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牛奶可乐经济学
《牛奶可乐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解释我们在现实中司空见惯而又未注意到的现象,并通过这些事例和解释来加深人们对经济学的理解。比如,为什么牛奶的盒子是方的,可乐
……
[ 展开全部 ]
的瓶子是圆的;为什么酒吧中不值钱的水要收费而花生米却免费;为什么女模特的收入高于男模特。 虽说很多人以为经济学不可思议、难以理解,可它的基本原理简单又实际。根据具体事例理解这些原理,谁都能毫不费力地掌握它。本书收录的100多个事例是经济学家罗伯特·弗兰克在自己的经济学概论课上布置的书面作业,他要求学生利用经济学原理,探讨亲身观察到的事件或人们行为模式中的有趣问题,并将之写成普通人一看就懂的500字短文。仔细阅读本书,将教会您用经济学家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工作,并在不同的环境下巧妙地应用经济学原理。 如果你正在犹豫是否去商场的折扣卖场,如果你正在为买博物馆套票举棋不定,如果你正在为租婚纱还是买婚纱犯愁,如果你正在考虑换一份清闲的工作……那么这本书中千奇百怪的例子,加上妙趣横生的分析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 收起 ]
作者:【美】罗伯特· 弗兰克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定价:49.90
ISBN:7550292507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3 )
评价 (1 )
推荐序 经济学解释生活
伍二零1
2020-11-02 22:22:56 摘录
诚如前一章所述,为个人有限利益服务的行为,往往会伤害到个人所属的群体利益。倘若动物碰到这种情况,那一般是不可救药的。尽管全体公麋鹿有很充分的理由达成协议,呼吁每只公麋鹿的犄角尺寸减半,但它们没有
任何可行的办法来执行这一协议
当然,人类的情况有所不同。倘若对个人有利的行为会对群体造成伤害,我们会尽量调和其间的矛盾。我们在前一章中看到过,尽管冰球选手宁愿不戴头盔滑冰,但他们却毫无例外地授权球队执行比赛必须戴头盔的规则。以下的例子讲述的是法律和规章如何帮助解决个人和群体之间的利益
冲突
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伍二零1
2020-11-01 22:44:12 摘录
着想靠这种做法小赚一笔的穷人越来越多,差价也越来越趋近于零
经济学家的供求模型,本质上讲的是无形的市场力量决定着某种产品的产量多少,售价几何。对特定产品的需求,是衡量有多少人愿意买它的一种尺度换言之,它概述了人们购买该产品后,感觉自己获得了利益。只要人们觉得物有所值,就会不断购买一种产品。它的总体模式是:一种商品价格不断上涨,需求量也就持续下跌特定产品的供应量,则是有多少生产者愿意提供该产品供出售的一种简明尺度。只要产品售价不低于边际成本(生产最后一单位产品的成本),生产者就会不断提供该产品。这是基本的供应原则。从短期来看,边际成本随着单位产量的增加而提高(这一结果,部分原因在于“低果先摘”原则,它人为:最先利用最佳机遇,总是最好的)。所以,从供应方来看,总体模式是商品售价越是上涨,卖方就越愿意多卖当愿意以市场主流价格购买该产品的消费者数量,与愿意贩卖该产品的生产者数量相当时,特定产品的市场处于平衡状态。这一平衡价格,也叫作市场清算价格虽然每天市场上都有无数的信息轰炸着我们,但供求关系模型却能施展神力,从中提取出有序的模式由于市场价格是在市场供应方和需求方实现平衡时才出现的,那么严格地说,要解释价格或产量波动,光看供应方或需求方都是不正确的。然而在一些案例中,把重点放在卖方(或买方),我们也可以理解市场中的不少重要模式。下面这几个例子描述的现象,主要是交易需求方(买方)带动产生的
供求关系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自由灵魂
2019-09-14 22:07:42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自由灵魂
2019-09-14 21:52:43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自由灵魂
2019-09-14 19:00:28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陈羽
2017-04-17 20:26:20 摘录
他给学生布置过这样的书面作业:“利用经济学原理,探讨你亲身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模式中的有趣问题,字数限制在500字以内。而且要假设你是在给一个从没上过经济学课的亲戚讲故事。”这就是《牛奶可乐经济学》最初的缘起。
写在第一页的这段话其实揭示了本书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我理解,这本书讲的经济学原理将不会很多,但却会有大量应用这些经济学原理的案例和场景,而案例和场景又主要来自于学生们开脑洞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的过程,由于学生在种族、民族、家庭背景、居住环境、成长历程等方面的不同,也将使得案例和场景更加丰富多彩。同时,由于学生本身接触社会比较底层,他们采集到的案例和场景也将更具有普遍性。这种方法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技巧,但我担心戴着经济学的有色眼镜去观察世界,世界就不可避免地被染上了眼镜的颜色,视角的本身就是对世界真相的扭曲。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陈羽
2017-04-17 20:25:33 摘录
编者手记:牛奶可乐经济学
将牛奶、可乐和经济学等三个名词连缀在一起作为书名,想必用意有二:一是牛奶、可乐这些常见的东西里也蕴含着经济学的原理;二是经济学不能故作高深,需要像牛奶、可乐一样成为人们用得起、经常用、离不开的学问。不过任何学问都是竞争状态中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产物,一旦成为了显学和常识,消弭了信息不对称,这种学问也就到头了,这时只有反向利用这种学问,才能保持竞争的优势。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推荐序 经济学解释生活
著名经济学家 梁小民
前 言 最妙趣横生的经济学课堂
引言 解开人类日常行为之谜
第1章 产品设计中的经济学/
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卖,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卖?
