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三国演义》对诸葛亮太多夸张杜撰,草船借箭、空城计等戏剧化的奇谋更是子虚乌有,民间传说则给诸葛亮附上了一层出神入化的神秘色彩;千百年来,真实的诸葛亮就被掩埋在那些神奇的传
……
[ 展开全部 ]
说与故事当中。 本书将为您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真情实感的诸葛亮。 6岁时,诸葛亮失去父母。14岁时,他领全家南迁,一路谋划躲过兵乱和仇杀。20岁时,他被公认为“卧龙”,却安于耕读不谋仕途。26岁时,对三次来访的刘备,诸葛亮微笑着讲了356个字,天下大势便如拨云见日。刘备集团此后三十年的发展战略,就此奠定。 出山后便逢曹军压境,危难中诸葛亮孤身渡江,巧妙激将孙权抗曹,这才有了赤壁大胜。当东吴还在庆功,诸葛亮已定计拿下了最大战果——荆州四郡。得诸葛亮后不到一年,刘备便从绝境中崛起。 43岁后,诸葛亮独掌军政大权,从此开启了蜀汉十年的强盛期:内用法家富国强兵,外领大军南征北伐,打得曹丕一度考虑迁都。直到54岁五丈原临终前,诸葛亮还将军政和人事,一一嘱咐妥当,并定下退敌之策。死后留下千古名篇《诫子书》和《出师表》。
[ 收起 ]
作者:若虚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定价:36.00
ISBN:9787539966243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查看所有书摘
按目录显示书摘
candy wu
2019-03-02 23:16:48 摘录
赵直陡然生出恻然,可他觉得自己的情绪很可笑,像诸葛亮这样骄傲的男人,是不需要别人对他同情的。他自负参透天机,对生死之事看得很淡,可在这个男人的死亡面前,所有的超脱竟然溃不成军。
诸葛亮点点头:“这里面有给瞻儿的信,你交给他,告诉他,勿存虚妄,勿生恶念,信中所书他此刻或是不能体会,将来他长大了,自然会明白。”
诸葛亮幽淡地一声叹息:“生前身后,万般皆空,何必多说。”
诸葛亮把生死看得太透彻,前生辛劳,死后灭寂,后世人怎么评价,如何断言,都非关己事,黄土下埋葬的不是他,只是一个死去的躯壳,让那躯壳去承受千秋功罪,再无喜怒怖憎。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candy wu
2019-03-02 23:14:58 摘录
诸葛亮摁住他的肩,将他的话按捺下去:“听我说,先生知道你舍不得先生,先生又何尝想离开你,古往今来,无论寻常百姓,还是帝王将相,谁不贪恋长生,奢求不老,到头来,依旧是难逃一死。人生一世,经历过,艰难过,快慰过,便已足够。来时,既是轰轰烈烈,去时,也当坦然。”
诸葛亮被他批评,却并不生气,仍是温煦地说:“亮何不知,但文长骁勇,威公良辅,都是季汉重臣。亮护的不是人,而是他们的才,取其长掩其短,方为用人之道!”
他盯着姜维的眼睛,一字字极是认真地说,“伯约,你虽然才干雅量,谋阵得法,却少了机权应变。若你能学到文伟之宽济敏惠,公琰之温煦公正,兼此二人长处,纵然立于喧嚣之中,何能被尘垢而丧身名?”
“记得吧,对己求全责备,对人宽容待下,我们做不到事事完备,却可以让自己问心无愧!”
“我在想,先帝当年强留我在你身边,他到底意欲何为。你堂堂一国之相,要我一个小小占梦师有何用,除了为你坑蒙拐骗,能做什么?我能做的事,你找其他人,也一样能做。”
“我知道,那是先帝的良苦用心哪,”诸葛亮静静地说,“先帝是何等睿智超拔,他岂能行无谓之事言无谓之语。他是想找一个人,一个能在我身边时时警醒的人,不要执于事而疏于理,不要困于旧而忽于新,有所变通方能适于势。只是,先帝当年不能违逆天命,我也不能,便是你赵元公,也不能。”
赵直倏地仰起头,不再躲避地凝视着诸葛亮:“你为什么任何事都想得如此透彻,你既知天命难违,却还要逆天而行,何苦呢?”
“天命难违,但亮从不信天命。”
“那你信什么?”
“信自己。”诸葛亮的声音变得富有力量,眼睛里的浮翳散开了,透亮得像清水。
为大将者,当有大度之怀,因小事而横于心,则大事无成。
“北辰之星。”
哦,北辰之星,居于中央,众星拱之,仿佛君子之德,不偏不倚,坦坦荡荡。那样的君子风范,是他毕生的志向,做一个胸怀天下的君子,为国为民,忧怀济世,一生执着以往,也当死而无憾。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1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candy wu
2019-03-02 23:11:22 摘录
那个风神俊秀、白衣羽扇的军师再也找不回来了,世上唯剩下这个衰残了容颜的汉丞相,他把一个国家背在身上,呕心沥血地攀登一座山峰,山很高,负担很重,帮手却很少。很多时候,只有他一个人在凄风四起的路途上艰难行进。
没有人知道他什么时候能登上顶峰,亦没有人知道他还能攀登多久,只是一路行来,同行的伙伴越来越少,山道越来越难行,前景越来越渺茫。
上天还能给他多少时间,当他的生命已如飞瀑直下,他还能坚守多久?
