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所以,一切都是童年的错吗?
“新媒体排行榜”心理健康类第一公号KnowYourself首度结集,专业、犀利、直戳人心。 · 原生家庭是如何影响我们的? 个性背后是怎样的心理成因? 恋爱关系中有怎样的
……
[ 展开全部 ]
心理机制? 那些你在困惑时向自己提出的疑问,都可能在这本心理学科普书中,找到答案。 直面真实,永远是改变的第一步。 · 为什么说原生家庭不是决定人格的唯一因素? 父亲在家庭中的投入,如何影响我们的一生? 是什么决定了我们在感情中的表现? 内向是一种性格缺陷吗? 明知自律有益,为什么总是做不到? 为什么经常感到空虚? 于千万人之中,真的存在一个“对”的人吗? 分手后,应不应该迅速开始新恋情? …… 探讨原生家庭、亲密关系、心理困境; 关于完美主义、自卑情结、性格内向、反弹式关系、恐婚…… 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生命中的疑问与困惑。 看清它们,接纳自己,再大步向前。
[ 收起 ]
作者:KnowYourself主创们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定价:42.00元
ISBN:7210085475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妈宝”男是怎么形成的?
清和月
2018-08-23 23:46:58 摘录
和世界上所有的他人一样,你与母亲之间也应该有清晰的边界。她的需求,不等于你的需求,也并不总是比你的需求重要。当发现母亲侵犯到自己的边界时,同样可以沟通和拒绝。而对于过于疏远的母子关系,长大之后的你,也有力量、有选择重新认识、走进母亲,重新和母亲“相爱”。
如果你和母亲之间的依恋关系并不安全,你首先需要知道这并不完全是你或她的错,改变不健康的关系是你和她都需要努力的事。
另外你要明白,真正意义上的孝顺并不是道德绑架,在与母亲的互动中,你可以真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你也同样需要尊重她表达观点的权利。你们首先是两个人,尤其是成年后,你们首先是两个同样有着独立意志、自主决定权、平等的成年人。向母亲诚实地表达与她不一样的想法,其实比隐瞒,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信任——你相信她有可能倾听你,尊重你,理解你——这种信任正是你爱她的表现。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清和月
2018-08-23 22:49:59 摘录
在俄狄浦斯情结中,我们提到随着个体的成熟,男性会逐渐将父亲作为自身认同的理想对象,而逐渐发展出男性化的性别气质。但如果个体与母亲之间有过度痴迷和依赖的关系,他们则倾向于认同亲身上的女性气质。由于现存社会性别的不平等和刻板印象,大多数时候,女性气质被定义为更温柔、更需要被照顾、力量感的削弱等。
也同样是因为社会往规定了男人该是什么样子,女人该是什么样子,这样有着社会定义中“另一个性别的气质”的男性往往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不公平的评价和对待。
当然,影响不完全是负面的。也有一些这样的男性在长大后对性别刻板印象有更多的反思,他们的情绪情感能力更强。
此外,英国学者彼得·库柏( Peter Cooper)等人的大样本研究发现,越亲密(痴迷)的母子关系,儿子对于自己与“男性”之间相似性的认同越低,即越不认为自己身上具备男性气质。然而库柏等人也发现,母亲的回避也并不会让儿子对自己“男性”的身份更认同、更满意。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Chapter 1 认识家庭:原生家庭是如何影响我们的?
是什么决定了你在感情中的表现?
“妈宝”男是怎么形成的?
父亲如何影响了我们的一生?
机能不全的家庭,会如何影响身在其中的你?
为什么说原生家庭不是决定你的唯一因素?
一个人要如何才能走向独立?
·
Chapter 2 认识自己:个性背后是怎样的心理成因?
这3种类型的完美主义者,是你吗?
为什么自负可能是自卑的一种伪装?
我们为什么不愿意谈论自己的真实感受?
什么是内向者专属的“社交宿醉”?
为什么有些人比大多数人更敏感?
明知自律有益,为什么总是做不到?
如何提高对不确定的容忍度?
你为什么总是感到空虚?
你有“彼得·潘综合征”吗?
为什么说有些付出是“过度”的?
如何更科学地拒绝别人?
人格是可以被改变的吗?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失败与遗憾?
为什么说我们应当主动选择脆弱?
如何过上更高效的人生?
女性为何很难只属于自己?
