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说话

一直以来,我们以“听话”的方式被教育,却又以“说话”的方式被考核,这很尴尬。我们所学的东西无不以“表达”为指向,他人对我们的看法也几乎都以“表达”为依据,可是作为最直接表 …… [ 展开全部 ]
  • 作者:马东 马薇薇 黄执中 周玄毅 邱晨 胡渐彪 刘京京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定价:49.00元
  • ISBN:7508671503
每句话,都是权力的游戏
  • 乃叔
    2018-02-14 10:10:26 摘录
    典型错误5:
    辩论时,以为只要压倒对手就是自己的胜利

    接着上面这个案例说。当双方就某些细节争执不下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通过引入“有决定权的第三方”(比如双方共同的上级)来解决僵局。这个时候,场景就变成了辩论,而辩论是一种“权力在他方”的话语体系。形象地说,是彼此都盯着对手,但是心里都在想着怎样得到旁观者的认同。对手其实并不重要,他们只是我们向第三方证明自己正确的一个工具。这是辩论的基本策略,也是辩论讲究风度的根本原因。
    有时候,可以主动引入具有结果影响力的第三方,来使说话场景转化为辩论,以达到想要的效果。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乃叔
    2018-02-14 10:07:18 摘录
    典型错误4:
    谈判时,以为只要真诚沟通就一定能携手共嬴

    比如,我们有没有为方案细节与同事苦聊通宵,以为这就是“有耐心”“善沟通”的经历?这种通过软磨硬泡取得的“共识”,真的能让彼此合作愉快吗?就算能,其中花费的时间成本是我们消耗得起的吗?其实,当方案各有优劣、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时候,我们所面临的场景是谈判,而不是沟通,而这是一种“权力在双方”的情况。此时我们需要的是把各自的目的、诉求、损益摆到台面上来谈,通过讨价还价的利益交换,尽快确定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版本。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1
  • 乃叔
    2018-02-14 09:58:45 摘录
    典型错误3:
    说服时,以为只要能辩倒对方就可以“以理服人”

    事实上,说服是“权力在对方”的一个场景。想象一下,作为一个顾客,我们完全不需要任何理由,就可以拒绝任何人推销的任何东西。这时候,如果售货员以为可以以理服人一定要问出“为什么不买这件东西”,说不出来就必须买,我们是不是会报警?在说服的过程中,我们就是那个推销员,对方才是顾客。而说服的关键,就是要尊重并且利用对方的自主性,使其从自身角度出发,心悦诚服地接受我们所希望其接受的观点。我们要卸下对方的心理防御机制,诉诸对方自身的心理需求,让“我说服了你”变成“你说服了自己”,让“我的观念打败了你的观念”变成“你的观念升级了”。这既不是卑躬屈膝,也不是蛊惑人心,而是对说话中真实存在着的权力关系表示尊重。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乃叔
    2018-02-14 09:51:21 摘录
    典型错误2:
    沟通时,喜欢强行推进自己的结论

    比如,有人喜欢用反问和追问的方式逼迫对方同意自己的某些观点,以为这样步步紧逼,就是逐渐接近真相的透彻沟通。然而,这样做,要么使对话演变成争吵,要么对方嘴上说不出什么,心里会彻底对我们关门,变得越来越难沟通。因为沟通是“权力的流动”,重在拉平二者的关系,让双方都能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所以我们需要的不但不是刨根问底,反而是要像激流中的划艇者那样,在容易触礁的地方不断协调转向,避免冲撞。任何一方凌驾于另一方之上,甚至只是暗示出地位的区别,都是沟通的大忌。
    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和父亲关于我未来职业选择的沟通,那次我就有些操之过急,一味想抛出自己的观点让他接受,忽略了营造和谐与理解的氛围,没有很好地引导与总结话题。引以为戒。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乃叔
    2018-02-14 09:50:51 摘录
    典型错误2:
    沟通时,喜欢强行推进自己的结论

