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西方哲学十五讲
《西方哲学十五讲》系既注意知识的相对稳定性,重点突出,通俗易懂,又能适当接触学科前沿,弓l发跨学科的思考和学习的兴趣。 《西方哲学十五讲》系大都采用学术讲座的风格,有意保
……
[ 展开全部 ]
留讲课的口气和生动的文风,有"讲"的现场感,比较亲切、有趣。《西方哲学十五讲》系的拟想读者主要是青年,适合社会上一般读者作为提高文化素养的普及性读物;如果用作大学通识课教材,教员上课时可以参照其框架和基本内容,再加补充发挥;或者预先指定学生阅读某些章节,上课时组织学生讨论;也可以把《西方哲学十五讲》系作为参考教材。有两种事物,征服了整个精神的历史,我们愈是思索,就愈难以抑制赞叹和敬畏头上的星空和心灵的法则,从很早以前,到很久以后,这种爱将牢固地支配着一类智慧,就是哲学。《西方哲学十五讲》系的内容设计充分照顾到社会上一般青年读者的阅读选择,适合自学;同时又能满足大学通识课教学的需要。每一种书都有一定的知识系统,有相对独立的学科范围和专业性,但又不同于专业教科书,不是专业课的压缩或简化。重要的是能适合本专业之外的一般大学生和读者,深入浅出地传授相关学科的知识,扩展学术的胸襟和眼光,进而增进学生的人格素养。《西方哲学十五讲》系每一种选题都在努力做到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把学问真正做活了,并能加以普及,因此对这套书作者的要求很高。 海报:
[ 收起 ]
作者:张志伟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定价:29.50元
ISBN:7301068689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第一讲 智慧的痛苦
返璞归真
2018-12-16 13:10:17 摘录
因此,进入哲学王国的秘诀就是:将哲学家们的问题当作你自己面对的问题,或者把你自己的问题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哲学不是知识,而是思考。思考之为思考,总是针对问题的,总是由问题而引发的。
哲学乃思考。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返璞归真
2018-12-16 13:07:43 摘录
其实,历史上的哲学思想原本就是“活的”,它们构成了哲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而它们的“复活”并不是“复古”。换言之,哲学家们的思想既是历史性的,同时又超越了历史,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具有现实性。所以,哲学史从来就不是什么死材料的堆积,而是一种活生生的思想律动。
“哲学史从来就不是什么死材料的堆积,而是一种活生生的思想律动。”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返璞归真
2018-12-16 13:07:43 摘录
其实,历史上的哲学思想原本就是“活的”,它们构成了哲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而它们的“复活”并不是“复古”。换言之,哲学家们的思想既是历史性的,同时又超越了历史,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具有现实性。所以,哲学史从来就不是什么死材料的堆积,而是一种活生生的思想律动。
“哲学史从来就不是什么死材料的堆积,而是一种活生生的思想律动。”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返璞归真
2018-12-16 13:02:43 摘录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哲学呢?
海德格尔晚年编辑自己的著作全集时曾经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他的著作是“道路,而不是著作”( Wege-nicht Werke),这里的“道路”用的是复数。言外之意,哲学问题的终极解决是不可能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不断地探索。所以,学习晢学就是“上路”—踏上爱智慧的思想之路,哲学永远“在途中”。由此可见,哲学并不存在于某一本教科书、某一种哲学体系或理论学说之中,而存在于过去、现在乃至将来所有哲学运思的道路之中。换言之哲学就是哲学史,哲学史则是问题史,因而哲学的全部意义乃存在于追问和求索之中。
“哲学的全部意义乃存在于追问和求索之中”。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返璞归真
2018-12-16 11:58:14 摘录
作为自然存在物,有没有价值对人来说是无关紧要的,但是作为有理性的存在,价值却是他必需的甚至是性命攸关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价值具有怎样的客观内容,它们都是因为人的存在才存在的。换言之,一个没有人的世界一定是一个没有意义、没有理想、没有价值的世界。但是自有人类以来,这个世界就变成了一个价值的世界,或者也可以说是因为人而成为了一个价值的世界。显然,由于价值通常被人看做是其存在的理想性的标志,他无论如何无法想象也无法忍受一个没有价值的世界,所以他总要为自己的存在寻求某种理想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人类就需要有“价值”这座“堤坝”来维护自己的存在,而价值就体现着人类理性的存在意义、最高目的和至上的理想境界。
价值是人作为一个理性的存在所必须追求的东西。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返璞归真
2018-12-16 11:46:19 摘录
所以我们说智慧是一种痛苦,而且是一切痛苦中最痛苦的痛苦。这痛苦之痛和苦的程度,我们除了说它刻骨铭心而外,实在难以用语言来形容。它的刻骨铭心之处不仅在于人注定了要追求智慧却又注定了不可能通达智慧的境界,而且更在于追求智慧便使人知道了自己的有限性,知道了自己的有死性。
