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诗的八堂课
诗人写诗都写些什么?是怎样写出来?又如何去读?本书以系列讲座的形式,征引古今中外的诗作与诗论,就博弈、滋味、声文、肌理、玄思、情色、乡愁、死亡等话题,来展开有意义也有意思
……
[ 展开全部 ]
的讨论。每一讲都以独具魅力的作品,用别开生面的分析,给读者感性与知性的双重满足。既能用于学诗入门,也可作为诗学进阶。
[ 收起 ]
作者:江弱水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定价:34.00元
ISBN:7100126444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5 )
评价 (1 )
texture——丰致与骨感——氤氲与锤炼——有诗为证
醉眼看人间
2020-05-27 01:14:46 摘录
在中国文学中,《水浒传》和《红楼梦》可以代表两种截然不同的美学风格,相当于壮美与优美之别。对应于文章肌理,也就一个写意,线条粗放而有劲道;一个工笔细软。顾随说《水浒传》是神品,《红楼梦》是能品:“《红楼》有时太细,乃有中之有,应有尽有;《水浒》用笔简,乃无中之有,余味不尽。”大观园里的宝黛们锦衣玉食,席丰履厚,文笔不能不相应做静态的刻画,自然精致繁缛。山寨水泊里的生活却是粗线条,照牟宗三的说法,好汉们不能处社会,也不能处家庭,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行文也要言不烦,有一种说时迟,那时快”的动感。
说《红楼梦》应有尽有,《水浒传》能无即无、令我想到奥尔巴赫《摹仿论》著名的第一章,讲荷马史诗与圣经旧约两个文本的对照。奥德修斯的故事具体完整,面面俱到,正是应有尽有。亚伯拉罕的故事则只突出行动本身,其他都不交代,真叫能无即无。前一种文体很丰满,后一种便骨感毕露。奥尔巴赫说,荷马的世界是静止不动的,旧约的人物却处于动荡不安之中,所以史诗作者可以使用大量连词、副词、小品词和其他句法的修辞手段,一层层一环环地叙述下来;《圣经》作者却尽是短兵相接的句子,陡峭得很。两者间的差异,一如《红楼》与《水浒》。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博弈第一 1
博弈有别——赌徒的诗——棋手的诗——博弈相济——有诗为证
滋味第二 28
味的联觉——辨味与品诗——秘味旁通——舌头的管辖——有诗为证
声文第三 54
公开的秘密——语言姿态观——有诗为证——无谱可查
肌理第四 79
texture——丰致与骨感——氤氲与锤炼——有诗为证
玄思第五 102
诗可以思——理趣与理语——弱哲学——有诗为证
情色第六 129
情色与色情——语言配方——身体编码——有诗为证
乡愁第七 155
诗是乡愁——有诗为证——无家可归——语言的家
死亡第八 181
未知死,焉知生——向死而生——死亡美学——《野草》作证
后记 207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博弈第一 1
博弈有别——赌徒的诗——棋手的诗——博弈相济——有诗为证
滋味第二 28
味的联觉——辨味与品诗——秘味旁通——舌头的管辖——有诗为证
声文第三 54
公开的秘密——语言姿态观——有诗为证——无谱可查
肌理第四 79
texture——丰致与骨感——氤氲与锤炼——有诗为证
玄思第五 102
诗可以思——理趣与理语——弱哲学——有诗为证
情色第六 129
情色与色情——语言配方——身体编码——有诗为证
乡愁第七 155
诗是乡愁——有诗为证——无家可归——语言的家
死亡第八 181
未知死,焉知生——向死而生——死亡美学——《野草》作证
后记 207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博弈第一 1
博弈有别——赌徒的诗——棋手的诗——博弈相济——有诗为证
滋味第二 28
味的联觉——辨味与品诗——秘味旁通——舌头的管辖——有诗为证
声文第三 54
公开的秘密——语言姿态观——有诗为证——无谱可查
肌理第四 79
texture——丰致与骨感——氤氲与锤炼——有诗为证
玄思第五 102
诗可以思——理趣与理语——弱哲学——有诗为证
情色第六 129
情色与色情——语言配方——身体编码——有诗为证
乡愁第七 155
诗是乡愁——有诗为证——无家可归——语言的家
死亡第八 181
未知死,焉知生——向死而生——死亡美学——《野草》作证
后记 207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说《红楼梦》应有尽有,《水浒传》能无即无、令我想到奥尔巴赫《摹仿论》著名的第一章,讲荷马史诗与圣经旧约两个文本的对照。奥德修斯的故事具体完整,面面俱到,正是应有尽有。亚伯拉罕的故事则只突出行动本身,其他都不交代,真叫能无即无。前一种文体很丰满,后一种便骨感毕露。奥尔巴赫说,荷马的世界是静止不动的,旧约的人物却处于动荡不安之中,所以史诗作者可以使用大量连词、副词、小品词和其他句法的修辞手段,一层层一环环地叙述下来;《圣经》作者却尽是短兵相接的句子,陡峭得很。两者间的差异,一如《红楼》与《水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