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西方哲学十五讲
《西方哲学十五讲》系既注意知识的相对稳定性,重点突出,通俗易懂,又能适当接触学科前沿,弓l发跨学科的思考和学习的兴趣。 《西方哲学十五讲》系大都采用学术讲座的风格,有意保
……
[ 展开全部 ]
留讲课的口气和生动的文风,有"讲"的现场感,比较亲切、有趣。《西方哲学十五讲》系的拟想读者主要是青年,适合社会上一般读者作为提高文化素养的普及性读物;如果用作大学通识课教材,教员上课时可以参照其框架和基本内容,再加补充发挥;或者预先指定学生阅读某些章节,上课时组织学生讨论;也可以把《西方哲学十五讲》系作为参考教材。有两种事物,征服了整个精神的历史,我们愈是思索,就愈难以抑制赞叹和敬畏头上的星空和心灵的法则,从很早以前,到很久以后,这种爱将牢固地支配着一类智慧,就是哲学。《西方哲学十五讲》系的内容设计充分照顾到社会上一般青年读者的阅读选择,适合自学;同时又能满足大学通识课教学的需要。每一种书都有一定的知识系统,有相对独立的学科范围和专业性,但又不同于专业教科书,不是专业课的压缩或简化。重要的是能适合本专业之外的一般大学生和读者,深入浅出地传授相关学科的知识,扩展学术的胸襟和眼光,进而增进学生的人格素养。《西方哲学十五讲》系每一种选题都在努力做到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把学问真正做活了,并能加以普及,因此对这套书作者的要求很高。 海报:
[ 收起 ]
作者:张志伟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定价:29.50元
ISBN:7301068689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第六讲 晚期希腊哲学
返璞归真
2018-12-18 11:08:08 摘录
希腊哲学的根本精神就是爱智慧、尚思辨、学以致知的探索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为西方哲学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基本倾向和科学思维方式奠定了基础。
探索精神乃希腊哲学之根本精神。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返璞归真
2018-12-18 11:04:02 摘录
新柏拉图主义是公元3至5世纪时最重要的哲学派别。说它最重要要是因为它既是整个希腊哲学按照自身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基督神学的主要思想来源之一。通过新柏拉图主义,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希昔哲学理性精神的衰落和向神学转化的必然性。
新柏拉图主义,承希腊哲学理性之精神,启基督教神学。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返璞归真
2018-12-18 10:55:34 摘录
据塞克斯都·恩披里柯介绍,这五个论式“第一个以观点的分歧为根据,第二个以无穷倒退为根据,第三个以相对性为根据,第四个以假设为根据,第五个以循环论证为根据”。
第一,观点分歧。我们发现,显现出来的现象无论在普通人之间还是在哲学家之间,都会引起难以解决的分歧。所以,我们既不能做出一个肯定判断,也不能做出一个否定判断,只好悬而不决,保留意见。
第二,无穷倒退。用来证明一个所研究事物的证据自身也是需要进一步证明的,而这个证明又需要更进一步的证明,这样下去直至无穷。由于我们不可能拥有一个可作为论证起点的根据,所以只好对事物保留意见,不作判断。
第三,相对性。只有在和判断主体及其伴随的知觉相关联中,一个对象才能具有这样或那样的现象,但它的本性是什么,我们却无法做出判断。
第四,假设武断。当独断论者迫于无穷后退的困境时,便把某个东西当作出发点。这个作为出发点的东西并不是通过论证建立的,而是他们简单地不通过任何证明而独断地确定的。
第五,循环论证。应该用来证明所研究对象的东西自身却要求对象来证实。在这种情况下的两个命题中,我们既不能肯定这个证明那个,也不能肯定那个证明这个,所以对两者都只好存疑。
因此,结论只能是:“在一切情况下,我们对所显现出来的对象都不得不保留意见,不作判断。
晚期希腊哲学流派之一,怀疑主义的对其他流派理论过于独断、矛盾的批驳。现在看来,仍颇有道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返璞归真
2018-12-18 10:38:29 摘录
然而,宣扬摒弃物欲、抑制激情的塞涅卡,自己却聚财敛物、穷奢极欲。当有人指责他言行不一时,他是这样狡辩的:“哲学家所谈的并不是他自己怎样生活,而是应当怎样生活。我是讲美德,而不是讲我自己;…要知道,如果我的生活完全符合我的学说,谁还会比我更幸福呢?塞涅卡的言行不一虽然遭人唾弃,但是亦表明,或许恰恰是在哲学家那里,世俗与神圣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显得更加尖锐。
理论上冠冕堂皇,实际却背道而驰,哲学家的这种做派,让人鄙夷。朱熹类之?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返璞归真
