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娱乐至死
内容简介: 《娱乐至死》初版于1985年,是尼尔·波兹曼的代表作之一。 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体育、商业和任何其他公共领域的
……
[ 展开全部 ]
内容,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而人类无声无息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心甘情愿,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乔治·奥威尔曾在《一九八四》中预言人类将会遭受外来压迫,失去自由;赫胥黎则在《美丽新世界》中表达了另一种忧虑:人们会渐渐爱上工业技术带来的娱乐和文化,不再思考。 《娱乐至死》想告大家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不是奥威尔的预言;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憎恨的东西,恰恰是我们热爱的东西! ---------------------------------------------------- 编辑推荐: 媒介文化研究大师尼尔·波兹曼20年经典畅销作品 通过电视和网络媒介 一切都以娱乐的方式呈现 人类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 最终成为娱乐至死的物种 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尼尔·波兹曼 ---------------------------------------------------- 媒体及专家评论: 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和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在书中的交互作用俯拾即是。《娱乐至死》是一本优秀的、令人不安的、引发思考的书,而且我敢说,它是一本必读书。它配得上经典的地位,尽管过了20年,但它比任何书都贴近时下。 ——蒂姆•查理斯(Tim Challies,Discerningreader.com) 《娱乐至死》在帮助我们看清(电视)屏幕里到底在发生些什么,在这一点上,它是最优秀的。那种画面,即便没有“文化灭亡”的末日预言,也足够阴郁了。 ——沃尔特·古德曼(Walter Goodman,《纽约时报》) 娱乐时代的当头一棒,尼尔·波兹曼的深刻预见。 我们今天已经处在波兹曼描述的世界里,处在一个信息和行动比严重失调的时代,在空前便利的电子传媒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聪明,也比任何时候都轻飘。《娱乐至死》的预言指向了我们今天的现实。 ——陈丹青 波兹曼在媒体研究领域是一位巨人,地位仅次于马歇尔·麦克卢汉。 ——安吉拉·佩妮,《抨击杂志》 波兹曼极具说服力地调动了心理学、历史学、语义学、麦克卢汉理论以及常识,阐述了一个触目惊心且颇具独创性的论题。 ——维克托·纳瓦斯基,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波兹曼在麦克卢汉结束的地方开始,他用学者的渊博与说书人的机智构筑他的见解。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尼尔·波兹曼的逝世给公共话语带来了某些寂静。一位博学的批评者,一位严谨的反对者,一位跟奔涌的发展唱反调的人,沉默了。回顾他令人惊叹的事业,你会发现他所做的每一件事的核心都是一连串问题……他希望你去思考,字母表是如何改变了口语文化的,印刷媒体给宗教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教育是如何创造了童年的,为何对标准的测试意味着对学校系统的激进反思。 ——彼得·卡瓦纳,《环球邮报》 作家、媒体批评家尼尔 ·波兹曼的去世并未得到应有的(新闻媒体的)重视。但这一点也没有让波兹曼吃惊。我们时代媒体批评领域最伟大的书之一《娱乐至死》是他写的……波兹曼比任何人都了解,电视无可挽回地改变了辩论的本质,娱乐如今在政界占至高地位。 ——吉姆·本宁,alternet.org 尼尔·波兹曼是一位传承伟大纽约传统的不可思议的讲述者……正如他说的故事一样,尼尔·波兹曼投入了一生来让我们停下来……他是一个和蔼谦恭的人,他绝对不会说,“我早就告诉过你了”。但是他的确告诉过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直至肺癌让他永远消声。 ——约翰·齐默尔曼,《纽约邮报》 我时常想起萧伯纳著名的诗句,理智的人适应环境,而世上所有的进步都依靠不理智的人。马歇尔·麦克卢汉是不理智的,兰斯是不理智的,尼尔也是不理智的。因为这样,所有美好的事才发生了。 ——保罗·莱文森,美国作家、福特汉姆大学教授 波兹曼是一个多产的作家,他在约二十本书和众多的采访和文章中展现了他的思想和他的优雅。