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中国建筑史
梁思成,中国“第一个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学者”;《中国建筑史》,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公正权威的中国建筑史。阐明中国建筑的特征,对每一时期的现存建筑实物逐一
……
[ 展开全部 ]
剖析:木构、砖石、桥梁、牌坊、宫殿、苑囿、寺庙坛观、陵墓、住宅,参阅古代建筑的两部“文法课本”,解说每个建筑形制的特征及传承关系。整体把握各个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明晰中国建筑史分期:上古、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清末及民国以后。讲解各个系统建筑自身之优劣,解析他时他民族与我之异同。这部《中国建筑史》完成于1944年,当时却没有出版条件。50年代初虽要出版,但梁思成先生考虑要审读修订,未能出版。此后的政治运动、批判以及繁重的社会工作,使得梁思成先生始终没能再作详细修改。本次增补版所增补的图片,均为当年先生亲手拍摄,尤为珍贵。
[ 收起 ]
作者:梁思成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定价:65.00元
ISBN:7108033534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第一章 绪论
TMC B
2017-12-17 10:22:54 摘录
外部轮廓之特异,外部特征明显,迥异于他系建筑,乃造成其自身风格之特素:
1. 翼展之屋顶部分,依梁架层叠及『举折』之法,以及角梁,翼角,椽及飞椽,脊吻等之应用,遂形成屋顶坡面,脊端,及檐边,转角各种曲线,柔和壮丽,为中国建筑物之冠冕,而被视为神秘风格之特征,其功用且收『上尊而宇卑,则吐水疾而霤远』之实效。
2. 崇厚阶基之衬托,中国建筑特征之一为阶基之重要;与崇竣屋瓦互为呼应。周、秦、西汉时尤甚。高台之风与游猎骑射并盛,其后日渐衰弛。
3. 前面玲珑木质之屋身,屋顶与台基间乃立面主要之中部,无论中国建筑物之外表若何魁伟,此段正面之表现仍为并立之木质楹柱与玲珑之窗户相间而成,鲜用墙壁。
4. 院落之组织,凡主要殿堂必有其附属建筑物,联络周绕。除佛塔以外,单座之建筑物鲜有呈露其四周全部轮廓,使人望其形状者。单座殿屋立面之印象,乃在短距离之庭院中呈现其一部。
5. 彩色之施用,彩色之施用于内外构材之表面,为中国建筑传统之法。虽远在春秋之世,藻饰彩画已甚发达。保留素面,以冷色青绿与纯丹作反衬之用,其结果为异常成功之艺术,非滥用彩色,徒作无度之涂饰者可比也。
6. 绝对均称与绝对自由之两种平面布局,以多座建筑合组而成之宫殿官署、庙宇乃至于住宅,通常均取左右均齐之绝对整齐对称之布局。其所最注重者,乃主要中线之成立。反之如优游闲处之庭园建筑,则常反对称之隆重,出之以自由随意之变化。布署取高低曲折之趣。
7. 用石方法之失败,中国建筑数千年来,始终以木为主要构材,砖、石常居辅材之位,故重要工程,以石营建者较少。匠人对于石质力学缺乏了解且垫灰恶劣。盖石性强于压力,而张力、曲力弹力至弱,与木性相反。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总序
增补版前言
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代序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国建筑之特征
第二节 中国建筑史之分期
第三节 《营造法式》与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
第二章 上古时期
第一节 上古
第二节 春秋战国
第三节 秦
第三章 两汉
第一节 文献上两都建筑活动之大略
第二节 汉代实物
第三节 汉代建筑特征之分析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
第一节 文献上魏、晋建筑之大略
第二节 南北朝之建筑活动
第三节 南北朝实物
第四节 南北朝建筑特征之分析
第五章 隋、唐
第一节 隋、唐都市宫苑陵墓寺观建筑之梗概
第二节 隋、唐实物
第三节 隋、唐之建筑特征
第六章 五代、宋、辽、金
第一节 五代汴梁之建设
第二节 北宋之宫殿、苑囿、寺观、都市
第三节 辽之都市及宫殿
第四节 金之都市宫殿佛寺
第五节 南宋之临安
第六节 五代、宋、辽、金之实物
第七节 宋、辽、金建筑特征之分析
第七章元、明、清
第一节 元、明、清宫殿建筑大略
……
第八单元 结尾——清未及民国以后建筑
