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故事

本书是著名作家唐诺关于阅读的思考与探讨的散文集结。书中十四篇文章涉及书与人的阅读的各个方面——阅读的困惑、时间、开始、代价、方式、等等,试图“劝诱人阅读”,并帮人解决一个 …… [ 展开全部 ]
  • 作者:唐诺
  • 出版社: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 定价:39.00元
  • ISBN:720810557X
0.书与册/一间本雅明的、不整理的房间
  • 季浅阑
    2020-12-07 17:44:55 摘录
    阅读很难干净地画上句点,它总是进行中、运动中,方方正正的固体书籍方便收拾安放,但书籍一旦变易成流体性的阅读时,我们的书架就不易存放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季浅阑
    2020-12-07 17:33:07 摘录
    人世间,大概并不存在一种无穷尽、可无限提领的绝对自由,我们的有效自由,通常相对于限制,因着我们对限制的领会而得以掌握,因着我们对限制的料理而争得,这里限制,限制之外就是自由。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季浅阑
    2020-12-07 17:29:59 摘录
    一般而言,我们的书房在整理与不整理、秩序与随机的光谱中间,就像我们人的本性,总有寻求秩序的渴望,却同时对秩序的不耐和不适,也想挣脱和超越。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季浅阑
    2020-12-07 17:24:50 摘录
    然而,从现实界的实用一面来看,我们却再清楚不过看到另一道完全逆向的发展轨迹,分类秩序随着社会负荷的持续加重(人口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升要求云云),社会组织的相应日趋庞大而固着下来且不断进行再分割,壁垒森严到仿佛成为“准自然”。这里,不仅仅是我们置身其中(先你存在,而且在你死后还存在)往往习焉不察的问题而已,即使你时时警觉,但你抗拒的这个庞然大物,一方面它手握极其严酷的奖惩机制,你不把自己纳入此一秩序之中,把自身“多余”的部分毅然削去好乖乖扮演一个“有用”的人,你极可能连一已的存活都成问题,那个不整理书房、不到五十岁就自杀死去的本雅明一生便是个悲伤的实例。另一方面,森严分割之后的个别领域,又各自深向发展自成封闭性的天地,有外人难能窥知的一套专业游戏规则、语言符号和经验细节,像日本最后的世界级数学天才冈洁感慨地断言,往后数学原理的再发现已几乎不可能了,因为“桥太远了”,人光是要弄懂数千年来如山堆叠的数学成果,熟练地掌握其语言符号,进而看清楚其边界,得有两个不可缺的要件,一是天才长寿,冈洁说,这两样很幸运我都有,但也就只能走到这里而已。
    (它早已是某种巨大无匹的“现实”,而且是在不断扩张中的现实。)
    每一个真正诚实认真的心灵都承认,这几乎是难以对抗的,遑论撼动或消灭。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季浅阑
    2020-12-07 17:23:31 摘录
    不进行世界革命,我们于是就得分割自己,牺牲一定比例的自己,去安抚那个秩序大神。历史里绝大多数的人都这么做,米开朗基罗不见得喜欢教会交代他的每一幅累人壁画,莫扎特得应付宫廷宴会的乐曲舞曲,加西亚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犹是几幅心中的画面的很长一段时日里,做过一堆情非作得已乃至于邋遢的琐事,一度还四下推销百科全书,不见得比你我随兴自由——而这些人,都曾经某种程度地改变了这个看来麻木不仁的无趣世界,人类历史也的确在这样半妥协半决志的讨价还价中跌跌撞撞前进,不必然非赌那种全有全无的绝望一击不可。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季浅阑
    2020-12-07 17:22:45 摘录
    我是讲真的,尽管我很喜欢本雅明不分类整理书的动人论述,但我个人其实非常欣羡那些又能读好书又能长期维持书房书架整齐有序的心思清醒安定之人。我说清醒,是因为他们在反复进出书的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似乎那么收放自如;说安定,是因为他们好像总能井然有序地一本书念完再念下一本,而且极有余裕地在每天临睡前结束一本书好将它归还书架的从来之处。
    阅读很难干净地画上句点,它总是进行中、运动中,方方正正的固体书籍方便收拾安放,但书籍一旦变易成流体性的阅读时,我们的书架就不易存放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季浅阑
    2020-12-07 17:22:01 摘录
    人类一些最动人的发见,常常便从神经质的小题大做出来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季浅阑
    2020-12-07 17:21:22 摘录
    你看,楷字的“书”像不像一摞横放叠起的书呢?“册”字则是直立陈列的,像书架上乖乖排好的书。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季浅阑
    2020-12-07 17:20:48 摘录
    有趣的是,从普遍的制造流程来看,“书”先于“册”,有制作的“书”才能有阅读的“册”,然而,从个别人的一生实践行为来看,“册却往往先于“书”,我们得从“册”中贪婪学习并将别人辛劳所得的思维战果据为已有,到某一个特殊时刻,如蓄积的水漫过堤岸,奋而提起毛笔沾好墨汁,大书特书—“书”与“册”的这个吊诡先后顺序,我们把镜头拉远来看,图像就清楚地呈现出来,它是个链子状的构造,你的“册”接榫了前个人的“书”,你的“书”又串连了后个人的“册”,由此绵绵地贯穿了过去现在和未来。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季浅阑
    2020-12-07 17:20:19 摘录
    竹子曾经是上千年时间里中国最聪明的植物,是智慧的守护神,严重参与过最重要的智慧铸造和传布大事,尽管现在它又静静复归成最原初那种修长、细弱、清凉、碧翠如烟的漂亮模样。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