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电影 (全彩插图第12版)

全球畅销40余年,历经12次修订的电影入门书 著名学者焦雄屏潜心增修校译, 中文世界新版首发! 精编精校,高度还原版式重排,全彩精装版! ................ …… [ 展开全部 ]
  • 作者:[美] 路易斯·贾内梯
  •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 定价:280.00元
  • ISBN:7550270201
第二章 场面调度
  • Jarhield
    2021-01-01 11:11:23 摘录
    摄影机拍摄人或物一共有五种基本方位,从心理学上看,每种方位都代表了不同的隐喻:(1)完全正面( full front)面对摄影机;(2)四分之一侧面( quarter turn);(3)侧面( profile)人物注视右方或左方(4)四分之三侧面(the -quarter Iurt)(5)背对摄影机( back to camera)。如果观众认同摄影机的镜头,那么演员的位置和摄影机的关系就决定了我们的反应。如果能见到演员的脸,观众会觉得亲密;反之,则感觉神秘。
    完全正面的方位是最亲近的一人物面对我们,邀请我们参与他的一切。大部分导演常用四分之一侧面的位置。侧面则较疏离,人物并不知道他被观察。四分之三侧面的位置更疏离。通常用来表示人物的不友善及反社会的情感,人物的背有部分对着我们,拒绝我们的关心。当人物完全背对摄影机时,我们只能猜测发生了什么事,这种位置常代表人物与这个世界的疏离,它也用来表达隐匿而神秘的气氛。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坏脾气小白
    2018-03-13 11:54:16 摘录
    摄影机离被摄物愈远,我们观众的态度就愈中立。尤其是公众距离,总会引起某种疏离感。相反的,越接近一个角色,情绪感染力越不同。
    卓别林著名的格言就是:“喜剧用远景,悲剧用特写。”
    比如我们过分接近一个动作,像一个人踩到香蕉皮,如
    果是近景,我们会关心他的安全,不会觉得好笑;但若距离很远,就显得滑稽嬉闹了。
    卓别林是个中高手,当他用远景时,我们会为他的古灵精怪和荒谬处境大笑;但是当他突然切进特写凸显情绪时,我们会发现好玩的地方不再可笑,因为我们忽然认同了他的情感。
    卓别林的电影里我最喜欢「城市之光」。一文不名流浪汉爱上了贫穷眼盲的卖花女,他骗她说自己是百万富翁,能治好她的眼睛。为了这个承诺,流浪汉拼命筹钱,做苦力,打拳击,最后钱攒够了,人也锒铛入狱了。电影的最后,出狱后落魄潦倒的他经过她的花店,重见光明的她是那样光彩夺目,可是看得见世界,却再也认不出他。她要等待的,是一个年少多金的富翁,不是眼前这个笑容羞怯的穷光蛋。好心的她递给他一个硬币,却触碰到他的手,这只手有熟悉的温度,那个在无边无际黑暗中给她温暖抚慰的温度。她呆呆的看着他,说:你? 接下来的对白是我喜欢的,流浪汉轻轻问:你现在看得见了?她凝视着他的脸回答:是的,我现在看得见了。 电影给了一连串的特写,流浪汉的不安,尴尬,患得患失,他咬着手指,眼神里交织着为她开心的欣慰和谎言揭穿的羞愧,爱恋的甜蜜和自惭形秽的忧伤。卓别林贡献了电影史上最感染人的情绪表演。 电影在这里戛然而止。 她会接受现实和期待的反差吗? 黑暗中勾勒的那个光彩夺目的人,能和面前这个矮小落魄的家伙合二为一吗? 卓别林没有告诉我们。 城市之光,爱情是照亮黑暗城市的光芒。 善良也是。 你看见了吗?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坏脾气小白
    2018-03-13 11:12:35 摘录
    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Edvward tHall)在他的著作《隐藏的维度》及《无声的语言》中将人类使用距离的关系分为四种:
    (1)亲密的( intimate),(2)个人的( personal),(3)
    社会的( social),(4)公众的( public)
    霍尔以距人的皮肤46厘米左右远称之为“亲密距离”,这种距离有人与人间身体的爱、安慰和温柔关系。这个距离若被陌生人侵入,则会引起怀疑或敌意的反应。在许多文化里,亲密距离关系若在公众场合表现,会被认为失仪而粗鲁。
    “个人距离”大概是46厘米至1.2米的距离(约手臂长)。个人彼此间碰触得到,较适合朋友与相识之人,却不似爱人或家人那般亲密。这种距离保持了隐私权,却不像亲密距离那样排斥他人。
    “社会距离”约为1.2米至3.6米。这通常是非私人间的公事距离,或是社交场合的距离,正式而友善,多半是三人以上的场合。如果两个人的场合保持这种距离就很不礼貌,这种行为也表示冷淡。
    “公众距离”则是36米至7.6米或更远的距离。这个范围疏远而正式,若在其间呈现个人情绪,会被视为无礼。重要的公众人物通常会在公众距离出现,因为其空间涵盖较广,手势及嗓音都须夸大以利清楚表达。
    大部分人的距离关系都是直觉的,如果有陌生人站在离我们46厘米的地方,我们通常不会觉得:“这家伙侵犯我的亲密空间。”除非我们好斗成性,要不然都会走开。当然,社会因素也支配距离观念。比如在很挤的地铁里,每个人都在亲密距离之内,但彼此的态度却是“公众的”,身体有接触,却互不交谈。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