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爱的艺术》作者 艾里希·弗洛姆 影响现代人精神生活最深远的社会心理学名著 要战胜极权主义势力,就必须首先弄清楚极权主义者竭力逃避自由的原因。 —艾里希·弗洛姆 “极其
……
[ 展开全部 ]
重要且令人深思的著作!” —《纽约先驱报》 “极为精彩地分析了当代文明社会的精神官能性病征。” —《国家周刊》 “弗洛姆的思想值得所有关切人类处境及其未来者的高度重视。” —《华盛顿邮报》 弗洛姆语录 自由是所有成长的基本前提。 自由虽然给人带来了独立和理性……个性为基础的积极自由。 思想能成为……才能变为现实。 我们不能丧失现代民主所取得的任何基础成就,无论是最基本的代议制政府(即民选且对人民负责的政府),还是《权力法案》赋予每位公民的所有权利。我们也不应该伤害下述这些新的民主原则:任何人不得挨饿,社会必须对所有成员负责,任何人不得因害怕失业和饥饿而臣服于他人或失去尊严。 如果人性不能适应自由所固有的危险和责任,它就很可能转向极权主义。这是艾里希·弗洛姆在1941年出版的社会心理学里程碑式著作《逃避自由》中所探讨的主题。 《逃避自由》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极权威胁着全人类的共同命运。《逃避自由》即是弗洛姆对两次大战之后社会政治现状的诠释,也是他从心理学角度对当代社会做出的系统而强烈的批判,在今天依然振聋发聩,发人深思,被誉为精神分析运用在社会学的不朽名著。 弗洛姆开宗明义:要战胜极权主义势力,就必须首先弄清楚极权主义者竭力逃避自由的原因。他在书中主要探索了历史进程中,“人性”和“自由”概念不定变化的关系。他提出,如果民主的兴起让某些人自由,那么与此同时,它也产生了一个个人感到孤立、无能为力的社会。 很少有一本著作像《逃避自由》这样深入地解释形成现代社会的力量、透彻地分析极权主义机制滋生的原因。也很少有心理学家像弗洛姆这样热烈地谈论自由的价值、社会的塑造、民主政治的真义,以及个体发自内心的爱。他努力教导人如何自由而不致孤独、自爱而不自私、理智判断而不找合理化借口、拥有信仰而不迷信于神学。
[ 收起 ]
作者:[美]埃里希·弗洛姆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定价:28.00元
ISBN:9787532769186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查看所有书摘
按目录显示书摘
-Ddddddy
2020-07-03 18:28:36 摘录
积极自由在于全面完整的人格的自发活动。这种自发性的一个前提就是接受全面总体的人格观念,摒弃割裂理性与人性的做法,因为,只有人不压抑自我的基本组成部分,只有对自我一清二楚,只有生命的不同方面实现了根本的有机统一,自发活动才成为可能。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Ddddddy
2020-07-03 18:25:16 摘录
我们坚信有这种积极的自由存在,即,自由扩大的过程并非恶性循环,人可以自由但并不孤独,有批判精神但并不疑虑重重,独立但又是人类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自由的获得要靠自我的实现,要靠的人应是他自己。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Ddddddy
2020-07-03 18:07:17 摘录
身份的丧失使得趋同更为迫切,它意味着只有严格按照他人的期望生活,才能确信自我存在。否则就会有危险,不但可能被唾弃和日益遭受孤立,而且有可能丧失人格的身份,这意味着对健全的精神构成威胁。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Ddddddy
2020-07-03 17:52:50 摘录
我们说感觉和思想缺乏“原创性”,其实愿望活动也如此,承认这点尤为困难。现代人好像有太多的愿望,惟一的问题似乎就是,虽然知道自己所想的是什么,但就是无法实现。我们的全部精力都花在得到我们想得到的目的上,但多数人从未对这个活动的前提提出过疑问,即,他们知道他们真正的愿望。他们没停下来想一想,他们正在孜孜以求的目标是否是自己所想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Ddddddy
2020-07-03 17:36:53 摘录
对于个人和社会生活的所有基本问题,对于心理、经济、政治及道德问题,我们大部分的文化所能做的只有一点,就是就这些问题把人弄糊涂。
烟幕之一是断言这些问题太复杂了,一般个人根本弄不明白。同时相反的信息又表示许多个人社会生活的基本问题非常简单,简单到实际上每个人都应该能够理解的程度。
为了把这些问题搞得错综复杂,似乎只有‘专家”才能弄明白(实际上,专家也只有在他自己的有限领域内才明白),专家常常故意打击人的自信心,让他们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思考那些真正重要的问题。个人陷人数据的迷宫中,觉得无助,只好傻呆呆地静等专家来告诉他如何做、去向何方。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Ddddddy
2020-07-03 15:25:10 摘录
我们时代的个人日益孤立和无能为力的经济条件会产生两种逃避方式:一是权威主义性格的逃避机制,另一种是孤立的个人变成机器人,失去自我的同时强迫性趋同,但又在主观意识上认为自己是自由的,只服从自我。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Ddddddy
2020-07-03 15:23:59 摘录
传统信念认为,现代民主制度把个人从所有外在束缚中解放出来,实现了真正的个人主义。我们引以为荣的是我们不屈服于任何外在权威,我们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并想当然地认为这个自由几乎自动地保证了我们的个性。
