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格调(修订第3版)
真正的格调超然于等级之外 精确而剌痛人的社会等级指南 畅销三十年的品味评判毒舌之作 ……………… ※内容简介※ 等级是什么?为什么约翰·肯尼迪在电视上看到理查德·尼克松时
……
[ 展开全部 ]
一脸吃惊地冲他的朋友说:“这家伙一点没档次?” 等级是刻意忽视也无法否认的现实存在,不仅体现在容貌、衣着、职业、住房、餐桌举止、休闲方式、谈吐上,也不仅仅是有多少钱或者能挣多少钱。等级是一系列细微事物的组合,很难说清楚,但正是这些细微的品质确立了你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评判等级的标准绝非只有财富一项,风范、品味和认知水平同样重要。 作者通过独特的视角、敏锐的观察、鞭辟入里的分析、机智幽默的文笔,将美国社会中的社会等级现象描绘得淋漓尽致,对三六九等人的品味作了细致入微的对比,引人发笑又富于启发性。书中对美国社会的诸多描述无不折射出当下中国的众生百态,因此本书也可作为观察中国社会的一面明镜。 ……………… ※媒体推荐※ 他的目的就是要冒犯大众……他成功了,用他源源不断的机智和善意的恶毒。 ——《泰晤士报》 狡猾而又富消遣性……在许多有关社会生活的指 南中,福塞尔先生的书显然是最全面的一本,同时也是最机智的书之一……在观察美国人的行为举止、习俗和文化品味方面,他的目光犀利得令人畏惧。 ——《纽约时报》 悄然的震撼……保罗·福塞尔以他的丰富、密集、富于洞见和批判性使你不得不爱不释手地在一个晚上读完这本书,并且还满怀乐趣。 ——《旧金山纪事报》 机智、挑剔、富于启发性……极为令人惊异并常常辛辣尖刻……福塞尔击中了要害……极富挑动性。 ——《芝加哥太阳报》 一本少见的好书……丰富的历史向度、敏锐的洞察力、刺骨的滑稽,投向美国等级社会的一线强光。 ——合众国际社 这本书的独到和有价值之处就在于,它指出了无处不在的格调区分。 ——《中国青年报》 格调——有时候,品味是一个人过去、现在生活的全部展现,你是谁,你就有怎样的品味,你逃也逃不脱,说也说不清。 ——《世界时装之苑》 正如人们曾经谈论“媚俗”、“品味”一样,《格调》出版后又开始流行一个词语——格调。 ——《文汇报》 这是一本极好玩的书。 ——《新周刊》 《格调》的风靡一时,主要是因为它的有趣,单是作者那种特有的温柔的刻薄、狡猾的犀利以及善意的恶毒,就已经使《格调》有了一种特立独行的“格调”。 ——《北京青年报》 本书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窗口,看看别人的生活状态和群体特征,也许我们能在追求物质的同时,想想生活趣味的多种可能。 ——《时尚》
[ 收起 ]
作者:[美] 保罗·福塞尔(Paul Fussell)
出版社: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定价:68.00元
ISBN:7550292914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第二篇 解剖等级
天Y
2019-01-30 21:55:31 摘录
一边是中产阶级和上层阶级,尽管他们通常不一定比工人阶级挣得多,却总是心怀歉疚,满脑子都是社会关怀。另一边则是各种劳动阶级,他们已经被电视和报刊杂志中关于美好生活的种种想象彻底洗了脑,于是因为大蛋糕上自己的那一块太小而觉得受了欺骗。(吉丽•库柏《等级》)
西方的等级划分标准与中国是不同的,或者说对于庞大人口基数的初次划分,其标准大相径庭。 中国的等级先是以财富为界,在步入更高阶层时,开始以教育、修养、背景再次划分…… 劳动阶级的收入,远低于资产阶级。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1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路易大叔
2018-11-08 20:39:21 摘录
大部分时间被当作奴隶对待的中产阶级,对实力和成就抱有一种狂热的错觉,实在是不足为怪的事情。
……
中产阶级的另一个标志是迫切要让自己从属于什么的欲望,以及他们用购物等机械行为满足这一欲望的方式。“俱乐部”和“协会”等用语(例如在“每月一书俱乐部”、“文学协会”等称呼中)总是具有强大的诱惑力。
……
