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全集

1936年10月,鲁迅先生在上海逝世。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为"扩大鲁迅精神的影响,以唤醒国魂,争取光明"编印了鲁迅逝后第一版《鲁迅全集》。 《全集》由蔡元培任主席的鲁迅先生 …… [ 展开全部 ]
  • 作者:鲁迅
  • 出版社:同心出版社
  • 定价:388.00元
  • ISBN:4294967295
第一卷 坟 呐喊 野草
  • 白鹿丘
    2020-11-13 15:42:11 摘录
    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
    这寂寞又一天一天的长大起来,如大毒蛇,缠住了我的灵魂了。
    然而我虽然自有无端的悲哀,却也并不愤懑,因为这经验使我反省看见自己了:就是我决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白鹿丘
    2020-11-13 14:30:58 摘录
    我在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雾中风景
    2020-04-14 20:58:46 摘录
    ……譬如好花从泥土里出来,看的人固然欣然的赏鉴,泥土也可以欣然的赏鉴,正不必花卉自身,这才心旷神怡的——假如当作泥土也有灵魂
    的说。
    胸懷寬廣如泥土的批評家們,才有“心曠神怡”的鑒賞樂趣。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雾中风景
    2020-04-14 20:50:45 摘录
    做土要扩大了精神,就是收纳新潮,脱离旧套,能够容纳,了解那将来产生的天才;又要不怕做小事业,就是能创作的自然是创作,否则翻译,介绍,欣赏,读,看,消闲都可以。
    聯繫前文魯迅的號召及本段,觀之,即便天才如魯迅,在當時的社會情境下,也是不能自信滿滿地做創作家。仍然覺得必須謙卑,必須學習西方,因而他有許多譯作與評注,然而他的譯作與評注都不及他自己原創的作品,他的雜文及小說。由此,當時知識份子的自卑和振興中華的急迫感可見一斑。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雾中风景
    2020-04-14 20:43:05 摘录
    还有一样是恶意的批评。大家的要求批评家
    的出现,也由来已久了,到目下就出了许多批评家。可惜他们之中很有不少是不平家,不像批评家,作品才到面前,便恨恨地磨墨,立刻写出很高明的结论道,“唉,幼稚得很。中国要天才!”……
    恶意的批评家在嫩苗的地上驰马,那当然是十分快意的事;然而遭殃的是嫩苗——平常的苗和天才的苗。
    “批評家之中很有不少是不平家。”,“惡意的批評家,在嫩苗的地上馳馬,那當然是十分快意的事……”這兩句可謂“金句”。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雾中风景
    2020-04-14 20:28:06 摘录
    其一就是“整理国故”。自从新思潮来到中
    国以后,其实何尝有力,而一群老头子,还有少
    年,却已丧魂失魄的来讲国故了,他们说,“中
    国自有许多好东西,都不整理保存,倒去求新
    正如放弃祖宗遗产一样不肖。”抬出祖宗来说法
    那自然是极威严的,然而我总不信在旧马褂未曾
    洗净迭好之前,便不能做一件新马褂。就现状而
    言,做事本来还随各人的自便,老先生要整理国
    故,当然不妨去埋在南窗下读死书,至于青年,却自有他们的活学问和新艺术,各干各事,也还没有大妨害的,但若拿了这面旗子来号召,那就是要中国永远与世界隔绝了。倘以为大家非此不可,那更是荒谬绝伦!
