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洞穴奇案
五名洞穴探险人受困山洞,水尽粮绝,无法在短期内获救。为了维生以待救援,大家约定抽签吃掉其中一人,牺牲他以救活其余四人。威特摩尔是这~方案的最初提议人,但在抽签前又收回了意
……
[ 展开全部 ]
见。其他四人仍执意抽签,并恰好选中了威特摩尔做牺牲者。获救后,这四人以杀人罪被起诉并被初审法庭判处绞刑。这是美国20世纪法理学大家富勒1949年在《哈佛法学评论》上发表的假想公案。富勒还进一步虚构了最高法院上诉法庭五位大法官对此案的判决书。这一著名的公案成了以后西方法学院学生必读的文本,并在此基础上演绎出了更多的公案。1998年,法学家萨伯延续了富勒的游戏,假设五十年后这个案子有机会翻案,另外九位大法官又针对这个案子各自发表了判决意见。他们真的有罪吗?请看十四位法官的判决书。这些判决书,实际上反映了20世纪各个流派的法哲学思想,有如一桌法哲学盛宴,让读者得以品味精彩动人的深邃思辨,培养适应法治社会的法学素质。本书既是法哲学专业领域寓言式的经典文献,又是大学跨学科通识教育的理想读本。本书适合的读者是那些不热衷于给观点贴标签或猎寻虚幻、对严肃而有意义的论证充满兴趣的人。
[ 收起 ]
作者:(美)萨伯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定价:18.00
ISBN:7108031515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18 )
评价 (1 )
观点二 探究立法精神——福斯特法官陈词
Belugia
2019-01-01 11:32:23 摘录
现在我主张一个案子也许可以从道德上脱离法律秩序的约束,如同从地理管辖上脱离法律秩序的约束。
地理范围和意识形态范围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Belugia
2019-01-01 11:31:07 摘录
所有实定法应该建立在人类可能共存这个基础之上,这一主张对我们来说或感陌生。但这不是因为它所包含的真理是陌
生的,只是因为这个真理如此明显和普遍,以致我们很少评论它。如同我们所呼吸的空气遍及我们的周围,以致我们忘了它的存在,除非我们突然失去了它。不管我们的各个法律分支追求的具体目标是什么,稍加思考就不难明白其所有目标的根本指向都在于促进和改善人的共存状态,调节共存状态下相互之间关系的公正和平等。当人可以共存的这一前提不复存在,就像案例中极端的情景下,只有剥夺别人的生命才可能生存时,支撑我们整个法律秩序的基本前提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和
作用。
法的根本目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Belugia
2019-01-01 11:29:44 摘录
第一个理由建立在一个可能会引起争议的前提之上,除非它能得到客观公正的分析。我持的观点是,联邦所颁布的法律或实定法(指相对于自然法而言的、由人所制订的法律—译注),包括所有的法令和先例,都不适用于本案,能代替它们
裁决此案的是欧洲和美国的古典作家所说的《自然法”
这一结论依据的主张是,我们的实定法是建立在人们在社会中可以共存这一可能性之上的。在人们不可能共存的情况下,我们所有的先例和法律所赖以存在的前提就不复存在了。
旦这一条件不存在了,在我看来,我们的实定法也就不再有效。我们不太习惯把法律谚语“法律存在的理由停止时,法律也随之停止”适用于我们的整个实定法,但我相信在本案中
这一法律谚语应该是适用的。
探求法律之外的立法精神,道德本源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一亩白色
2017-06-15 12:28:47 摘录
如果本案的悲剧发生在我们联邦领土之外,没有人会认为我们的法律适用于他们。我们承认管辖权是以领土作为基础的。这一原则的理由无疑是明显并且少有争议的。我认为这一法律原则的基础假定,是当一群人共同生活于地球上同一特定区域时,才可能把同一种法律秩序强加给他们。领土原则是以假定人们应该在一个群体内共存为基础的。所有法律也都以此为基础。现在我主张一个案子也许可以从道德上脱离法律秩序的约束,如同从地理管辖上脱离法律秩序的约東。如果我们注意法律和政府的目的,注意实定法赖以存在的前提,就会发现本案被告在做出他们性命攸关的决定时,是远离我们的法律秩序的,就像他们远离我们的领土上千英里之外一样。即使从物理的意义上看,坚固的岩石把他们的地下牢狱我们的法庭和执行人员隔离开来,要移开这些岩石也需要付出非同寻常的时间和努力。
因此,我的结论是:当威特莫尔的生命被被告剥夺时,用19世纪作家的精巧语言来说,他们并非处在“文明社会的状态”,而是处在“自然状态”。这导致我们联邦颁布和确立的法
律并不适用,他们只适用源自与当时处境相适应的那些原则的法律。我毫不犹豫地宣布,根据那些原则,他们不构成任何犯罪。