智慧的痛苦根本在于人在追求痛苦中知道了自己的有限性、有死性。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返璞归真
2018-12-16 11:43:35 摘录
所以就此而论,哲学既是最深刻的痛苦,也是至高无上的快乐。因为哲学乃是人生所能通达的最高境界,正是在智慧的痛苦之中,人赋予人生以意义,实现着自身的价值。
哲学既是最深刻的痛苦,也是至高无上的快乐。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返璞归真
2018-12-16 11:41:03 摘录
伊甸园神话的寓意很清楚:智慧与原罪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智慧就是人的原罪。……伊甸园神话具有非常深刻的象征意义,它并不是说人是因为追求智慧才成为有死的,而是说人是因为追求智慧才知道自己是有死的。智慧的痛苦就源于此。
伊甸园神话反映出的智慧的奥义。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返璞归真
2018-12-16 11:38:00 摘录
换言之,由于哲学问题乃是永恒无解因而万古常新的难题故而一切答案都不具有终极的意义,各式各样不同的解答方式都具有“平等的”的价值。……文学家们是将某一种艺术典型推向了顶峰,而哲学家们则是将一条思想之路走到了“绝境”。哲学家通常思想的都是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他们思得也很“根本”,于是就把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推到了极端,后人若要解决问题就不可能再走老路,因为那条路已经被走“绝”了,他只好换一条路走。所以,哲学并不只有一条路而是有许多条路,任何一条路都不足以代表哲学本身,所有的哲学运思之路“综合”在一起,才构成了一幅比较完整的哲学图画。换言之,哲学是由过去、现在乃至将来那一条条思想之路构成的。
哲学没有对错之分,因而不同的思想方式会有不同的答案。哲学家们的就是将这一天天思想之路走到了绝境,但这些思想之路并不能涵盖所有的思想方式,因而“哲学是由过去、现在乃至将来那一条条思想之路构成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返璞归真
2018-12-16 11:30:56 摘录
我们以为,哲学不是科学,因而不能用衡量科学的标准来衡量哲学。更重要的是,哲学不是科学并不是哲学的耻辱,恰恰相反,倒是哲学优越于科学之处。如前所述,科学不过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手段,科学自己不能决定它的目标或发展方向,如果我们要求哲学成为科学,那就意味着哲学也变成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手段。倘若如此,文明发展的方向由什么来树立或确定呢?显然,就哲学的意义和地位而言,它应该担负起为人类文明树立和确定目标和发展方向的重任。所以仅仅就此而论,我们也不应该让哲学变成科学。
哲学不是科学,不能用衡量科学的标准衡量哲学。哲学的意义和地位就在于其应当担负起为人类文明树立和确定目标和发展方向的重任。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返璞归真
2018-12-16 11:25:40 摘录
在某种意义上说,哲学居于科学与宗教之间:一方面它像科学一样属于理论思维,因而从根子上总是诉诸理性,另一方面它又像宗教一样起源于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追求热爱的是永恒无限的智慧境界。表面看来,与科学和宗教相比,哲学自有哲学的优越之处,因为科学知识解决不了人类精神终极关怀的问题,而宗教则由于诉诸信仰,所以缺少理论上的合理性。然而实际上,哲学的优越之处恰恰是它的局限所在:哲学既起源于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它的对象就一定是永恒无限的东西,那实际上是我们的认识能力亦即理性所难以企及的。结果,哲学既缺少宗教单纯诉诸信仰的方便法门,同时又无法达到科学知识所特有的确定性,这就使哲学陷入了极为尴尬的境地,它的问题几乎都是无法解答或者没有终极答案的难题,以至于20世纪著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哲学问题具有这样的形式:“‘我找不着北’”。
介于宗教与科学间的哲学,既同宗教一样起源于人类的终极关怀,又同科学一般属于理性思维。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返璞归真
2018-12-16 11:15:55 摘录
最后,还有一种见解认为“哲学是讲道理的学问”。……哲学应该是一切科学的科学,许多人的确按照这个思路,把哲学看做是所有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这些都是理论上的推论,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这基本上是20世纪以前传统哲学的观点,20世纪以后的哲学家们早已经不这样看待哲学了。……由于我们的误解和教条化,使得这同一套方法,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甚至对于相互冲突相互矛盾的事物,都可以说得通,都能够言之有理。显然,正如世界上不存在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一样,也没有总是有理的道理。如果真有这样的道理,它一定是没有道理的。所以我们更倾向于把哲学看做是“分析”道理的学问。
倘若什么事物,都认为有道理,即使二者间相互冲突矛盾,这样的道理,一定是没有道理的。故而哲学并非讲述道理的学问,而应该是分析道理的学问。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返璞归真