这些作品都值得阅读和深入思考,有意或无意间你会将你读到的说给他人听。波兹曼是看穿了皇帝新衣的孩子,后来他长成了擅长表达的义愤填膺的教育者和社会消费者。 ——迈克尔·寇姆夫,《学院季刊》 波兹曼的每本书都是一本小册子,一本装了封皮的随笔:《童年的消逝》讽刺美国文化的幼稚化;《娱乐至死》讽刺娱乐业,以及娱乐业对观众造成的影响……他的知识分子姿态,他在公众环境中的表现,以及他伟大的天赋——极好的幽默,实质是一个开化人类在一个野蛮世纪进行的尝试,之后成了一个开化人在电视文化中的尝试。 ——杰伊·罗森,纽约大学教授 在波兹曼的书中,隐喻的作用一次又一次地得到体现。我们设立“尼尔 ·波兹曼隐喻奖”有两个目的:奖励一位纯熟使用隐喻的有天分的作者;纪念并推广波兹曼的作品,以及印刷思想。 ——锐透基金会 一本有才华、有力量、有分量的书。这是波兹曼抛出的严厉的控诉书,就我看来,他让人无法反驳。 ——乔纳森·亚德利, 《华盛顿邮报》 有些书是每个人都应该读而事实上很少有人去读的。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就是其中之一。他对于娱乐时代对公共话语质量的毁灭性作用的分析提供了非同寻常的锐利洞见,这种洞见深入了到技术塑形思想与文化的方式,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各方各面的琐碎化。 ——“潮起潮落” 出版于 1985年的《娱乐至死》是一本令人振奋的充满争议的书,它审视了电视对我们生活——更具体地说,是政治、文化和精神生活的——害处……本书有太多值得推荐的地方。它引发了许多思考,更让我们看到,电视是如何以某些方式侵蚀我们的公共话语甚至我们关于美好生活的整体概念的。 ——谢默斯·斯威尼,social affairs unit.org 它是声讨电视文化的檄文:难道我们要把自己娱乐死?这一声喝问绝非危言耸听,我深信它是我们必须认真听取的警告。 ——周国平 也许,文化拯救的希望就在于人类不断的自我反省之中,在于认真聆听波兹曼式的警世危言之中。 ——刘擎 《娱乐至死》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一个国家是在什么样的媒体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进入现代化的,这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很大的。 ——展江
[ 收起 ]
作者:[美]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定价:38.00元
ISBN:7508648285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112 )
评价 (1 )
前言
JOJOer
2022-09-05 20:05:54 摘录
·检查结果:每一位患者都应该被告知和解释他们的检查结果、评分和测量值。我建议你在医师讲解的时候做记录。如果医师使用你听不懂的医学术语,要大胆提问!当你离开的时候要对检查结果有足够的理解,并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给别人听。
·疾病发展的自然进程:每个患者的病痛都应该放在病史的上下文当中解读。正如其他的任何疾病,腰背痛也有它的自然病史。当一些组织受损的时候,尤其是那些和椎间盘相关的组织,会触发一系列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带来长期的疼痛敏感。这当中大多数可以得到有效管理,避免疼痛出现。你应该对后面的情况有一定预期。
·预后:每一位患者都应该被告知预后。换句话说,预后是一场关于长期痊愈可能性的讨论,或者至少是从伤痛中获得疼痛缓解能力的可能性。大多数的腰背痛都能得到妥善管理,通过身体自我愈合的自然过程,疼痛就会很少出现。当损伤愈合以后,脊柱自身会强化变硬,患者将不会再有疼痛。
·处方:没有一个人是应该被药剂师喂饱的!每个患者都应该获得维持无痛活动的姿势调整和动作模式调整处方。医生也应向其介绍腰有的合理分类和相对应的纠正性方式。理想情况下,每一个治疗训练动作都应该在你复诊时候进“微调”,之后不断地在你的康复之路上做出调整。
·疼痛原因:每个患者都应了解自配的疼痛原因,并得到对其病因的清晰解释。一个好的医师会向你演示什么样的动作、姿势和负荷会马上引起疼痛,什么会引起延时性的特续疼痛,然后演示替代性的运动和姿势来避免激发疼痛。
·康复方案:每个患者都应从医生那里得到一个详尽的方案,包含多维度的纠正和治疗性练习项目,设定每步的阶段性目标。最初的进阶集中在首要任务上(消除疼痛)。一旦这个目标达成,第二个目标是扩展活动范围与提高无疼痛的活动表现。基本上,你的康复计划要能够依据疼痛减轻的程度做出调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重要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JOJOer
2022-09-05 19:29:15 摘录
2.当你在床上翻身的时候是否有疼痛的“瞬间”?