然而,表达我们思想的权利,只有在我们能够有自己的思想时才有意义。只有内在的心理状况能使我们确立自己的个性时,摆脱外在的权威,获得自由才是永久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Ddddddy
2020-07-01 17:15:35 摘录
遁入共生可暂时减轻痛苦,但并不能消除痛苦。人类的历史便是个体化不断加深的历史,但亦是自由不断增大的历史。追求自由并非一种形而上学的力量,也不能用自然规律来解释;它是个体化进程的必然结果,也是文化进步的必然结果。权威主义制度并不能抹煞人追求自由的基本条件,也不能消灭源于这条件的对自由的追求。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Ddddddy
2020-07-01 17:05:18 摘录
比上帝、天意和命运更令希特勒印象深刻的权力是自然。近四百年的历史发展表明,支配自然取代支配人已成为趋势,但希特勒又坚持认为个人可以而且应该统治人,但不能统治自然。我早已引过他的话,即人类的历史不始于驯化动物,而始于统治劣等民族。他嘲笑人能征服自然的观点,取笑那些自认为是自然的征服者的人“惟一的武器就是一个“想法而已”。他说人“并未主宰自然,而是在知道一些自然的规律和秘密的基础上,上升到其他生灵的主人地位,因它们没有这些知识”。①我们又一次看到了同样的思想:自然是我们不得不臣服的伟大权力,我们主宰的只能是生灵。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Ddddddy
2020-07-01 16:41:48 摘录
权威主义性格的本质就是同时具有施虐和受虐冲动。施虐冲动的目的在于拥有和控制另一个人的无限权力,其中多少夹杂着破坏欲;受虐冲动的目的在于把自己完全消解在一个强大权力中,借此分享它的力量与荣耀。施虐和受虐倾向的原因都在于个人无法忍受孤立,需要借共生关系克服这种孤独。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Ddddddy
2020-07-01 16:28:26 摘录
象征旧社会权威的君主及国家的衰落影响了父母的个人权威。由于父母教诲年轻一代要尊敬这些权威,而它们又是那么不堪击,父母的声望与权威也失去了。此外,面对变化了的形势,尤其是通货膨胀,年老的一代困惑不解且愤怒异常,他们适应新形势的能力也较差,年轻一代则比较灵活,很容易适应。因此,年轻一代觉得自己比父辈们优越,并不再把他们和他们的说教当回事。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Ddddddy
2020-07-01 16:16:42 摘录
通货膨胀不但影响了经济,也影响了心理。它使节俭原则和国家权威受到致命一击。如果个人靠多年节衣缩食积攒的钱并非因自己的过失就下子没有了,积蓄还有什么用?如果国家违背了诺言,银行的纸币和公债全都成了一堆废纸,那么还可以再信任谁?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Ddddddy
2020-06-29 17:30:42 摘录
任何政党一旦夺取了国家的权力,都可利用人们害怕孤立和相对薄弱的道德原则的帮助,赢得大部分人民的忠诚。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Ddddddy
2020-06-29 17:20:33 摘录
现代社会里个人自动与他人趋同,这加剧了普通个人的无助感和不安全感。所以,他准备臣服于能为他提供安全并使他摆脱怀疑折磨的新权威。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Ddddddy
2020-06-29 17:19:35 摘录
自我丧失,伪自我取而代之,这把个人置于一种极不安全的状态之中。他备受怀疑的折磨,因为由于自己基本上是他人期望的反映,他便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自己的身份特征。为了克服丧失个性带来的恐惧,他被迫与别人趋同,通过他人连续不断的赞同和认可,寻找自己的身份特征。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点击加载更多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前言
第一章 自由———个D理学问题?
第二章 个人的出现及自由的模棱两可
第三章 宗教改革时代的自由
第四章 现代自由的两个方面
第五章 逃避机制
第六章 纳粹主义心理学
第七章 自由与民主
附录 性格与社会进程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前言
第一章 自由———个D理学问题?
第二章 个人的出现及自由的模棱两可
第三章 宗教改革时代的自由
第四章 现代自由的两个方面
第五章 逃避机制
第六章 纳粹主义心理学
第七章 自由与民主
附录 性格与社会进程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前言
第一章 自由———个D理学问题?
第二章 个人的出现及自由的模棱两可
第三章 宗教改革时代的自由
第四章 现代自由的两个方面
第五章 逃避机制
第六章 纳粹主义心理学
第七章 自由与民主
附录 性格与社会进程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烟幕之一是断言这些问题太复杂了,一般个人根本弄不明白。同时相反的信息又表示许多个人社会生活的基本问题非常简单,简单到实际上每个人都应该能够理解的程度。
为了把这些问题搞得错综复杂,似乎只有‘专家”才能弄明白(实际上,专家也只有在他自己的有限领域内才明白),专家常常故意打击人的自信心,让他们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思考那些真正重要的问题。个人陷人数据的迷宫中,觉得无助,只好傻呆呆地静等专家来告诉他如何做、去向何方。
然而,表达我们思想的权利,只有在我们能够有自己的思想时才有意义。只有内在的心理状况能使我们确立自己的个性时,摆脱外在的权威,获得自由才是永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