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西藏生死书
希望每个人不畏惧死,也不畏惧活; 希望每个人死得安详,死亡时能够得到最有智慧、最慈悲澄明的关怀; 希望每个人透过心性和真相的彻悟,找到终极的快乐。 《西藏生死书》针对生死
……
[ 展开全部 ]
问题提供许多法门和答案,其背后便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上师。本书自始至终都是他们的声音,他们的智慧,他们透过了悟心性所建构的慈悲世界的愿景。 ——索甲仁波切 在翻译的过程中,每一个章节、每一段文字都让我感动不已,它揭开生死真相的真、度尽一切众生的善、流畅优秀律动的美,堪为人人必读必受持的经典。 ——郑振煌
[ 收起 ]
作者:索甲仁波切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定价:39.80元
ISBN:7308083780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53 )
评价 (1 )
第一篇 生
玄妙奇峰
2022-08-31 12:20:54 摘录
整个存在分成四个不断而息息相关的实体: ① 生, ② 临终和死亡, ③ 死后, ④ 转世。它们可以称为四种中阴: ① 此生的自然中阴, ② 临终的痛苦中阴, ③ 法性的光明中阴, ④ 受生的业力中阴。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時間の风景
2021-10-20 19:29:15 摘录
自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不让自己沉浸在对人对事的无益的想象中。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時間の风景
2021-10-20 19:23:21 摘录
自律的第一步是觉察。留心观察自己身、语、意的活动,观察负面情绪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它的破坏性、欺骗性何在。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時間の风景
2021-10-20 19:18:19 摘录
物质的确能给人们带来满足感,但仅限于感官上的满足,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而人之所以有别于动物,却在于他不仅需要感官上的满足,还需要精神上的满足。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時間の风景
2021-07-20 12:05:06 摘录
除了这种变化无常,人生还有什么呢?公园中的树叶、阅读这本书时的屋内光线、四季、天气、一天的时间、走在街上擦肩而过的人,哪样不正在改变呢?还有我们自己:我们过去所做的一切,今天看来不都是一场梦吗?与我们一起成长的朋友、儿时玩耍的地方、我们曾经信守不渝的观点和意见,全都抛在脑后了。此时此刻,阅读这本书对你似
乎鲜活真实,但是,即使是这一页也很快就会变成记忆。
我们身上的细胞正在死亡,脑中的神经元正在衰败,甚至脸上的表
情也随着情绪一直在改变。我们所谓的基本性格,不过是“心识的流动”
而已。今天我们神清气爽,那是因为一切都很顺利;明天就又垂头丧气了。
那一份好的感觉哪里去啦?环境一改变,我们就心随境转了:我们是无
常的,影响力是无常的,哪里也找不到坚实永恒的东西。除了这种变化
无常,人生还有什么呢?
比起我们的思想和情绪,还有哪一样东西更不可测呢?你知道你的
下一个念头或感觉是什么吗?事实上,我们的心就像梦那么空幻,那么
无常,那么短暂。看看我们的念头:它来了,它停了,它又走了。过去
的已经过去,未来的还没生起,即使是当下一念,诚如我们所经验,
也立刻变成过去了
我们唯一真正拥有的是“当下”,此时此地。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時間の风景
2021-07-20 11:51:47 摘录
打开电视或瞧瞧报纸,你将发现到处都是死亡的消息。请问那些因坠机事件或车祸而死亡的人,可曾想过他们会死?他们像我们一样,视生命为理所当然。我们不是经常听到认识的人或朋友突然去世吗?我们甚至不生病也会死:我们的身体有可能突然垮掉无法运转,就像车突然抛锚。有可能我们某一天还好端端的,隔天就病倒去世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灯下尘
2020-05-14 22:30:39 摘录
《西藏生死书》
愿我敬畏生命,享受生活。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就为当观众娴
2019-06-18 08:28:08 摘录