诸葛亮捋了捋妻子的头发,紧紧地握住她的手:“今生,委屈你们了。”
“你知道就好!”黄月英流着泪笑道。
诸葛亮半认真半调侃地说:“若有下辈子,别来找诸葛亮,让他自生自灭。”
黄月英抹着泪一笑:“好,可是你说的,那我当真不来寻你,”她轻轻地叹息着,依依地说,“就怕到底舍不得,又来寻你……”
诸葛亮轻淡地笑笑:“那我就不做诸葛亮,我们做一对寻常夫妻,在隆中住一辈子,躬耕、读书,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不问世事,不求闻达。”
他原来对拥有她已不抱奢望了,他不能娶她,更不能占有她,他早知他们无缘,眷属不成,身份暌违,两小无猜的亲密也成过往。他被关在深宫中,做一个好看的摆设,若是一年能见她一面,那便是绝大的满足了。他再不敢于她有丝毫非分之念,只想她能随心所欲,所以她要拜入玄门,他赐给她道观。他纵然不能与她偕老,可她在他的荫庇下平安一生,便好似他拥有她一般。他知道她在那儿,一个人,仿佛为他守候,尽管这念头很可笑,却足够让他怀揣着悲伤的快乐很多年。
可上天连这点可笑的痴想也要攫取,真是太残忍了,他到底做错了什么,他想要的总是得不到,他得到的又不是他想要的。命运就是一锅难吃的杂烩,调料菜肴本来鲜美,下锅时却全都放错了顺序。
赵直不吭声了,他暗自看着诸葛亮,诸葛亮一直维系着优美的微笑,那笑容像溺死人的一池幽湖,多看一眼,便会被陷进去。
真是个绝代风华的男人,纵算他老了衰弱了,正在末日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可那骨子里的慑人气度却始终剔不掉。他便是坐着不动,那夺目的风仪也在无形中焕发出来,也许他便是死了,也会让千万人刻骨思念。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candy wu
2019-03-02 23:09:13 摘录
一个人若太冷静,太理智,他便会很少犯错,可一个不犯错的人太可怕,一个人一旦无懈可击,他其实就是强大到足以摧毁一切。
刘禅吁了一口气,眺望着窗上白蒙蒙的光,仿佛一管未濡墨的毛笔,他用回忆的口吻说:“先帝好交朋友,一生挚友无数,世人皆称先帝能得人效死力,相父……”他失神地停了一下,“相父却没有朋友,他与人相处总是秉持公心,若是处置公事,即使与亲人相待也一定会无私面。朕知道,他不是没有朋友,而是他不以私情断公务……一个人与天下人不做狎昵之交,反而天下人都是他的朋友,因为,”他落寞地笑了一声,“他不存私欲交友,也就没有敌人。”
南欸破涕为笑,她发痴地凝视着他,受着他柔软的抚摸,头一回那么深那么专注地与他的目光纠缠。她有多爱他啊,纵算他与她远隔天涯,纵算他的心里并没有太多空间留给她,她也全然不在乎。在每个欢喜的瞬间,在每个悲伤的刹那,她都不能忘记他,他一直在她心里最柔软最温情的地方常驻,没有什么能让她割舍掉对他的想念,最决裂的死亡也不能。
骄傲的司马懿可以为了一个目标忍辱负重,几十年如一日地默默等待时机,但就是不能容忍自己输给诸葛亮,因为只有诸葛亮才是这世上唯一可以和他不分轩轾的对手。
一个强者,只有在遇见另一个强者的时候,才能激发内心中疯狂的求胜欲望。然而一旦失败,便是毁灭性的打击。
这一点,司马懿到现在才明白过来,可是等他明白了,又更加害怕。
不过,如果没了诸葛亮这个对手,他也许便成了遗世独立的绝顶高手,登临高峰,一望无涯,无人能敌。可谁能知道,高处不胜寒不仅仅是雄霸天下的豪壮,更多的是一种寂寞。
信转到诸葛亮面前,诸葛亮很认真地看完,这是他第一次看见司马懿的字,笔笔重力,墨用得很浓,乃至在收尾时带出了皴痕。可便是这般的运笔力量,却少见笔锋,仿佛勃然激起一蓬烈火,刚刚燃出一两团惹人瞩目的火星子,又恶狠狠地自我熄灭。
真是个能藏锋的人,这是诸葛亮对司马懿的最深感受,至于信的内容,司马懿说了三件事。第一件是与诸葛亮做笔墨寒暄,因毕竟是敌对阵营,用词很克制;二是陈述天命,劝诸葛亮收兵;三是告诉诸葛亮,他听闻凉州刺史孟建是诸葛亮同学,甚惊甚喜,代孟建向诸葛亮问好,信的末尾便是孟建的话,只有两句:暌违经年,孔明尚忆隆中锦绣乎?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candy wu
2019-03-02 23:06:11 摘录
“我很好,不用担心。”诸葛亮用轻松的语气说。
“好什么……”黄月英责怪着,眼泪又簌簌滚下来,她舍不得用重话说他,一点儿的责备、抱怨都让她觉得内疚,她只想做他身后默然无声的支持,奈何这种支持也如此乏力。
诸葛亮略带忧郁地说:“我也想停下来歇一歇,可我不能啊!每当我生出懈怠心,先帝的嘱托便于耳边响起,知遇之恩、托孤之重,岂是寻常之情,普通之恩……那是责任,是担当,是不可后退……月英,你知道么,那责任催着我往前走,不能停,便是累到呕血也要撑下去……”
“嗯,是瞻,”诸葛亮缓缓道,目光悠远深沉,“慎终谋远,以望远志,故而为瞻。我希望他日后立远志,有远图,篡承熙绩,克明俊德,勿为庸人也。”
道路竣工的那一日,昭烈皇帝对群臣说:“忧患亡国,则国不亡,安逸太平,则国亡。”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没有前人筚路蓝缕,怎么能有后人行走在康庄之道上的荫福平安?昭烈皇帝很喜欢西门豹治水的故事,他常常在与群臣朝会时,念及西门豹的传世名言:“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
他把西门豹的这段话镌起来,挂在壁上的显眼处,经常诵读,还当作赐给大臣的礼物。有人只当是个寻常的赏赐,和什么蜀锦名刀一样,压根没当回事,可诸葛亮比任何人都理解昭烈皇帝的苦心。
行大事者,往往饱受非议,世人习惯持目论而驳远谋,为一时之快忽百世之利。高瞻远瞩的人总是孤独的,生前遭着纷争反对,身后遭着口诛笔伐,背负千万人的指摘是他宿命的苦难,可不能因为有了非议便轻易放弃。
那就由着他们说吧,为了百世之利,不得不在骂声中执着上路,所有的反对争议都可以抛舍。
诸葛亮轻轻地握紧了手掌,像把某种坚韧的信念攥实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candy wu
2019-03-02 23:03:21 摘录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
也许,在诸葛亮最隐秘的内心里,他是希望看到臣僚有争持,那样才能获得权力平衡。就像天底下凡雄主都希望臣下起纷争,他们吵得越凶,争得越狠,当权者便可利用这一派制衡那一派,自己则高居庙堂,稳而不倒,一旦众口一词,反而是最危险的信号。一朝之内,永远需要黑白两派无止尽地争吵。
北伐,北伐……皇帝烦躁起来,他把两份奏表卷起来,用力拍了两下书案,火气却像软膏,才吹起一个泡,又迅速地坍塌下去。
姜维鼓了勇气说:“维斗胆揣度一番,或者丞相八阵乃依丘井阡陌设阵,中央为王田,是为主将所君,前后左右共八井,是为变阵,那五之数呢?”
诸葛亮和缓地说:“前后左右中为五,再变而为八,中则主导,齐五八九之数,临敌之时,依势而变,前可为后,后可为前,旋转不休,诸部相连,斗阵虽乱,而阵法不乱!”
“若然,而中央是为虚否?”姜维又一问。
“虚虚实实,中央指挥四方八面,虚为其不在八面之内,实为其起变化之端!”
姜维彻底明白了,他深深地一揖到底:“谢丞相开茅塞!”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candy wu
2019-03-02 22:59:32 摘录
诸葛亮莞尔:“旁人怎能吓住你,唯有自己先吓住自己,那害怕方能钻进心里。”
修远叹了口气:“我们丞相事必躬亲,百事皆要过手方才放心。你若是哪一次见着他做事便知道了,他能几十个时辰不吃不喝,累得犯病也不肯停手。”
龙佑那在脑子里想象着诸葛亮疯狂忙碌的样子,想到最后竟浮现出一只飞到死也不停的蜜蜂,他呆呆地说:“为什么呢?”
