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

《读者》是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文摘杂志,原名《读者文摘》,创办于1981年。《读者》杂志多年以来,始终以弘扬人类优秀文化为己任,坚持“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 …… [ 展开全部 ]
  • 作者:
  • 出版社:读者杂志社
  • 定价:4元
  • ISBN:7420060614
人生:人世间、人生之旅、婚姻家庭、青年一代、两代之间;
  • 甘丙
    2018-01-07 19:12:51 摘录
    外婆的世界
    2017-04-21 12:17阅读:13,824
    X 第一年,向日葵漫野开放的盛景照亮外婆人生最后一段道路。仿佛是我唯一的安慰。仿佛我无法给她的勇气与热情,葵花给她了。
    之前外婆大部分时候跟着我生活,有时也送到乡下由我妈照顾一段时间。
    有一次我妈打电话给我,非常害怕的口吻:“娟啊,你赶快回家吧,情况有些不对……”
    “是不是外婆她……”
    “唉,你外婆越来越不对劲儿了,你要是看到她现在的样子,肯定会吓一大跳。天啦,又黑又瘦,真是从来也没见她这么黑过,是不是大限要到了?你赶快回来吧,我很害怕…&#823 0;”
    我赶紧请假回家,倒了两趟车,路上花了一整天,心急如焚。到家一看,果然外婆脸色黑得吓人,并且黑得一点儿也不自然,跟锅底似的。
    我又凑近好好地观察。
    回头问我妈:“你到底给她洗过脸没有?”
    她想了想:“好像从来没有。”
    ……
    外婆跟着我时总是白白胖胖,慈眉善目。跟着我妈,整天看上去苦大仇深。但又怎么能怪我妈呢?我妈家大业大,又是鸡又是狗又是牛的,整天忙得团团转。哪能像我一样专心。
    在阿勒泰时,我白天上班,她一个人在家。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外婆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她一看到我,赶紧高高挥手。
    后来我买了一只小奶狗陪她(就是赛虎)。于是每天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一人一狗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张望。
    我觉得外婆最终不是死于病痛与衰老的,而是死于等待。
    每到周六周日,只要不加班我都带她出去闲逛。逛公园的绿化带,逛超市,逛商场。
    阿勒泰对于她是怎样的存在呢?每到那时,她被我收拾得浑身干干净净,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一手牵着我,一手拄杖,在人群中慢吞吞地走啊走啊,四面张望。
    看到人行道边的花,喜笑颜开:“长得极好!老子今天晚上要来偷……”
    看到有人蹲路边算命,就用以为只有我听得到的大嗓门说:“这是骗钱的!你莫要开腔,我们悄悄眯眯在一边看他怎么骗钱……”
    在水族馆橱窗前,举起拐棍指指点点:“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
    水族馆老板非常担心:“老奶奶,可别给我砸了。”
    她居然听懂了:“晓得晓得,我又不是小娃儿。”
    进入超市,更是高兴,走在商品的海洋里,一样一样细细地看,还悄声叮嘱我:“好生点,打烂了要赔。”
    但是赛虎不被允许进入超市。我便把它系在入口处的购物车上。赛虎惊恐不安,拼命挣扎。我们心中不忍,但无可奈何。
    外婆吃力地弯下腰抚摸它的头,说:R20;你要听话,好生等到起,我们一哈哈儿就转来。”
    赛虎一个月大就跟着外婆,几乎二十四个小时不分离。两者的生命长久依偎在一起,慢慢就相互晕染了。它浑身弥漫着纯正的外婆的气息。它睁着美丽的圆眼睛看着我,看得我简直心虚——好像真的打算抛弃它一般心虚。
    接下来逛超市也逛得不踏实。外婆更是焦急,不停喃喃自语:“我赛虎长得极光生(极漂亮),哪个给我抱走了才哭死我一场……”
    我一边腹诽:那么脏的狗,谁要啊?一边却忍不住生出同样的担忧。
    每次逛完回到家,她累得一屁股坐到床上,一边解外套扣子,一边嚷嚷:“累死老子了,老子二回再也不出去了。”
    可到了第二天,就望着窗外蓝天幽幽道:“老子好久没出去了……”
    那时候,我好恨自己没有时间,好恨自己的贫穷。我哄她:“明天就出去。”却想要流泪。