    民族的隘口,魯迅(新文化人)的崇新思想。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雾中风景
    2020-04-14 19:52:22 摘录
    总而言之,觉醒的父母,完全应该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很不易做;而在中国尤不易做。中国觉醒的人,为想随顺长者解放幼者,便须一面清结旧帐,一面开辟新路。就是开首所说的“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这是一件极伟大的要紧的事,也是一件极困苦艰难的事。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雾中风景
    2020-04-14 19:44:00 摘录
    汉朝以后,言论的机关,都被“业儒”的垄断了。宋元以来,尤其利害。我们几乎看不见一部非业儒的书,听不到一句非士人的话。除了和尚道土,奉旨可以说话的以外,其余“异端”的声音,决不能出他卧房一步。况且世人大抵受了儒者柔也”的影响;不述而作,最为犯忌。即使有人见到,也不肯用性命来换真理。即如失节一事,岂不知道必须男女两性,才能实现。他却专责女性;至于破人节操的男子,以及造成不烈的暴徒,便都含糊过去……
    這裡道出了一個歷史事實,即漢代以後儒學的精神所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而由本文所論觀之,後世之儒學,離孔子之學遠矣。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雾中风景
    2020-04-14 19:34:52 摘录
    节烈这事,现代既然失了存在的生命和价值;节烈的女人,岂非白苦一番么?
    可以答他说:还有哀悼的价值。他们是可怜人;不幸上了历史和数目的无意识的圈套,做了无主名的牺牲。可以开一个追悼大会。
    我们追悼了过去的人,还要发愿:要自己和别人,都纯洁聪明勇猛向上。要除去虚伪的脸谱。要除去世上害己害人的昏迷和强暴。
    我们追悼了过去的人,还要发愿:要除去于人生毫无意义的苦痛。要除去制造并赏玩别人苦痛的昏迷和强暴。
    我们还要发愿:要人类都受正当的幸福。
    魯迅先生筆下的追悼二字,有著無限的同情。 補記前文《我之節烈觀》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雾中风景
    2020-04-14 19:26:02 摘录
    只是这牺牲的适意是属于自己的,与志土们
    之所谓为社会者无涉。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他们就看了滑稽剧。北京的羊肉铺前常有几个人张着嘴看剥羊,仿佛颇愉快,人的牺牲能给与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而况事后走不几步,他们并这一点愉快也就忘却了。
    对于这样的群众没有法,只好使他们无戏可
    看倒是疗救,正无需乎震骇一时的牺牲,不如深
    沉的韧性的战斗。
    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
    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我想这鞭子总要来,好坏是别一问题,然而总要打到的。但是从那里来,怎么地来,我也是不能确切地知道。
    中國人的看客心理。在看客面前一切犧牲都是無用的,不如堅韌地去戰鬥。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雾中风景
    2020-04-14 16:45:25 摘录
    第二,在社会应该获得男女相等的势力。可惜我
    不知道这权柄如何取得,单知道仍然要战斗;或
    者也许比要求参政权更要用剧烈的战斗。
    要求经济权固然是很平凡的事,然而也许比要求高尚的参政权以及博大的女子解放之类更烦难。天下事尽有小作为比大作为更烦难的。譬如现在似的冬天,我们只有这一件棉袄,然而必须救助一个将要冻死的苦人,否则便须坐在菩提树下冥想普度一切人类的方法去。普度一切人类和救活一人,大小实在相去太远了,然而倘叫我挑选,我就立刻到菩提树下去坐着,因为免得脱下唯一的棉袄来冻杀自己。所以在家里说要参政权,是不至于大遭反对的,一说到经济的平匀分配,或不免面前就遇见敌人,这就当然要有剧烈的战斗。
    “天下事盡有小作為,比大作為更煩難的。”總是關乎個人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更難做到,恢弘的理念壯舉,誰不會喊口號呢?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雾中风景
    2020-04-14 15:15:13 摘录
    就实际上说,中国旧理想的家族关系父子关系之类,其实早已崩溃。这也非“于今为烈”,正是“在昔已然”。历来都竭力表彰“五世同堂”,便足见实际上同居的为难;拚命的劝孝,也足见事实上孝子的缺少。而其原因,便全在一意提倡虚伪道德,蔑视了真的人情。
    是真的人情還是虛偽道德?百年過去,在於今的家庭中竟看到了舊家庭的幽靈,心有戚戚焉。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