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逃避自由
《爱的艺术》作者 艾里希·弗洛姆 影响现代人精神生活最深远的社会心理学名著 要战胜极权主义势力,就必须首先弄清楚极权主义者竭力逃避自由的原因。 —艾里希·弗洛姆 “极其
……
[ 展开全部 ]
重要且令人深思的著作!” —《纽约先驱报》 “极为精彩地分析了当代文明社会的精神官能性病征。” —《国家周刊》 “弗洛姆的思想值得所有关切人类处境及其未来者的高度重视。” —《华盛顿邮报》 弗洛姆语录 自由是所有成长的基本前提。 自由虽然给人带来了独立和理性……个性为基础的积极自由。 思想能成为……才能变为现实。 我们不能丧失现代民主所取得的任何基础成就,无论是最基本的代议制政府(即民选且对人民负责的政府),还是《权力法案》赋予每位公民的所有权利。我们也不应该伤害下述这些新的民主原则:任何人不得挨饿,社会必须对所有成员负责,任何人不得因害怕失业和饥饿而臣服于他人或失去尊严。 如果人性不能适应自由所固有的危险和责任,它就很可能转向极权主义。这是艾里希·弗洛姆在1941年出版的社会心理学里程碑式著作《逃避自由》中所探讨的主题。 《逃避自由》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极权威胁着全人类的共同命运。《逃避自由》即是弗洛姆对两次大战之后社会政治现状的诠释,也是他从心理学角度对当代社会做出的系统而强烈的批判,在今天依然振聋发聩,发人深思,被誉为精神分析运用在社会学的不朽名著。 弗洛姆开宗明义:要战胜极权主义势力,就必须首先弄清楚极权主义者竭力逃避自由的原因。他在书中主要探索了历史进程中,“人性”和“自由”概念不定变化的关系。他提出,如果民主的兴起让某些人自由,那么与此同时,它也产生了一个个人感到孤立、无能为力的社会。 很少有一本著作像《逃避自由》这样深入地解释形成现代社会的力量、透彻地分析极权主义机制滋生的原因。也很少有心理学家像弗洛姆这样热烈地谈论自由的价值、社会的塑造、民主政治的真义,以及个体发自内心的爱。他努力教导人如何自由而不致孤独、自爱而不自私、理智判断而不找合理化借口、拥有信仰而不迷信于神学。
[ 收起 ]
作者:[美]埃里希·弗洛姆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定价:28.00元
ISBN:7532769186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第二章 个人的出现及自由的模棱两可
群魔魔
2018-10-11 21:02:52 摘录
然而,如果整个人类个体化进程所依赖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条件没能为刚才所说的意义上的个体化的实现提供基础,人们同时又失去了为他提供安全的那些纽带,这种滞后便使自由成为一个难以忍受的负担。于是它便等同于怀疑,等同于一种缺乏意义与方向的生命;于是人便产生了逃避这种自由的强烈冲动,或臣服,或与他人及世界建立某种关系,借此摆脱不安全感,哪怕以个人自由为代价,也在所不惜。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群魔魔
2018-10-11 21:01:38 摘录
实际上,人类的历史是冲突和斗争的历史。朝个体化加深方向每迈出一步,新的不安全感对人们的威胁就更进一步。始发纽带一旦切断,便无法重续。乐园一旦失去,便无法返回。解决个体化的人与世界关系的惟一可能的创造性方案是:人积极地与他人发生联系,以及人自发地活动——爱与劳动,借此而不是借始发纽带,把作为自由独立的个体的人重新与世界联系起来。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群魔魔
2018-10-11 20:59:30 摘录
我们发现,人的自由增长过程与个人的成长过程一样具有辩证特征。方面,它是一个人的力量与完整性不断增强,对自然的支配越来越得心应手的过程,是理性能力以及与他人的联系日益紧密的过程;但另一方面,这个日益加剧的个体化进程又意味着孤独感和不安全感日益增加,也意味着个人对自己在宇宙中的地位,对生命的怀疑增大,个人的无能为力
感和微不足道感也日益加深。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群魔魔
2018-10-11 20:58:43 摘录
