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林徽因传
《林徽因传》不仅仅写出了林徽因的生命历程、心路历程,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从而折射出他们
……
[ 展开全部 ]
所生活的时代的影子,有着很高的认识价值和积极的人生启示。
[ 收起 ]
作者:张清平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定价:45.00元
ISBN:7530647741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四、一花一世界
卡桑
2019-01-17 10:49:23 摘录
“很少有人大胆尝试截取生活的断面,也很少有人剖析自己生活中的种种矛盾,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说到这里,林徽因有些激动。她说话本来就快,一激动语速就更快了:“文学作品最重要的是诚实。诚实比题材的新鲜、结构的完整、文字的流丽更重要。所谓诚实并不是说作者必须实际经历自己作品中所描写的生活而是说,小说的内容郎使完全是虚构的,情感却必须是真实的,必须是作者在情感上能体验得出的情景和人性:许多人在写作中做意选择一些自认为很浪漫、自己却并不了解的生活为表现题材,然后铺张出自己所没有的情感来骗取读者的同情,这样的作品自然会令我们认真的读者感到不耐烦和失望。”林徽因的见解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朱自清说:“也许这与作者的生活经历不丰富有关生活的丰富不丰富,"
林徽因说道,“不在于生活经历的多与少,而在于作者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是否锐利敏捷,在于能多方面体味所见、所昕所遇的种种不同情景,能理会到入在生活中互相的关系与牵连:生活的必然与偶然之中所起的戏剧性的变化更得有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及思想、信仰或哲学。所以说,一个生活丰富的入,并不在于客观地见过若干事物,而在于能主观地激发很复杂、很不同的情感,能同情于人性的许多方面。
所以一个作者,除运用文字的能力学问外,必须是能立在任何生活上面,能在主观与客观之问,感觉和了解之间,理智上进退有余,情感上横溢奔放,记忆与幻想交错相辅,到了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的程度,他的笔下才现出活力真诚,他的作品才会充实伟大,不受题材或文字的影响,而能持久普遍的动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1
次
+1
0
分享
收藏
1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序
林家有女
一、初春的阳光
二、雨雾英伦
三、紫藤花开
四、宾大的钟声
五、欧游踪迹
六、年轻的先生
生命的夏季
一、烟霞西山
二、北总布胡同的足音
三、永远的伤逝
四、一花一世界
五、一叶一菩提
流亡岁月
一、湘黔路上
二、安家龙泉镇
三、在李庄
四、北归清华园
万古人间四月天
一、时间开始了
二、城与墙
三、不息的变幻
四、最后的日子
尾声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序
林家有女
一、初春的阳光
二、雨雾英伦
三、紫藤花开
四、宾大的钟声
五、欧游踪迹
六、年轻的先生
生命的夏季
一、烟霞西山
二、北总布胡同的足音
三、永远的伤逝
四、一花一世界
五、一叶一菩提
流亡岁月
一、湘黔路上
二、安家龙泉镇
三、在李庄
四、北归清华园
万古人间四月天
一、时间开始了
二、城与墙
三、不息的变幻
四、最后的日子
尾声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序
林家有女
一、初春的阳光
二、雨雾英伦
三、紫藤花开
四、宾大的钟声
五、欧游踪迹
六、年轻的先生
生命的夏季
一、烟霞西山
二、北总布胡同的足音
三、永远的伤逝
四、一花一世界
五、一叶一菩提
流亡岁月
一、湘黔路上
二、安家龙泉镇
三、在李庄
四、北归清华园
万古人间四月天
一、时间开始了
二、城与墙
三、不息的变幻
四、最后的日子
尾声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说到这里,林徽因有些激动。她说话本来就快,一激动语速就更快了:“文学作品最重要的是诚实。诚实比题材的新鲜、结构的完整、文字的流丽更重要。所谓诚实并不是说作者必须实际经历自己作品中所描写的生活而是说,小说的内容郎使完全是虚构的,情感却必须是真实的,必须是作者在情感上能体验得出的情景和人性:许多人在写作中做意选择一些自认为很浪漫、自己却并不了解的生活为表现题材,然后铺张出自己所没有的情感来骗取读者的同情,这样的作品自然会令我们认真的读者感到不耐烦和失望。”林徽因的见解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朱自清说:“也许这与作者的生活经历不丰富有关生活的丰富不丰富,"
林徽因说道,“不在于生活经历的多与少,而在于作者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是否锐利敏捷,在于能多方面体味所见、所昕所遇的种种不同情景,能理会到入在生活中互相的关系与牵连:生活的必然与偶然之中所起的戏剧性的变化更得有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及思想、信仰或哲学。所以说,一个生活丰富的入,并不在于客观地见过若干事物,而在于能主观地激发很复杂、很不同的情感,能同情于人性的许多方面。
所以一个作者,除运用文字的能力学问外,必须是能立在任何生活上面,能在主观与客观之问,感觉和了解之间,理智上进退有余,情感上横溢奔放,记忆与幻想交错相辅,到了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的程度,他的笔下才现出活力真诚,他的作品才会充实伟大,不受题材或文字的影响,而能持久普遍的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