    除此之外,大部时间她总是糊里糊涂的,总是不知身处何地。常常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收拾行李,说要回家。还老是向邻居打听火车站怎么走。
    但她不知道阿勒泰还没通火车。她只知道火车是唯一的希望,火车意味着最坚定的离开。在过去漫长的一生里,只有火车带她走过的路最长,去的地方最远。只有火车能令她摆脱一切困境,仿佛火车是她最后的依靠。每天她趴在阳台上目送我上班而去,回到空空的房间开始想象火车之旅,那是她生命之末的最大激情。
    她在激情中睡去,醒来又趴到阳台上。直到视野中出现我下班的身影。
    她已经不知时间是怎么回事了。她已经不知命运是怎么回事了。
    她总是趁我上班时,自己拖着行李悄悄跑下楼。她走丢过两次,一次被邻居送回来,还有一次我在菜市场找到她。
    那时,她站在那里,白发纷乱,惊慌失措。当她看到我后,瞬间怒意勃发。似乎正是我置她于此处境地。
    但却没有冲我发脾气,只是愤怒地絮絮讲诉刚才的遭遇。
    有一次我回家,发现门把手上拴了根破布,以为是邻居小孩子恶作剧,就解开扔了。第二天回家,发现又给系了一根。后来又发现单元门上也系得有。
    原来,每次她偷偷出门回家,都认不出我们的单元门,不记得我家的楼层。对她来说,小区的房子统统一模一样,这个城市犹如迷宫。于是她便做上记号。
    这几块破布,是她为适应异乡生活所付出的最大努力。
    我很恼火。我对她说:“外婆你别再乱跑了,走丢了怎么办?摔跤了怎么办?”
    她之前身体强健,自从前两年摔了一跤后,便一天不如一天。
    我当着她的面,把门上的碎布拆掉,没收了她的钥匙。
    她破口大骂。又哭喊着要回四川,深更半夜地拖着行李就走。
    我筋疲力尽,灰心丧气。
    第二天我上班时就把她反锁在家里。她开不了门,在门内绝望地号啕大哭。
    我抹着眼泪下楼。心想,我一定要赚很多钱,总有一天一定要带外婆离开这里。
    那是我二十五岁时最宏大最迫切的愿望。
    就在那个出租屋里,赛虎第一次做母亲,生了四只小狗。外婆无尽欢喜,张罗个没完。然而没几天又糊涂了。一天吃饭时,端着碗想了半天才对我说:“原来这些奶狗狗是赛虎生的啊?我还以为是买回来的,还怨你为啥子买这么多……”
    没等我作出回应,她突然又提到另一件事,说八十年前有一家姓葛的用篾条编罩子笼野蜂,又渐渐驯化为家蜂。每次“割蜂蜜”能“割”三十桶,然后再“熬黄蜡”。细节详细逼真,听得我毛骨悚然。
    我还没回过神,她又说起头天晚上做的梦。说有个人在梦里指责她,说她不好。她问道:“哪里不好?”对方说:“团团(家乡方言“到处”的意思)都不好。”
    她边说边笑:“老子哪里就团团不好了?”
    可就在昨天早上,她不是这么说的。梦里的那个人明明是说她好。她问:“哪里好?”对方说:“团团都好。”
    我便提醒她,帮她把原梦复述一遍。令她放下筷子,迷茫地想了好久。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介入她的世界太深。
    她已经没有同路人了。她早已迷路。她在迷途中慢慢向死亡靠拢,慢慢与死亡和解。
    我却只知一味拉扯她,不负责地同死亡争夺她。
    我离她多远啊,我离她,比死亡离她还要远。
    我和她生活在一起,终日在她的时光边缘徘徊。——奇异的,难以想象地孤独着的时光。如蚕茧中的时光。我不该去试探这蚕茧,不该一次又一次干扰她的迷境。以世俗的,自私的情爱。
    每天我下班回家,走上三楼,她拄着拐棍准时出现在楼梯口。那是我今生今世所能拥有的最隆重的迎接。每天一到那个时刻,她艰难地从她的世界中抽身而出。在她的世界之外,她放不下的只有我和赛虎了。我便依仗她对我的爱意,抓牢她仅剩的清明,拼命摇晃她,挽留她。向她百般承诺,只要她不死,我就带她回四川,坐火车回,坐汽车回,坐飞机回。想尽一切办法回。回去吃甘蔗,吃凉粉,吃一切她思念的食物,见一切她思念的旧人……但是我做不到。我妈把外婆接走那一天,我送她们去客运站,再回到空旷安静的出租屋,看到门把手上又被系了一块破布。终于痛哭出声。我就是一个骗子,一个欲望大于能力的骗子。而被欺骗的外婆,拄着拐棍站在楼梯口等待。她脆弱不堪,她的愿望也脆弱不堪。我根本支撑不了她,拐棍也支撑不了她。其实我早就隐隐意识到了,唯有死亡能令她展翅高飞。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甘丙
    2017-12-18 23:02:59 摘录
    嘘,外婆的床上有虫
    2017-05-17 17:05 网易
    1