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很有可能是你的脊柱缺乏稳定性。
你也许在活动的过程中会感到尖锐的刺痛或者打击痛,譬如在伸手去后备厢里面够东西的时候,或者打喷嚏的时候。这些都是缺乏稳定性的一些表现。
你可以通过进行一些稳定性训练来稳固躯干。这些练习能够避免那些诱发脊柱小关节疼痛的微小活动。
其他需要避免的活动包括脊柱手法治疗(例如整脊治疗)、脊柱拉伸练习和一些常见的包含脊柱屈曲及扭转的医嘱练习,例如蝎子式(平躺,屈髋屈膝,然后左右大范围的摆动双腿来扭转脊柱
一当你有疼痛感时千万不要做这个)。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JOJOer
2021-10-08 21:55:07 摘录
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强行禁书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失去任何禁书的理由,因为再也没有人愿意读书;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剥夺我们信息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人们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奥威尔害怕的是真理被隐瞒,赫胥黎担心的是真理被淹没在无聊烦琐的世事中;奥威尔害怕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受制文化,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正如赫胥黎在《重访美丽新世界》里提到的,那些随时准备反抗独裁的自由意志论者和唯理论者“完全忽视了人们对于娱乐的无尽欲望”。在《一九八四》中,人们受制于痛苦,而在《美丽新世界》中,人们由于享乐失去了自由。简而言之,奥威尔担心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
们,而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这本书想告诉大家的是,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而不是奥威尔的预言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1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灯下尘
2021-04-13 11:37:05 摘录
奥威尔?还是赫胥黎?
新的发现,新的理解。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溪风
2020-08-29 11:03:14 摘录
我们今天已经处在波兹曼描述的世界里,处在一个信息和行动比严重失调的时代,在空前便利的电子传媒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聪明,也比任何时候都轻飘。《娱乐至死》的预言指向了我们今天的现实。
陈丹青
处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我感到此刻自己比任何时候都轻飘。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李科森
2019-07-24 15:01:05 摘录
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强行禁书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失去任何禁书的理由,因为再也没有人愿意读书;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剥夺我们信息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人们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奥威尔害怕的是真理被隐瞒,赫胥黎担心的是真理被淹没在无聊烦琐的世事中;奥威尔害怕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受制文化,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致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正如赫胥黎在《重访美丽新世界》里提到的,那些随时准备反抗独裁的自由意志论者和唯理论者“完全忽视了人们对于娱乐的无尽欲望”。在《一九八四》中,人们受制于痛苦,而在《美丽新世界》中,人们由于享乐失去了自由。简而言之,奥威尔担心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而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濛西子
2019-01-11 17:42:10 摘录
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强行禁书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失去任何禁书的理由,因为再也没有人愿意读书;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剥夺我们信息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人们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奥威尔害怕的是真理被隐瞒,赫胥黎担心的是真理被淹没在无聊烦琐的世事中;奥威尔害怕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受制文化,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正如赫胥黎在《重访美丽新世界》里提到的,那些随时准备反抗独裁的自由意志论者和唯理论者“完全忽视了人们对于娱乐的无尽欲望”。在《一九八四中,人们受制于痛苦,而在《美丽新世界》中,人们由于享乐失去了自由。简而言之,奥威尔担心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而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zoe97