挑战法理存在本身的根基意义。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推荐(一)期待第十五个观点
推荐(二)一生必读的著作
导读(一)摆脱掩耳盗铃的法律形式主义
导读(二)思想的能力与司法技艺
序言 史上最伟大的法律虚构案
导言 奇案背后的法理思考
第一部分 4300年:五位法官,五个观点
观点一 尊重法律条文——首席法官特鲁派尼陈词
观点二 探究立法精神——福斯特法官陈词
观点三 法律与道德的两难——唐丁法官陈词
观点四 维持法治传统——基恩法官陈词
观点五 以常识来判断——汉迪法官陈词
最后判决
后记
第二部分 4350年:九位法官,九个延伸观点
观点六 撇开己见——首席法官伯纳姆陈词
观点七 判案的酌情权——斯普林汉姆法官陈词
观点八 一命换多命——塔利法官陈词
观点九 动机与选择——海伦法官陈词
观点十 生命的绝对价值——特朗派特法官陈词
观点十一 契约与认可——戈德法官陈词
观点十二 设身处地——弗兰克法官陈词
观点十三 判决的道德启示——雷肯法官陈词
观点十四 利益冲突?——邦德法官陈词
尾声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推荐(一)期待第十五个观点
推荐(二)一生必读的著作
导读(一)摆脱掩耳盗铃的法律形式主义
导读(二)思想的能力与司法技艺
序言 史上最伟大的法律虚构案
导言 奇案背后的法理思考
第一部分 4300年:五位法官,五个观点
观点一 尊重法律条文——首席法官特鲁派尼陈词
观点二 探究立法精神——福斯特法官陈词
观点三 法律与道德的两难——唐丁法官陈词
观点四 维持法治传统——基恩法官陈词
观点五 以常识来判断——汉迪法官陈词
最后判决
后记
第二部分 4350年:九位法官,九个延伸观点
观点六 撇开己见——首席法官伯纳姆陈词
观点七 判案的酌情权——斯普林汉姆法官陈词
观点八 一命换多命——塔利法官陈词
观点九 动机与选择——海伦法官陈词
观点十 生命的绝对价值——特朗派特法官陈词
观点十一 契约与认可——戈德法官陈词
观点十二 设身处地——弗兰克法官陈词
观点十三 判决的道德启示——雷肯法官陈词
观点十四 利益冲突?——邦德法官陈词
尾声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推荐(一)期待第十五个观点
推荐(二)一生必读的著作
导读(一)摆脱掩耳盗铃的法律形式主义
导读(二)思想的能力与司法技艺
序言 史上最伟大的法律虚构案
导言 奇案背后的法理思考
第一部分 4300年:五位法官,五个观点
观点一 尊重法律条文——首席法官特鲁派尼陈词
观点二 探究立法精神——福斯特法官陈词
观点三 法律与道德的两难——唐丁法官陈词
观点四 维持法治传统——基恩法官陈词
观点五 以常识来判断——汉迪法官陈词
最后判决
后记
第二部分 4350年:九位法官,九个延伸观点
观点六 撇开己见——首席法官伯纳姆陈词
观点七 判案的酌情权——斯普林汉姆法官陈词
观点八 一命换多命——塔利法官陈词
观点九 动机与选择——海伦法官陈词
观点十 生命的绝对价值——特朗派特法官陈词
观点十一 契约与认可——戈德法官陈词
观点十二 设身处地——弗兰克法官陈词
观点十三 判决的道德启示——雷肯法官陈词
观点十四 利益冲突?——邦德法官陈词
尾声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生的,只是因为这个真理如此明显和普遍,以致我们很少评论它。如同我们所呼吸的空气遍及我们的周围,以致我们忘了它的存在,除非我们突然失去了它。不管我们的各个法律分支追求的具体目标是什么,稍加思考就不难明白其所有目标的根本指向都在于促进和改善人的共存状态,调节共存状态下相互之间关系的公正和平等。当人可以共存的这一前提不复存在,就像案例中极端的情景下,只有剥夺别人的生命才可能生存时,支撑我们整个法律秩序的基本前提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和
作用。
裁决此案的是欧洲和美国的古典作家所说的《自然法”
这一结论依据的主张是,我们的实定法是建立在人们在社会中可以共存这一可能性之上的。在人们不可能共存的情况下,我们所有的先例和法律所赖以存在的前提就不复存在了。
旦这一条件不存在了,在我看来,我们的实定法也就不再有效。我们不太习惯把法律谚语“法律存在的理由停止时,法律也随之停止”适用于我们的整个实定法,但我相信在本案中
这一法律谚语应该是适用的。
因此,我的结论是:当威特莫尔的生命被被告剥夺时,用19世纪作家的精巧语言来说,他们并非处在“文明社会的状态”,而是处在“自然状态”。这导致我们联邦颁布和确立的法
律并不适用,他们只适用源自与当时处境相适应的那些原则的法律。我毫不犹豫地宣布,根据那些原则,他们不构成任何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