修远很难回答,他认真地想了想:“为天下之任,亦为知遇之恩。”
那更是龙佑那全然陌生的概念,是他从不曾经历的生活和理想,不同于南中高山峡谷的迷雾寒流,也不是蜻蛉旖旎山水间的幽情,那和不堪的经历、深重的责任有关,像一把紧合的锁,锁住的是一整个丰富的世界。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candy wu
2019-03-02 22:56:43 摘录
刘备耐心地说:“幼常和季常不一样,纵然一母同胞,亦有高低之分。季常乃循循君子,容得下非议谤言,有宰相肚量,这样的人才方可寄于危难,托于颠覆;幼常争持心太强,事事要争首功,谦逊退让不足,有参赞帷幄之谋,无独当一面之能,尤其不能举全功交托于他,他好出风头,难免不违令坏大局。”
刘备的目光滑过跪在床前的一个个身影,其实还有许多话要吩咐,一个人行到末路方才发现没有做的事原来那么多,剩下的残喘日子里连自己的命都保不住,又如何去弥补那些遗憾呢。刘备的目光犹如轻飘飘的羽毛从攒集的头顶上飞过,犹如不得不舍弃的心愿,最后,停在了诸葛亮身上。
他不想再浪费时间了,吁了一口急促的气,用异常庄重的声音说:“丞相听口谕。”
皇帝的语气庄严得令人畏惧,诸葛亮不敢怠慢,恭敬地跪拜下去。刘备浑浊的眼睛泛起了清亮的光,他一字一顿地说:“卿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还记得当年那一盘棋么,孔明赠我良言:根基不稳,何以自立?一语惊醒梦中人,如拨云雾而见晴天。”
“孔明,”刘备直不起腰来,他靠着身后的隐囊,只是呼气,却不吸气,他滞滞地说,“忍一时之忿,国家需要忍耐。”
兴复汉室是那么沉痛的一句口号,由诸葛亮优雅的字体写出来,在字里行间焕发出特别的光辉。杜微心中一震,他默然地凝看着这个四十三岁的丞相,论岁数是自己的子侄辈,可那份从骨子里散发出的沉稳执着却远远超过自己。他仿佛一出生就长大了,以后每长一岁都在为那成熟添砖加瓦,日复一日垒起高不可攀的伟岸。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若能以收服人心为主,武功征伐为辅,善之善者也!譬如降服南中渠率大姓,定下绥靖安抚之策,远近之民必定望风归附,甚至可收归南中骁勇之兵为部曲,岂非因祸得福!
老人把手心的白玉棋子轻轻落在棋枰上:“世上唯有人心难渡。”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candy wu
2019-03-02 22:52:38 摘录
没有人能挑战诸葛亮的权威,他行事公正无私,挑不出毛病的完美让人膜拜,即便偶行权宜,也不为私心所碍。一个人事事以公为先,他便拥有了无懈可击的权威。
诸葛乔严肃地说:“钓鱼非徒钓耳,乃为静心修身,诚心格物,致虚静笃。当日姜尚在渭水垂钓,那是钓鱼么?他是借着钓鱼以观人世,钓得文王上钩,也钓来周朝八百年!”
“罢了,以后注意就是,做事说话宁愿慢一些,也别毛躁着只管往前冲!”
:“孔明是君子,法正是小人,与君子交当谨小慎微,与小人交可放纵恣睢。主公与孔明交,心正而不敢僭越,言行无一不合规,主公与法正交,放浪形骸,无拘无束。帝王之侧,君子与小人同处,庄重与散漫同当,一室之内,一朝之上,阴阳黑白对立,才不失了平衡。”法正的话发自肺腑,不带任何虚伪掩饰,竟直呼自己为“小人”,诸葛亮大为感动。多年以来,法正跋扈专横,目空一切,未曾想他心里却如明镜一样,照出了别人,也照清楚了自己。
“你们是兄弟,当互相扶持,互相勉励,怎能因小愤而生嫌隙?他人笑话倒还其次,一朝不慎,致使败家覆族,岂不悔哉。”
他郑重其事地说,“爹爹今日再告诫你们一言,须知祸从口出,无论是什么话,入于耳中,藏于心中,不可任意散布,不得恣意宣传。你不说话,人家便拿不住你们的把柄,如此可保身,更可保家。”
“人脱了稚气,为人夫,为人父,身上的担当多了,便不可任意妄为,还似小孩儿般不知是非曲直,那真是长而不知教,罔为人也。”
陛下,快走……主公,快走……
为什么他们总是让自己快走,无数次的恳求,无数次的死别,无数次的重复。我走了,你们又去了哪里?
快走……可我又该走到哪里去?
英雄迟暮原来就是这样啊,苍老、衰弱、无力,像淤积着污泥的一潭水。勃勃生气沉入死水,一丝儿涟漪也荡不开,什么策马疆场,什么壮志伟业,什么万里江山,都如同拉不开的强弓,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candy wu
2019-03-01 21:40:49 摘录
刘备伤楚地说:“孝直,我知你疾恶如仇,可是凡事得有节度,你处事不计后路,为口角争执而逼死人命,惹来百姓横门叫屈。我当然可以强权而驱民,可若是那样做了,将来又如何使百姓信服?公法无度,人心散失,想要收复便难上加难!你好读书,知道《易》中有言,‘鼎折足,覆公餗’,公器损折,是为大凶,若哪一日当真折足覆餗,何能补救之,我又如何救得了你!”
这一番苦口婆心、挖心掏肺的心里话说得法正泪水汹涌,他伏地哭道:“主公,法正错了,辜负了主公的一片心,请主公严惩,纵算是身首异处,以死谢罪,法正也绝没有二话!”
“主公!”法正感动得泣涕横流,扑过去抱住刘备的双腿号啕大哭。
刘备扶起他的手:“都过去了,你记得日后深自抑持,少行妄举,别落了旁人的口实!”
修远几度想哭出来,或者劝诸葛亮哭出来,可他既不敢哭,又不敢催促诸葛亮的伤怀。这就是他的先生,永远把最深最沉的痛苦碾碎在心底,用渊薮的沉默承受无尽的苦难,没有人能了解他的苦累辛酸,因为他从不昭示于人前。
他们都是机心刻薄的君主,能忍屈辱,能藏锋芒,该张扬时竭尽狂傲,该收敛时熬碎了骨血苦煎。他们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吃亏,什么时候不能退让,便是寻常口舌间,也吐着早已磨得锋利的刀,他或许伤不了你,你也伤不了他。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candy wu
2019-03-01 21:37:33 摘录
千万别得罪有抱负的小人,刘璋前所未有地明白这个真理,却也知道得太晚了。
他缓缓地说:“益州人才济济,有的可大用,有的可小用,有的不为我所用,则或恩养,或敬奉,或弃之,至于张裕之辈,”他任意地挥起马鞭,鞭梢甩出去劲急的一条弧线,“斗筲之才,挚瓶之知,文士轻狂耳,无足轻重。若仅逞口舌之能,可纵而不顾,若有干碍军政妄举,便是自取其亡!”
法正听懂了,这就是刘备的御人之术,用该用的人,敬重不能用的人,杀掉不为所用却要作对的人。刘备天生具有君王的心机,他能得人效死力,也能用残忍的权术在不动声色间除掉与他作对的人。
五十四岁的刘备有近三十年的时间在隐忍,他无数次敲烂自己的骨头,和着自己的血肉一并咽下,明明心里苦比黄连,脸上还谈笑风生,若无其事地与仇人推杯换盏。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诸葛亮煞是感慨,这些朴实得让人心疼的百姓啊,一点点恩惠便能让他们欢喜无量,什么仇隙,什么怨愤,什么见疑,都不重要了。其实,天底下的百姓都是一样,从来也没有英雄们的宏大愿望,他们只想像只蚂蚁一样活在平安的角落里,有饭吃,有衣穿,有一口可以活的气,便是一生最大的幸福。可叹世间残酷,连这点渺小愿望也要扼杀,问这茫茫天下,倘若你能容下英雄们的壮阔理想,如何容不下百姓们的卑微愿望?