2019-01-06 19:08:57 摘录
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
我们无需别人提醒就能认识到,我们的世界已经深受各种监狱文化的残害,奥威尔在他的寓言中已经对这些监狱文化的结构进行了准确的描写。如果你读一读他的《一九八四》和《动物农庄》以及亚瑟·科斯勒的《正午的黑暗》,你就会非常清楚地看清目前在数十个国家几百万人民身上发挥作用的控制思想的机器是个什么样子。当然,奥威尔不是第一个警告我们专制会带来精神毁灭的人。但他的作品中最可贵的一点就是,他一再强调,不管我们的看守人接受的是左翼思想还是右翼思想,对于我们来说并没有差别,监狱的大门一样是坚不可摧的,管制一样是森严的,偶像崇拜一样是深入人心的。
而赫胥黎告诉我们的是,在一个科技发达的时代里,造成精神毁灭的敌人更可能是一个满面笑容的人,而不是那种一眼看上去就让人心生怀疑和仇恨的人。在赫胥黎的预言中,“老大哥”并没有成心监视着我们,而是我们自己心甘情愿地一直注视着他,根本就不需要什么看守人、大门或“真理部”。如果一个民族分心于繁杂琐事,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如果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总而言之,如果人民蜕化为被动的受众,而一切公共事务形同杂要,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文化灭亡的命运就在劫难逃。
奥威尔预言的世界比赫胥黎预言的世界更容易辨认,也更有理由去反对。我们的生活经历已经能够让我们认识监狱,并且知道在监狱大门即将关上的时候要奋力反抗。但是,如果我们没有听到痛苦的哭声呢?谁会拿起武器去反对娱乐?当严肃的话语变成了玩笑,我们该向谁抱怨,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抱怨 ? 对于一个因为大笑过度而体力衰竭的文化,我们能有什么救命良方 ?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Solstice晴
2018-10-22 19:27:37 摘录
电视的一般表达方式是娱乐。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当前正在构建一种娱乐化的大众媒介,其提供的肤浅甚至是恶俗的快乐是欲望发泄式的,是缺乏思索和精神参与的。一切文化内容都无声无息甚至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其结果是我们
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有光
2018-02-27 15:27:21 摘录
奥威尔担心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而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有光
2018-02-27 15:23:13 摘录
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强行禁书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失去任何禁书的理由,因为再也没有人愿意读书;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剥夺我们信息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人们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奥威尔害怕的是真理被隐瞒,赫胥黎担心的是真理被淹没在无聊烦琐的世事中;奥威尔害怕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受制文化,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有光
2017-09-08 14:11:44 摘录
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强行禁书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失去任何禁书的理由,因为再也没有人愿意读书;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剥夺我们信息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人们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奥威尔害怕的是真理被隐瞒赫胥黎担心的是真理被淹没在无聊烦琐的世事中;奥威尔害怕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受制文化,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正如赫胥黎在《重访美丽新世界》里提到的,那些随时准备反抗独裁的自由意志论者和唯理论者“完全忽视了人们对于娱乐的无尽欲望”。在《一九八四》中,人们受制于痛苦,而在《美丽新世界》中,人们由于享乐失去了自由。简而言之,奥威尔担心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而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黄又又
2017-05-31 08:58:30 摘录