摆脱束缚,获得自由”与积极的自由即“自由地发展”之自由并不是一回事。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群魔魔
2018-10-11 20:56:13 摘录
当本能的固定行为的缺乏超过一定限度时,当对自然的适应不再有强制特征时,当行为模式不再受先天的机制限制时,人便开始存在了。换言之,人的存在与自由自始便是密不可分的。这里所说的自由并非积极意义上的“自由地发展”,而是消极意义上的“摆脱束缚,获得自由”,即在行为上摆脱本能决定的控制。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群魔魔
2018-10-11 20:54:16 摘录
从动植物种类演化角度看,人类历史的特点也可以说是个个体化和自由不断加深的过程。人走出前人类舞台,就标志着迈出了摆脱强制本能的束缚,谋求自由的第一步。如果我们清楚本能上有一种受先天神经结构网络决定的特殊行为模式,我们就能在动物王国发现一种清晰的趋势。①动物发展程度越低,它对自然的适应能力就越强,它的所有活动便越受本能和反射行为机制的控制,某些昆虫的社会化组织都完全是本能使然。相反,动物的发展程度越高,它的行为模式的灵活性就越大,出生时的结构调整功能就越不完整,人就是这种发展的顶点。降生伊始,人是所有动物中最无助的。他对自然的适应基本以学习过程为基础,而不是受本能的决定。“本能……在较高级的动物,尤其是人身上,即使没有消失,也在不断退化。”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群魔魔
2018-10-11 17:21:44 摘录
儿童在最初的这些年里依赖权威也与后来的依赖权威含义不同。无论父母抑或任何其他权威,都非本质上独立的实体;他们仍是儿童宇宙的一部分,而这个宇宙仍是儿童的一部分;因此,服从他们与两个个人完全分离时的那种服从有本质的区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群魔魔
2018-10-11 17:19:30 摘录
形象地说,在个人完全切断束缚他进入外面世界的“脐带”之前,他无自由可言;但这些纽带给了他安全,使他有归属感,他感到生命的根我想称这些先于个体化进程而存在、并导致个人完全呈现的纽带为“始发纽带”。它们是器质性的,因为它们是常人发展的一部分;它们意味着缺乏个体性,但同时又赋予个人以安全和导向。它们是联结母与子、原始共同体成员与其部落及自然、中世纪人与教会及其社会阶级的纽带。一旦个体化全部完成,个人从这些始发纽带中解放出来,他又面临新的任务:他必须自我定位,在这个世界上扎下根,寻找不同于其前个体存在状态所具有的更安全的保护方式。此时的自由含义也与以往不同。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群魔魔
2018-10-11 17:16:13 摘录
我所谓的概念是:自由是人存在的特征,而且,其含义会随人把自身作为一个独立和分离的存在物加
以认识和理解的程度不同而有所变化。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前言
第一章 自由———个D理学问题?
第二章 个人的出现及自由的模棱两可
第三章 宗教改革时代的自由
第四章 现代自由的两个方面
第五章 逃避机制
第六章 纳粹主义心理学
第七章 自由与民主
附录 性格与社会进程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前言
第一章 自由———个D理学问题?
第二章 个人的出现及自由的模棱两可
第三章 宗教改革时代的自由
第四章 现代自由的两个方面
第五章 逃避机制
第六章 纳粹主义心理学
第七章 自由与民主
附录 性格与社会进程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前言
第一章 自由———个D理学问题?
第二章 个人的出现及自由的模棱两可
第三章 宗教改革时代的自由
第四章 现代自由的两个方面
第五章 逃避机制
第六章 纳粹主义心理学
第七章 自由与民主
附录 性格与社会进程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感和微不足道感也日益加深。
以认识和理解的程度不同而有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