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

《桂花雨》分为细雨灯花落、镜里朱颜改、浮生半日闲这三个部分,收录了相逢是别筵、话友、遥念、遥远的友情、一对金手镯、金盒子、两条辫子、童仙伯伯、迟来的青春、我没有绿拇指、你 …… [ 展开全部 ]
  • 作者:琦君
  •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 定价:25.00元
  • ISBN:7539939478
春水船如天上坐
  • 马梓瑄
    2017-11-14 18:47:54 摘录
    《看花集》的书名,是作者得之于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的诗句,由“看花”二字,我却联想到大家都熟知的杜甫的两句诗:“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两诗的写作心情迥然不同。但我觉得少年时代,走马观花固然壮志愉快,中年以后,雾中看花,亦别有一番滋味。证之以他《老寿》一文中所引卢祖皋之句“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谁曰不然。但我真正着急的却是上一句:“春水船如天上坐。因为读思果先生散文,有如于春江水暖之日,一叶扁舟,随意荡漾,心情是怡悦的、温暖的轻松的,也是丰盈的,这也许就是古人所说的“如坐春风”吧!
    读了这句话,我感受到作者很有学问。看到一个书名,竟能想起那么多诗。而且作者对一句诗有不理解,还会继续去研究这些诗,直到把它的意思理解。我们读书时也要像作者这样。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马梓瑄
    2017-11-13 19:33:50 摘录
    但当我读了《春至》、《秋叶》与冬日漫笔三篇时真不能不惊奇于作者的一支笔之妙用,有胜于画家。他不但把你带入画图中,带入比实际还美妙的景色中,更把你带人他个人情操对景物体认所呈现的意象中,而至反复流连。例如在《春至》中他说:“大地去年脱掉的衣服里,有件翠色薄纱的内衣已经重穿上身。”
    读了这句话,我不禁想起语文书第四课的《秋天》。里面写季节的更变:秋风抓一把桂子的香气,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这里写季节变春,写得很有意思。我也来写一句:大地去年脱掉的衣服里,有一件金黄色的大衣已经重穿上身,这件衣服就套在田野上。我们也可以照作者这样写,这样,我们又学习了一种写法,写季节的更变。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张渊宜一
    2017-11-09 22:13:01 摘录
    港台暨海外华人作家经典丛书
    桂花雨
    好的,人
    是温暖的,世事是大有可为的。我不妨拿本集中《中莫英《迁移》
    文比较》一文,作者对新散文的主张来作注脚吧!他说:“新散文
    情,笔下充
    不是板起睑来讲仁义道德,而是和读者促膝闲谈,寓教训于趣话,叫
    彩色笔画出的读来非常舒服。”(《看花集》页一六八)他真是把握这个原则,自自然然拿出来给子孙
    地做到了
    “我曾想过,女
    我常常比喻自己的作品是“清汤挂面”式的,只能勉强记事抒情,拙
    道,也许为了
    于写景。我觉得写景最难。稍一着急,就流于辞藻的堆砌而至以辞害
    舍不得,将来
    意。而且以文字描绘景物,总不及绘画之以线条色彩、艺术摄影之以光
    九)那一分
    影形象更能予人以视觉上直接与具象的感觉。但当我读了《春至》、《秋
    是漂浮无定
    叶》,与《冬日漫笔》三篇时,真不能不惊奇于作者的一支彩笔之妙用,有
    万卷藏书的
    胜于画家。他不但把你带入画图中,带入比实际还美妙的景色中,更把
    而精,经他
    你带人他个人情操对景物体认所呈现的意象中,而至反复流连。例如
    丢。记得先
    在(春至》中
    他说:“
    处。”经思果
    重穿上身
    ”(《丢
    大地去年脱掉的衣服里,有件翠色薄纱的内衣已经
    我第一次听说清汤挂面是用来形容写文章的,原来意思就是说这文章写得很普通啊。写景色确实很难,作家原来也都觉得这个很难。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洛沉风起
    2017-10-24 14:17:25 摘录
    我们去了香港等于和她(外姑母)永别。我们全副精神放在孩子身上,想她的心淡,她的心一定全放在我们身上,想念我们很苦,有时我和梅醴(作者夫人)谈起她,别离的哀愁已经近于没有,“不知道姆妈还活着吗?”我偶然一提,“谁知道。”梅醴也随便一答。我们好像在说别人家的事。可是最初
    分别几年中并不如此,那时一想起外姑母,梅醴就要流泪,现在分别太久了,我们慢慢地麻木了。好像我母亲死了这么多年,我知道已经没希望再见到她,所以难得为她掉眼泪一样。可是现在如果见到外姑母—(《看花集》页五二)

    句句话出自肺,似淡而实沉痛,因为时空的间隔总会使思念淡去,但这却是浩劫时代的人生悲剧。正如作者说的:“何以在短短几十年之间,我们要两次经过这样的剧痛?”