“我知道孝直过去很委屈……”刘备慨然叹道,“孝直本为经纶干才,奈何才不得用,上无明君可任,下遭群僚所谤,所以孝直心里有怨气……”他喟然一声长叹,“这种委屈怨气,我也曾经有过,恨苍天无眼,志不得伸,上穷下碧,无路可去。因之,我能体会孝直的怨愤,憋屈于心久久不能排解,倘或一日能幡然而得志,必要尽皆报之!”
他慢慢地转过了身:“恩怨分明,快意恩仇,孝直,我很赏识你这一点,可是,”话音微有起伏,“孰可做,孰不可做,你明白吗?”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candy wu
2019-03-01 21:33:49 摘录
诸葛亮心中凄恻,他牵住黄月英的手,轻轻地将她揽在怀里。
“孔明,”黄月英低低地说,“我想和你商量一件事,你依我好么?”
“你说,我一定依你。”
黄月英静默着,似乎在酝酿言辞,她把脸贴着他的胸膛,仿佛在听他的心跳,比一比那韵律是否和自己的呼吸一致:“我想给你纳妾,你需要子嗣。”她说,声音像微风,吹拂在他的心口。
诸葛亮没说话,也不知是没听见,还是听见了不想回答。
黄月英像是做错了事,不敢看他:“你说了,一定依我,我会给你选好人家的女儿,配得上你……”
“不用。”诸葛亮轻轻地说,却很坚决。
“可是,我、我,”黄月英艰难地从嗓子眼里拔出话来,“我不能再为你养育子女……”
“我们有了果儿。”
“果儿是女孩。”
诸葛亮平静地说:“有果儿足够了。”
黄月英忽然想哭,她知道诸葛亮说的是真心话,他便是这样的男子,在内心深处永远筑起一座坚韧的堡垒,风霜雨雪皆不能摧毁,人言非议皆不能逼迫。他也许把自己钉死在江山社稷的沉重间,却始终会在心里为妻子和女儿留存一隅温暖的巢穴。
诸葛亮渐渐浮起了笑:“如果你还不放心,那就给江东去信,从大哥的子嗣里过继一个,当作你的儿子,好么?”
黄月英没法拒绝,诸葛亮总能想到两全其美的办法化困窘为无形。
“我依你。”她最终被他俘虏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candy wu
2019-03-01 21:32:27 摘录
徐庶又惊又怕地跪下去:“娘!”
里边是又怒又悲的骂声:“愚孝!谁让你来救我,汝以身享贼,空背纯孝之名,却致母于不义,致己为不忠,为迂腐之孝而背忠义,天下皆耻之,恶之!”
有的人,注定会被自己对不起,有的人,注定会在下半辈子的愧疚中怀念,这是他们的宿命,也是他的宿命。
诸葛亮笑了一声:“主公若嫌不好,改个名字便是。”
刘备使劲地想了想:“不然叫公安吧?文治武功(公)以安天下,好听好记,还吉利,如何?”
“甚好!”诸葛亮笑道。
荆州之地多原隰丛林,湿气太重,一入冬季则冷风彻骨,寒冷仿佛具有很强的渗透性,锥子似的扎进了骨头里。
诸葛亮沉静地说:“主公可曾听过此语: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
一只苍鹰嘶鸣着飞过苍天,硕大的翅膀在青天上划过苍劲的弧线,那睥睨天下的纵情翱翔让庞统心中一颤,他忽地想起一句话:“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
刘备听得懂刘封的劝诫深意,他仍是固执地把信按在匣面,手指头也不抬一下,仰面一叹:“谁都可以不信,不能不信孔明。”
刘封无计可施了,刘备是一座坚固的长城,他用尽力气也挖不开一个缺角,即便是挖到四面摇晃,那长城却永远不倒。
:“君子立身修行,方能齐家、治国、平天下,荀子曰,‘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士元以为如何?”
“一身之不修,何以平天下”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张松附庸风雅地吟了一句诗,想着自己自负学富五车,风雅有量,却被一帮草莽讥诮,不禁又恨又恼。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刘备一字一顿道,一松手,棋子当地落在棋盒里。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candy wu
2019-03-01 21:28:22 摘录
“庶、庶……”徐庶剧烈地颤抖着,“本欲与主公共图王霸之业,今老母已失,方寸、方寸已乱,无益以事……”
方寸已乱……刘备明白了,他纵算强留下徐庶,也只能留下一个失了丹心的躯壳,这躯壳是没有生气的残骸,苟延残喘着,在日复一日的悲哀中等死。
他怀着最后的希望去看诸葛亮:“孔明以为如何?”
诸葛亮面无表情:“哀莫大于心死。”他微微一哽,举起白羽扇遮住了脸。
刘备怃然长叹,走过去扶起了徐庶,他凝视这个曾让他一见交心的奇伟男子,用很大的努力才逼着自己说出来:“你走吧……”
他说完这话,猛地转过背。
记忆瞬间回潮,大雪纷飞的小酒馆,把酒畅歌的朋友,生死与共的决战……那份豪情,那份壮阔都在此刻一一闪现。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诸葛亮倒不知如何是好:“你还是留着养伤吧,不用跟着我。”
“不,我要跟着先生,先生去哪里,我便去哪里!”少年紧紧地捏着书,目光坚毅。
诸葛亮竟觉得有些震撼,这个时候他并不知道,这个被他唤作修远的少年,会在他身边守护近三十年。直到五丈原流星陨落,当年的少年霜白染发,他仍然是先生背后沉默而温情的目光,不扎眼,不争先,是那样纯真的守候,在时间的陶铸中永远保持了珍贵的干净。
他说,他从不后悔。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candy wu
2019-03-01 21:26:35 摘录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诸葛亮平静地说:“将有大将小将。小将者,强于弓马,争于角力,少则统千人,多不过万人,攻不过一城,辟不过百里;大将者,十万人之统率,居帷幄,坐车辇,不出门已知天下策变,不策马已令天下之将,何用亲尝刀弓乎?”
徐庶不在乎地摆摆手:“旁人非议轻若鸿毛,用主公的话说,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曹冲倾过身体,眸子亮晶晶的:“父亲少征伐,是为天下无战事,则我父子得享天伦,儿子能时时侍奉父亲左右,天下之子皆能时时侍奉天下父亲左右,岂不乐哉!”
