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不开的经济周期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珍藏版)》内容简介:我们一生都会历经数次经济的增长、衰退、停滞和危机,对于未来生活的看法总是从乐观的高峰跌落悲观的深渊,又在某种契机下重燃希望。如此循 …… [ 展开全部 ]
  • 作者:拉斯·特维德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定价:69.00元
  • ISBN:7508635213
第22章 中央银行的挑战/265
  • 草色烟光®
    2019-08-16 12:33:10 摘录
    奧地利口味。意味着尽可能地保持货币供给的稳定,而不必试图对经济进行微观的管理。这种对纽科姆方程的“MV”进行稳定化的方法在20世纪80年代特别流行(是针对70年代通贷膨胀的应对措施),日本则在90年代采用这种方法。弗里德曼是这种方法的一个伟大的提倡者,但是经过多年之后,他也对自己的观点作了某些修正。
    瑞典口味,意味着要能够识别“自然利率”(商业投资的平均回报,如克努特·魏克塞尔所描述的那样),并且朝着这个自然利率的方向对实际利率进行调整。这个方法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逐渐得到推广。
    英国口味(凯恩斯之后),关注识别充分就业增长率,或者经济增长速度的极限,并且尽力按照这个速度水平来驾驭经济的增长—一既不偏高,也不偏低。这意味着把“Q”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
    新西兰口味,即公布特定的通贷膨胀目标(“P”),只要通贷膨胀偏离这个目标水平就进行政策千预。新西兰在1989年开始实施这个方法,该方法在接下来的15年内扩展到了其他20多个国家。
    加拿大口味,采用所谓的“货币条件指数”(MCI)作为基准。该指数以短期利率以及汇率为基础,加拿大银行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引入了这个指数,自此之后,它在其他国家也流行起来。
    美国口味,这是一个新近的方法,它是斯坦福大学的约翰·泰勒教授在1993年为中央银行业务设计一个简单的方程时引入的。这个方法的基础是2%的目标通贷膨胀率与4%的“中性”短期利率。他的方程中的作用机制是这样安排的:实际利率应该由两部分决定,一部分是通贷膨胀率偏离2%的目标水平的程度,另一部分是经济增长偏离长期増速极限的程度。过度的通贷膨胀或者增长会导致利率水平的提高,反之亦然。这就是现在所称的“泰勒规则”,经常被用作讨论中夹银行政策的参照。
    最后还有津巴布韦口味,也就是尽可能多地供给贷币。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