    当我挽起袖口,或者将胳膊向上伸,手腕上的两块红褐色的痂就会露出来。它们出现在我的手上已经有一个月了,硬硬的,十分丑陋。

    我身上不止一处有这样的结痂,右手腕、右手背、左手拇指、肚子上、背上甚至脚踝上,都有这样的痕迹。

    起初,它们只是红肿的疙瘩,一夜之间冒出来,碰不得挠不得。不小心衣物摩擦到,就像触碰到一个开关,疙瘩开始作痒,必须用手不停地挠,直到破了皮渗了血有了痛感,才有所缓解。

    很多人问我,这些是怎么出现的?

    “噢,是外婆家床上的虫咬的。”

    大年初三,我们回外婆家,那里刚下过一场雨。老旧的平房被淋得湿漉漉,白色的被单上也有几道黄色的水渍,潮湿腥味扑鼻而来。

    外婆家不大,儿女都回来了,没有多的床铺可以睡,我们四个人挤一张床。床很旧,躺上去咯吱作响。

    这些虫很奇怪,那张床上睡了四个人,偏偏只有我浑身红疹。母亲说,那些虫是在为外婆出气,怪我一年才来看望她一次。

    我无话可说。

    2

    归根究底,是语言原因。

    我的母亲从省的最北边嫁到了省的最南边。虽然在一个省,但方言发音完全不同。从前交通不便,我又年幼多病,回外婆家路途遥远,只有过年时母亲才会带上我,这使我对母亲的家乡话完全不熟悉。加上外婆上了年纪,说话含混,乡音浓重,耳朵也不大灵光。我听得费力,说得更费力,一来二去便没了交流。

    外婆家在山里,公路弯弯绕绕,要下两个坡,再往右拐三次,方能看见枯黄野草中伸出一条路来。沿着这条路进去,可以看见一座不大不小的平房,带着院子,院里扑棱着公鸡。这是一座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房子,如今像个迟暮老人,处处腐朽。

    我对外婆家最初的记忆,是熏天恶臭的原始厕所,还有让人挪不开脚步的鸡屎。这也是我一度抗拒外婆家的原因。

    小的时候,母亲在我心里有威严,我没有权力拒绝去外婆家。尽管房子老旧,厕所原始,满地鸡屎,我束手束脚地待上两天就能回去了。长久以来,我一直对外婆家抱有隐忍的态度,似乎那里的所有体验都是咬牙接受的。

    比如,我在外婆家总是吃得很少。那里烧柴火做饭,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都有根大烟囱,水泥砌的灶台,安一口大铁锅。铁锅边缘有一层厚厚的油渍,炒出来的菜,总蒙上一层酱油般的褐色。我拿着不知有多少年历史的筷子,在菜里仔细找出几块白净的部分。