他不敢想了,身上打着寒战,他恶狠狠地把自己的软弱咬碎,脑子里扫去一切干扰心智的担忧,专注地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办。
诸葛亮微微仰着头,像是在凝望高远的天上那一轮孤悬之月,默然的,淡漠的,像一池静水,风吹不见涟漪,安静得像弥久的谜语,永远都让人猜不出谜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点击加载更多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序言 洗掉诸葛亮脸上的油彩 马伯庸 /I
卷一 初通谋略 /1
卷首 /3
第一章:泰山郡顽童诸葛亮 /6
第二章:夜观星象,诸葛叔侄说天道 /18
第三章:入洛阳,落魄刘备乱世觅功业 /27
第四章:幼年丧父,遭人生突变 /35
第五章:英雄相惜,曹操、刘备各奔前程 /49
第六章:对弈学权变 /60
第七章:治世用道德,乱世用谋略 /67
卷尾 /76
卷二 避祸悟道 /79
卷首 /81
第八章:青州军屠城,诸葛家再逢兵祸 /83
第九章:战乱中初学兵法 /91
第十章:避刀兵,诸葛亮离乡赴扬州 /101
第十一章:旁观曹、刘交锋,体悟用兵之道 /112
第十二章:误投袁术,诸葛一家陷险境 /124
第十三章:历经惨祸,少年诸葛亮立志致太平 /132
第十四章:奉迎天子,曹操擅权 /137
第十五章:逢恶敌,少年郎临危受命 /144
第十六章:使计谋领全家脱离虎口 /151
第十七章:隐忍待时,刘备委身事曹操 /157
卷尾 /163
卷三 龙卧襄阳 /169
卷首 /171
第十八章:入学舍,舌战士子露头角 /174
第十九章:对弈巧胜襄阳大儒,声名鹊起 /185
第二十章:莫逆之交,与徐庶互诉平生之志 /202
第二十一章:六年离散,诸葛兄弟他乡终相逢 /215
第二十二章:草庐论辩,诸葛亮评官渡之战 /225
第二十三章:品论刘备,暗露辅佐之心 /237
第二十四章:两情相悦,巧遇红颜知己 /246
第二十五章:巧解难局,诸葛亮智得佳人心 /259
第二十六章:隆中卧龙,待时而起 /270
卷尾 /279
卷四 贤才择主 /283
卷首 /285
第二十七章:融各家之长,诸葛亮论诸子利弊 /287
第二十八章:兄弟阋墙,荆州政局显乱象 /297
第二十九章:卧龙一语点醒常败将军 /308
第三十章:英雄、时势孰更重?诸葛亮强辩胜庞统 /320
第三十一章:身陷夺嫡阴谋,刘备遇险 /337
卷尾 /347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序言 洗掉诸葛亮脸上的油彩 马伯庸 /I
卷一 初通谋略 /1
卷首 /3
第一章:泰山郡顽童诸葛亮 /6
第二章:夜观星象,诸葛叔侄说天道 /18
第三章:入洛阳,落魄刘备乱世觅功业 /27
第四章:幼年丧父,遭人生突变 /35
第五章:英雄相惜,曹操、刘备各奔前程 /49
第六章:对弈学权变 /60
第七章:治世用道德,乱世用谋略 /67
卷尾 /76
卷二 避祸悟道 /79
卷首 /81
第八章:青州军屠城,诸葛家再逢兵祸 /83
第九章:战乱中初学兵法 /91
第十章:避刀兵,诸葛亮离乡赴扬州 /101
第十一章:旁观曹、刘交锋,体悟用兵之道 /112
第十二章:误投袁术,诸葛一家陷险境 /124
第十三章:历经惨祸,少年诸葛亮立志致太平 /132
第十四章:奉迎天子,曹操擅权 /137
第十五章:逢恶敌,少年郎临危受命 /144
第十六章:使计谋领全家脱离虎口 /151
第十七章:隐忍待时,刘备委身事曹操 /157
卷尾 /163
卷三 龙卧襄阳 /169
卷首 /171
第十八章:入学舍,舌战士子露头角 /174
第十九章:对弈巧胜襄阳大儒,声名鹊起 /185
第二十章:莫逆之交,与徐庶互诉平生之志 /202
第二十一章:六年离散,诸葛兄弟他乡终相逢 /215
第二十二章:草庐论辩,诸葛亮评官渡之战 /225
第二十三章:品论刘备,暗露辅佐之心 /237
第二十四章:两情相悦,巧遇红颜知己 /246
第二十五章:巧解难局,诸葛亮智得佳人心 /259
第二十六章:隆中卧龙,待时而起 /270
卷尾 /279
卷四 贤才择主 /283
卷首 /285
第二十七章:融各家之长,诸葛亮论诸子利弊 /287
第二十八章:兄弟阋墙,荆州政局显乱象 /297
第二十九章:卧龙一语点醒常败将军 /308
第三十章:英雄、时势孰更重?诸葛亮强辩胜庞统 /320
第三十一章:身陷夺嫡阴谋,刘备遇险 /337
卷尾 /347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序言 洗掉诸葛亮脸上的油彩 马伯庸 /I
卷一 初通谋略 /1
卷首 /3
第一章:泰山郡顽童诸葛亮 /6
第二章:夜观星象,诸葛叔侄说天道 /18
第三章:入洛阳,落魄刘备乱世觅功业 /27
第四章:幼年丧父,遭人生突变 /35
第五章:英雄相惜,曹操、刘备各奔前程 /49
第六章:对弈学权变 /60
第七章:治世用道德,乱世用谋略 /67
卷尾 /76
卷二 避祸悟道 /79
卷首 /81
第八章:青州军屠城,诸葛家再逢兵祸 /83
第九章:战乱中初学兵法 /91
第十章:避刀兵,诸葛亮离乡赴扬州 /101
第十一章:旁观曹、刘交锋,体悟用兵之道 /112
第十二章:误投袁术,诸葛一家陷险境 /124
第十三章:历经惨祸,少年诸葛亮立志致太平 /132
第十四章:奉迎天子,曹操擅权 /137
第十五章:逢恶敌,少年郎临危受命 /144
第十六章:使计谋领全家脱离虎口 /151
第十七章:隐忍待时,刘备委身事曹操 /157
卷尾 /163
卷三 龙卧襄阳 /169
卷首 /171
第十八章:入学舍,舌战士子露头角 /174
第十九章:对弈巧胜襄阳大儒,声名鹊起 /185
第二十章:莫逆之交,与徐庶互诉平生之志 /202
第二十一章:六年离散,诸葛兄弟他乡终相逢 /215
第二十二章:草庐论辩,诸葛亮评官渡之战 /225
第二十三章:品论刘备,暗露辅佐之心 /237
第二十四章:两情相悦,巧遇红颜知己 /246
第二十五章:巧解难局,诸葛亮智得佳人心 /259
第二十六章:隆中卧龙,待时而起 /270
卷尾 /279
卷四 贤才择主 /283
卷首 /285
第二十七章:融各家之长,诸葛亮论诸子利弊 /287
第二十八章:兄弟阋墙,荆州政局显乱象 /297
第二十九章:卧龙一语点醒常败将军 /308
第三十章:英雄、时势孰更重?诸葛亮强辩胜庞统 /320
第三十一章:身陷夺嫡阴谋,刘备遇险 /337
卷尾 /347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诸葛亮点点头:“这里面有给瞻儿的信,你交给他,告诉他,勿存虚妄,勿生恶念,信中所书他此刻或是不能体会,将来他长大了,自然会明白。”
诸葛亮幽淡地一声叹息:“生前身后,万般皆空,何必多说。”
诸葛亮把生死看得太透彻,前生辛劳,死后灭寂,后世人怎么评价,如何断言,都非关己事,黄土下埋葬的不是他,只是一个死去的躯壳,让那躯壳去承受千秋功罪,再无喜怒怖憎。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诸葛亮被他批评,却并不生气,仍是温煦地说:“亮何不知,但文长骁勇,威公良辅,都是季汉重臣。亮护的不是人,而是他们的才,取其长掩其短,方为用人之道!”
他盯着姜维的眼睛,一字字极是认真地说,“伯约,你虽然才干雅量,谋阵得法,却少了机权应变。若你能学到文伟之宽济敏惠,公琰之温煦公正,兼此二人长处,纵然立于喧嚣之中,何能被尘垢而丧身名?”
“记得吧,对己求全责备,对人宽容待下,我们做不到事事完备,却可以让自己问心无愧!”