他们当中谁也不敢想象有人会在下午——而非夜晚——性交。很显然,夜晚才是事务缠身、行为庄重的公司职员行此举的正确时间。
唉,好可怜,怎么那么感同身受!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路易大叔
2018-11-08 20:09:16 摘录
“地位恐慌”是最具中产阶级色彩的焦虑形式,所以他们才需要申请越来越多的信用卡,订阅《纽约客》杂志,因为他们估计这表现了中上层阶级的品味。中产阶级对这份杂志,或其中的广告的热爱,恰好印证了米尔斯对他们的描绘:“不从更高的社会环境借来地位,他们就会不得其所。”
可怜的中产阶级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1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路易大叔
2018-11-07 20:12:59 摘录
美国的上层与所有贵族共享一种一望而知的特性:他们对形形色色的思想无动于衷,毫无兴趣(这也是“看不见的顶层”的标志,科尼里斯·文德比尔特·惠特尼拙劣的文字表演就曾证实过这一点)。马修·阿诺德之所以把他们称作“野蛮人”,正是由于他们对思想的漫不经心。他明确地将他们的安详归咎为“从来不让任何人的思想烦扰自己”。
榆木脑袋?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路易大叔
2018-11-06 21:21:38 摘录
作家吉丽库柏( Jilly Cooper)在她的《等级》( Class,1981年)书中,暗示了一幅二分的社会图景:“有负疚感的”人和“被欺骗的”人。她写道:
一边是中产阶级和上层阶级,尽管他们通常不一定比工人阶级挣得多,却总是心怀歉疚,满脑子都是社会关怀。另一边则是各种劳动阶级,他们已经被电视和报刊杂志中关于美好生活的种种想象彻底洗了脑,于是因为大蛋糕上自己的那一块太小而觉得受了欺骗。
看看我们中国城市里的大多数人们吧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译者序
第一篇 敏感话题
第二篇 解剖等级
第三篇 以貌取人
第四篇 住房
第五篇 消费、休闲和摆设
第六篇 精神生活
第七篇 “一张口,我就能了解你”
第八篇 升与降:贫民化趋势
第九篇 冲破常规的另类
第十篇 练习题、客厅评分表与读者来信问答
中译本第1版序言:等级、格调,新的社会话题
中译本第2版序言:品味——社会等级的最后出路
出版后记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译者序
第一篇 敏感话题
第二篇 解剖等级
第三篇 以貌取人
第四篇 住房
第五篇 消费、休闲和摆设
第六篇 精神生活
第七篇 “一张口,我就能了解你”
第八篇 升与降:贫民化趋势
第九篇 冲破常规的另类
第十篇 练习题、客厅评分表与读者来信问答
中译本第1版序言:等级、格调,新的社会话题
中译本第2版序言:品味——社会等级的最后出路
出版后记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译者序
第一篇 敏感话题
第二篇 解剖等级
第三篇 以貌取人
第四篇 住房
第五篇 消费、休闲和摆设
第六篇 精神生活
第七篇 “一张口,我就能了解你”
第八篇 升与降:贫民化趋势
第九篇 冲破常规的另类
第十篇 练习题、客厅评分表与读者来信问答
中译本第1版序言:等级、格调,新的社会话题
中译本第2版序言:品味——社会等级的最后出路
出版后记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
中产阶级的另一个标志是迫切要让自己从属于什么的欲望,以及他们用购物等机械行为满足这一欲望的方式。“俱乐部”和“协会”等用语(例如在“每月一书俱乐部”、“文学协会”等称呼中)总是具有强大的诱惑力。
……
他们当中谁也不敢想象有人会在下午——而非夜晚——性交。很显然,夜晚才是事务缠身、行为庄重的公司职员行此举的正确时间。
一边是中产阶级和上层阶级,尽管他们通常不一定比工人阶级挣得多,却总是心怀歉疚,满脑子都是社会关怀。另一边则是各种劳动阶级,他们已经被电视和报刊杂志中关于美好生活的种种想象彻底洗了脑,于是因为大蛋糕上自己的那一块太小而觉得受了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