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
《三国演义》对诸葛亮太多夸张杜撰,草船借箭、空城计等戏剧化的奇谋更是子虚乌有,民间传说则给诸葛亮附上了一层出神入化的神秘色彩;千百年来,真实的诸葛亮就被掩埋在那些神奇的传
……
[ 展开全部 ]
说与故事当中。 本书将为您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真情实感的诸葛亮。 6岁时,诸葛亮失去父母。14岁时,他领全家南迁,一路谋划躲过兵乱和仇杀。20岁时,他被公认为“卧龙”,却安于耕读不谋仕途。26岁时,对三次来访的刘备,诸葛亮微笑着讲了356个字,天下大势便如拨云见日。刘备集团此后三十年的发展战略,就此奠定。 出山后便逢曹军压境,危难中诸葛亮孤身渡江,巧妙激将孙权抗曹,这才有了赤壁大胜。当东吴还在庆功,诸葛亮已定计拿下了最大战果——荆州四郡。得诸葛亮后不到一年,刘备便从绝境中崛起。 43岁后,诸葛亮独掌军政大权,从此开启了蜀汉十年的强盛期:内用法家富国强兵,外领大军南征北伐,打得曹丕一度考虑迁都。直到54岁五丈原临终前,诸葛亮还将军政和人事,一一嘱咐妥当,并定下退敌之策。死后留下千古名篇《诫子书》和《出师表》。
[ 收起 ]
作者:若虚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定价:36.00
ISBN:7539966246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第二十九章:卧龙一语点醒常败将军 /308
空谷幽兰~
2018-10-14 13:25:17 摘录
“自董卓以来,天下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而数年征战不休,豪杰互为兼并吞没,各方势力或没或滋,天下割据渐归几家所有。”
他轻抬手一比:“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曹操遂能克袁绍,以弱为强者,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日渐壮大,北方不日将一统于曹。此诚不可与争锋!”
“北方局势已定,犹剩南方诸强林立,江东孙权,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江南之地,东为孙吴,中有荆州,西则为益州,而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士,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不擅治国,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兼之张鲁在北,掣肘间祸乱迭生。而汉中千里,南据蜀地,北临三辅,俯瞰关东,将军诚可以谋此两地乎?
“将军乃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若天下有变,”诸葛亮一口气不停地说完,却在这里稍稍停顿,清澈的眼睛里燃烧着明亮的火焰,又放缓了语气,而字音铿锵有力,“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序言 洗掉诸葛亮脸上的油彩 马伯庸 /I
卷一 初通谋略 /1
卷首 /3
第一章:泰山郡顽童诸葛亮 /6
第二章:夜观星象,诸葛叔侄说天道 /18
第三章:入洛阳,落魄刘备乱世觅功业 /27
第四章:幼年丧父,遭人生突变 /35
第五章:英雄相惜,曹操、刘备各奔前程 /49
第六章:对弈学权变 /60
第七章:治世用道德,乱世用谋略 /67
卷尾 /76
卷二 避祸悟道 /79
卷首 /81
第八章:青州军屠城,诸葛家再逢兵祸 /83
第九章:战乱中初学兵法 /91
第十章:避刀兵,诸葛亮离乡赴扬州 /101
第十一章:旁观曹、刘交锋,体悟用兵之道 /112
第十二章:误投袁术,诸葛一家陷险境 /124
第十三章:历经惨祸,少年诸葛亮立志致太平 /132
第十四章:奉迎天子,曹操擅权 /137
第十五章:逢恶敌,少年郎临危受命 /144
第十六章:使计谋领全家脱离虎口 /151
第十七章:隐忍待时,刘备委身事曹操 /157
卷尾 /163
卷三 龙卧襄阳 /169
卷首 /171
第十八章:入学舍,舌战士子露头角 /174
第十九章:对弈巧胜襄阳大儒,声名鹊起 /185
第二十章:莫逆之交,与徐庶互诉平生之志 /202
第二十一章:六年离散,诸葛兄弟他乡终相逢 /215
第二十二章:草庐论辩,诸葛亮评官渡之战 /225
第二十三章:品论刘备,暗露辅佐之心 /237
第二十四章:两情相悦,巧遇红颜知己 /246
第二十五章:巧解难局,诸葛亮智得佳人心 /259
第二十六章:隆中卧龙,待时而起 /270
卷尾 /279
卷四 贤才择主 /283
卷首 /285
第二十七章:融各家之长,诸葛亮论诸子利弊 /287
第二十八章:兄弟阋墙,荆州政局显乱象 /297
第二十九章:卧龙一语点醒常败将军 /308
第三十章:英雄、时势孰更重?诸葛亮强辩胜庞统 /320
第三十一章:身陷夺嫡阴谋,刘备遇险 /337
卷尾 /347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序言 洗掉诸葛亮脸上的油彩 马伯庸 /I