降低了,并且它恶劣的条件对于周围环境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我们的符号环境也是一样的情况。我相信,我们也已经达到了种临界点,在这种情况下,电子媒介决定性地、不可逆转地改变了符号环境的性质。在我们的文化里,信息、思想和认识论是由电视、而不是铅字决定的。我们不否认,现在仍有读者,仍有许多书在出版,但是书和阋读的功能和以往是大不相同了。即使在曾经被认为铅字具有绝对统治地位的学校里,情况也未能例外。有人相信电视和铅字仍然共存,而共存就意味着平等。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想法。根本没有什么平等,铅字只是一种残余的认识论,它凭借电脑、报纸和被设计得酷似电视屏幕的杂志还能存在下去。
电视电子图书的兴起,对于铅字文化是一种改革,新媒介的产生并不会导致阅读的消亡,但是可能导致阅读的附加值不断减少,就像现在的碎片化阅读,阅读本身仍然存在,但思考似乎越来越远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1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黄又又
2017-05-26 23:33:54 摘录
第1节:前言
前言
人们一直密切关注着1984年。这一年如期而至,而乔治·奥威尔关
于1984年1的预言没有成为现实,忧虑过后的美国人禁不住轻轻唱起了颂
扬自己的赞歌。自由民主的根得以延续,不管奥威尔笔下的噩梦是否降
临在别的地方,至少我们是幸免于难了。
但是我们忘了,除了奥威尔可怕的预言外,还有另一个同样让人毛
骨悚然的版本,虽然这个版本年代稍稍久远一点,而且也不那么广为人
知。这就是奥尔德斯·赫胥黎2的《美丽新世界》。即使是受过良好教育
的人们也不会料到,赫胥黎和奥威尔的预言截然不同。奥威尔警告人们
将会受到外来压迫的奴役,而赫胥黎则认为,人们失去自由、成功和历
史并不是“老大哥"3之过。在他看来,人们会渐渐爱上压迫,崇拜那些使
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
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强行禁书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失去任何禁书
的理由,因为再也没有人愿意读书;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剥夺我们信息
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人们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
奧威尔害怕的是真理被隐瞒,赫胥黎担心的是真理被淹没在无聊烦琐的
世事中;奥威尔害怕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受制文化,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正如赫胥黎在《重访美丽新世界》里提到的,那些随时准备反抗独裁的自由意志论者和唯理论者"完全忽视了人们对于娱乐的无尽欲望"。在《一九八四年》中,人们受制于痛苦,而在《美丽新世界》中,人们由于享乐失去了自由。简而言之,奥威尔担心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而赫胥黎
担心的是,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这本书想告诉大家的是,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而不
是奥威尔的预言。
对于娱乐的无限欲望,让我想起了听过的美国威胁论,只要开发足够的游戏,我们的人民就会像吸鸦片一样爱上娱乐,丧失斗志!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1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前言
第一篇
第一章 媒介即隐喻
第二章 媒介即认识论
第三章 印刷机统治下的美国
第四章 印刷机统治下的思想
第五章 躲躲猫的世界
第二篇
第六章 娱乐业时代
第七章 “好……现在”
第八章 走向伯利恒
第九章 伸出你的手投上一票
第十章 教学是一种娱乐活动
第十一章 赫胥黎的警告
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表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前言
第一篇
第一章 媒介即隐喻
第二章 媒介即认识论
第三章 印刷机统治下的美国
第四章 印刷机统治下的思想
第五章 躲躲猫的世界
第二篇
第六章 娱乐业时代
第七章 “好……现在”
第八章 走向伯利恒
第九章 伸出你的手投上一票
第十章 教学是一种娱乐活动
第十一章 赫胥黎的警告
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表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前言
第一篇
第一章 媒介即隐喻
第二章 媒介即认识论
第三章 印刷机统治下的美国
第四章 印刷机统治下的思想
第五章 躲躲猫的世界
第二篇
第六章 娱乐业时代
第七章 “好……现在”
第八章 走向伯利恒
第九章 伸出你的手投上一票
第十章 教学是一种娱乐活动
第十一章 赫胥黎的警告
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表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疾病发展的自然进程:每个患者的病痛都应该放在病史的上下文当中解读。正如其他的任何疾病,腰背痛也有它的自然病史。当一些组织受损的时候,尤其是那些和椎间盘相关的组织,会触发一系列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带来长期的疼痛敏感。这当中大多数可以得到有效管理,避免疼痛出现。你应该对后面的情况有一定预期。
·预后:每一位患者都应该被告知预后。换句话说,预后是一场关于长期痊愈可能性的讨论,或者至少是从伤痛中获得疼痛缓解能力的可能性。大多数的腰背痛都能得到妥善管理,通过身体自我愈合的自然过程,疼痛就会很少出现。当损伤愈合以后,脊柱自身会强化变硬,患者将不会再有疼痛。
