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

《乡土中国》由费孝通所著,《乡土中国》不是一个具体社会的描写,而是从具体社会里提炼出的一些概念,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 …… [ 展开全部 ]
  • 作者:费孝通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定价:21
  • ISBN:7010147140
再论文字下乡
  • LUYUN
    2020-07-13 17:09:33 摘录
    不论在空间和时间的格局上,这种乡土社会,在面对面的亲密接触中,在反复地在同一生活定型中生活的人们,并不是愚到字都不认得,而是没有用字来帮助他们在社会中生活的需要。
    如果中国社会乡土性的基层发生了变化,也只有发生了变化之后,文字才能下乡。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UYUN
    2020-07-13 17:07:49 摘录
    在一个每代的生活等于开映同一影片的社会中,历史也是多余的,有的只是“传奇”。都市社会里有新闻;在乡土社会,“新闻”是稀奇古怪、荒诞不经的意思。在都市社会里有名人,乡土社会里是“人怕出名,猪怕壮”。不为人先,不为人后,做人就得循规蹈矩。这种社会用不上常态曲线,而是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一套。
    在这种社会里,语言是足够传递世代间的经验了。当一个人碰着生活上的问题时,他必然能在一个比他年长的人那里问得到解决这问题的有效办法,因为大家在同一环境里,走同一道路,他先走,你后走;后走的所踏的是先走的人的脚印,口口相传,不会有遗漏。哪里用得着文字?时间里没有阻隔,拉得十分紧,全部文化可以在亲子之间传授无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UYUN
    2020-07-13 17:06:40 摘录
    极端的乡土社会是老子所理想的社会,“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不但个人不常抛井离乡,而且每个人住的地方常是他的父母之邦。“生于斯,死于斯”的结果必是世代的黏着。
    历世不移的结果,人不但在熟人中长大,而且在熟悉的地方上生长大,熟悉的地方可以包括极长时间的人和土的混合,祖先们在这地方混熟了,他们的经验也必然就是子孙们所会得到的经验。时间的悠久是从谱系上说的。从每个人可能得到的经验说,却是同一方式的反复重演。同一戏台上演着同一的戏,这个班子里的演员所需要记得的也只有一套戏文。他们个别的经验,就等于世代的经验,经验无须不断积累,只需老是保存。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UYUN
    2020-07-13 17:02:52 摘录
    “记”带有在当前为了将来有用而加以认取的意思,“忆”是为了当前有关而回想到过去经验。事实上,在当前很难预测将来之用,大多是出于当前的需要而追忆过去。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UYUN
    2020-07-13 17:01:52 摘录
    人靠了他的抽象能力和象征体系,不但累积了自己的经验,而且可以累积别人的经验。上边所谓那套传下来的办法,就是社会共同的经验的累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持着的社会共同经验。这样说来,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过去”的投影,而且是整个民族的“过去”的投影。历史对于个人并不是点缀的饰物,而是实用的、不能或缺的生活基础。人不能离开社会生活,就不能不学习文化。文化得靠记忆,不能靠本能,所以人在记忆力上不能不力求发展。我们不但要在个人的今昔之间筑通桥梁,而且在社会的世代之间也得筑通桥梁,不然就没有了文化,也没有了我们现在所能享受的生活。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UYUN
    2020-07-13 17:00:39 摘录
    在一个依本能而活动的动物不会发生时间上阻隔的问题,它的寿命是一连串的“当前”,谁也不能剪断时间,像是一条水,没有刀割的断。但是在人却不然,人的“当前”是整个靠记忆所保留下来的“过去”的累积,如果记忆消失了、遗忘了,我们的时间就可以说是阻隔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苏唯沐
    2018-09-11 20:37:30 摘录
    这样说来,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过去”的投影,而且是整个民族的“过去”的投影。历史对于个人并不是点缀的饰物,而是实用的、不能或缺的生活基础。
    所以不同的民族投射到个人也是不同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