卷一 初通谋略 /1
卷首 /3
第一章:泰山郡顽童诸葛亮 /6
第二章:夜观星象,诸葛叔侄说天道 /18
第三章:入洛阳,落魄刘备乱世觅功业 /27
第四章:幼年丧父,遭人生突变 /35
第五章:英雄相惜,曹操、刘备各奔前程 /49
第六章:对弈学权变 /60
第七章:治世用道德,乱世用谋略 /67
卷尾 /76
卷二 避祸悟道 /79
卷首 /81
第八章:青州军屠城,诸葛家再逢兵祸 /83
第九章:战乱中初学兵法 /91
第十章:避刀兵,诸葛亮离乡赴扬州 /101
第十一章:旁观曹、刘交锋,体悟用兵之道 /112
第十二章:误投袁术,诸葛一家陷险境 /124
第十三章:历经惨祸,少年诸葛亮立志致太平 /132
第十四章:奉迎天子,曹操擅权 /137
第十五章:逢恶敌,少年郎临危受命 /144
第十六章:使计谋领全家脱离虎口 /151
第十七章:隐忍待时,刘备委身事曹操 /157
卷尾 /163
卷三 龙卧襄阳 /169
卷首 /171
第十八章:入学舍,舌战士子露头角 /174
第十九章:对弈巧胜襄阳大儒,声名鹊起 /185
第二十章:莫逆之交,与徐庶互诉平生之志 /202
第二十一章:六年离散,诸葛兄弟他乡终相逢 /215
第二十二章:草庐论辩,诸葛亮评官渡之战 /225
第二十三章:品论刘备,暗露辅佐之心 /237
第二十四章:两情相悦,巧遇红颜知己 /246
第二十五章:巧解难局,诸葛亮智得佳人心 /259
第二十六章:隆中卧龙,待时而起 /270
卷尾 /279
卷四 贤才择主 /283
卷首 /285
第二十七章:融各家之长,诸葛亮论诸子利弊 /287
第二十八章:兄弟阋墙,荆州政局显乱象 /297
第二十九章:卧龙一语点醒常败将军 /308
第三十章:英雄、时势孰更重?诸葛亮强辩胜庞统 /320
第三十一章:身陷夺嫡阴谋,刘备遇险 /337
卷尾 /347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序言 洗掉诸葛亮脸上的油彩 马伯庸 /I
卷一 初通谋略 /1
卷首 /3
第一章:泰山郡顽童诸葛亮 /6
第二章:夜观星象,诸葛叔侄说天道 /18
第三章:入洛阳,落魄刘备乱世觅功业 /27
第四章:幼年丧父,遭人生突变 /35
第五章:英雄相惜,曹操、刘备各奔前程 /49
第六章:对弈学权变 /60
第七章:治世用道德,乱世用谋略 /67
卷尾 /76
卷二 避祸悟道 /79
卷首 /81
第八章:青州军屠城,诸葛家再逢兵祸 /83
第九章:战乱中初学兵法 /91
第十章:避刀兵,诸葛亮离乡赴扬州 /101
第十一章:旁观曹、刘交锋,体悟用兵之道 /112
第十二章:误投袁术,诸葛一家陷险境 /124
第十三章:历经惨祸,少年诸葛亮立志致太平 /132
第十四章:奉迎天子,曹操擅权 /137
第十五章:逢恶敌,少年郎临危受命 /144
第十六章:使计谋领全家脱离虎口 /151
第十七章:隐忍待时,刘备委身事曹操 /157
卷尾 /163
卷三 龙卧襄阳 /169
卷首 /171
第十八章:入学舍,舌战士子露头角 /174
第十九章:对弈巧胜襄阳大儒,声名鹊起 /185
第二十章:莫逆之交,与徐庶互诉平生之志 /202
第二十一章:六年离散,诸葛兄弟他乡终相逢 /215
第二十二章:草庐论辩,诸葛亮评官渡之战 /225
第二十三章:品论刘备,暗露辅佐之心 /237
第二十四章:两情相悦,巧遇红颜知己 /246
第二十五章:巧解难局,诸葛亮智得佳人心 /259
第二十六章:隆中卧龙,待时而起 /270
卷尾 /279
卷四 贤才择主 /283
卷首 /285
第二十七章:融各家之长,诸葛亮论诸子利弊 /287
第二十八章:兄弟阋墙,荆州政局显乱象 /297
第二十九章:卧龙一语点醒常败将军 /308
第三十章:英雄、时势孰更重?诸葛亮强辩胜庞统 /320
第三十一章:身陷夺嫡阴谋,刘备遇险 /337
卷尾 /347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他轻抬手一比:“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曹操遂能克袁绍,以弱为强者,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日渐壮大,北方不日将一统于曹。此诚不可与争锋!”
“北方局势已定,犹剩南方诸强林立,江东孙权,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江南之地,东为孙吴,中有荆州,西则为益州,而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士,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不擅治国,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兼之张鲁在北,掣肘间祸乱迭生。而汉中千里,南据蜀地,北临三辅,俯瞰关东,将军诚可以谋此两地乎?
“将军乃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若天下有变,”诸葛亮一口气不停地说完,却在这里稍稍停顿,清澈的眼睛里燃烧着明亮的火焰,又放缓了语气,而字音铿锵有力,“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