2018-12-18 10:22:13 摘录
伦理学是伊壁鸠鲁哲学的核心和目的。“我们认为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始点和终点。我们认为它是最高的和天生的善。我们从它出发开始有各种抉择和避免,我们的目的是要获得它。”但是,“当我们说快乐是终极的目标时,并不是指放荡的快乐和肉体之乐,就像某些由于无知、偏见或蓄意曲解我们意见的人所认为的那样,我们认为,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不受干扰。构成快乐生活的不是无休止的狂欢、美色、鱼肉及其他餐桌上的佳肴,而是清晰的推理、寻求选择和避免的原因、排除那些使灵魂不得安宁的观念”显然,最使灵魂不得安宁的观念是对神灵和死亡的恐惧感。
伊壁鸠鲁哲学: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始点和终点,是最高的和天生的善。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不受干扰。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返璞归真
2018-12-18 10:16:26 摘录
所以,尽管这个时期的哲学经过了希腊化时期、罗马共和国时期和罗马帝国时期,但是我们并不称之为“希腊罗马哲学”,而是称之为“晚期希腊哲学”。与以前的哲学相比,晚期希腊哲学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这个时期的哲学家们没有提出新的理论学说,通常是以前人的思想成果为依据加以改造或发挥,而且由于理性思辨的衰微,带有退回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之前去的倾向,从而使他们的思想具有比较浓厚的感性色彩。二是因为连年战乱,社会动荡不安,使人们陷入了对生与死等人生哲学问题的思考之中,所以这个时期的哲学思想具有伦理化的倾向。这一时期无论哪一派哲学都是以伦理学为核心来建构理论的,都以灵魂安宁或生活幸福为主要目标。
晚期希腊哲学,都是“以伦理学为核心来建构理论的,都以灵魂安宁或生活幸福为主要目标。”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第一讲 智慧的痛苦
第二讲 哲学的诞生
第三讲 苏格拉底的问题
第四讲 柏拉图的“洞穴”
第五讲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第六讲 晚期希腊哲学
第七讲 信仰的时代
第八讲 人的发现
第九讲 主体性的觉醒
第十讲 大陆理性主义
第十一讲 英国经验主义
第十二讲 社会政治理论
第十三讲 康德的“哥白尼式的革命”
第十四讲 费希特和谢林
第十五讲 黑格尔的绝对唯心论
后记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第一讲 智慧的痛苦
第二讲 哲学的诞生
第三讲 苏格拉底的问题
第四讲 柏拉图的“洞穴”
第五讲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第六讲 晚期希腊哲学
第七讲 信仰的时代
第八讲 人的发现
第九讲 主体性的觉醒
第十讲 大陆理性主义
第十一讲 英国经验主义
第十二讲 社会政治理论
第十三讲 康德的“哥白尼式的革命”
第十四讲 费希特和谢林
第十五讲 黑格尔的绝对唯心论
后记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第一讲 智慧的痛苦
第二讲 哲学的诞生
第三讲 苏格拉底的问题
第四讲 柏拉图的“洞穴”
第五讲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第六讲 晚期希腊哲学
第七讲 信仰的时代
第八讲 人的发现
第九讲 主体性的觉醒
第十讲 大陆理性主义
第十一讲 英国经验主义
第十二讲 社会政治理论
第十三讲 康德的“哥白尼式的革命”
第十四讲 费希特和谢林
第十五讲 黑格尔的绝对唯心论
后记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第一,观点分歧。我们发现,显现出来的现象无论在普通人之间还是在哲学家之间,都会引起难以解决的分歧。所以,我们既不能做出一个肯定判断,也不能做出一个否定判断,只好悬而不决,保留意见。
第二,无穷倒退。用来证明一个所研究事物的证据自身也是需要进一步证明的,而这个证明又需要更进一步的证明,这样下去直至无穷。由于我们不可能拥有一个可作为论证起点的根据,所以只好对事物保留意见,不作判断。
第三,相对性。只有在和判断主体及其伴随的知觉相关联中,一个对象才能具有这样或那样的现象,但它的本性是什么,我们却无法做出判断。
第四,假设武断。当独断论者迫于无穷后退的困境时,便把某个东西当作出发点。这个作为出发点的东西并不是通过论证建立的,而是他们简单地不通过任何证明而独断地确定的。
第五,循环论证。应该用来证明所研究对象的东西自身却要求对象来证实。在这种情况下的两个命题中,我们既不能肯定这个证明那个,也不能肯定那个证明这个,所以对两者都只好存疑。
因此,结论只能是:“在一切情况下,我们对所显现出来的对象都不得不保留意见,不作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