附文 油印本《中国建筑史·前言》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总序
增补版前言
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代序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国建筑之特征
第二节 中国建筑史之分期
第三节 《营造法式》与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
第二章 上古时期
第一节 上古
第二节 春秋战国
第三节 秦
第三章 两汉
第一节 文献上两都建筑活动之大略
第二节 汉代实物
第三节 汉代建筑特征之分析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
第一节 文献上魏、晋建筑之大略
第二节 南北朝之建筑活动
第三节 南北朝实物
第四节 南北朝建筑特征之分析
第五章 隋、唐
第一节 隋、唐都市宫苑陵墓寺观建筑之梗概
第二节 隋、唐实物
第三节 隋、唐之建筑特征
第六章 五代、宋、辽、金
第一节 五代汴梁之建设
第二节 北宋之宫殿、苑囿、寺观、都市
第三节 辽之都市及宫殿
第四节 金之都市宫殿佛寺
第五节 南宋之临安
第六节 五代、宋、辽、金之实物
第七节 宋、辽、金建筑特征之分析
第七章元、明、清
第一节 元、明、清宫殿建筑大略
……
第八单元 结尾——清未及民国以后建筑
附文 油印本《中国建筑史·前言》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总序
增补版前言
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代序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国建筑之特征
第二节 中国建筑史之分期
第三节 《营造法式》与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
第二章 上古时期
第一节 上古
第二节 春秋战国
第三节 秦
第三章 两汉
第一节 文献上两都建筑活动之大略
第二节 汉代实物
第三节 汉代建筑特征之分析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
第一节 文献上魏、晋建筑之大略
第二节 南北朝之建筑活动
第三节 南北朝实物
第四节 南北朝建筑特征之分析
第五章 隋、唐
第一节 隋、唐都市宫苑陵墓寺观建筑之梗概
第二节 隋、唐实物
第三节 隋、唐之建筑特征
第六章 五代、宋、辽、金
第一节 五代汴梁之建设
第二节 北宋之宫殿、苑囿、寺观、都市
第三节 辽之都市及宫殿
第四节 金之都市宫殿佛寺
第五节 南宋之临安
第六节 五代、宋、辽、金之实物
第七节 宋、辽、金建筑特征之分析
第七章元、明、清
第一节 元、明、清宫殿建筑大略
……
第八单元 结尾——清未及民国以后建筑
附文 油印本《中国建筑史·前言》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1. 翼展之屋顶部分,依梁架层叠及『举折』之法,以及角梁,翼角,椽及飞椽,脊吻等之应用,遂形成屋顶坡面,脊端,及檐边,转角各种曲线,柔和壮丽,为中国建筑物之冠冕,而被视为神秘风格之特征,其功用且收『上尊而宇卑,则吐水疾而霤远』之实效。
2. 崇厚阶基之衬托,中国建筑特征之一为阶基之重要;与崇竣屋瓦互为呼应。周、秦、西汉时尤甚。高台之风与游猎骑射并盛,其后日渐衰弛。
3. 前面玲珑木质之屋身,屋顶与台基间乃立面主要之中部,无论中国建筑物之外表若何魁伟,此段正面之表现仍为并立之木质楹柱与玲珑之窗户相间而成,鲜用墙壁。
4. 院落之组织,凡主要殿堂必有其附属建筑物,联络周绕。除佛塔以外,单座之建筑物鲜有呈露其四周全部轮廓,使人望其形状者。单座殿屋立面之印象,乃在短距离之庭院中呈现其一部。
5. 彩色之施用,彩色之施用于内外构材之表面,为中国建筑传统之法。虽远在春秋之世,藻饰彩画已甚发达。保留素面,以冷色青绿与纯丹作反衬之用,其结果为异常成功之艺术,非滥用彩色,徒作无度之涂饰者可比也。
6. 绝对均称与绝对自由之两种平面布局,以多座建筑合组而成之宫殿官署、庙宇乃至于住宅,通常均取左右均齐之绝对整齐对称之布局。其所最注重者,乃主要中线之成立。反之如优游闲处之庭园建筑,则常反对称之隆重,出之以自由随意之变化。布署取高低曲折之趣。
7. 用石方法之失败,中国建筑数千年来,始终以木为主要构材,砖、石常居辅材之位,故重要工程,以石营建者较少。匠人对于石质力学缺乏了解且垫灰恶劣。盖石性强于压力,而张力、曲力弹力至弱,与木性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