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十五讲

《西方哲学十五讲》系既注意知识的相对稳定性,重点突出,通俗易懂,又能适当接触学科前沿,弓l发跨学科的思考和学习的兴趣。 《西方哲学十五讲》系大都采用学术讲座的风格,有意保 …… [ 展开全部 ]
  • 作者:张志伟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定价:29.50元
  • ISBN:7301068689
第五讲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 返璞归真
    2018-12-17 20:16:38 摘录
    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以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可以说是希腊哲学的顶峰或鼎盛时期。他们的思想不仅体现了希腊哲学的最高水平,而且对整个西方哲学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甚至可以说,西方哲学就是由此而奠基的。苏格拉底对“是什么”问题的探索、柏拉图关于两个世界的划分以及他的体系框架、亚里士多德的推理分析方法等等,以理性主义的基调为西方哲学确立了基本的观念和方向,当然也暴露出种种新的难题,从
    而吸引着哲学家们不断地变换角度和思路,展开了无穷无尽的探索。
    师徒三代人,使希腊哲学达到巅峰,也奠基了西方哲学。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返璞归真
    2018-12-17 15:12:27 摘录
    按照希腊人的观念,宇宙自然是活生生的有生命的有机整体,自然是神圣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大宇宙,人是小宇宙。因此,他们的确主张认识自然,认识自然的本性,并且把这种认识看做是人的使命和最高的境界,但是却没有“改造自然”的观念。自然不能“改造”也不应该“改造”,那将使神圣的活生生的自然失去生命。其实不仅是希腊人,古代各大古老文明都具有类似的朴素观念,所谓“改造自然”的观念是近代才产生的。
    所谓“改造自然”,是近代才产生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返璞归真
    2018-12-17 15:10:29 摘录
    后世的哲学家们为什么热衷于建立体系?方面是因为哲学作为世界观是对世界之整体性的总的看法,把千差万别多种多样的事物总括为一个整体,当然需要体系,更何况哲学家们越来越意识到,使哲学成为科学的惟一可能性就在于哲学的体系性。另一方面,出于同样的原因,哲学家们相信,这个统一的体系将解决所有的哲学问题。于是,当一个哲学体系建立之后,哲学家们通常就会把问题抛在一边儿,工作的重心就转移到了如何维护这个体系。这就像一座大厦建成之后,工人们的工作就是如何维护它,至于地基是否坚固,材料是否可靠,设计有没有问题,基本上就不在考虑的范围之内了。当然,哲学本身的特点也是一个原因:由于哲学的对象是最高的存在,在此存在之上没有更高的根据,而它的普遍性似乎也不需要经验的证明,所以在许多哲学家看来,哲学是自圆其说的。
    后世哲学家热衷于体系建设的原因:1、哲学是对世界之整体性的总的看法,当然需要体系。2、哲学家相信统一的体系能解决所有哲学问题。3、哲学本身是自圆其说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返璞归真
    2018-12-17 15:06:43 摘录
    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古代人与我们不同,他们的哲学思考面对的是问题,很少在体系上下功夫,柏拉图也许是在体系上下功夫最多的希腊哲学家,虽然他的体系与后世那些恢弘、庞大、严密、规整的体系难以相提并论。……换句话说,古代哲学家可以为了解决问题而不顾体系,近代哲学家则往往为了体系而不顾这体系是否能够解决问题。
    古代哲学家大都是问题型哲学家,现代哲学家大都是体系型哲学家。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返璞归真
    2018-12-17 15:04:06 摘录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活动集中体现了希腊哲学的基本精神,这就是学以致知,为知识而追求知识,为智慧而追求智慧的探索精神。对他来说,知识尤其是哲学的目的是为了求知而且仅仅是为了求知。求知是人的本性,人是因为自知自己无知而求知的。因此,他认为哲学起源于“惊异”(thaumai):人最初是对于面前的现象继而对整个宇宙自然感到困惑不解,感到自己无知,于是就去追求知识,因而人追求知识没有别的目的而只是为了求知。当然,一般的知识总是有一定的目的的,不过真正的知识—哲学则是无目的的,或者说它本身就是目的。所以在一切知识中,所有的知识可能都比哲学更有用,但惟有哲学是真正自由的学问。
    “在一切知识中,所有的知识可能都比哲学更有用,但惟有哲学是真正自由的学问。”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