“我在想,先帝当年强留我在你身边,他到底意欲何为。你堂堂一国之相,要我一个小小占梦师有何用,除了为你坑蒙拐骗,能做什么?我能做的事,你找其他人,也一样能做。”
“我知道,那是先帝的良苦用心哪,”诸葛亮静静地说,“先帝是何等睿智超拔,他岂能行无谓之事言无谓之语。他是想找一个人,一个能在我身边时时警醒的人,不要执于事而疏于理,不要困于旧而忽于新,有所变通方能适于势。只是,先帝当年不能违逆天命,我也不能,便是你赵元公,也不能。”
赵直倏地仰起头,不再躲避地凝视着诸葛亮:“你为什么任何事都想得如此透彻,你既知天命难违,却还要逆天而行,何苦呢?”
“天命难违,但亮从不信天命。”
“那你信什么?”
“信自己。”诸葛亮的声音变得富有力量,眼睛里的浮翳散开了,透亮得像清水。
为大将者,当有大度之怀,因小事而横于心,则大事无成。
“北辰之星。”
哦,北辰之星,居于中央,众星拱之,仿佛君子之德,不偏不倚,坦坦荡荡。那样的君子风范,是他毕生的志向,做一个胸怀天下的君子,为国为民,忧怀济世,一生执着以往,也当死而无憾。
没有人知道他什么时候能登上顶峰,亦没有人知道他还能攀登多久,只是一路行来,同行的伙伴越来越少,山道越来越难行,前景越来越渺茫。
上天还能给他多少时间,当他的生命已如飞瀑直下,他还能坚守多久?
诸葛亮捋了捋妻子的头发,紧紧地握住她的手:“今生,委屈你们了。”
“你知道就好!”黄月英流着泪笑道。
诸葛亮半认真半调侃地说:“若有下辈子,别来找诸葛亮,让他自生自灭。”
黄月英抹着泪一笑:“好,可是你说的,那我当真不来寻你,”她轻轻地叹息着,依依地说,“就怕到底舍不得,又来寻你……”
诸葛亮轻淡地笑笑:“那我就不做诸葛亮,我们做一对寻常夫妻,在隆中住一辈子,躬耕、读书,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不问世事,不求闻达。”
他原来对拥有她已不抱奢望了,他不能娶她,更不能占有她,他早知他们无缘,眷属不成,身份暌违,两小无猜的亲密也成过往。他被关在深宫中,做一个好看的摆设,若是一年能见她一面,那便是绝大的满足了。他再不敢于她有丝毫非分之念,只想她能随心所欲,所以她要拜入玄门,他赐给她道观。他纵然不能与她偕老,可她在他的荫庇下平安一生,便好似他拥有她一般。他知道她在那儿,一个人,仿佛为他守候,尽管这念头很可笑,却足够让他怀揣着悲伤的快乐很多年。
可上天连这点可笑的痴想也要攫取,真是太残忍了,他到底做错了什么,他想要的总是得不到,他得到的又不是他想要的。命运就是一锅难吃的杂烩,调料菜肴本来鲜美,下锅时却全都放错了顺序。
赵直不吭声了,他暗自看着诸葛亮,诸葛亮一直维系着优美的微笑,那笑容像溺死人的一池幽湖,多看一眼,便会被陷进去。
真是个绝代风华的男人,纵算他老了衰弱了,正在末日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可那骨子里的慑人气度却始终剔不掉。他便是坐着不动,那夺目的风仪也在无形中焕发出来,也许他便是死了,也会让千万人刻骨思念。
刘禅吁了一口气,眺望着窗上白蒙蒙的光,仿佛一管未濡墨的毛笔,他用回忆的口吻说:“先帝好交朋友,一生挚友无数,世人皆称先帝能得人效死力,相父……”他失神地停了一下,“相父却没有朋友,他与人相处总是秉持公心,若是处置公事,即使与亲人相待也一定会无私面。朕知道,他不是没有朋友,而是他不以私情断公务……一个人与天下人不做狎昵之交,反而天下人都是他的朋友,因为,”他落寞地笑了一声,“他不存私欲交友,也就没有敌人。”
南欸破涕为笑,她发痴地凝视着他,受着他柔软的抚摸,头一回那么深那么专注地与他的目光纠缠。她有多爱他啊,纵算他与她远隔天涯,纵算他的心里并没有太多空间留给她,她也全然不在乎。在每个欢喜的瞬间,在每个悲伤的刹那,她都不能忘记他,他一直在她心里最柔软最温情的地方常驻,没有什么能让她割舍掉对他的想念,最决裂的死亡也不能。
骄傲的司马懿可以为了一个目标忍辱负重,几十年如一日地默默等待时机,但就是不能容忍自己输给诸葛亮,因为只有诸葛亮才是这世上唯一可以和他不分轩轾的对手。
一个强者,只有在遇见另一个强者的时候,才能激发内心中疯狂的求胜欲望。然而一旦失败,便是毁灭性的打击。
这一点,司马懿到现在才明白过来,可是等他明白了,又更加害怕。
不过,如果没了诸葛亮这个对手,他也许便成了遗世独立的绝顶高手,登临高峰,一望无涯,无人能敌。可谁能知道,高处不胜寒不仅仅是雄霸天下的豪壮,更多的是一种寂寞。
信转到诸葛亮面前,诸葛亮很认真地看完,这是他第一次看见司马懿的字,笔笔重力,墨用得很浓,乃至在收尾时带出了皴痕。可便是这般的运笔力量,却少见笔锋,仿佛勃然激起一蓬烈火,刚刚燃出一两团惹人瞩目的火星子,又恶狠狠地自我熄灭。
真是个能藏锋的人,这是诸葛亮对司马懿的最深感受,至于信的内容,司马懿说了三件事。第一件是与诸葛亮做笔墨寒暄,因毕竟是敌对阵营,用词很克制;二是陈述天命,劝诸葛亮收兵;三是告诉诸葛亮,他听闻凉州刺史孟建是诸葛亮同学,甚惊甚喜,代孟建向诸葛亮问好,信的末尾便是孟建的话,只有两句:暌违经年,孔明尚忆隆中锦绣乎?
“好什么……”黄月英责怪着,眼泪又簌簌滚下来,她舍不得用重话说他,一点儿的责备、抱怨都让她觉得内疚,她只想做他身后默然无声的支持,奈何这种支持也如此乏力。
诸葛亮略带忧郁地说:“我也想停下来歇一歇,可我不能啊!每当我生出懈怠心,先帝的嘱托便于耳边响起,知遇之恩、托孤之重,岂是寻常之情,普通之恩……那是责任,是担当,是不可后退……月英,你知道么,那责任催着我往前走,不能停,便是累到呕血也要撑下去……”
“嗯,是瞻,”诸葛亮缓缓道,目光悠远深沉,“慎终谋远,以望远志,故而为瞻。我希望他日后立远志,有远图,篡承熙绩,克明俊德,勿为庸人也。”
道路竣工的那一日,昭烈皇帝对群臣说:“忧患亡国,则国不亡,安逸太平,则国亡。”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没有前人筚路蓝缕,怎么能有后人行走在康庄之道上的荫福平安?昭烈皇帝很喜欢西门豹治水的故事,他常常在与群臣朝会时,念及西门豹的传世名言:“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
他把西门豹的这段话镌起来,挂在壁上的显眼处,经常诵读,还当作赐给大臣的礼物。有人只当是个寻常的赏赐,和什么蜀锦名刀一样,压根没当回事,可诸葛亮比任何人都理解昭烈皇帝的苦心。
行大事者,往往饱受非议,世人习惯持目论而驳远谋,为一时之快忽百世之利。高瞻远瞩的人总是孤独的,生前遭着纷争反对,身后遭着口诛笔伐,背负千万人的指摘是他宿命的苦难,可不能因为有了非议便轻易放弃。
那就由着他们说吧,为了百世之利,不得不在骂声中执着上路,所有的反对争议都可以抛舍。
诸葛亮轻轻地握紧了手掌,像把某种坚韧的信念攥实了。
也许,在诸葛亮最隐秘的内心里,他是希望看到臣僚有争持,那样才能获得权力平衡。就像天底下凡雄主都希望臣下起纷争,他们吵得越凶,争得越狠,当权者便可利用这一派制衡那一派,自己则高居庙堂,稳而不倒,一旦众口一词,反而是最危险的信号。一朝之内,永远需要黑白两派无止尽地争吵。
北伐,北伐……皇帝烦躁起来,他把两份奏表卷起来,用力拍了两下书案,火气却像软膏,才吹起一个泡,又迅速地坍塌下去。
姜维鼓了勇气说:“维斗胆揣度一番,或者丞相八阵乃依丘井阡陌设阵,中央为王田,是为主将所君,前后左右共八井,是为变阵,那五之数呢?”
