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奇人

《俗世奇人(修订版)》由19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带有“三言两拍”笔意,作品的风格也接近古典传奇色彩,取话本文学旨趣。书中所讲之事,又多以清末民初 …… [ 展开全部 ]
  • 作者:冯骥才
  •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 定价:18.00元
  • ISBN:7506344793
好嘴杨巴 第伍拾柒页
  • 冯乐之
    2018-03-26 18:22:42 摘录
    般茶汤是把秫米面沏好后,捏一撮芝麻撒在浮头这样做香味只在表面,愈喝愈没味丿儿。杨七自有高招,他先盛半碗秫米面,便撒上一次芝麻,再盛半碗秫米面,沏好后又撒一次芝麻。这样一直喝到见了碗底都有香味。
    我从这段话知道了好嘴杨巴是如何搞茶的。我从这一段话感觉出好嘴杨巴非常的厉害因为我从这样一直喝到见了底都有香味感觉出来的。因为啊别人只在表面撒一点芝麻这不加了,吃到最后越来越没味儿,而好嘴杨巴每搞一层就加一层芝麻。吃到最后,一直都有香味。所以我认为好嘴杨巴非常厉害。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吕子扬
    2017-12-29 22:07:48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吕子扬
    2017-12-29 22:06:17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吕子扬
    2017-12-29 22:04:50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吕子扬
    2017-12-29 22:03:41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吕子扬
    2017-12-29 22:02:15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刘天煜
    2017-12-16 15:40:39 摘录
    杨巴很聪明,他巧妙的化解了矛盾,让中堂大人息怒,化解了危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邵思源邵思泉
    2017-12-04 21:21:32 摘录
    津门胜地,能人如林,此间出了两位卖茶汤的高手于,把
    种稀松平常的街头小吃,得远近闻名。这二位,一位胖黑敦厚,名叫杨士一位细白
    精朗,人称杨八。杨七杨八好赛哥俩,其实却无亲无故,不过他俩的爹都姓杨罢了。杨八本名杨巴,由于“巴”与
    音同,杨巴的年岁长相又比杨七小人们便把他当心杨士的兄弟。不过要说他俩的配合,好比左右手,又非亲兄弟可比。杨七手艺高,只管
    制作;杨巴口才好,专管
    场照应,虽然里里外外只这
    两人,既是老板又是伙计,闹
    得却比大买卖还红火
    扬七的手艺好,关键靠
    两天绝活。
    津门圣地出了好多能人来,比如卖茶的氧气氧吧,他们配合起来就是无敌小啦,因为羊犀首一家,而他不吆喝,埋头苦干,阿洋把雀口才好,功夫不怎么样?这两人加起来不就是天下无敌的吗?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王瀚景
    2017-11-26 18:48:48 摘录
    这两段让我感受到杨巴有一副好嘴,因为文中说唐若说这是芝麻,不是脏东西,不等于骂中唐大人。孤陋寡闻,没有见识嘛,躺若不加解释,不又等于承认给中堂大人吃脏东西。这让我知道以后做题的时候也要向杨巴这样不能死挨死板。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赵嘉一
    2017-11-19 16:33:01 摘录
    李中堂正要尝尝这津门名品,手指尖将碰碗边,目光
    落碗中,眉头忽地一皱,面上顿起阴云,猛然甩手,
    “啪”地将一碗茶汤打落在地,碎瓷乱飞,茶汤泼了地,还冒着热气儿。在场众官员吓蒙了,杨七和杨巴慌忙跪下,谁也不知中堂大人为嘛犯怒。
    这段话描写了李鸿章看到茶汤里的芝麻后的动作,我从"他眉头忽地一皱,面上顿起阴云"看出他很生气,所以我觉得描写得很传神。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赵嘉一
    2017-11-19 16:21:41 摘录
    一般茶汤是把秫米面沏好后,捏一撮芝麻撒在浮头这样做香味只在表面,愈喝愈没味儿。杨七自有高招,他先盛半碗秫米面,便撒上一次芝麻,再盛半碗秫米面,沏好后又撒一次芝麻。这样一直喝到见了碗底都有香味。
    这段话细致地描写了杨七煮茶汤的过程,我从"沏,捏,撒,盛,又撒"这一系列动作描写中看出他厨艺高超,所以我觉得他技术很高超!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张博彦
    2017-11-17 21:36:31 摘录
    我感受到杨巴很聪明。我是从“一眼看出错把芝麻当脏土”看出来的。所以我认为杨巴很聪明。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范惠博
    2017-11-16 23:01:36 摘录
    当官的一个比一个糊涂,这就透出杨巴的明白。他眨眨眼,立时猜到中堂大人以前没喝过茶汤,不知道撒在浮头的碎芝麻是嘛东西,一准当成不小心掉上去的脏土,要不哪会有这大的火气?可这样,难题就来了倘若说这是芝麻,不是脏东西,不等于骂中堂大人孤陋寡闻,没有见识吗?倘若不加解释,不又等于承认给中堂大人吃脏东西?说不说,都是要挨一顿臭揍,然后砸饭碗子。而眼下顶要紧的,是不能叫李中堂开口说那是脏东西。大人说话,不能改口。必须赶紧想辙,抢在前头说。
    李中堂原来没有喝过茶汤,不知道他说的脏东西是芝麻。可以看出他很不识货。他连压碎的芝麻和脏东西都分不清。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谈星宇
    2017-11-16 21:33:37 摘录
    "倘若说这是芝麻,不是脏东西,不等于骂中堂大人孤陋寡闻,没有见识吗?倘若不加解释,不又等于承认给中堂大人吃脏东西?说不说,都是要有挨一顿臭揍,然后砸饭碗子,而眼下顶要紧的,是不能叫李中堂开口说那是脏东西。大人说话,不能改口。必须赶紧想辙,抢在前面说。
    杨巴的脑筋飞快地一转两转三转,主意来了"
    我从"一转两转三转"、"必须抢在前头说"知道杨巴不但机灵,还工于心计。因为一个人能在几秒内明白要抢在前面说,所以我觉得杨巴工于心计。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张博彦
    2017-11-16 19:04:02 摘录
    我感受到了杨巴有一张好嘴。我是从“当官的一个比一个糊涂,这就透出杨巴的明白”中看出来的。所有人都不明白,只有杨巴明白。所以我认为杨巴有一张好嘴。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