2018-12-16 11:09:20 摘录
我们必须承认,哲学的确不具有科学知识的基本特征,因而它不是像自然科学那样的科学知识。不过,哲学不是科学并不意味着它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了。恰恰相反,哲学不是科学,正是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哲学并不是科学,但这正是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孔子曰:君子不器。老子曰:无用之用,乃为大用。庶几近之。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返璞归真
2018-12-16 11:06:23 摘录
当然,这并不是说哲学家们没有给哲学下定义,并不是说没有人对这个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问题在于,有多少哲学家就有多少种关于哲学的定义,而且相互之间从来没有达到过起码的共识。不仅如此,在哲学领域中,几乎所有的问题、概念、理论学说和体系都处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境地,套用近代英国哲学家霍布斯的一句话,哲学简直就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场”。
由此可见,“哲学是什么”的问题的确是一个问题。
哲学至今也没有统一而明确的定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此英国哲学家霍布斯认为:哲学简直就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返璞归真
2018-12-16 11:03:28 摘录
人们通常将世界上的哲学形态分为三种主要类型: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和印度哲学。不过,按照“哲学”这个概念的起源和比较严格的意义,哲学就是西方哲学。当我们说“哲学就是西方哲学”的时候,并不包含任何孰高孰低的价值评判,只是在明确一个历史事实。如果从世界范围来考察各种哲学形态,我们倾向于使用“思想”这个更为基本更为宽泛的概念。西方、中国、印度以及全世界的各个民族都有作为其文化精神和最高的意识形态的“思想”,“哲学”则是西方思想所采取的特殊形式,虽然这一形式的确产生了世界性的广泛影响。当然,从广义上将西方思想、中国思想和印度思想统统叫做“哲学”也未尝不可,但是一定要清楚,它们实际上是三种不同类型的哲学。因此,所谓“西方哲学”中虽然有“西方”二字,但却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地域或空间概念,而是指一种不同于中国思想和印度思想的思想形态。实际上,作为西方哲学两大源头的希腊哲学和基督教思想,都起源于世界的
东方。
世界三大哲学: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印度哲学。严格来说,哲学就是西方哲学。西方哲学的西方并非限于西方这一空间概念,而是指与中国思想和印度思想不同的思想形态。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第一讲 智慧的痛苦
第二讲 哲学的诞生
第三讲 苏格拉底的问题
第四讲 柏拉图的“洞穴”
第五讲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第六讲 晚期希腊哲学
第七讲 信仰的时代
第八讲 人的发现
第九讲 主体性的觉醒
第十讲 大陆理性主义
第十一讲 英国经验主义
第十二讲 社会政治理论
第十三讲 康德的“哥白尼式的革命”
第十四讲 费希特和谢林
第十五讲 黑格尔的绝对唯心论
后记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第一讲 智慧的痛苦
第二讲 哲学的诞生
第三讲 苏格拉底的问题
第四讲 柏拉图的“洞穴”
第五讲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第六讲 晚期希腊哲学
第七讲 信仰的时代
第八讲 人的发现
第九讲 主体性的觉醒
第十讲 大陆理性主义
第十一讲 英国经验主义
第十二讲 社会政治理论
第十三讲 康德的“哥白尼式的革命”
第十四讲 费希特和谢林
第十五讲 黑格尔的绝对唯心论
后记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第一讲 智慧的痛苦
第二讲 哲学的诞生
第三讲 苏格拉底的问题
第四讲 柏拉图的“洞穴”
第五讲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第六讲 晚期希腊哲学
第七讲 信仰的时代
第八讲 人的发现
第九讲 主体性的觉醒
第十讲 大陆理性主义
第十一讲 英国经验主义
第十二讲 社会政治理论
第十三讲 康德的“哥白尼式的革命”
第十四讲 费希特和谢林
第十五讲 黑格尔的绝对唯心论
后记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海德格尔晚年编辑自己的著作全集时曾经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他的著作是“道路,而不是著作”( Wege-nicht Werke),这里的“道路”用的是复数。言外之意,哲学问题的终极解决是不可能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不断地探索。所以,学习晢学就是“上路”—踏上爱智慧的思想之路,哲学永远“在途中”。由此可见,哲学并不存在于某一本教科书、某一种哲学体系或理论学说之中,而存在于过去、现在乃至将来所有哲学运思的道路之中。换言之哲学就是哲学史,哲学史则是问题史,因而哲学的全部意义乃存在于追问和求索之中。
由此可见,“哲学是什么”的问题的确是一个问题。
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