诸葛亮和缓地说:“前后左右中为五,再变而为八,中则主导,齐五八九之数,临敌之时,依势而变,前可为后,后可为前,旋转不休,诸部相连,斗阵虽乱,而阵法不乱!”
“若然,而中央是为虚否?”姜维又一问。
“虚虚实实,中央指挥四方八面,虚为其不在八面之内,实为其起变化之端!”
姜维彻底明白了,他深深地一揖到底:“谢丞相开茅塞!”
修远叹了口气:“我们丞相事必躬亲,百事皆要过手方才放心。你若是哪一次见着他做事便知道了,他能几十个时辰不吃不喝,累得犯病也不肯停手。”
龙佑那在脑子里想象着诸葛亮疯狂忙碌的样子,想到最后竟浮现出一只飞到死也不停的蜜蜂,他呆呆地说:“为什么呢?”
修远很难回答,他认真地想了想:“为天下之任,亦为知遇之恩。”
那更是龙佑那全然陌生的概念,是他从不曾经历的生活和理想,不同于南中高山峡谷的迷雾寒流,也不是蜻蛉旖旎山水间的幽情,那和不堪的经历、深重的责任有关,像一把紧合的锁,锁住的是一整个丰富的世界。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刘备的目光滑过跪在床前的一个个身影,其实还有许多话要吩咐,一个人行到末路方才发现没有做的事原来那么多,剩下的残喘日子里连自己的命都保不住,又如何去弥补那些遗憾呢。刘备的目光犹如轻飘飘的羽毛从攒集的头顶上飞过,犹如不得不舍弃的心愿,最后,停在了诸葛亮身上。
他不想再浪费时间了,吁了一口急促的气,用异常庄重的声音说:“丞相听口谕。”
皇帝的语气庄严得令人畏惧,诸葛亮不敢怠慢,恭敬地跪拜下去。刘备浑浊的眼睛泛起了清亮的光,他一字一顿地说:“卿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还记得当年那一盘棋么,孔明赠我良言:根基不稳,何以自立?一语惊醒梦中人,如拨云雾而见晴天。”
“孔明,”刘备直不起腰来,他靠着身后的隐囊,只是呼气,却不吸气,他滞滞地说,“忍一时之忿,国家需要忍耐。”
兴复汉室是那么沉痛的一句口号,由诸葛亮优雅的字体写出来,在字里行间焕发出特别的光辉。杜微心中一震,他默然地凝看着这个四十三岁的丞相,论岁数是自己的子侄辈,可那份从骨子里散发出的沉稳执着却远远超过自己。他仿佛一出生就长大了,以后每长一岁都在为那成熟添砖加瓦,日复一日垒起高不可攀的伟岸。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若能以收服人心为主,武功征伐为辅,善之善者也!譬如降服南中渠率大姓,定下绥靖安抚之策,远近之民必定望风归附,甚至可收归南中骁勇之兵为部曲,岂非因祸得福!
老人把手心的白玉棋子轻轻落在棋枰上:“世上唯有人心难渡。”
诸葛乔严肃地说:“钓鱼非徒钓耳,乃为静心修身,诚心格物,致虚静笃。当日姜尚在渭水垂钓,那是钓鱼么?他是借着钓鱼以观人世,钓得文王上钩,也钓来周朝八百年!”
“罢了,以后注意就是,做事说话宁愿慢一些,也别毛躁着只管往前冲!”
:“孔明是君子,法正是小人,与君子交当谨小慎微,与小人交可放纵恣睢。主公与孔明交,心正而不敢僭越,言行无一不合规,主公与法正交,放浪形骸,无拘无束。帝王之侧,君子与小人同处,庄重与散漫同当,一室之内,一朝之上,阴阳黑白对立,才不失了平衡。”法正的话发自肺腑,不带任何虚伪掩饰,竟直呼自己为“小人”,诸葛亮大为感动。多年以来,法正跋扈专横,目空一切,未曾想他心里却如明镜一样,照出了别人,也照清楚了自己。
“你们是兄弟,当互相扶持,互相勉励,怎能因小愤而生嫌隙?他人笑话倒还其次,一朝不慎,致使败家覆族,岂不悔哉。”
他郑重其事地说,“爹爹今日再告诫你们一言,须知祸从口出,无论是什么话,入于耳中,藏于心中,不可任意散布,不得恣意宣传。你不说话,人家便拿不住你们的把柄,如此可保身,更可保家。”
“人脱了稚气,为人夫,为人父,身上的担当多了,便不可任意妄为,还似小孩儿般不知是非曲直,那真是长而不知教,罔为人也。”
陛下,快走……主公,快走……
为什么他们总是让自己快走,无数次的恳求,无数次的死别,无数次的重复。我走了,你们又去了哪里?
快走……可我又该走到哪里去?
英雄迟暮原来就是这样啊,苍老、衰弱、无力,像淤积着污泥的一潭水。勃勃生气沉入死水,一丝儿涟漪也荡不开,什么策马疆场,什么壮志伟业,什么万里江山,都如同拉不开的强弓,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一番苦口婆心、挖心掏肺的心里话说得法正泪水汹涌,他伏地哭道:“主公,法正错了,辜负了主公的一片心,请主公严惩,纵算是身首异处,以死谢罪,法正也绝没有二话!”
“主公!”法正感动得泣涕横流,扑过去抱住刘备的双腿号啕大哭。
刘备扶起他的手:“都过去了,你记得日后深自抑持,少行妄举,别落了旁人的口实!”
修远几度想哭出来,或者劝诸葛亮哭出来,可他既不敢哭,又不敢催促诸葛亮的伤怀。这就是他的先生,永远把最深最沉的痛苦碾碎在心底,用渊薮的沉默承受无尽的苦难,没有人能了解他的苦累辛酸,因为他从不昭示于人前。
他们都是机心刻薄的君主,能忍屈辱,能藏锋芒,该张扬时竭尽狂傲,该收敛时熬碎了骨血苦煎。他们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吃亏,什么时候不能退让,便是寻常口舌间,也吐着早已磨得锋利的刀,他或许伤不了你,你也伤不了他。
他缓缓地说:“益州人才济济,有的可大用,有的可小用,有的不为我所用,则或恩养,或敬奉,或弃之,至于张裕之辈,”他任意地挥起马鞭,鞭梢甩出去劲急的一条弧线,“斗筲之才,挚瓶之知,文士轻狂耳,无足轻重。若仅逞口舌之能,可纵而不顾,若有干碍军政妄举,便是自取其亡!”