    菜暂且不提,最难忍受的是厕所。一个坑连着化粪池。冬天尚且好点,夏天走进去,嗡嗡苍蝇,仔细一看,里面还有密密麻麻的蛆虫,每次都让我难受至极。

    这些牢骚,在我成年之前,从未向母亲提过。成年后,我以为自己算是大人,有了可以表达不满、支配行程的权力。

    有次,我壮着胆子,蜷在被窝里,朝庭院里半夜打鸣的鸡骂起来。起初,母亲并没有理会,翻了身继续睡。

    天微亮时,再次被鸡叫声吵醒后,我开始絮絮叨叨数落。从打鸣的公鸡,到咯吱作响的床板,再到臭烘烘的厕所,甚至鱼塘尽头的猪哼哼。

    母亲终于出声,“够了,矫情!”

    我立马噤声,母亲有点儿生气了。

    “我在这儿生活了十几年,有缺胳膊少腿吗?让你一年就住上几天,跟上刑一样,不知道是谁把你养得这么矫情。”

    她真的生气了,我不敢说话,沉默地听着。

    没想到母亲话锋一转,叹口气,语气缓和下来,“你知道的,外公身体很不好了,妈妈见他一面少一面。”

    缩着脖子的我正准备承受母亲的批评,没想到她会突然这样说。这番话让我楞了一下,紧接着某种情感上的共鸣被撩动,我的心脏好像被人按下去一块儿,鼻子隐隐发酸。

    我将“外公”转换成“母亲的父亲”后,原本隔了一代的疏远,现在却能感同身受了。母亲不止有我,还有她年迈的父亲。

    3

    我的母亲在家排行老七,是最小的那一个,这使得我对外公外婆的年迈后知后觉。等我反应过来时,他们已经八十好几了。

    小时候,外婆常带我去她的玉米田摘玉米。她有一块儿地,上面种过很多东西,花生、棉花、玉米。土地里的事,于我而言陌生而新鲜,所以那片肥沃的农田,组成了我在外婆家最好的回忆。

    那时,我和她相谈甚少,有时候只剩对视和尴尬一笑。所以在走去农田的路上,除了一两声微不可闻的笑,就是哒哒的脚步声。

    我们进了田,她开始说话。她的声音嗡嗡响在耳边,我费力去听,可无奈对这陌生的乡音实在没有破解能力。她指向一簇玉米穗,然后听见她嘴里重复着“几晃,几晃”。

    我愣了会儿,明白过来,她说的是“金黄”。

    “金黄的穗,可以摘。”

    她见我听懂了,很开心,脸上笑出几道褶子。那种笑,不单纯是开心,更像是一种如释重负的叹气,我们之间终于有了沟通。

    她这种心酸又开心的情绪,我明白得太晚。

    小的时候,母亲在我心里有威严,我没有权力拒绝去外婆家。
    当我开始重新审视我和外婆的关系时,我发现自己做了很多错事。

    小时候,我在外婆家住了两天,吵着要走,甚至自己背好包,头也不回地往外跑。身后响起许多声音,“回来回来,你妈妈还没走呢。”

    我回头冲他们喊:“我自己一个人能走。”在我看来,这是一场勇敢的揭竿而起。

    后来我母亲屈服了,和父亲一起赶上来,喊我上车。

    上了车,我觉得自己很英勇,敢于抗争并取得了胜利。我趾高气扬地离开了这个山坳,再也不用踮脚躲鸡屎了。

    母亲没有生气,只是很难过,“你为什么非急着走,外婆喊不住你,急得哭了。”