静静坐着,躯干挺直不动,禁语,心情平静,让一切思想和情绪来了又走,什么都不要执著。这种境界感觉起来像什么呢?敦珠仁波切经常说,就像一个人在野外做了一整天的苦工,回到家一屁股坐到火炉前心爱的椅子里。他已经工作了一整天,知道自己做完了想做的事,没有什么要担忧的,也没有什么尚未完成,可以放下一切牵挂,满足而自在。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就为当观众娴
2019-06-18 08:27:38 摘录
这个诺言的妙处是:心性不是身外物,不是怪物,不是精英才有,而是所有人都有。大师告诉我们,当我们体悟心性时,它出乎意料地平常。精神方面的真理,并不是刻意经营的,也并不神秘,完全是一种常识。当你体悟心性时,迷惑被一层一层剥掉了。你并非真的“成”佛,只是逐渐不再迷惑而已。成佛并非变成全能的精神超人,而是终于成为真正的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就为当观众娴
2019-05-15 11:27:31 摘录
因此,让生活中的我们当下就面对这些改变!这才是为死亡而准备的真正妙方。生命中也许充满着痛苦和难题,但这些都是成长的契机,可以帮助我们在情感上接受死亡。一旦相信万物都是恒常不变的,我们便无法从改变中学习。而无法学习会让我们变得封闭而执著。执著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因为无常让我们感到痛苦,即使一切都会改变,我们还是死命地执著。我们害怕放下,事实上是害怕生活,因为学习生活就是学习放下。这就是我们拼死拼活去执著的悲剧性和嘲讽性:执著不仅不可能抓住什么,反而会带给我们最想要避免的痛苦。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就为当观众娴
2019-05-15 11:27:01 摘录
如果在我们还活着的现在拒绝死亡,那么我们的一生、死亡的那一刻和死亡之后,都将付出昂贵的代价。拒绝死亡的结果,是将毁掉这一生和未来的生生世世。我们将无法充分利用这一生,且将受困于终将一死的自己。这种愚痴将夺去我们证悟之旅的基础,把我们永远系缚在妄想的境界、不由自主的生生死死,也就是佛教徒所谓的轮回苦海。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就为当观众娴
2019-05-15 11:26:38 摘录
中阴教法说得很清楚,如果我们所了解的心,只是死亡时消散的心,我们就会对死后的事情一无所知,也无法了解心性更深的实相所呈现的新面向。因此,当我们还活着的时候,每个人都应该熟悉心性。唯有如此,在我们死亡的那一刻,当它强有力地自然显露时,我们才能够有恃无恐,才能够视之为“自然”,就像中阴教法所说的“有如孩子投向母亲的怀抱”而且还可以借着安住在那个状态中,终得解脱。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张旭升
2019-04-12 12:19:49 摘录
思维一切事物的本质犹如梦幻泡影,我们不必因此而冷酷、绝望或痛苦。相反,它能唤醒我们温暖的幽默感,以及本自具足温柔而强烈的慈悲心,因而对于一切事物和众生越来越乐意布施。伟大的密勒日巴尊者说:“见空性,发悲心。”当我们通过深思而确实见到空性和一切事物与我们的互相依存性时,这个世界就呈现更明亮、清新、亮丽的光,有如佛陀所说的重重无尽互相辉映的珠网。我们再也不必保护或伪装自己,
渐渐地,就可以轻易做到如一位西藏上师所开示的:
时常认知生命有如梦幻,减低执著和嗔怨。对一切众生生起善
心。不管他人如何对待你,都要保持慈爱。不管他们做什么,只要
你当它是一场梦,就会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关键是在梦中保持正面
的意图,这是最重要的一点。这才是真正的修行。
真正的修行也要知道,如果我们与任何事物、任何人都是互相依存的,那么即使是我们最微小、最微不足道的思想、语言和行为,都会对全宇宙产生影响。丢一颗小石头到水塘里,水面上就会产生涟漪;涟漪合成另一个涟漪,再产生新的涟漪。每一件事物都是紧密相关的:我们了解到,我们会对自己所做、所说、所想的一切负责,事实上,我们是在对自己、任何人和任何事,甚至整个宇宙负责。
当我们通过深思而确实见到空性和一切事物与我们的互相依存性时,见空性,发悲心。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1
条评价
就为当观众娴
2019-04-08 11:38:10 摘录
藏族人起得很早,为着能充分使用自然光线。
我喜欢在河边扎营,倾听潺潺的流水声,或坐在帐篷里,听着雨点拍打篷顶的声音。
藏族人这种亲近自然,顺应自然的心态很值得学习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igetit_sk
2018-12-31 18:30:28 摘录
也许我们害怕死亡的最大理由,是因为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我们相信自己有一个独立的、特殊的、个别的身份,但如果我们勇于面对它,就会发现这个身份是由一连串永无止境的元素支撑起来的:我们的姓名,我们的“传记”,我们的伙伴、家人、房子、工作、朋友、信用卡…我们的安全感就建立在这些脆弱而短暂的支持之上。当这些完全被拿走的时候,我们还知道自己到底是谁吗?