    比如,有人喜欢用反问和追问的方式逼迫对方同意自己的某些观点,以为这样步步紧逼,就是逐渐接近真相的透彻沟通。然而,这样做,要么使对话演变成争吵,要么对方嘴上说不出什么,心里会彻底对我们关门,变得越来越难沟通。因为沟通是“权力的流动”,重在拉平二者的关系,让双方都能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所以我们需要的不但不是刨根问底,反而是要像激流中的划艇者那样,在容易触礁的地方不断协调转向,避免冲撞。任何一方凌驾于另一方之上,甚至只是暗示出地位的区别,都是沟通的大忌。
    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和父亲关于我未来职业选择的沟通,那次我就有些操之过急,一味想抛出自己的观点让他接受,忽略了营造和谐与理解的氛围,没有很好地引导与总结话题。引以为戒。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乃叔
    2018-02-14 09:50:21 摘录
    典型错误2:
    沟通时,喜欢强行推进自己的结论

    比如,有人喜欢用反问和追问的方式逼迫对方同意自己的某些观点,以为这样步步紧逼,就是逐渐接近真相的透彻沟通。然而,这样做,要么使对话演变成争吵,要么对方嘴上说不出什么,心里会彻底对我们关门,变得越来越难沟通。因为沟通是“权力的流动”,重在拉平二者的关系,让双方都能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所以我们需要的不但不是刨根问底,反而是要像激流中的划艇者那样,在容易触礁的地方不断协调转向,避免冲撞。任何一方凌驾于另一方之上,甚至只是暗示出地位的区别,都是沟通的大忌。
    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和父亲关于我未来职业选择的沟通,那次我就有些操之过急,一味想抛出自己的观点让他接受,忽略了营造和谐与理解的氛围,没有很好地引导与总结话题。引以为戒。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乃叔
    2018-02-14 09:49:51 摘录
    典型错误2:
    沟通时,喜欢强行推进自己的结论

    比如,有人喜欢用反问和追问的方式逼迫对方同意自己的某些观点,以为这样步步紧逼,就是逐渐接近真相的透彻沟通。然而,这样做,要么使对话演变成争吵,要么对方嘴上说不出什么,心里会彻底对我们关门,变得越来越难沟通。因为沟通是“权力的流动”,重在拉平二者的关系,让双方都能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所以我们需要的不但不是刨根问底,反而是要像激流中的划艇者那样,在容易触礁的地方不断协调转向,避免冲撞。任何一方凌驾于另一方之上,甚至只是暗示出地位的区别,都是沟通的大忌。
    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和父亲关于我未来职业选择的沟通,那次我就有些操之过急,一味想抛出自己的观点让他接受,忽略了营造和谐与理解的氛围,没有很好地引导与总结话题。引以为戒。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乃叔
    2018-02-14 09:43:56 摘录
    典型错误1:
    演讲时,上台伊始就急着煽情或者下结论

    在话语权还没有形成,也就是还设来得及在观众心中建立起我们的亲和性、可信度和权威感的情况下,这样急于求成的说辞,从来就不会有任何效果。带着这个思路,我们再回看那些经典的演讲视频,会发现演讲者最开始都会有一个成功的破冰,也就是在三言两语间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先获得观众的心理认可,再来传达真正重要的信息。我们必须先理解演讲是“权力的形成”,重在对听众的吸引、聚焦和引导,才能在这个场景里掌握主动。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乃叔
    2018-02-14 09:43:26 摘录
    典型错误1:
    演讲时,上台伊始就急着煽情或者下结论

    在话语权还没有形成,也就是还设来得及在观众心中建立起我们的亲和性、可信度和权威感的情况下,这样急于求成的说辞,从来就不会有任何效果。带着这个思路,我们再回看那些经典的演讲视频,会发现演讲者最开始都会有一个成功的破冰,也就是在三言两语间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先获得观众的心理认可,再来传达真正重要的信息。我们必须先理解演讲是“权力的形成”,重在对听众的吸引、聚焦和引导,才能在这个场景里掌握主动。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乃叔
    2018-02-14 09:38:32 摘录
    纯就学理来说,影响他人的观念正是语言的终极目的。你需要影响谁的观念,谁就掌握着这场语言游戏里生杀予夺的权力。
    拿辩论来说,虽说场上双方唇枪舌剑、激烈交锋,但他们实际想影响的并不是对方,而是场下的评委。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玖璘
    2017-06-11 23:58:34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玖璘
    2017-06-11 23:57:25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