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书架上的神明

名人谈读书: 世上本没有经典,装的人多了,也就有了经典上面这句话过于傲慢,我的意思是:经典之所以是经典,不应该是有多少人赞美过它,而是它真的能帮助你认识当下的世界与自己。 …… [ 展开全部 ]
  • 作者:刘慈欣 刘瑜 吴思
  • 出版社: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
  • 定价:CNY 58.00
  • ISBN:7203090345
“开卷有益”的“益”,本身总免不了功利的目的,而收获却在那直接性的功利目的之外;所谓“之外”,无非是
  • 夏日星
    2018-04-07 14:58:27 摘录
    至于说到一本国人自己所著的书,我想特别强调一下钱穆老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里面有些非常精彩的论述,这种精彩不在历数中国历代政治变迁的过程,而在历数中所透露出的那种悲凉与无奈。秦汉以后,奴隶制度早已推翻,至此再无贵族承袭,只有皇室一家世袭,这是一;在古代中国,皇室与政府是分开的,皇帝是国家的元首,象征此国家之统一,宰相是政府的领袖,负政治上一切实际的责任,但到明太祖洪武十三年,据正史记载,因宰相胡惟庸造反,明太祖吸取了这个教训,从此就废止宰相,倘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只一个皇帝独裁,用来讲明清就可以叫名副其实,这是二;相对于西方世界,中国有制度无宪法,有法制(一个制度有了毛病,就再定一个制度来防治它)无法治(法治随多数人意见而决定,是谓民主),有职责(须尽力践行之道义)无主权(自由意志之权利意识),有士人政权与部族政权间的交替(于是很可能事事出于部族、某特定集团之私心),无贵族政权与军人政权间的更迭(二者不易区分,贵族多为军人,军人掌权便为贵族),有造反(每到政治极端腐败,造反的结果就是换一批人,重修制度)无革命(变法派与革命派在到底什么才是中国革命之对象上争论不休,反倒使宪法、言论等革命性政制建设无法成型,即摆脱不了“不成文法”的惯常模式),此其三;最后,就是因对清朝政权之不满而扩展为对全部历史上的传统政治的不满,进而再表达为对全部历史传统文化的不满,“但若全部传统文化被推翻,一般人对其国家以往传统之一种共尊共信之心也就没有了”,“试问哪里有无历史因袭的政治,无传统沿革的制度,而可以真个建立得起来的?

    于是,我们也就在钱穆老先生这里隐隐看到了一种与黑格尔和托克维尔相似的东西。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