第2章 供求关系实践/
为什么很多酒吧喝水要钱,却又提供免费花生米?
第3章 职场的奥秘/
为什么女模特比男模特收入高?
第4章 折扣中的经济学/
为什么很多餐厅都为饮料提供免费续杯?
第5章 军备竞赛与公地悲剧/
为什么许多超市24小时营业?
第6章 所有权之谜/
为什么鲸鱼濒临灭绝,鸡却没有繁衍之忧?
第7章 市场信号揭密/
为什么几乎全新的二手车比真正的新车便宜得多?
第8章 现实中的博物经济学/
为什么DVD格式各地区不同,而CD格式却到处都一样?
第9章 当心理学碰上经济学/
为什么在单行道上,谦让有时反而会导致效率降低?
第10章 非正式的人际关系市场/
为什么通常外表富有吸引力的人也更为聪明?
第11章 起源二题/
作者后记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推荐序 经济学解释生活
著名经济学家 梁小民
前 言 最妙趣横生的经济学课堂
引言 解开人类日常行为之谜
第1章 产品设计中的经济学/
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卖,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卖?
第2章 供求关系实践/
为什么很多酒吧喝水要钱,却又提供免费花生米?
第3章 职场的奥秘/
为什么女模特比男模特收入高?
第4章 折扣中的经济学/
为什么很多餐厅都为饮料提供免费续杯?
第5章 军备竞赛与公地悲剧/
为什么许多超市24小时营业?
第6章 所有权之谜/
为什么鲸鱼濒临灭绝,鸡却没有繁衍之忧?
第7章 市场信号揭密/
为什么几乎全新的二手车比真正的新车便宜得多?
第8章 现实中的博物经济学/
为什么DVD格式各地区不同,而CD格式却到处都一样?
第9章 当心理学碰上经济学/
为什么在单行道上,谦让有时反而会导致效率降低?
第10章 非正式的人际关系市场/
为什么通常外表富有吸引力的人也更为聪明?
第11章 起源二题/
作者后记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推荐序 经济学解释生活
著名经济学家 梁小民
前 言 最妙趣横生的经济学课堂
引言 解开人类日常行为之谜
第1章 产品设计中的经济学/
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卖,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卖?
第2章 供求关系实践/
为什么很多酒吧喝水要钱,却又提供免费花生米?
第3章 职场的奥秘/
为什么女模特比男模特收入高?
第4章 折扣中的经济学/
为什么很多餐厅都为饮料提供免费续杯?
第5章 军备竞赛与公地悲剧/
为什么许多超市24小时营业?
第6章 所有权之谜/
为什么鲸鱼濒临灭绝,鸡却没有繁衍之忧?
第7章 市场信号揭密/
为什么几乎全新的二手车比真正的新车便宜得多?
第8章 现实中的博物经济学/
为什么DVD格式各地区不同,而CD格式却到处都一样?
第9章 当心理学碰上经济学/
为什么在单行道上,谦让有时反而会导致效率降低?
第10章 非正式的人际关系市场/
为什么通常外表富有吸引力的人也更为聪明?
第11章 起源二题/
作者后记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任何可行的办法来执行这一协议
当然,人类的情况有所不同。倘若对个人有利的行为会对群体造成伤害,我们会尽量调和其间的矛盾。我们在前一章中看到过,尽管冰球选手宁愿不戴头盔滑冰,但他们却毫无例外地授权球队执行比赛必须戴头盔的规则。以下的例子讲述的是法律和规章如何帮助解决个人和群体之间的利益
冲突
经济学家的供求模型,本质上讲的是无形的市场力量决定着某种产品的产量多少,售价几何。对特定产品的需求,是衡量有多少人愿意买它的一种尺度换言之,它概述了人们购买该产品后,感觉自己获得了利益。只要人们觉得物有所值,就会不断购买一种产品。它的总体模式是:一种商品价格不断上涨,需求量也就持续下跌特定产品的供应量,则是有多少生产者愿意提供该产品供出售的一种简明尺度。只要产品售价不低于边际成本(生产最后一单位产品的成本),生产者就会不断提供该产品。这是基本的供应原则。从短期来看,边际成本随着单位产量的增加而提高(这一结果,部分原因在于“低果先摘”原则,它人为:最先利用最佳机遇,总是最好的)。所以,从供应方来看,总体模式是商品售价越是上涨,卖方就越愿意多卖当愿意以市场主流价格购买该产品的消费者数量,与愿意贩卖该产品的生产者数量相当时,特定产品的市场处于平衡状态。这一平衡价格,也叫作市场清算价格虽然每天市场上都有无数的信息轰炸着我们,但供求关系模型却能施展神力,从中提取出有序的模式由于市场价格是在市场供应方和需求方实现平衡时才出现的,那么严格地说,要解释价格或产量波动,光看供应方或需求方都是不正确的。然而在一些案例中,把重点放在卖方(或买方),我们也可以理解市场中的不少重要模式。下面这几个例子描述的现象,主要是交易需求方(买方)带动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