    愁离之情 愁情之绪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洛沉风起
    2017-10-24 10:44:39 摘录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
    “十三女儿学绣”,取两方面的意思:一为“十三女儿”,象刚刚开放的花朵,象新吐出的嫩芽,一派生机,光彩照人,这本身就充满春天的气息,蕴含着春天的精神;一为“学绣”,小姑娘初学绣花,还不懂得寓繁为简、以少胜多的道理,所以“一枝枝,不教花瘦”。 “一枝枝,不教花瘦”,也包含两种意思:一是指所绣花朵丰硕泽润,富丽辉煌,迎风怒放,这是就每一朵花而言的;二是指花繁枝少,红肥绿瘦,这是就一棵花树而言的。花,是春天的象征;花繁,正是春意很浓、春光明媚的表现,这又是从花的整体形象来着笔的。通过这一比喻,就把“昨日”春光的繁盛景象,很充分、很形象、很有情趣地表现出来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洛沉风起
    2017-10-24 10:43:40 摘录
    我常常比喻自己的作品是“清汤挂面”式的,只能勉强记事抒情、拙于写景。我觉得写景最难。稍一着急,就流于辞藻的堆砌而至以辞害
    意。而且以文字描绘景物,总不及绘画之以线条色彩、艺术摄影之以光影形象更能予人以视觉上直接与具象的感觉。但当我读了《春至》《秋叶》,与《冬日漫笔》三篇时,真不能不惊奇于作者的一支彩笔之妙用,有胜于画家。他不但把你带入画图中,带入比实际还美妙的景色中,更把你带入他个人情操对景物体认所呈现的意象中,而至反复流连。例如在《春至》中他说:“大地去年脱掉的衣服里,有件翠色薄纱的内衣已经重穿身。”(《看花集》页二四)“天公一支笔,在大地上涂抹,涂一次绿一分,直到初夏绿得透不过气来为止。”(同上)“春不是难测的客人,不会半夜悄悄走掉,来了就要住一些时。”(页二六)清新脱俗而又不着力的毫端轻轻一点染,便告诉你春到人间,叫人心神怡悦。我觉得惟有辛弃疾的词“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之句,差堪比拟。
    琦君评《春至》《秋叶》《冬日漫笔》三篇,不仅能带给人比实景更美的享受,更让人流连于作者本身的个人情操所描绘的意象。 初春时将颜色看成翠色薄纱的内衣,再进一步的颜色时间推进,天公涂一次绿一分,直至初夏也透不过气,证明此时绿得足以让人感觉到发亮。春的到来是浸如丝般的顺感,给人无声却绵长的感染 赏辛弃疾词《粉蝶儿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 原词:“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叫花瘦。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 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记前时、送春归后,把春波、都酿作、一江醇酎。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前两句回忆当初的繁盛:“昨日春光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叫花瘦。”昨日的春光,就象一个十二三岁初学绣花的小姑娘,绣得花满枝头,一枝枝迎风怒放。 诗人没有直接描绘昨日春光如何明媚,而是用了一个比喻。这个比喻,不是信手拈来一个简单的事物作比喻,也不是并列几种事物进行比喻的所谓“博喻”。这个比喻的特点是精心刻画一个少女织绣的完整画面来比喻春天,能够多方取义,使形象丰满、传神。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丁一乐
    2017-10-18 20:14:46 摘录
    而一缕淡淡的清芬,却时时扑鼻来,凉浸心脾。叫你忘却尘世的缺陷,丑恶和憎恨,总觉人生毕竟是美好的。人情是温暖的,世事是大有可为的。
    世界上没有人是缺陷,丑恶和憎恨的,只要自己觉得是美好的,人情是温暖的,什么事都可以化为小事。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