·
Chapter 3 认识伴侣:恋爱关系中有怎样的心理机制?
真的存在一个“对”的人吗?
被伴侣情感忽视怎么办?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4种高压型控制?
这4种背叛,你经历过哪一种?
分手后,应不应该迅速开始新恋情?
为什么会无法对前任释怀?
当恐惧婚姻时,你在恐惧什么?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Chapter 1 认识家庭:原生家庭是如何影响我们的?
是什么决定了你在感情中的表现?
“妈宝”男是怎么形成的?
父亲如何影响了我们的一生?
机能不全的家庭,会如何影响身在其中的你?
为什么说原生家庭不是决定你的唯一因素?
一个人要如何才能走向独立?
·
Chapter 2 认识自己:个性背后是怎样的心理成因?
这3种类型的完美主义者,是你吗?
为什么自负可能是自卑的一种伪装?
我们为什么不愿意谈论自己的真实感受?
什么是内向者专属的“社交宿醉”?
为什么有些人比大多数人更敏感?
明知自律有益,为什么总是做不到?
如何提高对不确定的容忍度?
你为什么总是感到空虚?
你有“彼得·潘综合征”吗?
为什么说有些付出是“过度”的?
如何更科学地拒绝别人?
人格是可以被改变的吗?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失败与遗憾?
为什么说我们应当主动选择脆弱?
如何过上更高效的人生?
女性为何很难只属于自己?
·
Chapter 3 认识伴侣:恋爱关系中有怎样的心理机制?
真的存在一个“对”的人吗?
被伴侣情感忽视怎么办?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4种高压型控制?
这4种背叛,你经历过哪一种?
分手后,应不应该迅速开始新恋情?
为什么会无法对前任释怀?
当恐惧婚姻时,你在恐惧什么?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Chapter 1 认识家庭:原生家庭是如何影响我们的?
是什么决定了你在感情中的表现?
“妈宝”男是怎么形成的?
父亲如何影响了我们的一生?
机能不全的家庭,会如何影响身在其中的你?
为什么说原生家庭不是决定你的唯一因素?
一个人要如何才能走向独立?
·
Chapter 2 认识自己:个性背后是怎样的心理成因?
这3种类型的完美主义者,是你吗?
为什么自负可能是自卑的一种伪装?
我们为什么不愿意谈论自己的真实感受?
什么是内向者专属的“社交宿醉”?
为什么有些人比大多数人更敏感?
明知自律有益,为什么总是做不到?
如何提高对不确定的容忍度?
你为什么总是感到空虚?
你有“彼得·潘综合征”吗?
为什么说有些付出是“过度”的?
如何更科学地拒绝别人?
人格是可以被改变的吗?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失败与遗憾?
为什么说我们应当主动选择脆弱?
如何过上更高效的人生?
女性为何很难只属于自己?
·
Chapter 3 认识伴侣:恋爱关系中有怎样的心理机制?
真的存在一个“对”的人吗?
被伴侣情感忽视怎么办?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4种高压型控制?
这4种背叛,你经历过哪一种?
分手后,应不应该迅速开始新恋情?
为什么会无法对前任释怀?
当恐惧婚姻时,你在恐惧什么?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如果你和母亲之间的依恋关系并不安全,你首先需要知道这并不完全是你或她的错,改变不健康的关系是你和她都需要努力的事。
另外你要明白,真正意义上的孝顺并不是道德绑架,在与母亲的互动中,你可以真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你也同样需要尊重她表达观点的权利。你们首先是两个人,尤其是成年后,你们首先是两个同样有着独立意志、自主决定权、平等的成年人。向母亲诚实地表达与她不一样的想法,其实比隐瞒,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信任——你相信她有可能倾听你,尊重你,理解你——这种信任正是你爱她的表现。
也同样是因为社会往规定了男人该是什么样子,女人该是什么样子,这样有着社会定义中“另一个性别的气质”的男性往往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不公平的评价和对待。
当然,影响不完全是负面的。也有一些这样的男性在长大后对性别刻板印象有更多的反思,他们的情绪情感能力更强。
此外,英国学者彼得·库柏( Peter Cooper)等人的大样本研究发现,越亲密(痴迷)的母子关系,儿子对于自己与“男性”之间相似性的认同越低,即越不认为自己身上具备男性气质。然而库柏等人也发现,母亲的回避也并不会让儿子对自己“男性”的身份更认同、更满意。