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奇案

《洞穴奇案》讲述的是五名洞穴探险人受困山洞,无法在短期内获救。为了维生以待救援,大家约定抽签吃掉其中一人,牺牲他以救活其余四人。借助这个假想公案,实际上反映了20世纪各个 …… [ 展开全部 ]
  • 作者:彼得·萨伯
  •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定价:23.00元
  • ISBN:7108039877
观点九 动机与选择
  • 罗蒙
    2017-06-22 08:40:53 摘录
    即使探险者案I有些许的威慑作用,或许也只能对威慑
    的目标有轻微的影响。我们是否可以通过维持陪审团对本案被告的有罪判定扩大那种影响呢?同样显然不会。我们不过是阐明,或者仅仅是重申了,被困的探险者必须面临死亡:要么饿死,要么被判刑处死。但是如果这就是仅有的选择的话,那么探险者们为了避免饿死去杀掉一个人,然后碰运气用一种新的辩解去寻求免受死刑,就是合情合理的,甚或也是必需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罗蒙
    2017-06-22 08:39:43 摘录
    并且,让我们承认,即便是一种清楚的行为意图,也可能是被有限的选择所引导的可能是受死亡的可能性所强迫的,也可能是与人们的意愿相违背的。否认这一点,就是忘却强奸、抢劫、勒索带给人们的教训。那些罪行的本质特点都是要一个无法自主的受害人做出选择,但这种选择不能因此被认为是故意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西西
    2017-06-05 20:12:37 摘录
    如果惩罚目标落空时,还去惩罚被告人,那就是一种对遵守规则行事的迷信。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西西
    2017-06-05 20:05:58 摘录
    一个暴君威胁一个好人去干一件恶事,如果他不从的话就杀掉他的父亲。这种痛苦和愤怒,或者强奸受害者的痛苦和愤怒是从何而来的呢?那是因为人们是清醒的,因为人们被迫违背意愿去有意识地做一件事情。
    让我们承认,求生而非受死的倾向可能是明白可知而非本能的,为了逃避死亡而采取的行动可以是有意识的而不是一时冲动所为。并且,让我们承认,即便是种清楚的行为意图,也可能是被有限的选择所引导的,可能是受死亡的可能性所强迫的,也可能是与人们的意愿相违背的。
    即有意而非故意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西西
    2017-06-05 20:02:47 摘录
    自我防卫杀人并不总是出于本能或者冲动、紧紧急而轻率,它通常之所以有这些特征,是因为可能的杀人者没有给可能的受害者考虑的时间。
    是因为 原本 可能的杀人者没有给可能的受害者考虑的时间,于是,原 可能受害者实施自我防卫杀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