一次来到巴黎。这时他年仅18岁,已是一名志向远大的哲学家。
●1980年4月19日上午,约5万人送葬让-保罗.萨特的灵柩。自他第一次赢得存在主义先知的声誉之后,40年来萨特一直就是勇气、批判的独立性和坚定的乐观主义的国际象征。
而福柯仍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仍像所有活着的人们一样为萨特的榜样所激励。在整个70年代,两人曾无数次地并肩前进,虽然他们分歧甚多。
有些生物/人具有某种不为我们所知的意义。
他们是谁?
他们的秘密隐藏在最为深邃的生命奥妙之中。
当他们向它靠近,生命却将他们毁灭。
但是,那被他们窃窃私语唤醒的明天,却将他们转变和创造。
啊!这极端的爱的迷津!”
所观察、信奉、寻求并为之蒙受巨大磨难的,正是他的存有方式的这种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