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十五讲

《西方哲学十五讲》系既注意知识的相对稳定性,重点突出,通俗易懂,又能适当接触学科前沿,弓l发跨学科的思考和学习的兴趣。 《西方哲学十五讲》系大都采用学术讲座的风格,有意保 …… [ 展开全部 ]
  • 作者:张志伟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定价:29.50元
  • ISBN:7301068689
第十讲 大陆理性主义
  • 返璞归真
    2018-12-19 11:11:33 摘录
    《人类理智新论》是他与洛克论战的一部重要哲学著作,这本书写成的时候,洛克去世了。在莱布尼茨看来,由于对手已经不能答辩了,发表出来对他不尊敬也不公正,所以直到莱布尼茨去世后半个多世纪才得以首次发表。由此可见莱布尼茨的绅士风度。
    绅士风度,值得敬佩。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返璞归真
    2018-12-19 10:47:12 摘录
    斯宾诺莎是17世纪最伟大的荷兰哲学家,大陆理性主义的著名代表。黑格尔对斯宾诺莎推崇备至:“斯宾诺莎是近代哲学的重点:要么是斯宾诺莎主义者,要么不是哲学”,“要开始研究哲学,就必须先做一个斯宾诺莎主义者”通常人们把斯宾诺莎哲学看做是笛卡尔哲学的完成或者系统化这虽然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有轻视斯宾诺莎哲学在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之嫌。
    斯宾罗莎地位。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返璞归真
    2018-12-19 10:32:34 摘录
    正像在希腊哲学中突出了柏拉图的先验论和亚里士多德的经验主义之间的矛盾一样,近代哲学一开始就存在着两种倾向,这就是经验论和唯理论。围绕着知识问题,哲学家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一些哲学家认为一切知识归根到底都来源于感觉经验,所谓科学知识——主要是实验科学——乃是对于感觉经验归纳的结果。而另一些哲学家则认为,由于感觉经验是相对的和个别偶然的因而是不可靠的,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科学知识不可能建立在这样的不可靠的基础之上,如果有科学知识,显然我们的确有科学知识,那么它就不能以感觉经验为基础,而只能是从理性所固有的天赋观念中推演而来,惟其如此,我们才能说明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这两种观念,前者被称为经验论,以培根、洛克、巴克莱和休谟为主要代表,后者被称为唯理论,以笛卡尔、斯宾诺莎和菜布尼茨为主要代表。
    经验论与唯理论是两种不同的哲学模式。
    近代哲学的两种倾向:经验论与唯理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