如果没有这些熟悉的支撑,我们面对的,将只是赤裸裸的自己:一个我们不认识的人,一个令我们焦躁的陌生人,我们一直都跟他生活在一起,却从来不想真正面对他。我们总是以无聊或琐碎的喧闹和活动来填满每一个时刻,以保证不会单独面对这位陌生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第一篇 生
第一章 在死亡的镜子中
第二章 无常
第三章 反省与改变
第四章 心性
第五章 把心带回家
第六章 演化、业与轮回
第七章 中阴与其他实相
第八章 这一世:自然中阴
第九章 精神之路
第十章 心要
第二篇 临终
第十一章 对临终关怀者的叮咛
第十二章 慈悲:如意宝珠
第十三章 给临终者的精神帮助
第十四章 临终修习
第十五章 死亡的过程
第三篇 死亡与重生
第十六章 基础地
第十七章 内在的光芒
第十八章 受生中阴
第十九章 亡者超荐
第二十章 濒死经验:上天堂的阶梯?
第四篇 结论
第二十一章 共通的历程
第二十二章 和平的仆人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第一篇 生
第一章 在死亡的镜子中
第二章 无常
第三章 反省与改变
第四章 心性
第五章 把心带回家
第六章 演化、业与轮回
第七章 中阴与其他实相
第八章 这一世:自然中阴
第九章 精神之路
第十章 心要
第二篇 临终
第十一章 对临终关怀者的叮咛
第十二章 慈悲:如意宝珠
第十三章 给临终者的精神帮助
第十四章 临终修习
第十五章 死亡的过程
第三篇 死亡与重生
第十六章 基础地
第十七章 内在的光芒
第十八章 受生中阴
第十九章 亡者超荐
第二十章 濒死经验:上天堂的阶梯?
第四篇 结论
第二十一章 共通的历程
第二十二章 和平的仆人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第一篇 生
第一章 在死亡的镜子中
第二章 无常
第三章 反省与改变
第四章 心性
第五章 把心带回家
第六章 演化、业与轮回
第七章 中阴与其他实相
第八章 这一世:自然中阴
第九章 精神之路
第十章 心要
第二篇 临终
第十一章 对临终关怀者的叮咛
第十二章 慈悲:如意宝珠
第十三章 给临终者的精神帮助
第十四章 临终修习
第十五章 死亡的过程
第三篇 死亡与重生
第十六章 基础地
第十七章 内在的光芒
第十八章 受生中阴
第十九章 亡者超荐
第二十章 濒死经验:上天堂的阶梯?
第四篇 结论
第二十一章 共通的历程
第二十二章 和平的仆人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乎鲜活真实,但是,即使是这一页也很快就会变成记忆。
我们身上的细胞正在死亡,脑中的神经元正在衰败,甚至脸上的表
情也随着情绪一直在改变。我们所谓的基本性格,不过是“心识的流动”
而已。今天我们神清气爽,那是因为一切都很顺利;明天就又垂头丧气了。
那一份好的感觉哪里去啦?环境一改变,我们就心随境转了:我们是无
常的,影响力是无常的,哪里也找不到坚实永恒的东西。除了这种变化
无常,人生还有什么呢?
比起我们的思想和情绪,还有哪一样东西更不可测呢?你知道你的
下一个念头或感觉是什么吗?事实上,我们的心就像梦那么空幻,那么
无常,那么短暂。看看我们的念头:它来了,它停了,它又走了。过去
的已经过去,未来的还没生起,即使是当下一念,诚如我们所经验,
也立刻变成过去了
我们唯一真正拥有的是“当下”,此时此地。
渐渐地,就可以轻易做到如一位西藏上师所开示的:
时常认知生命有如梦幻,减低执著和嗔怨。对一切众生生起善
心。不管他人如何对待你,都要保持慈爱。不管他们做什么,只要
你当它是一场梦,就会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关键是在梦中保持正面
的意图,这是最重要的一点。这才是真正的修行。
真正的修行也要知道,如果我们与任何事物、任何人都是互相依存的,那么即使是我们最微小、最微不足道的思想、语言和行为,都会对全宇宙产生影响。丢一颗小石头到水塘里,水面上就会产生涟漪;涟漪合成另一个涟漪,再产生新的涟漪。每一件事物都是紧密相关的:我们了解到,我们会对自己所做、所说、所想的一切负责,事实上,我们是在对自己、任何人和任何事,甚至整个宇宙负责。
我喜欢在河边扎营,倾听潺潺的流水声,或坐在帐篷里,听着雨点拍打篷顶的声音。
如果没有这些熟悉的支撑,我们面对的,将只是赤裸裸的自己:一个我们不认识的人,一个令我们焦躁的陌生人,我们一直都跟他生活在一起,却从来不想真正面对他。我们总是以无聊或琐碎的喧闹和活动来填满每一个时刻,以保证不会单独面对这位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