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论

本书是作者的一部重要社会学著作,他通过系统的研究,探索自杀的原因和它的规律性。 《自杀论》是迪氏的一部重要社会学著作,它和《社会分工论》内容十分密切,也可以说,它是《社会 …… [ 展开全部 ]
  • 作者:[法] 埃米尔·迪尔凯姆
  •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 定价:27.00元
  • ISBN:7100031230
第一章 自杀与心理变态
  • 海盐绿茶
    2017-09-21 15:17:23 摘录
    这不是神经病患者感到生活艰难的唯一理由。由于他的神经系统极端敏感,所以他的思想和感情总是处于不稳定的平衡状态。因为最轻微的感受也会在他身上引起异常的反应,所以他的心理结构不断发生剧烈的变化,而且在这种不间断的变化的刺激下不能固定为某种确定的形式,它总是在变化。为了使心理结构能够固定下来,过去的各种经历应该起持久的作用,不过这些作用却不断地被突然发生的剧烈变革所破坏和抵消。然而,在一个固定不变的环境中,只有人的所有功能同样固定不变才能生活。因为生活就是以适当方式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而且这种和谐的一致只有借助于时间和习惯才能确立。这种和谐的一致有时是好几代人反复探索的产物,这种探索的结果有一部分变成了遗传性的,不能在每次需要行动时推倒重来。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海盐绿茶
    2017-09-18 10:41:30 摘录
    专家们通常很少致力于对精神错乱者的自杀进行分类,但是可以认为,下述四种类型包括了那些最重要的自杀种类。这种分类的基本轮廓是从儒塞和莫罗·德图尔那里借用来的。
    1.躁狂性自杀。这种自杀或者是出于幻觉,或者是出于
    某些谵妄性观念。病人自杀是为了躲避某种危险或某种想象的耻
    辱,或者是为了服从他从上面接到的一道神秘的命令,等等。但是,这种自杀的动机和发展方式反映了引起自杀的疾病即躁狂症的特点。使这种疾病与众不同的是它的多变性。各种各样的、甚至互相矛盾的思想和感情以极快的速度相继出现在躁狂症患者的
    意识中。这是一种持久性的精神错乱。一种意识状态刚刚出现就被另一种意识状态所取代。引起躁狂性自杀的各种动机也是如此:它们以惊人的速度产生、消失或变化。使患者决定自我毁灭的幻觉或谵妄突然出现,由此引起自杀的企图;后来,转瞬之间情况发生变化,如果自杀的企图失败,就不会重复,至少暂时不会重复。如果自杀的企图后来再次出现,那也是出于另一种动机。最微不足道的事情也可能引起这种突然的变化。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