·处方:没有一个人是应该被药剂师喂饱的!每个患者都应该获得维持无痛活动的姿势调整和动作模式调整处方。医生也应向其介绍腰有的合理分类和相对应的纠正性方式。理想情况下,每一个治疗训练动作都应该在你复诊时候进“微调”,之后不断地在你的康复之路上做出调整。
·疼痛原因:每个患者都应了解自配的疼痛原因,并得到对其病因的清晰解释。一个好的医师会向你演示什么样的动作、姿势和负荷会马上引起疼痛,什么会引起延时性的特续疼痛,然后演示替代性的运动和姿势来避免激发疼痛。
·康复方案:每个患者都应从医生那里得到一个详尽的方案,包含多维度的纠正和治疗性练习项目,设定每步的阶段性目标。最初的进阶集中在首要任务上(消除疼痛)。一旦这个目标达成,第二个目标是扩展活动范围与提高无疼痛的活动表现。基本上,你的康复计划要能够依据疼痛减轻的程度做出调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很有可能是你的脊柱缺乏稳定性。
你也许在活动的过程中会感到尖锐的刺痛或者打击痛,譬如在伸手去后备厢里面够东西的时候,或者打喷嚏的时候。这些都是缺乏稳定性的一些表现。
你可以通过进行一些稳定性训练来稳固躯干。这些练习能够避免那些诱发脊柱小关节疼痛的微小活动。
其他需要避免的活动包括脊柱手法治疗(例如整脊治疗)、脊柱拉伸练习和一些常见的包含脊柱屈曲及扭转的医嘱练习,例如蝎子式(平躺,屈髋屈膝,然后左右大范围的摆动双腿来扭转脊柱
一当你有疼痛感时千万不要做这个)。
们,而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这本书想告诉大家的是,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而不是奥威尔的预言
陈丹青
我们无需别人提醒就能认识到,我们的世界已经深受各种监狱文化的残害,奥威尔在他的寓言中已经对这些监狱文化的结构进行了准确的描写。如果你读一读他的《一九八四》和《动物农庄》以及亚瑟·科斯勒的《正午的黑暗》,你就会非常清楚地看清目前在数十个国家几百万人民身上发挥作用的控制思想的机器是个什么样子。当然,奥威尔不是第一个警告我们专制会带来精神毁灭的人。但他的作品中最可贵的一点就是,他一再强调,不管我们的看守人接受的是左翼思想还是右翼思想,对于我们来说并没有差别,监狱的大门一样是坚不可摧的,管制一样是森严的,偶像崇拜一样是深入人心的。
而赫胥黎告诉我们的是,在一个科技发达的时代里,造成精神毁灭的敌人更可能是一个满面笑容的人,而不是那种一眼看上去就让人心生怀疑和仇恨的人。在赫胥黎的预言中,“老大哥”并没有成心监视着我们,而是我们自己心甘情愿地一直注视着他,根本就不需要什么看守人、大门或“真理部”。如果一个民族分心于繁杂琐事,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如果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总而言之,如果人民蜕化为被动的受众,而一切公共事务形同杂要,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文化灭亡的命运就在劫难逃。
奥威尔预言的世界比赫胥黎预言的世界更容易辨认,也更有理由去反对。我们的生活经历已经能够让我们认识监狱,并且知道在监狱大门即将关上的时候要奋力反抗。但是,如果我们没有听到痛苦的哭声呢?谁会拿起武器去反对娱乐?当严肃的话语变成了玩笑,我们该向谁抱怨,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抱怨 ? 对于一个因为大笑过度而体力衰竭的文化,我们能有什么救命良方 ?
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前言
人们一直密切关注着1984年。这一年如期而至,而乔治·奥威尔关
于1984年1的预言没有成为现实,忧虑过后的美国人禁不住轻轻唱起了颂
扬自己的赞歌。自由民主的根得以延续,不管奥威尔笔下的噩梦是否降
临在别的地方,至少我们是幸免于难了。
但是我们忘了,除了奥威尔可怕的预言外,还有另一个同样让人毛
骨悚然的版本,虽然这个版本年代稍稍久远一点,而且也不那么广为人
知。这就是奥尔德斯·赫胥黎2的《美丽新世界》。即使是受过良好教育
的人们也不会料到,赫胥黎和奥威尔的预言截然不同。奥威尔警告人们
将会受到外来压迫的奴役,而赫胥黎则认为,人们失去自由、成功和历
史并不是“老大哥"3之过。在他看来,人们会渐渐爱上压迫,崇拜那些使
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
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强行禁书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失去任何禁书
的理由,因为再也没有人愿意读书;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剥夺我们信息
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人们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
奧威尔害怕的是真理被隐瞒,赫胥黎担心的是真理被淹没在无聊烦琐的
世事中;奥威尔害怕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受制文化,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正如赫胥黎在《重访美丽新世界》里提到的,那些随时准备反抗独裁的自由意志论者和唯理论者"完全忽视了人们对于娱乐的无尽欲望"。在《一九八四年》中,人们受制于痛苦,而在《美丽新世界》中,人们由于享乐失去了自由。简而言之,奥威尔担心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而赫胥黎
担心的是,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这本书想告诉大家的是,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而不
是奥威尔的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