法正听懂了,这就是刘备的御人之术,用该用的人,敬重不能用的人,杀掉不为所用却要作对的人。刘备天生具有君王的心机,他能得人效死力,也能用残忍的权术在不动声色间除掉与他作对的人。
五十四岁的刘备有近三十年的时间在隐忍,他无数次敲烂自己的骨头,和着自己的血肉一并咽下,明明心里苦比黄连,脸上还谈笑风生,若无其事地与仇人推杯换盏。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诸葛亮煞是感慨,这些朴实得让人心疼的百姓啊,一点点恩惠便能让他们欢喜无量,什么仇隙,什么怨愤,什么见疑,都不重要了。其实,天底下的百姓都是一样,从来也没有英雄们的宏大愿望,他们只想像只蚂蚁一样活在平安的角落里,有饭吃,有衣穿,有一口可以活的气,便是一生最大的幸福。可叹世间残酷,连这点渺小愿望也要扼杀,问这茫茫天下,倘若你能容下英雄们的壮阔理想,如何容不下百姓们的卑微愿望?
“我知道孝直过去很委屈……”刘备慨然叹道,“孝直本为经纶干才,奈何才不得用,上无明君可任,下遭群僚所谤,所以孝直心里有怨气……”他喟然一声长叹,“这种委屈怨气,我也曾经有过,恨苍天无眼,志不得伸,上穷下碧,无路可去。因之,我能体会孝直的怨愤,憋屈于心久久不能排解,倘或一日能幡然而得志,必要尽皆报之!”
他慢慢地转过了身:“恩怨分明,快意恩仇,孝直,我很赏识你这一点,可是,”话音微有起伏,“孰可做,孰不可做,你明白吗?”
“孔明,”黄月英低低地说,“我想和你商量一件事,你依我好么?”
“你说,我一定依你。”
黄月英静默着,似乎在酝酿言辞,她把脸贴着他的胸膛,仿佛在听他的心跳,比一比那韵律是否和自己的呼吸一致:“我想给你纳妾,你需要子嗣。”她说,声音像微风,吹拂在他的心口。
诸葛亮没说话,也不知是没听见,还是听见了不想回答。
黄月英像是做错了事,不敢看他:“你说了,一定依我,我会给你选好人家的女儿,配得上你……”
“不用。”诸葛亮轻轻地说,却很坚决。
“可是,我、我,”黄月英艰难地从嗓子眼里拔出话来,“我不能再为你养育子女……”
“我们有了果儿。”
“果儿是女孩。”
诸葛亮平静地说:“有果儿足够了。”
黄月英忽然想哭,她知道诸葛亮说的是真心话,他便是这样的男子,在内心深处永远筑起一座坚韧的堡垒,风霜雨雪皆不能摧毁,人言非议皆不能逼迫。他也许把自己钉死在江山社稷的沉重间,却始终会在心里为妻子和女儿留存一隅温暖的巢穴。
诸葛亮渐渐浮起了笑:“如果你还不放心,那就给江东去信,从大哥的子嗣里过继一个,当作你的儿子,好么?”
黄月英没法拒绝,诸葛亮总能想到两全其美的办法化困窘为无形。
“我依你。”她最终被他俘虏了。
里边是又怒又悲的骂声:“愚孝!谁让你来救我,汝以身享贼,空背纯孝之名,却致母于不义,致己为不忠,为迂腐之孝而背忠义,天下皆耻之,恶之!”
有的人,注定会被自己对不起,有的人,注定会在下半辈子的愧疚中怀念,这是他们的宿命,也是他的宿命。
诸葛亮笑了一声:“主公若嫌不好,改个名字便是。”
刘备使劲地想了想:“不然叫公安吧?文治武功(公)以安天下,好听好记,还吉利,如何?”
“甚好!”诸葛亮笑道。
荆州之地多原隰丛林,湿气太重,一入冬季则冷风彻骨,寒冷仿佛具有很强的渗透性,锥子似的扎进了骨头里。
诸葛亮沉静地说:“主公可曾听过此语: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
一只苍鹰嘶鸣着飞过苍天,硕大的翅膀在青天上划过苍劲的弧线,那睥睨天下的纵情翱翔让庞统心中一颤,他忽地想起一句话:“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
刘备听得懂刘封的劝诫深意,他仍是固执地把信按在匣面,手指头也不抬一下,仰面一叹:“谁都可以不信,不能不信孔明。”
刘封无计可施了,刘备是一座坚固的长城,他用尽力气也挖不开一个缺角,即便是挖到四面摇晃,那长城却永远不倒。
:“君子立身修行,方能齐家、治国、平天下,荀子曰,‘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士元以为如何?”
“一身之不修,何以平天下”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张松附庸风雅地吟了一句诗,想着自己自负学富五车,风雅有量,却被一帮草莽讥诮,不禁又恨又恼。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刘备一字一顿道,一松手,棋子当地落在棋盒里。
方寸已乱……刘备明白了,他纵算强留下徐庶,也只能留下一个失了丹心的躯壳,这躯壳是没有生气的残骸,苟延残喘着,在日复一日的悲哀中等死。
他怀着最后的希望去看诸葛亮:“孔明以为如何?”
诸葛亮面无表情:“哀莫大于心死。”他微微一哽,举起白羽扇遮住了脸。
刘备怃然长叹,走过去扶起了徐庶,他凝视这个曾让他一见交心的奇伟男子,用很大的努力才逼着自己说出来:“你走吧……”
他说完这话,猛地转过背。
记忆瞬间回潮,大雪纷飞的小酒馆,把酒畅歌的朋友,生死与共的决战……那份豪情,那份壮阔都在此刻一一闪现。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诸葛亮倒不知如何是好:“你还是留着养伤吧,不用跟着我。”
“不,我要跟着先生,先生去哪里,我便去哪里!”少年紧紧地捏着书,目光坚毅。
诸葛亮竟觉得有些震撼,这个时候他并不知道,这个被他唤作修远的少年,会在他身边守护近三十年。直到五丈原流星陨落,当年的少年霜白染发,他仍然是先生背后沉默而温情的目光,不扎眼,不争先,是那样纯真的守候,在时间的陶铸中永远保持了珍贵的干净。
他说,他从不后悔。
诸葛亮平静地说:“将有大将小将。小将者,强于弓马,争于角力,少则统千人,多不过万人,攻不过一城,辟不过百里;大将者,十万人之统率,居帷幄,坐车辇,不出门已知天下策变,不策马已令天下之将,何用亲尝刀弓乎?”
徐庶不在乎地摆摆手:“旁人非议轻若鸿毛,用主公的话说,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曹冲倾过身体,眸子亮晶晶的:“父亲少征伐,是为天下无战事,则我父子得享天伦,儿子能时时侍奉父亲左右,天下之子皆能时时侍奉天下父亲左右,岂不乐哉!”
他不敢想了,身上打着寒战,他恶狠狠地把自己的软弱咬碎,脑子里扫去一切干扰心智的担忧,专注地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办。
诸葛亮微微仰着头,像是在凝望高远的天上那一轮孤悬之月,默然的,淡漠的,像一池静水,风吹不见涟漪,安静得像弥久的谜语,永远都让人猜不出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