    这是我第一次听见“外婆哭了”。

    我坐在后座,稍稍抬头去看,母亲也哭了。外婆哭的是,留不住自己女儿的女儿;母亲哭的是,自己女儿对自己母亲的淡漠。

    4

    2017年的春节,我再度回到外婆家,发现自己柔和了许多。

    当我看见床单上的水渍,或是猫爪按上去的泥点,或是院落里被大雨冲得到处都是的鸡屎时,我一声不吭地跳过去,拍拍床单上的泥点,将水渍那面翻到外面。

    睡了一觉后,我开始觉得浑身发痒。早晨掀开衣袖,皮肤上没有半点异常,我不敢说,怕又是自己的矫情作祟。

    到了晚上,一个个红点冒了出来,稍稍一碰,就痒得难受,甚至被我挠出了血。

    我没有当着外婆外公的面说这件事,而是将母亲喊出来,拉开衣袖说:“你看,外婆的床上有虫。”

    母亲很紧张,立马问我:“你没有对外婆说吧?”

    我摇头,“当然没有。”

    母亲说:“外婆要是知道,她铺的床将自己的孙女咬成这样,肯定会心疼哭的。”

    晚上,我卧在床头,掉漆的木门被推开,外婆关切的目光探了进来。她朝我看一眼,从背后拿出几粒糖果和一盒饮料,兴冲冲问我:“你吃不吃?”

    我连忙将衣袖拉下来,对她说:“我吃。”

    外婆有点惊讶。以前我从不吃她放在桌上的零食,那些零食从头到脚弥漫着山寨和小作坊的气息,模糊的印刷,冲鼻的塑料味,我看见这些东西向来都是绕道走。

    虽然如此,每年她还是乐此不疲地捧出一堆零食来,兴冲冲问我:“你吃不吃?”

    外婆一辈子都在与土地打交道,面对一个新世纪长大的孩子,这些零食大概是她所能提供的最贴合我的东西。

    5

    离开外婆家的那个早晨,我贪睡,外面的人已酒过三巡,我依然不愿起床。

    室内极静,我听见轻轻推门的声音,接着耳边响起纸张打开又叠好的声音。我探出头去,看见外婆的身影。于是我喊住她,“外婆,怎么了?”

    她停住,回头看着我笑了一下,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她指了指我枕边的两百块钱,“给你的压岁钱。”

    我哭笑不得,将钱还给她,“外婆,我都多大了,您还给我压岁钱。”

    她又将钱塞回来,嘟嚷着:“大什么大,一个还在上学的孩子。”

    我不收,将钱塞进她棉衣的外兜里,“这个钱您留着自己买点东西吃。”

    她忽然瞪起眼睛,一副要生气的样子,强硬地将钱攥入我手中,“拿着!外婆要生气了!”

    我只好将钱默默收起来,重新钻回被窝。

    这时,我听见她说:“等你结婚了,我就不给压岁钱。”而后停了很久,又慢慢地说,“也不知道外婆能不能活到你结婚。”

    我最怕听到这样的话。

    吃过午饭,我们一家人便要动身回去了。整理行李时,我偷偷将那两百块塞到母亲手里,小声对她说:“这是外婆给的,你给外婆还回去。”

    母亲有点惊讶,笑起来,“你什么时候这么懂事了?”

    一切东西归置完毕,我和父亲坐在车上,等待母亲。过了几分钟,母亲从低矮的木门里钻出来,后面跟着步履蹒跚的外婆。

    母亲三步一回头,朝外婆说:“别送了,外面冷。”

    外婆不依,跟在后头,不住地用手整理母亲的衣角。

    母亲上了车,我给她递过去一个询问的眼神。她说:“钱还给外婆了。”我舒了口气。

    接着母亲又说:“外婆都哭了,问你为什么不要她的钱。”

    这是我第三次听到“外婆哭了”,但母亲脸上没有难过,她是带着笑说的,一脸欣慰。

    车窗外不远处,外婆正站在那暗自抹泪。我打开车门,跑过去轻轻抱住她。外婆身材矮小,被我突然一抱吓住了。过了几秒,她反应过来,也轻轻地抱住了我。

    自我有记忆以来,这是我和她之间的第一个拥抱。这个拥抱来得很晚,还好也不算太迟。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